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工作方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特 急审计署办公厅文件审办行发2012128号审计署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厅(局),各特派员办事处: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工作方案已经署审计业务会议审定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执行。执行中如遇到问题,请及时与行政事业审计司联系。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一日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工作方案根据审计署2012年度统一组织审计项目计划,为做好
2、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一、审计调查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评价总体、揭露问题、规范管理、推动改革、提高绩效、维护安全”的总体工作思路,以检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相关政策贯彻落实情况为核心,摸清2006年以来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总体情况,客观评价布局调整取得的主要成效,深入反映布局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深入分析原因,提出科学规划、综合统筹、完善配套措施、合理配置资源等建议,促进农村中小学布局更加合理,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
3、统”功能。二、审计调查范围京津冀、太原等18个特派办和河北、山西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统称省)审计厅(局)对27个省2006年以来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进行审计调查,每个特派办调查5个县、每个审计厅(局)组织调查50个左右的县,每个县抽查学校不少于20所。重大问题追溯到以前年度或延伸审计调查相关单位。三、审计调查内容和重点(一)布局调整的总体情况。1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前后的变化情况。主要包括抽查县2006年以来布局调整前后中小学数量、分布,办学规模、服务距离和范围,在校学生人数、班级数及平均班额,生源人数、学生住宿及交通状况,师资力量、结构、水平及待遇,校舍面积、教学仪器设备,以及教
4、育经费投入及支出结构等情况。2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编制及调整情况。主要包括抽查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编制和调整的依据、时间、次数、主要任务、具体措施、预期目标等内容。重点关注抽查县是否及时制定布局调整规划并按规定公示征求群众意见;规划制定和调整是否符合“小学就近入学、中学相对集中”的原则;是否存在脱离当地实际,人为设定调整进度和调整指标等情况。3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实施情况。重点关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否制定了学校撤并标准和程序等制度,是否严格按规划和规定程序执行,有无违反相关规划及规定程序撤并学校,未经充分调研简单搞“一刀切”等情况。4教育经费总体情况。摸清抽查县2006年以来教育经费
5、总体投入情况,分析教育经费支出的规模、结构、增长比例和支出方向,关注各县整合与学校建设相关的上级财政专项补助经费,统筹用于支持和保障布局调整政策实施情况及发挥的主要作用。(二)布局调整取得的主要成效。1适应人口变化和城镇化发展趋势情况。调查抽查县2006年以来人口出生率、城镇化率、招生数、人口流动等变化情况,对比学校布局变化情况,客观反映布局调整与农村生源减少、逐步向城镇集中相适应情况。2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情况。调查反映抽查县2006年以来农村中小学校园校舍、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专用教室等教学设施改善情况。3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提高情况。调查反映抽查县2006年以来农村基础教育普及率、学生体
