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咨询理论研究报告.doc
《经典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咨询理论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咨询理论研究报告.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经典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咨询理论研究报告张驰襄樊市第四十七中学 摘要:经典精神分析学说是由弗洛伊德首创的,它是一种理论体系,也是一种治疗方法。它由心理结构说、人格结构说与心理动力说三大部分组成。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结构可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人的行为动机是潜意识的本能,本能包括生之本能和死之本能。弗洛伊德强调性本能的作用,陷落到一种泛性论的错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对心理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存在理论上的局限及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局限。“弗洛伊德打开那扇心理学的门,但为心理学带来光亮的都是荣格”。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发展的产物,
2、荣格深入并扩大了对潜意识的研究,发现集体潜意识的许多心理原型,发展了力比多理解和运用,提出了心理类型学说,拓展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领域,产生了心理治疗的持续影响,对当今的心理咨询具有指导和实践的意义。经典精神分析心理治疗技术有自由联想,释梦技术、失误分析,语词联想测验,移情分析,抵抗分析、解释技术等。本文通过对一例性心理障碍临床实践证明使用经典精神分析方法对个案的心理咨询有一定效果。但单纯使用一个流派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心理咨询的实践可以对多流派治疗的方法的综合使用进行研究和探讨。一、 咨询理论概述(一) 咨询理论名称经典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咨询理论(二)经典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史
3、1986年春,弗洛伊德在奥地利维也纳以精神病学家的身份开设医治神经症的私人诊所,弗洛伊德受布洛伊尔博士的影响,尝试着对癔症病人施用催眠疗法,但效果不太令人满意。1889年,他又前往法国南锡,向催眠专家恩海姆求教。1892年,他发现那些不能接受的愿望在被遗忘的痛苦记忆中占据主要地位而形成了“压抑”的概念。1895年,他与布洛伊尔共同出版了癔症研究。在此书,孕育了“元心理学”理论的蓝图,强调了情感生活的意义,强调区别潜意识的精神行为和意识的精神行为的重要性。在该书的一些病历中,性的因素都起一定的作用。同年,弗洛伊德还写了科学心理学设计的草稿,在此草稿中他构想的神经学模式一直贯穿于他的研究的始终。1
4、895年,39岁的弗洛伊德心灵深处充满了剧烈的情感冲突,他经常忧郁,常常惧怕。1996年,父亲的死给他巨大的打击。他的整个生命中“最大的重大事件,最痛切的损失,”使他三年时间内备受梦的困扰。1897年,一场新的危机,几乎使他得了神经症。弗洛伊德连续两年进行自我分析之后,出版了梦的解析,此书中弗洛伊德花了14页对1895年7月2324的梦有关伊玛的梦进行分析,他把自由联想的方法应用到自己身上,从中发现梦的潜意识,梦的结构与神经症的结构相同,都是象征性的。发现了恋母情结,肛欲期,儿童性欲、以及移情和抵抗等。弗洛伊德的自我分析导致了从神经病学到心理学的决定性转变,开创了精神分析的全新领域。梦的解析的
5、出版意味着精神分析初步形成。1900年,梦的解析出版,弗洛伊德在书中首次提出原发过程思维和继发过程思维,用心理动力学概念代替了陈旧的联想心理学。 1900年12月10日,荣格在布格伊尔任院长的欧洲最负盛誉的伯戈尔茨利精神病院谋得了助理医师的职位,荣格仔细阅读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觉得它是灵感的源泉。弗洛伊德的观点指明了对个别病例进行密切的调查和了解的道路,荣格受益非浅。1902年,弗洛伊德与阿德勒、荣格等定期举行“心理学周三会”,定期对精神分析进行研究和探讨。1904年,弗洛伊德出版了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该书通过分析得出口误、笔误、神经症症状、遗忘、甚至最不连贯的思维即梦境,都有其内在逻辑性,
6、这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均有合理性。许多偶然,毫无意义的行为等实际上都是人们没有意识的隐秘愿望所驱使的是心理决定着。1905年,弗洛伊德发表了性学三论与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第一次系统地探索了人类性发展的规律,提出了婴儿性欲说(包括阴茎嫉妒和阉割情结)这新奇耸人听闻的论点。19041905年间,荣格在精神病诊所建立了一个精神病理学实验室,与几个学生一起采用语词联想方法测验情绪的生理表现等。部分论文在美国期刊上发表,使荣格在美国赢得了声誉。1906年荣格把自己的一本著作早发性痴呆的心理学寄给了弗洛伊德。1907年弗洛伊德邀请荣格到维也纳作客,弗洛伊德的人格对荣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08年4月“心理
