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新课标通用)专题综合检测: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doc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新课标通用)专题综合检测: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新课标通用)专题综合检测: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综合检测(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期中)西周所立地方封国的人口由周宗室贵族、周贵族率领移民以及土著群构成:地方封国不仅拥有作为国家的权力,而且负有作为更大的西周国家积极参与者应履行的义务。这说明在西周()A以分封为纽带形成政治架构B中央集权体制面临挑战C政治统治依赖于周王的权威D异姓诸侯政治地位较低答案A解析由材料“西周所立地方封国的人口由周宗室贵族、周贵族率领移民以及土著群构成:地方封国负有作为更大的西周国家积极参与者应履行的义务”可知,西周通过分封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
2、士”的等级秩序,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故A项正确。西周未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故B项错误;西周的统治依靠分封制所形成的等级秩序,而不是周王的权威,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异姓诸侯的地位问题,故D项错误。2(2018广东湛江一中期中)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这表明()A分封中孕育了中央集权B诸侯国割据的局面出现C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D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答案A解析材料“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
3、乡民进行宣讲”表明中央派官员逐级将法律宣讲到地方,使全民都要知晓法律、遵守法律,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A项正确。材料与“诸侯国争霸割据”无关,故排除B项;材料不是反映文化传播,而是宣讲法律,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派官员逐级将法律宣讲到地方,无法体现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故排除D项。3(2019贵州联考)商周时期,以祭祀先祖的宗庙为中心,国(族)人聚集而居,以全族中辈分最高、与直系祖先的血统关系最近亲的子弟构成王族,聚集于宗庙近旁的王室区。所有同祖(族)人均居住在城邑之内,分别由宗庙中心散布到外围区域。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法观念影响社会生活B城邑布局体现皇权至上C古代城市功能划分明显
4、D家族经济决定政治地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以祭祀先祖的宗庙为中心”“以全族中辈分最高、与直系祖先的血统关系最近亲的子弟构成王族,聚集于宗庙近旁的王室区”可知,商周时期同一族居住在一起,其居住地按与直系祖先关系的亲疏来划分,这是受宗法观念影响的体现,表明当时宗法观念影响了民众的生活,故A项正确。秦朝开始形成“皇权至上”的观念,故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了同一族人按血缘关系亲疏划分居住地,并未反映城市功能的信息,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按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划分居住地,而不是按家族经济地位,故排除D项。4(2019浙江温州联考)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在卿大夫家臣中也出现了官
5、僚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这种现象反映了()A嫡长子继承制遭到破坏B贵族政治逐渐削弱C周天子失去天下大宗地位D地方与中央相抗衡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等信息可知分封制遭到破坏,说明贵族政治逐渐削弱,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贵族政治逐渐削弱,没有涉及嫡长子继承制的信息,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周天子失去大宗地位的信息,而是强调贵族政治逐渐削弱,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无法推断出地方与中央相抗衡,故排除D项。5(2018湖北孝感八校期中)战国时期,“天下九州”的观念逐
6、步取代西周、春秋的“华夷之辨”,居于中原的豫州、并州、冀州已与居于北方的幽州、南方的荆州、东南的扬州趋向平行、平等。这一变化表明()A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正式形成B华夏与蛮夷之间存在文化冲突C内近外疏的正统观念已经动摇D趋向统一的文化心理初步具备答案D解析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正式形成,应该是在秦朝,故A项错误;题干中提及的是天下九州观念取代华夷之辨观念,体现华夏与蛮夷的融合,故B项错误;题干未提及宗法制的动摇,故C项错误;题干中“天下九州的观念逐步取代西周、春秋的华夷之辨,居于中原的豫州、并州、冀州已与居于北方的幽州、南方的荆州、东南的扬州趋向平行、平等”,推知战国时期统一的文化心理在形成,故D项
7、正确。6(2018湖北武汉调研)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每郡设监郡御史一名,是中央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府在郡设置的派出机构,其职责主要在于监察一郡地方官吏。此后,这种派出管理制度一直延续至清代。下列关于这项制度说法正确的是()A是完备的地方监察制度B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C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D直接隶属于丞相管理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秦朝在每郡设立的监郡御史的派出管理制度,A项“完备”说法太绝对,排除;秦朝每郡设监郡御史对地方进行监督,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故B项错误;秦朝每郡设监郡御史对地方进行监督,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故C项正确;虽然丞相是百官之首,但
8、监郡御史是“御史府的派出机构”,故D项错误。7(2019湖南衡阳八中月考)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的乡、里、亭的官吏不由皇帝或官府任命,但却规定,要由地方推择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秦朝()A沿袭先秦的行政管理B轻视地方的行政管理C各级官吏均出自富有之家D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要由地方推择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可以看出,秦朝地方治理主要是依靠地主绅士阶层,即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反映先秦时期实行这样的管理方式,排除A项;从材料信息来看,秦朝重视地方的行政管理,排除B项;C项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8(201