6、质健康水平、学制规范化水平、学生学业水平以及农村中小学升学率等提升情况。4师资水平和教职员工待遇提高情况。调查反映抽查县2006年以来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完善、教师学历水平提升、专任教师比例提高、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改善等情况。5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情况。调查反映抽查县2006年以来农村中小学办学规模扩大、标准班额班数增加、校均可支配教育资源增加、生均教学成本逐步降低等情况。6结合抽查县的实际情况,客观反映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其他具有当地特色的做法和取得的主要成效。(三)布局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1县镇学校教育资源投入及办学情况。重点关注布局调整过程中及调整后,资金、设备、优质师资等
7、教育资源向县镇学校倾斜,导致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情况。同时,学生过多地向县镇学校集中,班数及班额增加,造成县镇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场地紧张,占用电教室、实验室、图书室等辅助教学用房作为专用教室使用,中小学大班额和超大班额增加,致使县镇学校达不到中小学建设标准要求,教育资源出现新的紧张和结构失衡等问题。2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建设和管理滞后情况。重点关注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的设施设备、教学仪器器材缺乏更新,管理维护滞后,存馆(室)图书数量较少等情况;师资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低和知识结构单一,外语、音乐、美术等专业教师缺乏,年轻教师、优秀教师向县镇和城市学校流动,部分课程无法开设,师资水平进一
8、步下降,影响正常教学及教育质量等问题。3寄宿制学校配套设施不足,管理不到位情况。重点关注农村寄宿制学校寄宿校舍建设不足,寄宿条件简陋,供水、采暖、食堂等设施设备不健全,饮食安全及医疗卫生得不到保障,影响学生生活及学习等情况;寄宿生年龄过小、自理能力差,专职保育和管理人员缺乏,以及生均住宿面积低于规定标准,宿舍居住学生超过规定人数,存在一床多生或“大通铺”,影响学生休息及身心健康等问题;寄宿学生有关生活用品购置费、住宿费、伙食费、管理费等费用情况,以及因宿舍不足,学生在学校周边租房、由家长陪读增加家庭负担等情况,分析上述费用支出占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学校管理不到位,大量学生散居社会出现事故、
9、伤亡等问题。4学生交通及安全情况。重点关注因学校服务范围过大导致部分学生上学距离过远,耗时过长,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甚至引发辍学等情况;所抽查学校学生乘坐的校车、出租车及其他车辆运营、维护及管理等情况,有无乘坐无牌、无证、未进行或未通过年检车辆,以及因车辆日常维护、运营管理不到位,车辆超载,存在安全隐患甚至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等问题;学生因乘坐交通工具增加费用支出和家庭负担情况。5停办学校校舍及其他资产管理和处置情况。摸清布局调整停办学校的建设时间、校园校舍面积、校舍设施设备产权归属等情况,调查分析停办学校校园校舍的利用情况和资产处置情况,重点关注停办学校资产处置不及时导致教育资源闲置,调整后的教育
10、资源未用于举办学前教育、成人教育,处置回收的资金未用于义务教育事业发展,或违规处置停办学校校舍及其他资产导致教育资源损失、流失等问题;调查闲置校园校舍管理、处置方面好的做法和经验,研究提出进一步规范的意见和建议。6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相关专项资金统筹使用情况。摸清抽查县布局调整、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中小学危房改造等专项资金安排和管理使用的总体情况,重点关注资金分配过度集中,超规模、超标准安排新建学校建设或改扩建少数保留学校,加剧教育资源失衡;结合对近几年相关专项建设资金投入情况的调查,关注相关专项安排与布局调整不衔接,对生源大幅减少或流失严重地区继续扩大学校建设规模,导致布局调整后教育资源
11、闲置浪费;重复安排相关学校项目建设、或因未有效整合专项资金导致半拉子工程、未完成预定建设任务等问题。除上述重点内容外,各审计调查组可结合实际情况,关注和反映其他突出问题。四、审计调查工作组织安排(一)组织分工。行政事业审计司负责此次审计调查的组织协调工作,编制审计调查工作方案,组织业务培训,召开中期交流会,汇总编发审计调查工作动态、审计信息,草拟编发审计调查报告框架,组织汇总并撰写审计调查报告。参审的18个特派办、27个审计厅(局)分别负责对27个省布局调整情况实施专项审计调查(具体分工见附件1),提交审计调查报告。其中特派办、审计厅(局)共同实施同一省份审计调查的,由特派办负责组织汇总本省的