7、学周三会”发展为:“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1910年,“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正式成立,其宗旨是:“加强和完善由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既作为一门纯心理学学科,也包括其在医学和精神科学领域的应用,”荣格当选为第一任主席。1911年,阿德勒因理论观点上分歧,离开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断绝了与弗洛伊德的关系。1913年,弗洛伊德的图腾与禁忌出版发行,在此书中,他通过对乱伦畏惧,情感矛盾等研究,发现这些都是儿童神经症患者和原始人心理共有的特征。在“本我心理学”时期,弗洛伊德形成了他们纯心理学学科,即第一精神分析体系,这个体系建立在三大理论基础上,潜意识理论,力比多论和关于移情,抵抗的治疗理论。从1914年开
8、始,弗洛伊德就开始至力于建立一个“新的综合”心理学的完整体系,于是形成了第二个精神分析体系即自我心理学。1914年荣格离开了国际精神分析学会。1916年荣格在自我及潜意识的辩证中阐述了人们会用的潜意识做些什么。1920年的超越快乐原则他对本能理论作了重大的修改,在生本能,性本能的基础,又提出了死本能。在1921年群体心理学与自我分析和1923年自我和本我中弗洛伊德提出了更具有动力学意义的新精神结构学说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层结构,为新的自我心理学奠定了基础。1921年荣格出版了心理类型一书,在书中讨论了他与弗洛伊德及阿德勒的性格差异,提出了著名性格类型说。1928年荣格出版了心理能说一书,这本书
9、形成了他的力比多理论。1940年荣格出版了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心理学与炼丹术。弗洛伊德和荣格创建和发展了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对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三)经典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结构体系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在治疗实践中常常碰到性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确定了精神分析学说中人类心理活动的动力,起初为性欲,进而扩展为本能。潜意识的核心内容是本能,通过对本能的研究,弗洛伊德提出影响巨大的力比多学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恐怖、残酷、屠杀和破坏等现象,使弗洛伊德深感原先的本能理论难以圆满解释。1923年他在自我与本我一书中对心理地形学作出了修正,引入了死亡本能概念,这表明精神分析从此
10、作为一种理解人类动机和人格的理论体系的观点而不是作为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发展起来了。(1)人格结构理论心理结构说弗洛伊德在心理结构说中把人的心理划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不同的区域。 潜意识处于心理结构的最底层,由本能和欲望组成,是生物性本能的仓库,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动力源泉。前意识是暂时潜复起来的意识内容或者是潜意识的衍生物。意识是心理结构的外表,是人的精神结构中很小,很微弱的一部分,意识渊源于潜意识,它直接与外部世界接触。弗洛伊德认为意识只是对具有精神性质的心理内容的短暂知觉,而意识知觉的心理内容来自感觉系统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和机体内部产生的愉快与痛苦的情绪体验。意识通过对外部现实的知觉来指导
11、和合理分配运动潜能,通过对愉快和痛苦的知觉调节机体内部能量的移置作用,从而控制本能的冲动。人格结构组成及动力状态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本我是我们人格中最黑暗的,不可接近的部分,处于潜意识的深层,蕴贮着人性中最原始、最接近兽性的一些本能性冲动。本我寻求生理的满足,不受理智、逻辑法则和道德的约束,不与外部发生联系,只受愿望的支配,遵循快乐原则。本我通过能量对象性贯注来解除人体的需要状态,使人恢复到平静。自我代表人格结构的现实部分,位于以生理需求为基础的原始本能与外部世界之间,是两者内化了的心理代表,自我的主要作用是使本能的冲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同时,又与外部世界和超我维
