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含.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含.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后限时集训(二)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济宁模拟)下表为汉代政治家提出的思想主张,这些主张体现出的共同的治国策略是()时期政治家主张汉文帝时期贾谊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所指,莫不制从汉景帝时期晁错昔高帝初定天下大封同姓分天下半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汉武帝时期主父偃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A无为而治B强干弱枝 C郡国并重 D重视儒术B汉初实行“无为而治”,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
2、根据题目中“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不削,反迟,祸大”“实分其国”得出削弱地方的权力,加强中央的权力,即强干弱枝,故B项正确;郡国并重是汉初实行的政策,与题意相反,故C项错误;题目牵涉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并未牵涉儒术的地位,故D项错误。2(2019德阳诊断)汉初,根据军功大小选任官吏,“吏多军功”;但汉武帝时,明文规定可经丞相、列侯、郡守推举人才,经考核后任以官职。这一改变旨在()A削弱丞相的人事任免权 B提高官员群体的素质C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D打击军功地主的权势B人事任免权在皇帝,不在丞相,故A项错误;“汉武帝时,明文规定可经丞相、列侯、郡守推举人才,经考核后任以官职”表
3、明是为了提高官员素质,故B项正确;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是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故C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改变选任官吏的方式,不是打击军功地主的权势,故D项错误。3唐以前地方政府一直是一长制(即一个人负全责);从宋以后,地方政府由多人共同负责。这一变化促使()A中央集权加强B君权不断强化 C行政效率提高D地方势力膨胀A地方政府由一个人负全责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从宋以后,地方政府由多人共同负责,可以避免地方官员个人权力过大,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A项正确。4(2018衡水中学全国联考)太宗时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侍中)尚书省(左右仆射)高宗时西台(右相)东台(左相)
4、中台(左右匡政)玄宗开元初年紫微省(紫微令)黄门省(黄门监)尚书省(左右丞相)上表为唐前期官制表,对其解读准确的是()A三省制只存在于唐太宗时期 B中书省、尚书省长官方为宰相C行政权力逐渐向尚书省集中 D中枢权力体制整体相对稳定D紫微省和西台是中书省的别称,东台和黄门是门下省的别称,中台是尚书省的别称,故高宗和玄宗时都是三省六部制,故A项错误;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都是宰相,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尚书省的官员设置和职权并未发生巨大改变,不能说明权力向尚书省集中,故C项错误;从太宗到高宗、玄宗,三省的职权、人数设置并未发生较大改变,整体相对稳定,故D项正确。5秦朝及以后,历代监察制度多是职位
5、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髙的官员,如汉代刺史是以六百石的职位监察一千石的郡国守相,唐代巡视各道的监察御史也仅为正八品。这种做法()A旨在防范监察官员独断专权 B有利于监察效果的提升C体现了皇权下移的开明统治 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管辖B监察官代表皇权监察地方,旨在防范其他职位高的地方官员独断专权,故A项错误;监察官员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材料中“职位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高的官员”更能体现耳目的作用,故B项正确;监察官代表皇权监察地方官员,体现了君主专制,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故C项错误;监察并非仅仅针对地方, D项与材料中“多是职位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高的官员”无关。6(2019郑州一中月考)南北朝后期,门阀地主
6、衰落、庶姓寒人逐步兴起。世家大族为了阻挡庶姓寒人进入仕途,常常采取考试的方法,考试成为常制。据此可知,当时()A考试成为选官的主要方式B社会结构固化难以变动C科举制度的雏形已经出现D庶姓寒人成为入仕主流C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通过阅读材料明确考试成为常制的原因是世家大族阻止寒门庶士进入仕途,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做法与隋唐盛行的科举制的做法一致,因此可以推断魏晋时期科举制的雏形已经出现,C项正确。7(2018安徽“皖南八校”三模)宋代历朝皇帝不仅仿书、藏书、刻书,而且带头读书,提倡读书。结果宋代文武大臣读书蔚然成风。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印刷技术日益进步B注重文治的基本国策C理学强调格物致知D
7、科举制度的日益完善B宋朝实行“重文轻武”和“文人治国”,这一切使得两宋时期读书蔚然成风,故B项正确。8(2019梅州模拟)元代以前常“因山川民俗以制州界”,而元代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这表明元代()A以山川地理环境来划分行政区域 B以消除割据可能性划分行政区域C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划分行政区域 D以文化认同作为行政区划的依据B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犬牙交错”原则可知,材料讲述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是为了限制地方势力,防止割据,以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9(2018厦门二模)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明代内阁的历
8、史叙述。据此可以推断,明代内阁()记述出处(成祖时)复每日百官奏事退。内阁臣造扆前密勿漠画诸六部大政,咸共平章,秩五品 明政统宗 (宣宗时,内阁)于中外章奏,许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谓之条旨,中易红书批出 殿阁词林记 (宪宗时)凡四方章奏,不召内阁大臣裁决,惟付之左右内臣而已 明宪宗实录 (世宗时)内阁自加隆重,凡职位在先第一人,群臣尊仰,称为首相,其第二人以下多其荐引,随事附和,不敢异同 西园闻见录 A掌握最高行政权力B权力因皇权需要而浮动C阁臣政治地位低下D无法影响朝廷政局发展B从材料中可以得出,不同的时代,内阁的权力不同,内阁权力大小要看皇帝的需要,比如“(宣宗时,内阁)于中外章奏,
9、许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谓之条旨,中易红书批出”,而“(宪宗时)凡四方章奏,不召内阁大臣裁决,惟付之左右内臣而已”,故B项正确。10明中叶以后,朝廷中以内阁为首的文官集团经常与皇帝争辩,甚至出现官员以因批评皇帝受到惩处为荣的现象。这主要表明当时()A君主专制进一步削弱B内阁职权凌驾六部之上C君权受到一定程度约束D文官集团以批评皇帝为乐C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故A项错误;内阁只是一个顾问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故B项错误;官员以死进谏,并以此为荣,对皇帝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故C项正确;文官集团是以皇帝为权力核心的官僚集团,效忠皇帝是其主要宗旨,故D项错误。11(2018长郡中学考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课后 限时 集训 至元 政治制度 演变 明清 君主专制 加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