12、审计调查报告,统一征求意见并向审计署报送全省审计调查报告;审计厅独立组织实施本省审计调查的,由审计厅向审计署提交全省审计调查报告。(二)时间安排。2012年5月下旬,各参审特派办、省审计厅完成准备工作并进点开展审计调查,每两周编发一期工作动态(2012年6月5日报送第一期动态),重要事项随时报送;6月20日前将审计调查实施方案报署行政事业审计司备案;7月30日前向行政事业审计司报送审计调查报告(征求意见稿)以及附表;8月20日前向审计署提交审计调查报告(其中特派办提交代拟稿)、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审计调查组对反馈意见的说明等审计结果材料;9月20日前,行政事业审计司向署提交汇总报告。五、审计调
13、查工作要求(一)切实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安排。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涉及国家重大教育政策落实和教育资源优化均衡配置,关系广大农村学生和群众的切身利益,党中央、国务院、地方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十分关注。此次审计调查是国务院领导交办的重大事项,是审计机关今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审计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三农”及民生的具体体现,各特派办、参审省审计厅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足够的人力和时间,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和按时完成。(二)摸清总体情况,突出工作重点。各审计调查组要与地方财政、教育等部门充分沟通,全面掌握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资金投入和实施情况,充分考虑适龄学生人数、县财力、布局调整进展等因
14、素,合理确定抽查县,重点抽查乡镇以下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同时灵活运用座谈会、走访调查等方式方法,掌握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第一手资料,做到点面结合,摸清总体情况,反映典型问题。(三)强化质量控制,防范审计风险。各审计调查组要严格执行国家审计准则,认真落实专项审计调查各环节质量控制的规定和要求,增强审计调查工作规范性,保证审计调查质量,防范审计风险;要认真完成好相关表格填报工作,严格审核把关,确保数据准确性,并结合所调查地区实际,对审计调查反映的问题充分听取被调查单位意见。(四)及时沟通信息,加强过程控制。各审计调查组要加强与行政事业审计司的联系,全程使用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与审计管理系统(OA
15、)交互功能,实行大项目统一管理模式,指定专人及时沟通、反馈审计调查工作情况,报送审计调查工作动态,做到上下联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五)围绕政策目标,提升审计成果。审计调查工作中要加强对影响布局调整和教育资源均衡科学配置目标实现的普遍性、典型性问题的调查研究,既要依据中央有关政策要求,又要结合各县实际,力求调查结果及观点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并从体制、机制、制度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推动改革、完善政策、健全措施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上报和汇总编发有关审计信息,提升工作成果。 附件:1审计调查分工表 2审计调查表 3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专项审计调查表格填报 说明 4农村中小学布局调
16、整情况专项审计调查表校验工 具使用说明附件1审计调查分工表序号审计机关调查地区省厅抽查县数量特派办抽查县数量1河北省审计厅、京津冀特派办河北455(负责全省汇总)2山西省审计厅、太原特派办山西455(负责全省汇总)3贵州省审计厅、沈阳特派办贵州455(负责全省汇总)4江西省审计厅、哈尔滨特派办江西455(负责全省汇总)5浙江省审计厅、上海特派办浙江455(负责全省汇总)6江苏省审计厅、南京特派办江苏445(负责全省汇总)7内蒙古自治区审计厅、济南特派办内蒙古455(负责全省汇总)8河南省审计厅、郑州特派办河南455(负责全省汇总)9湖北省审计厅、武汉特派办湖北455(负责全省汇总)10湖南省审
