《应用新理念上好数学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新理念上好数学课.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应用新理念 上好数学课谈生活经验数学化钟祥市丰乐镇小学 刘雷鸣【文章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数学教学要抓住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以及发展思维能力,体验教学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枯燥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论了“如何应用新的教育理念上好小学数学课,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一、创设生
2、活问题情景 使学习内容生活化1、 从学校生活中产生数学问题2、 从社会生活中产生数学问题二、运用学生生活经验 解决身边数学问题1、 从学生生活经验中引出数学问题2、 从学生熟悉的自然中引出数学问题三、运用所学数学知识 解决生活实际问题1、 设计应用性问题 培养数学意识2、结合生活实际 丰富数学知识四、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设计数学课堂练习1、提供解答条件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2、巧设条件不全 让学生自己补充条件数据 解决问题应用新理念 上好数学课谈生活经验数学化湖北省钟祥市丰乐镇小学 曾宪祥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
3、机会”。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要体现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如何贯彻落实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枯燥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呢?现就此略述自己管见。一、创设生活问题情景 使学习内容生活化。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深。因此,小学数学
4、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纯粹的数学是枯燥的,然而,数学方法和理论都要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如果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能和生活密切联系,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达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目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处理教材,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尽量使学习内容生活化。1、从学校生活中产生数学问题。校园生活是学生生活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对学校、班级中发生的事物感到新鲜有趣,而且充满好奇,积极参与。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份好奇心,以校园生活为背景,挖掘校园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为学生创设产生数学问题的条件。例如:在教学连除应用题时,教师可这样设
5、计:首先同学们在教室门前分组站队,规则是:要求全班48名同学平均分成三队;然后每个队再平均分成二个小组。完成后我引导学生探讨其中的数学问题:根据刚才老师的要求,谁能编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怎样解答?这样教学,把数学知识寓于学生参与的分组活动中,这样就用活了教材,激发了兴趣。学生在活动中就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亲身感受连除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发展变化及问题解决的过程。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从社会生活中产生数学问题。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在这个多彩的世界里到处都充满了数学问题,正确灵活的处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正是我们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教师应有
6、意识的指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给学生提供从社会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机会。例如:在学习了“打折”问题时,可让学生亲自去商店,了解一些打折商品的有关情况,如:原价、现价、打几折,为什么打折等问题。课堂上根据自己调查的情况编出应用题。这种身临其境的生活数学,使学生感到乐趣无穷,则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市场经济意识。 二、运用学生生活经验 解决身边数学问题。 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着好奇。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景,设疑引思,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例,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去探索新知,掌握新的本领。 1、从
7、学生生活经验中引出数学问题。许多数学问题本身就是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的,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发现前人已经发现的数学问题,对学生来说,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学中,对于需要研究的问题,教师不必急于自己提出,而是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或提出一定的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自己发现和提出。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等这些内容时,可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比如,在认识毫米之前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出周围一些物体的长度,当学生量橡皮长度是3厘米多一些时,测量课本的厚度不足1厘米时,自然就会感觉到这样一个问题:测量某些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不够精确。这时肯定会有学生提出
8、:在测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不能精确表示时,需要一个更小的长度单位,这一单位就是毫米。在揭示毫米这个单位时,再启发学生提问:你们想了解毫米的那些知识?由于学生经历了前面的一个过程,自然就会想到这个问题:1毫米有多长?毫米和厘米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还有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吗?从而,可以看出,许多数学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关键是教师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情境。 在如:在教学加减应用题时,设计一个“我帮妈妈管家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家里一周:油粮、副食、气电等基本生活的各项开支情况,再将搜集的数据在教师的指导下,整理并提出有关数学问题:“你家一周
9、共需多少钱?照这样计算,一月的基本开支是多少?家里每月可以节余多少钱?如果家里要再添一辆自行车130元左右,根据家里的结余情况,多少时间节约的钱可以买一辆自行车?这样,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发生在身边的数学问题,不仅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而且还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 2、从学生熟悉的自然中引出数学问题。自然事物中也充满数学,教师只要善于挖掘巧妙利用,也能很好的为教学服务。如在教学“循环小数”这个内容时,可让学生观看一段春、夏、秋冬自然风光的录像片,自然就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又会从四个季节更换周而复始,获得了对“循环”含义的初步理解。接下来教师再进一步启发学生:像这样的事例你们还