12、持和谐的关系,自我是按照现实原则来运作的。现实的原则的目的就是推迟能量的解放,直到真正能满足需要的对象被发现或产生为止。自我没有自己的能量。当本我的能量没有成功冲破自我过程阻断而改道注入自我中,自我才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开始了识别、记忆、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上层部分,对本我的本能具有约束作用,使人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超我由自我理想和良心两个次级系统组成,遵循至善原则,其目的主要是控制和引导本能的冲动,说明自我以道德目的替代现实目的并且力求完善,使人变成一个遵守社会准则的成员。超我的能量来源于本我与自我,超我的反能量贯注作用要阻止本能的能量直接在冲动性行为和幻想性满足中释放出
13、来,或间接地在自我机制中释放出来。超我竭力中止行使快乐原则及现实原则。人格系统的总能量是一定的。人格的动力状态是由能量在整个人格中的不同分布来决定的。如果一个人大部分能量被超我控制,他的行为是很道德的,大部分能量被自我支配,他的行为就很实际,他大部分能量停留在本我中,那他的行为就具有冲动性。弗洛伊德人格结构中的本我、自我与超我三个系统并没有明确界线,它们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始终处于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状态。(2)精神动力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动力论着重探究埋在潜意识中推动并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动力,即本能。弗洛伊德的本能论本能是人体与生俱来的一种心理征象,这种心理征象引起身体的兴奋称为需要。任何本能都有
14、其根源、目的、对象和动量。人体内部的需要或冲动是本能的主要根源,而其目的就是转移或解除身体的兴奋状况,满足人体的需要状态,从而解除由此产生的兴奋和紧张过程,而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也从兴奋变为松驰,由紧张恢复到平静。本能具有固有的极力恢复到先前状态的冲动,也强迫性重复着从兴奋到平静,再度兴奋又返回平胸的反复循环。例如觉醒与睡眠周期性轮换交替。本能的对象是指其为达到目的所利用的对象或采取的手段,其对象和手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可以不断变化着。为达到目的,本能可利用不同对象,采取不同行动。本能的动量是指本能具有的力量,本能拥有的心理能量的多少决定其强弱。动量的大小和强度,决定着本能释放和消除兴奋过程或紧张状
15、态的速度和程度。弗洛伊德将本能分为生之本能和死亡本能。生之本能,包括自我本能与性本能,表现为生存,发展和繁殖的一种本能力量。它代表着人类潜藏在生命中的一种进取性建设性创造性的活力,死亡本能表现为生命发展的一种对立力量,代表着人类潜伏在生命中的一种破坏性、攻击性、自毁性的驱力。死亡本能的终极目的就是回复到恒定不变的无机物。生之本能和死亡本能以及它们的派生本能是可以互相融合,抵消或替换的。弗洛伊德的力比多学说弗洛伊德性学说作为其理论体系的核心。在生之本能中,他最重视探索是性本能。性本能是与个体性欲和种族繁衍相联系的一类本能。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是在心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心理能的原动力。性本能是按照快乐原
16、则驱使人去活动乃至创造的一种潜在因素。性本能的活动既包括性行为本身,也包括许多追求快乐的行为及情感活动,这种本能背后的动机性来源,即能量。弗洛伊德称之为力比多。在早期,弗洛伊德把力比多看做是性本能的一种内在的、原发的动能、力量。即性能,在后期,力比多又被定义为一切生之本能的能量。力比多生自本我,当力比多向外投注时,会选择对象,即欲力对象。力比对所关注的对象是可以以转移的,从而产生一些心理现象,如恋母情结、移情、升华等。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焦虑是由一连串自我无法控制的剌激引起的,由紧张、不安、焦虑、忧虑、担心、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它是精神分析理论中最重要概念之一。弗洛伊德对焦虑在早期和后
17、期有不同的解释而形成了早期和后期两种不同的焦虑学说。弗洛伊德将焦虑分为现实性焦虑(客观性焦虑或实因性焦虑)、神经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神经性焦虑又表现为游离性焦虑、恐惧症和惊恐反应三种形式。自我要同时应付本我的驱动,超我的压力及外在现实的要求,它时时感到来自三者的威胁和危险而产生焦虑。自我采取否认现实或歪曲现实的方法称为自我防御机制。自我防御机制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是个体在精神受干扰时保持心理平衡的手段,但防御机制未能奏效,自我便会丧失全部支撑而被焦虑压倒,导致精神崩溃。(3)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以身体不同部位获得性冲动的满足为标准,将人格发展分为五个时期故其人格发理论也称为性心理发展论。力比多
18、在人出生前就已存在,出生后开始发展,从出生到青春期,和比多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与生殖期。口腔期是从出生到1岁半,是个体心理发展的最原始阶段,其原始性的性力集中在口部,靠吮吸、咀嚼、吞咽、咬等等口腔活动,获得快感与满足。肛门期约1岁半到3岁,动欲区在肛门。在这一阶段,幼儿对粪便排泄时解除内急压力所得到的快感经验感到满足。性器期约3-5岁,这一时期,儿童认识到两性之间外生殖器的差异和自己的性别。加比多集中投放在生殖器部分,性器官成了儿童获得性满足的重要刺激。潜伏期约6-12岁,这时期的性力受到压抑,由于家庭教养和社会要求及躯体的发育,这一时期的性冲动暂时停止活动,这一时