17、计厅、长沙特派办湖南455(负责全省汇总)11广东省审计厅、广州特派办广东455(负责全省汇总)12广西自治区审计厅、深圳特派办广西455(负责全省汇总)13四川省审计厅、成都特派办四川455(负责全省汇总)14云南省审计厅、昆明特派办云南455(负责全省汇总)15陕西省审计厅、西安特派办陕西455(负责全省汇总)16甘肃省审计厅、兰州特派办甘肃455(负责全省汇总)17吉林省审计厅、长春特派办吉林355(负责全省汇总)18重庆市审计局、重庆特派办重庆145(负责全省汇总)19黑龙江省审计厅黑龙江5020辽宁省审计厅辽宁4021山东省审计厅山东5022安徽省审计厅安徽5023福建省审计厅福建5
18、024宁夏自治区审计厅宁夏1325青海省审计厅青海3926新疆自治区审计厅新疆5027海南省审计厅海南16合计1216附件3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专项审计调查表格填报说明本次审计调查的对象为各级各类普通初中和小学。调查共涉及15张调查表,各填报单位的填表人员务必填写姓名,并在联系电话处填写有效手机号码。本表数据填报时单位主要取整数;涉及单位为“万元”、“%” 的保留两位小数;调查表4中的“生师比”、“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以及抽查表4中“单程最远距离”、走访调查表中的“学校与住所的距离”涉及的公里数保留一位小数。一、总体情况表填报说明(调查表110) 本部分10张调查表由调查县
19、教育主管部门协调相关部门填报,审计人员核实。其中:(一)表1:人口、财政基本情况表。本表反映2001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调查县的人口、财政基本情况。1“辖乡镇数”、“辖行政村数”来源于民政部门。2“常住人口数”来源于公安部门,其中镇所在地人口和乡所在地人口是指乡、镇政府所在地行政村人数。3“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财政收入”、“经常性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国内生产总值”根据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综合报表)中地(市)、县(市、区)基本情况表填报,具体表的制式各年度有区别,如2007年为教财综11表,2011年为教财综8表。本调查表中的填报
20、口径与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个别年度报表指标口径不一致的,请从财政部门取数,如2011年教财综8表中统计的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需从财政部门取完整口径的“财政收入”填入调查表。4“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根据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教财综2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填报;“预算内教育拨款”根据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教财综1表”填报;“义务教育阶段拨款”需填报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教财综3表“教育经费支出明细表”中的普通初中和小学加总数。详细数据可见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基表,如2010年预算内教育拨款及增长率见“教财分析1表”。5表格中划线部分不填。(二)表2:初中、小学经费支出情况表。本表反映2006年、
21、2011年调查县全部普通初中、小学经费支出结构。1本表数据按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写,主要数据来源于教育经费支出明细表。教育部门未按审计调查表口径统计区分学校类型数据的,请依据相关财务会计核算资料,按各类学校实际支出情况拆分出相关数据填报。2由于2006年与2011年“教育经费支出明细表”格式不同,审计调查表中2006年数据按以下口径归类填列:列4=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列5=社会保障费+奖贷助学金,列7=公务费+业务费,列12=其他费用,列13=校舍建设费用,列14=修缮费小计-校舍建设费用,列15=基建支出。3审计调查表中,列3=列4+列5+列6+列15,列6=列7+列
