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案例.doc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案例.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案例一、 案例说明“硫和氮的氧化物”选自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内容。二氧化硫、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作为比较重要的氧化物,在教学中应突出非金属化合物的特点。根据课程标准“关注人类面临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的要求,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环境问题。二、 案例分析该案例采用新课呈现的模式,将课堂与生活和社会相联系。在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化学,将化学应用到生活。在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进行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方面做了一点思考。随着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进行
2、,现代信息技术必将在化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此案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的形成过程、复杂的化学反应和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图片、动画等清楚地展示出来。这种整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用于教师讲清所传授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可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把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化学改变为“研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辟广阔的天地。三、“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活动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2) 掌握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3) 了解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4)
3、 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延展学生的生活空间,积累生活常识2. 过程与方法1) 培养通过已有知识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2) 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3) 培养学会以已有知识为基础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利用化学知识变害为利的思想2)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难点: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三)教学准备PPT一份,NO和NO2的反应视频,雷雨发庄稼FLASH,让学生上网收集关于酸雨的知识。(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意图【投影】科学视野1. NO在空气质量日报上被视为大气污染物2.美国药理学家
4、Robert F. Furch gott , Louis J.I gnarro 和 Ferid Murad获取了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发现“NO”是心血管系统的信号分子,在人体血管内具有传递信号的功能,在哺乳类动物及人类机体起着广泛的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同学打开书,认真观看投影上面的内容,认真思考。投影数据,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引起学生兴趣。引入新课题,给同学一种认知的冲突,对NO的性质产生兴趣,有意愿去学习这节课。【引入】NO被视为大气污染物,但是它又在生命过程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这会给我们什么样启示?【思考】1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2要学会如何使用这些物质【总结,过渡】同学们回答的
5、都很好,那么我们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来仔细了解一下,氮的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板书】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投影,放映录像】放映演示实验NO和NO2的反应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看实验过程,并有所提醒。如:气体的颜色、气体的性质、气体的变化、发生的反应等等。【观看】仔细观看演示实验,并有所记录为教师提供多媒体视频演播功能,演示真实实验,为学生学习创设真实情境。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看,给学生营造一种真实感,2学生在观看实验中,对视频所给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整合,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3从实验中获取信息形式新颖,学生乐于观察实验,对学习主观能动性有所提升【提问】同学们通过观看NO和NO2
6、的反应的演示实验,大家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呢?【回答】认真思考,并回答实验现象:1.NO是无色不溶于水的气体2.NO在空气中易氧化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3.NO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4.NO2易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NO和HNO3【总结并投影】总结学生所说的实验现象,将实验现象在PPT上显示出来【讲述,提问】现在PPT上展示的在集气瓶中NO和NO2。同学们可以结合刚才视频和图片总结一下NO和NO2的物理性质。【思考】回想视频,看图片,总结NO和NO2的物理性质。投影NO和NO2 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其物理性质的差别通过视频、图片得到信息,学生有更深刻的形象思维,记忆更加深刻。【投影】NO和
7、NO2的图片【板书】一、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1 物理性质NONO2【总结】总结学生所回答的物理性质,在PPT上显示【回答】NO(+2)无色、无味、不溶于水、不稳定(易氧化)的气体NO2(+4)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稳定、有毒性、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的气体用PPT进行总结,节省写板书的时间。【过渡】NO和NO2都是氮的氧化物,那么NO和NO2是如何生成的呢?我们知道在空气中,氮气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四左右,在通常情况下氮气和氧气发生反应吗?(不会)通过科学家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在放电或者高温的情况下,氮气和氧气卡可以直接化合,生成NO【认真听讲】思考【回答】通常情况下氮气和氧气不会发生反应
8、直接讲述NO的形成过程,为下一步的教学进行铺垫(内容上和理解能力上)。【板书】2.化学性质【投影】1、在放电或高温下: N2 O2 2 NO (无色)【讲述】在这个反应中,N2和O2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认真听讲】做笔记【投影】2200得22e失22e【掌握】掌握右边的化学方程式方程式投影,将该氧化还原反应以慢步骤直观的展示,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讲述】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刚看的视频,知道NO在空气中是不稳定的,易氧化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那么它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呢?1通过视频得到所要的信息,有一定的情感倾向,便于记忆2双线桥法起一个过渡的作用【投影】2、在常温下:2 NO
9、O2 2 NO2 (红棕色)4202得22e失22e【认真做笔记,思考】知道此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N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讲述】通过视频我们还知道,NO2易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NO和HNO3,那么现在请一位同学上来写一下N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使用双线桥表示,下面的同学在草稿纸上写一下【写化学方程式】得12e失21e452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接受有一定的检验和了解,并有一种感情倾向,给学生一定的认同,学生的被认同感增加,便于学习和记忆。【评论】对该同学所写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点评【提问】该方程式有什么特别呢?它的n(氧化剂) : n(还原剂)=?呢?【回答】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同一种物
10、质,同一元素n(氧化剂) : n(还原剂)=1:2【讲述】同学们说的很好,那么学了NO和NO2的物理性质和三个化学反应以后,有一些我们要注意事项【认真听讲】回答,并做笔记【投影】易错细节: 1、NO和O2不能共存收集 2、NO只能用排水法 3、收集NO2不能用排水法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过渡】同学们学习了NO和N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后,我们就要将这些应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这有一个小问题需要我们解决。1通过对生活实例的解决,将化学联系生活2可以将刚学习的知识进行运用,趁热打铁3生活实例的引入,使课堂教学有一定的趣味性【投影】在新疆与青海交界处有一山谷,人称魔鬼谷,经常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把
11、人畜击毙。然而谷内却是牧草茂盛,四季常青。请解释原因。【认真思考】认真思考,在草稿纸上写出答案。演示魔鬼谷的情况,让同学们真实的感受到魔鬼谷的神奇,创造真实情境。【提问】同学们想好了没有啊?有谁来回答一下。【回答】N2+O2=2NO(放电或高温)2NO+O2=2NO23NO2+H2O=2HNO3+NO【总结】对同学的回答进行点评,总结雷雨发庄稼【录像】放映雷雨发庄稼flash为教师提供多媒体演播的功能,放映雷雨发庄稼的flash,直观知道如何用化学方法解释雷雨发庄稼,并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投影】氮元素在“雷雨发庄稼”的过程中的变化N2 NO NO2 HNO3 硝酸盐(化肥)【过渡】要使庄稼生
12、长的很好,生成的硝酸盐要越多越好,而在此过程中,NO2没有完全转换为HNO3,那么我们如何将尽量NO2转化为HNO3呢?好,问题出来了,那么我们就进行一个小小的探究,看看NO2怎么样才能尽量转换为HNO3。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讨论1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学生的能力有一定的检验2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对主观能动性有一定的促进3开放性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力4学生自我的价值得以实现【投影】科学探究现给大家一试管NO2,其他药品和仪器自选1.请设计实验,要求尽可能多地使NO2被水吸收。2. 你的设计对工业上生产硝酸有什么启示?(从原料的充分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方面考虑。)【认真思考】同学们相互讨论结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 化学 课程 整合 案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