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处置措施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处置措施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处置措施 .pdf(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附件 2 第二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1 氯酸钠风险提示与易燃物、可燃物混合或急剧加热会发生爆炸。理化特性无色无味结晶,味咸而凉,有潮解性。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分子量106.44,熔点 248,沸点300分解,相对密度( 水=1)2.5 。主要用途:用于生产二氧化氯、亚氯酸盐、高氯酸盐及其他氯酸盐,还用于印染、冶金、造纸、皮革行业。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助燃。与易可燃物混合或急剧加热会发生爆炸。如被有机物等污染,对撞击敏感。【活性反应】强氧化剂,与复原剂、强酸、铵盐、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健康危害】粉尘对呼吸道、眼及皮肤有刺激性
2、。口服急性中毒,表现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肠胃炎,肝肾损伤,甚至发生窒息。安全措施【一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橡胶手套。作业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远离火种、热源。应与禁配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输送装置应有防止固体物料粘结器壁的技术保障措施,并应结合工艺特点和生产情况制定定期清扫的管理制
3、度。严禁轴承设置在粉状危险物料中混药、输送等;输送螺旋和混药设备应有应急消防雨淋装置,输送螺旋和混药设备应选择有利于泄爆、清扫、应急处理的封闭方式。采用湿法粉碎工艺时,应待物料全部浸湿后方可开机;当采用金属球和金属球磨筒方式进行粉碎时,宜用水或含水溶剂作为介质。粉碎混合加工过程中应设置自动导出静电的装置,出料时应将接料车和出料器用导线可靠连接并整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41 页体接地。生产过程中易引起燃烧爆炸的机械化作业应设置自动报警、自动停机、自动泄爆、自动雨淋等安全自控装置;自动化生产线的单机设备除有自动控制
4、系统监控外,在现场还应设置应急控制操作装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和废品应隔离存放、及时处理;内包装材料应统一回收存放在远离热源的场所,并及时销毁。【特殊要求】【操作安全】1可能接触粉尘时,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2防止产生粉尘。防止与复原剂、强酸、铵盐、有机物、易可燃物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3生产过程中需用热媒加热或加工过程中可能引起物料温升的作业点,均应设置温度检测仪器并采取温控措施。【储存安全】1储存于阴凉、通风、干燥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工业氯酸钠保质期为 3
5、 年;逾期可重新检验,检验结果符合要求时,方可继续使用。库房温度不超过 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2应与复原剂、强酸、铵盐、有机物、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存放时,应距加热器包括暖气片和热力管线300 毫米以上。储存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运输安全】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2运输过程中应有遮盖物,防止曝晒和雨淋、猛烈撞击、包装破损,不得倒置。严禁与酸类、铵盐、有机物、易可燃物、复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同车混
6、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3拥有齐全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必须配备押运人员, 并随时处于押运人员的监管之下,不得超装、超载,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禁止通行的区域;确需进入禁止通行区域的,应当事先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41 页应急处置原则【急救措施】吸入:
7、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休息。就医。食入:漱口。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皮肤接触: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脱去污染的衣着,接着再冲洗,就医。【灭火方法】灭火剂:用水灭火。禁止使用砂土、干粉灭火。大火时, 远距离用大量水灭火。消防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容器移离火场。用大量水冷却容器,直至火扑灭。切勿开动已处于火场中的货船或车辆。如果在火场中有储罐、槽车或罐车,周围至少隔离800 米;同时初始疏散距离也至少为800 米。【泄漏应急处置】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不要直
8、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复原剂、易燃物接触。小量泄漏: 防止扬尘, 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且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并将容器移离泄漏区。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泄漏物回收后,用水冲洗泄漏区。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25 米。如果为大量泄漏, 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100 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41 页2 氯酸钾风险提示与易燃物、可燃物混合或急剧加热会发生爆炸。理化特性无色片状结晶或白色颗粒粉末,味咸而凉。溶于水,不溶于醇、甘油。分子量 122.55 ,熔点
9、 357,沸点400分解,相对密度(水=1)2.34 。主要用途:用于火柴、焰火、冶金、医药行业中的氧化剂及制造其他氯酸盐。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助燃。与易可燃物混合或急剧加热会发生爆炸。如被有机物等污染,对撞击敏感。【活性反应】强氧化剂,与复原剂、铵盐、硫化物、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健康危害】粉尘对呼吸道有刺激性。口服急性中毒,表现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胃肠炎,肝肾损伤,甚至发生窒息。安全措施【一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提供安全淋浴和洗
10、眼设备。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橡胶手套。工作业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远离火种、热源。应与禁配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输送装置应有防止固体物料粘结器壁的技术保障措施,并应结合工艺特点和生产情况制定定期清扫的管理制度。严禁轴承设置在粉状危险物料中混药、输送等;输送螺旋和混药设备应有应急消防雨淋装置,输送螺旋和混药设备应选择有利于泄爆、清扫、应急处理的封闭方式。采用湿法粉碎工艺时,应待物料全部浸湿后方可开机;当采用金属球和金属球磨筒方式进行粉碎时,宜
11、用水或含水溶剂作为介质。粉碎混合加工过程中应设置自动导出静电的装置,出料时应将接料车和出料器用导线可靠连接并整体接地。生产过程中易引起燃烧爆炸的机械化作业应设置自动报警、自动停机、自动泄爆、自动雨淋等安全自控装置;自动化生产线的单机设备除有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外,在现场还应设置应急控制操作装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和废品应隔离存放、及时处理;内包装材料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41 页统一回收存放在远离热源的场所,并及时销毁。【特殊要求】【操作安全】1可能接触粉尘时,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