22、8+列9+列10+列11+列12+列13+列14。4列8“办公设备购置(2006年指购置总额)”:2006年经费报表中设备购置未分办公设备、专用设备、交通工具购置明细,请在列8中以三项合计数填列。5镇(乡)政府所在地学校是指镇(乡)政府所在行政村范围内的该类型所有学校(下同)。6同一所学校不能在“县政府所在地学校”、“镇政府所在地学校”、“乡政府所在地学校”、“其他农村小学和教学点”间重复填列。“县政府所在地学校”已包含了县城所在的“镇政府所在地学校”信息(其他表中同此口径)。(三)表3:教育基本建设类资金及改善校舍情况表。本表反映2006年至2011年期间,调查县统筹使用与基本建设相关的上级
23、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和县级以下基本建设投入情况,以及这些年度的校舍改善情况。1“上级财政专项转移支付”部分,需根据上级财政下达调查县的专项转移支付“指标”计算填列初中、小学合计数,表中所列专项之外的其他专项合并填入“其他专项”;“县级以下基本建设投入”则据实填报。2“改善校舍情况”根据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中“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及效益表”填报,但不同年度该表编号可能不一致,如2011年是教财综6表;调查表为明细分项表,需根据相关年度改造危房和新建、改扩建校舍的实际情况对“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及效益表”中的数据进行拆分,据实填报。(四)表4:初中、小学办学条件表。本表反映2001年、2006年、20
24、11年调查县全部普通初中、小学基本情况和主要办学条件。1根据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填报3个年度的9月初数据。2学校平均覆盖人口数=常住人口数(审计调查表1)/学校数(审计调查表4)。3本调查表所列办学条件指标主要根据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填报,个别数据需要计算。以2010年小学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为例,“学校数”见小综1-2表,班数、复式班数、班额见小综2-1、2-2表;“学生数”、“寄宿生数”、“当年招生数”见小综3-1-1表;校园、校舍面积及明细分类见小综6-1-1表;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计算机、图书见小综6-3-1表。数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学校数、音乐器材配备达标学校数、体育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数、美术器材配备
25、达标学校数参照教育事业统计小学办学条件表(小综6-2)。生师比=学生数(审计调查表4)/师资情况表中专任教师数(审计调查表5)。(五)表5:初中、小学师资情况表。本表反映2001年、2006年、2011年调查县全部普通初中、小学师资情况。1根据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填报3个年度的9月初数据。2“教职工编制数”根据编制文件填报。3“兼任教师”是指其他单位职工到学校任课的人员,但不含代课教师。4“教职工人均年收入”=工资福利支出(审计调查表3)/(实有教职工人数+代课教师数+兼任教师数)(审计调查表5)。5师资情况根据教育事业统计报表相关数据填列,以2010年小学为例,师资具体情况见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小综
26、4-1至4-3表。(六)表6:初中、小学师资流动表。本表反映2006年至2011年期间,调查县全部普通初中、小学教师流动情况。1本表没有制式报表对应,需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此期间实际调动教师情况、学校类别进行统计、拆分填列。其中,调入、调出教师不含定期交流、支教等人事关系不发生调转的教师数。 2数据应参照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小学专任教师变动情况”小综4-4表及其对应基表进行核实。(七)表7:初中、小学教育普及和学业水平情况表。本表反映2006年、2011年调查县全部普通初中、小学教育普及情况和学业水平。1本表数据主要根据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填报。以2010年为例,小学“校内外学龄人口数”、“在校学龄人口
27、数”见小综3-1-4,“毕业班学生数”、“毕业生数”见小综3-2。2“毕业生升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初中招生数(审计调查表4“当年招生数”)/小学毕业生数(调查表7);初中“毕业生升学率”需由教育主管部门根据“高中阶段招生数”统计数据,以及调查表7中的“初中毕业生数”计算填列,公式为:毕业生升学率=高中阶段招生数/初中毕业生数。3“辍学人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根据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填列,前者来源于基础基3-3-1-3表(2011年)“减少学生数”中的对应数据,后者来源于基础基1-1-2表。4“辍学人数”在各年度教育事业统计中定义不同,如在2006年统计报表中,辍学人数规定为(