9、9河南阶段检测)秦汉时期,郡所辖范围很大(常称“千里之郡”),郡内一切民政、财政和军政等庶务,郡守无不统辖,有“剖符之臣”之称或“古之方伯”之喻。由此可知,秦汉时期()A郡守由皇帝直接任命B国家实行了军政合一C郡守拥有地方自治权D中央集权制尚未完备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信息反映了秦汉时期的郡守权力很大,说明当时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权力的制约性并不强,这是中央集权制不完善的表现,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郡守权力的大小,并非任命方式,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地方上的军政合一,B项错误;C项材料不能体现,且与史实不符,排除。9(2019湖北孝感联考)秦代迁陵县学官类简记载:“直学佴,令教以甲子、算、马、大杂。
10、”“学佴”即是学室的管理者和学习辅导者。只有经过学习,民众才有可能进入行政系统为官。这说明()A迁陵县重视对民众的教化B考试成为选官的基本途径C垄断教育成为集权的手段D秦朝重视官吏的基本素养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只有经过学习,民众才有可能进入行政系统为官”可知秦朝官吏必须要掌握基本知识与能力,因此秦朝重视官吏的基本素养,故D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只有经过学习才可能成为秦朝官吏,并未体现秦朝重视对民众的教化;B项错误,据所学内容可知,秦朝时期考试并非选官的基本途径;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垄断教育成为集权的手段。10(2018江苏高考)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
11、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答案B解析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射爵射侯”就是追求封爵、封侯,因此这类画像石刻体现了人们希望加官进爵甚至封侯,即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故B项正确。抑制王侯势力是在西汉(推恩令大大削弱了王国势力),东汉时期的王侯势力已经对中央构不成威胁,故A项错误;射雀、射猴和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相违背,故C项错误;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是对画像石的误读,不符合材料关
12、键信息“射爵射侯”的真实含义,故D项错误。11(2019河南开封定位考)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多以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为主,到唐代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绝大部分只写官衔。唐代墓志署名的变化,反映了()A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B藩镇割据摧垮了世代荫袭的家族C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D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之间的差异答案C解析唐代墓志署名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比的变化就是不再以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为主,说明世家大族走向没落,反映了科举制的实施导致旧的门阀士族的衰落,故C项正确。大一统局面在秦汉时已经出现过,故排除A项;摧垮世代荫袭家族的是选官制度的变化,而不是藩镇割据,故排除B
13、项;题意与民族交融无关,故排除D项。12(2019浙江温州九校联考)有史学家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政治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主要是指()A便利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B政治中枢决策规范化C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D相权实际上有所分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其官员多带着皇帝家臣的属性,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而在隋唐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六部分工明确,又相互牵制,其职能也明确向国家公共权力转变,这种变化体现了权力中枢决策更具有制度保障与规范化,故B项正确。材料所述为中央机构,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
14、关系,无法推断出便利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政治中枢决策规范化,与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无关,故排除C项;材料中的进步是指政治中枢决策规范化,而不是单纯的相权有所分散,故排除D项。13(2018山东临沂期末)“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材料意在说明北宋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A重文轻武 B强化皇权C分权制约 D控制地方答案C解析文武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与材料中“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不符,故A项错误;强化皇权是封建社会的总体趋势,与材料中北宋“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北宋“委曲周全地
15、进行制约”表现为各方面的分化事权,如副宰相、通判等,故C项正确;控制地方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与材料中“对所有事情”不符,故D项错误。14(2019衡水金卷一调)宋代有知识分子主张重建上古时代的宗法组织,形成了以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定族规为特征的新的宗族制度。高级官僚在宗族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如范仲淹为加强本族内部的相互扶助,设立了“义庄”等。这反映了()A宗法制度的逐渐完善B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C世俗文化进一步发展D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削弱答案B解析宋代的宗族制度具有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定族规等特征,同时高级官僚也推进宗族建设,这些都有利于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稳定地方宗族
16、的结构和秩序,体现了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故B项正确。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逐渐瓦解,故A项错误;宗族文化不等于世俗文化,故C项错误;宋代的宗族制度的建设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15(2019安徽阜阳三中月考)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答案C解析据材料“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新课标通用专题综合检测: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新课 通用 专题 综合 检测 古代 中国 政治制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