10、能举出一些吗?当学生列举了大量的生活实例后,教师还可补充:每天早上有太阳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边落下。第二天又从东边升起,无穷无尽;又如,从星期一、星期二、到星期日,过了星期日又从星期一、二、三周而复始,无穷无尽。那么在数学中,有没有循环现象呢?请试算,13 310 1422在计算讨论中,学生掌握理解循环小数的含义,学习“循环小数”这一概念,什么叫“循环”也就水到渠成了。象这类例子还有许多,关键是教师要做一名有心人,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尽可能的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字,枯燥的计算,神秘的内容,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
11、力的东西了。 三、运用所学数学知识 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中,特别是小学数学,它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其特殊的运用价值。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生活服务。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用于生活。1、设计应用性问题 培养数学意识。小学生学习的数学既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又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日常生活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既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发现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还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课后,可让学生测量操场
12、,测量自留地的长、宽,还可让学生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再测量一下地砖的长和宽,算一算客厅里铺这样的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3.5元钱,一共需要多少钱?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拓宽了思路,更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体会到数学的作用和价值。让学生计算住房面积时,先让他们讨论要测量出哪些长度的数据?在测出一定的数据后,再让学生进行计算。计算中还会碰到怎样处理一些没有直接知晓的数据问题,让每个学生计算一下,自己家的实际居住面积是多少?在这样的实际测算过程中,既提高了兴趣,又培养实际测量计算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
13、活中应用。2、结合生活实际 丰富数学知识。小学数学问题大多来源于生活实际,数学问题的解决只有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其思维的灵活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水平,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利息”这个教学内容之后,让学生做这样一道练习:今年1月1日老师在银行存入活期储蓄460元,如果每月的利息是0.1376%,存满半年后可以取出本金、利息一共多少元?全班学生对此问题的解答可能会出少有的一致,其答案是:4600.1376%6+460=463.7976元。这个答案从纯计算的角度看,463.7976元这一结果是再精确不过了,但结合人民币的币值单位看,463.797
14、6元这一币值显然不切合实际,教师必须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让学生把463.7976换算成以元、角、分为单位的数,这时学生就会恍然大悟。仅有精确的数学计算经验还不行,还必须具备丰富的人民币使用经验才行,出错的原因是把解题过程与生活经验完全脱离。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或去尾法来取近似值。如何改变这一现象,最主要的是引导学生主动积累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这样解题的错误率必然会大大降低。生活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源头活水,到生活中去是学生学会数学的最终目的。要想让学生走进生活,教师必须首先要留心学生的生活内容,关注学生的生活范围,记录一些有关学生的生活资料,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5、然后再把这些活生生的内容移进课堂,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重新审视。长此以往,不断深化,就能逐步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得出的答案或结论。四、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设计数学课堂练习。生活化数学并不意味着数学知识的简单化,相反,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生活是一个开放的大环境,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练习,加强数学的生活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数学知识的开放程度,更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让学生从中学会选择信息,学会组合条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因而,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也应结
16、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灵活多变的习题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提供解答条件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提问是创造的开始,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条件,让学生根据条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学习分数应用题时,先让学生数一数全班总人数是多少?男生多少人?女生多少人?,然后,教师把学生获得的数据板书的黑板上,编出各中缺乏问题的分数应用题,让学生补充解答,并结合实际检验看是否正确,例如:我班有学生54人,男生占5/9, ?我班有女学生24人,占全班人数的4/9 ?。并要求学生
17、先提出问题,再进行计算,再与班上的实际人数比较,看是否与实际相符。这样生学生可能会提出多种不同的问题来进行计算,然后把计算结果与实际人数进行对比,对错会一目了然,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巧设条件不全 让学生自己补充条件数据 解决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设计某中方案或解决某一问题时,往往会因缺少条件,数据而无法完成,这就需要事先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数据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多设计一些条件,数据不全的题目,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查,收集,进行补充再去解决问题。例如:妈妈买了5千克苹果,4千克梨,一共用去多少钱?这种题目仅凭以上条件是无法计算的。因为学生要解决这道题,必须得知道每千克苹果和每千克梨的价格,而这个价格教师故意不列出,让学生自己去调查,收集。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在教学中适当地多呈现这类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调查,了解市场有关信息后再来补充条件,再去解决问题,从而可以锻炼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生活能力。总之,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把学生生活经验数学化。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生,使数学学习活动变得更有趣,更生动,更易懂,更有活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