28、休学+退学+死亡+转出+其他)-(复学+转入+其他);在2011年统计报表中,辍学人数规定为(休学+退学+死亡+其他)-(复学+其他)。由于转入和转出学生可能在县镇和农村之间变动,因此本表统计主要类别人数,以便收集数据统一口径后计算辍学率。5语文、数学、外语测试情况,由教育主管部门统计填列。(八)表8:初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及实际实施情况表。 本表反映2001年至2011年期间,调查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编制及实施情况。1根据布局调整规划或方案文件及实施情况分年度据实填列。列2、3、4填报时选下拉菜单即可。2“规划实施时间范围”指规划中明确的布局调整计划实施时间跨度。(九)表9:初中、小学布
29、局调整撤并学校情况表。本表反映2006年至2011年期间,调查县因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而撤并的全部学校(包括小学转为教学点)的基本情况。1应逐校填列被撤并学校的基本情况。本表没有制式报表对应,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掌握的情况据实统计填报。2涉及多次调整的学校只填最后一次调整情况。3“学校类型”包括:县城所在地小学、镇政府所在地小学、乡政府所在地小学、其他农村小学、农村教学点、县城所在地初中、镇政府所在地初中、乡政府所在地初中、其他农村初中。4“撤并最主要原因”分为:行政区划调整、生源不足、师资不足、场址或校舍不安全、其他。5“撤并方式”分为:撤销、转为教学点。6“撤并前在校生人数”为学校撤并前全部在校
30、生数。7“撤并涉及学生人数”是指撤并后不在原学校就读的学生人数。8“撤并后上学距离增加的学生人数”、“因撤并辍学学生人数”应含在“撤并涉及学生人数”之内。9第2、3、4、5、10列填报时选相应下拉菜单即可。(十)表10:停办的初中、小学资产利用处置情况表。本表反映2006年至2011年期间,调查县因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而停办的全部普通初中、小学资产利用处置情况。1应逐校填列停办学校的资产利用处置情况。本表没有制式报表对应,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掌握的情况据实统计填报。2“学校类型”包括:县城所在地小学、镇政府所在地小学、乡政府所在地小学、其他农村小学、农村教学点、县城所在地初中、镇政府所在地初中、乡政
31、府所在地初中、其他农村初中。3“建成年代”指学校成立年代,取值为:2000年以前、2001、2002、2003、2011年。4“2006年至停办时校舍建设投资总额”需根据停办校的建设年份分析填列,其中,2005年(含)以前建设的学校只填2006年至停办时的新增投资总额,2006年(含)以后建设的学校则填建设年份至停办时的总投资额。5“校园土地产权归属”分为:国有、集体所有。6“校舍产权归属”分为:教育部门、村集体所有、居民个人集资、社会力量(如希望工程)捐赠、界定不清。7“校舍处置计划”分为:无;举办幼儿教育;转为成人学校、勤工俭学基地等;转为教工住宅;转为村级卫生、福利(养老)、文化等其他公
32、共用途;出租或出售;其他使用方式。8“校舍目前状态”分为:闲置;举办幼儿教育;转为成人学校、勤工俭学基地等;转为教工住宅;转为村级卫生、福利(养老)、文化等其他公共用途;出租;出售;其他使用方式;废弃。9第2、3、4、8至11列填报时选相应下拉菜单即可。二、审计调查抽查表填报说明(抽查表14)本部分4张抽查表由审计组根据实地抽查结果填报。共性填报要求包括:一是抽查表数据以实地抽查时现状数据为准。同一所学校必须完整填写4张抽查表格,不存在所列情况的空白不填即可。二是“地形类型”分为:山地、平原、丘陵、高原、盆地。三是“学校类型”包括:县城所在地小学、镇政府所在地小学、乡政府所在地小学、其他农村小
33、学、农村教学点、县城所在地初中、镇政府所在地初中、乡政府所在地初中、其他农村初中。四是抽查表1、3、4中学生人数勾稽关系:抽查表1“学生总数”=抽查表3“寄宿学生数合计”+抽查表4“学生上下学方式合计人数”。五是各张抽查表中学校名称须准确完整,并保持一致。(一)抽查表1:初中、小学基本情况表。1表中校验关系:列6=列5/列19,列8=列7/列19,列23=列19/列20。2第2、3、10、15至18列填报时选相应下拉菜单即可。3“20062011年接收撤并学校学生数”为该期间累计接收被撤并学校的学生数。(二)抽查表2:初中、小学师资情况表。本表填报口径同审计调查总体情况表5初中、小学师资情况表