19、期的最大特点是对性缺乏兴趣。生殖期是青春期到成年期,此时期是性成熟期,其特征是异性爱的倾向占优势。弗洛伊德坚持病人表现出来的那种神经病的障碍是在儿童时代的经验中产生的,他是首开强调儿童发展之风的理论家之一。2.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荣格脱离弗洛伊德后创立了分析心理学,其要义为:强调人有理性,反对弗洛伊德将力比多视为纯属性冲动或生之本能的看法;认为力比多可提升为文化创造的动因,可促使人性超越至象征性的层面。认为个体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两者合而支配人的行为。在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中,强调现实性自我才是人格结构的中心。自我具有两性极的特征:外向性与内向性。因为在发展期个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形成外向与内向不
20、同类型的人格。(1)人格结构观荣格分析心理学以心灵代理整个人格。它由意识、个体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三部分组成。其中意识的核心是自我;个人潜意识的内容大部分是情结;集体潜意识的内容则为原型。意识是人格结构中最顶层的部分,泛指我们所知晓的一切东西,包括知觉、记忆、思维、情感等。个人潜意识是人格结构第二层,是位于潜意识的浅层部分,邻近于意识自我的区域,其内容包括个人生活中从意识境界被压抑下去的所有记忆、冲动、欲望以及模糊的知觉等。情结是指被压抑或被忽略的情绪性观念。情结是个人潜意识内的感情、思想、知觉和记忆等一组心理内容的丛集,是一个有组织的集合体;它有自已的驱力,可以强而有力地控制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
21、,能干扰意志的意向,搅乱意识的过程。情结可分为急性情结与慢性情结,意识情结与潜意识情结,个人情结和非个人情结。荣格认为集体潜意识是精神的一部分,集体潜意识的内容从来就没有出现在意识之中,它们的存在完全得自于遗传,其内容主要是原型,集体潜意识是在潜意识深层,既不为个人所自知,也不属于个人所独有,是人类在种族演化中长期留传下来的一种普遍存在的原始意象。集体潜意识是驱力和本能之源也是将创造性冲动和集体原始意象结合起来的人类思想感情的基本形式之源。原型是情结的核心,原型将与之相关的经验吸引在一起形成一个情结。情结从这些附着的经验中获取了充足的力量之后,可以进入到意识之中,原型的数目在理论上是无限多的。
22、荣格特别重视的原型有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玛、阿尼姆斯和智慧老人。(2)人格动力观荣格认为人格的发展是由人格动力所推动的,其动力源原则是精神能量。荣格把力比多看作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它包罗了弗洛伊德的力比多性欲力,也容纳阿德勒的追求优越的向上意志,总之它是推动个体人格发展的所有动机。为了进一步解释力比多的变化,转移及其转化,荣格用精神能量一词取代了力比多。荣格把饥饿、侵略和性的诸种本能看做是精神能量的诸多表现方式。心理值是精神能量的计量尺度。荣格将等值原则理解为精神能量的各种量之间的能量关系,也就是说,如果某一特定心理要素原来所固有的精神能量减退或消逝,那么与此相等的精神能量就会在另一心理要素中
23、出现。荣格同时也认为整个心理系统中能量的分配是趋向于在各种心理结构之间寻求一种平衡。这就是均衡原则。精神能量在整个精神系统中的分配是按等值原则、均衡原则等决定的。(3)人格发展观荣格认为,人格发展是经过个体化,超越功能的成长历程。荣格将人格发展划分为儿童期、成年早期和中年期三个阶段。荣格认为弗洛伊德学说更适合于解释年轻人的心理。而荣格的方法对于一些年纪较大的病人来说就更合适了。在人的后半生那些已取得社会地位或成功的病人会觉得生活空虚,毫无意义,正是由于前半生被潜抑的冲动在潜意识之中起作用,想为其力比多的释放找到一条途径。对这类病人,引导其寻找生命的新意义是荣格的理论的一个极重要的方面。(4)心
24、理类型学说荣格认为就人在面对生活持有的态度而言,人格分为内倾型与外倾型。人们所依赖的心理功能有四种:感觉、思维、情感和直觉,这些功能同时可以适应于外倾与内倾的人,态度和心理功能组合可以形成八种不同的心理态型,它们是外倾思维型、内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内倾情感型、外倾感觉型、内倾感觉型、外倾直觉型和内倾直觉型。心理类型可划分在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中有其应用的价值。(四)经典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心理咨询技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认为人格障碍由于个体性心理发展不够充分,不能从性心理发展的一个阶段顺利过渡到下一个阶段所造成。人的人格结构的本我、自我与超我三大系统相互冲突时,人就会处于失调状态,既不满意外部世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典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 心理咨询 理论研究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