34、。(三)抽查表3:初中、小学寄宿情况表。1“寄宿比例”=寄宿学生数/学生总数(抽查表1)。2“生均面积”=总面积/寄宿学生数。3“单间平均人数”=寄宿学生数/宿舍间数。4“供水方式”取值:自备水源、网管供水、无水源。5“宿舍内厕所卫生情况”取值:卫生厕所、非卫生厕所、无厕所等。其中,卫生厕所是指具有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厕所。6用餐学生生均食堂面积=食堂面积/寄宿学生数。7“事故灾害类”包括:溺水、交通、拥挤踩踏、房屋倒塌、坠楼坠崖、中毒、爆炸、火灾。8“社会安全类”包括:打架斗殴、校园伤害、刑事案件。9“自然灾害类”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地震、暴雨、冰雹、雪灾、龙卷风。10“其他”包括:猝
35、死、传染病、其他等。11第10至17、21列填报时选相应下拉菜单即可。(四)抽查表4:初中、小学走读情况表。本表据实填报即可。三、审计调查走访调查表填报说明本表由被走访学生家长填写,审计组整理形成电子数据。(一)本表走访对象为学生家长,学生类型限定为走读、寄宿、辍学、家长陪读四类。(二)第5、7、9、11、17、21、22、28、29、31至38列填报时,选相应下拉菜单即可。附件4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专项审计调查表校验工具使用说明为了协助各审计调查组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工作,提高报表审核效率和审核质量,总体情况调查表中内嵌了校验工具,对表1至表9的部分数据提供校验。校验审核
36、表具体使用方法说明如下:一、校验内容校验审核表可校验布局调整基础数据问题和数据的逻辑性问题。对发现的疑点,将原始数据相关单元格填充为红色进行提示,同时将错误提示保存在“校验结果”工作表内。校验工具对表1至表9提供了以下二十二项校验功能:(一)第9、10、15行的第4列等于第5、6、7、8列之和(表1)。(二)从起始行到结束行的第3列等于第4、5、6、15列之和(表2)。(三)从起始行到结束行的第6列等于第7至14列之和(表2)。(四)从起始列到结束列的合计值等于小学加初中之和(表2)。(五)第10、21、32、43、54、65行的第3列等于第4与13列之和(表3)。(六)第10、21、32、4
37、3、54、65行的第4列等于第5至12列之和(表3)。(七)表4中从起始行到结束行的第7列等于第4列除以表5的第5列(表4、表5)。(八)从起始行到结束行的第10列等于第4列除以第8列(表4)。(九)表4中第10、11、17、22、23、29、34、35、41行的第11列等于表1第4列除以表4第3列(表1、表4)。(十)从起始行到结束行的第13列等于第12列除以第4列(表4)。(十一)从起始行到结束行的第21列等于第14列除以第4列(表4)。(十二)从起始列到结束列的合计值等于小学加初中之和(表4)。(十三)从起始行到结束行的第4列等于第5至9列之和(表5)。(十四)从起始行到结束行的第5列等
38、于第13至17列之和(表5)。(十五)从起始行到结束行的第5列等于第18至26列之和(表5)。(十六)从起始行到结束行的第5列等于第47至51列之和(表5)。(十七)从起始列到结束列的合计值等于小学加初中之和(表5)。(十八)从起始列到结束列的合计值等于小学加初中之和(表6)。(十九)从起始列到结束列的合计值等于小学加初中之和(表7)。(二十)从起始行到结束行的第6列等于第7至11列之和(表8)。(二十一)从起始行到结束行的第7列大于或等于第8列(表9)。(二十二)从起始行到结束行的第7列大于或等于第9列(表9)。二、使用步骤第一步,执行校验。点击测试表工具栏中的“布局调整审计”按钮,在下拉菜
39、单中选择“数据校验”,校验审核表会自动根据表1至表9中的基础数据自动更新补充校验表中的数据并检验表中错误。执行过程如图1所示,执行结果如图2所示。图1:“执行校验”过程图2:“执行校验”结果第二步:校验审核结果。参看“校验结果”工作表中对发现问题的描述,对验证过的数据表进行分析修改。第三步:校验通过。修改完成后,请重复第一步的校验工作,直至看到以下对话框,说明校验程序未发现问题。图3:“校验成功”结果三、注意事项(一)由于校验审核表的校验过程会将原始数据的相关单元格填充为红色进行提示,因此校验审核表执行过程之前请首先备份原始数据。(二)执行校验审核的环境,原则上要求Microsoft Excel 2003,且应将“安全性”设置为低(方法是点击Microsoft Excel菜单“工具”“宏”“安全性”,设置为“低”),如图4、图5所示。图4:安全性设置图5:安全性设置结果(三)校验审核表的校验结果依赖于原始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审计人员应将计算结果与各单位的布局调整数据进行比较,确保数据准确性。(四)校验审核的错误提示可参看“校验结果”工作表。(五)每次执行校验会清空“校验结果”工作表中上一次的检验结果,如需保留已有结果,请自行处理。主题词:审计 学校 调查 方案 通知 署内分送:署领导,办公厅、行事司(4)。 审计署办公厅 2012年5月21日印发 (只发电子文件) 2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