12、眼镜,穿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2防止产生粉尘。防止与复原剂、强酸、铵盐、有机物、易可燃物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3生产过程中需用热媒加热或加工过程中可能引起物料温升的作业点,均应设置温度检测仪器并采取温控措施。【储存安全】1储存于阴凉、通风、干燥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2应与复原剂、强酸、铵盐、硫化物、有机物、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存放时,应距加热器包括暖气片和热力管线300 毫米以上。储存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13、运输安全】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2运输过程中应有遮盖物,防止曝晒和雨淋、猛烈撞击、包装破损,不得倒置。严禁与酸类、铵盐、硫化物、有机物、易可燃物、复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同车混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3拥有齐全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必须配备押运人员,并随时处于押运人员的监管之下,不得超装、超载,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禁止通行的区域;确
14、需进入禁止通行区域的,应当事先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应急处置原则【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休息。就医。食入:漱口,饮一杯水,催吐。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皮肤接触: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脱去污染的衣着,接着再冲洗,就医。【灭火方法】灭火剂:用水灭火。禁止使用砂土、干粉灭火。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41 页大火时, 远距离用大量水灭火。消防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
15、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容器移离火场。用大量水冷却容器,直至火扑灭。切勿开动已处于火场中的货船或车辆。如果在火场中有储罐、槽车或罐车,周围至少隔离800 米;同时初始疏散距离也至少为800 米。【泄漏应急处置】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复原剂、易燃物接触。小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减少飞散,防止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且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并将容器移离泄漏区。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泄漏物回收后,用水冲洗泄漏区。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2
16、5 米。如果为大量泄漏, 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100 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41 页3 过氧化甲乙酮风险提示遇明火、高热、摩擦、振动、撞击可能引起激烈燃烧或爆炸。可致眼和皮肤灼伤。理化特性无色或微黄色液体,带有刺激性气味。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分子量176.21,相对密度 ( 水=1)1.042 ,闪点。主要用途:用作不饱和聚酯的交联剂和引发剂,硅橡胶硫化剂。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可燃。受撞击、摩擦、遇明火或点火源可能引起激烈燃烧或爆炸。【活性反应】强氧化剂,与复原剂、促进剂
17、、强酸、胺、有机物、可燃物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有燃烧爆炸的危险。被丙酮污染后可产生对振动敏感的过氧化沉积物。【健康危害】蒸气有强烈刺激性,吸入引起咽痛、咳嗽、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引起迟发性肺水肿。口服灼伤消化道,可有肝肾损伤,可致死。可致眼和皮肤灼伤。安全措施【一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穿防静电工作服,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橡胶防护手套。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防毒面具。作业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远离火种、热源。应与禁配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生产、储存区域
18、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生产过程中易引起燃烧爆炸的机械化作业应设置自动报警、自动停机、自动泄爆、自动雨淋等安全自控装置;自动化生产线的单机设备除有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外,在现场还应设置应急控制操作装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和废品应隔离存放、及时处理;内包装材料应统一回收存放在远离热源的场所,并及时销毁。【特殊要求】【操作安全】1装置内配备防毒面具等防护用品,操作人员在操作、取样、检维修时宜佩戴防毒面具。2防止与复原剂、促进剂、强酸、胺、有机物、易可燃物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
19、应急处理设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41 页3不得与促进剂直接接触。如必须使用促进剂,可先加入促进剂,搅拌均匀后再慢慢地,逐渐加入本品,防止引发剂堆积或局部过热。4生产过程中需用热媒加热或加工过程中可能引起物料温升的作业点,均应设置温度检测仪器并采取温控措施。【储存安全】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库房温度不超过 25。2应与复原剂、促进剂、强酸、胺、有机物、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存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运输
20、安全】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2运输过程中应有遮盖物,防止曝晒和雨淋、猛烈撞击、包装破损,不得倒置。严禁与复原剂、促进剂、强酸、胺、有机物、易可燃物等同车混运,尤其是促进剂。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3拥有齐全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必须配备押运人员, 并随时处于押运人员的监管之下,不得超装、超载,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禁止通行的区域;确需进入禁止通行
21、区域的,应当事先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应急处置原则【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休息,采取半卧体位。就医。食入:漱口,饮足量温水,不要催吐。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 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 分钟。就医。【灭火方法】灭火剂:小火,首选用雾状水灭火。无水时,可用泡沫、干粉灭火。大火时, 远距离用大量水灭火。消防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容器移离火场。喷
22、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切勿开动已处于火场中的货船或车辆。处在火场中的容器假设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如果在火场中有储罐、槽车或罐车,周围至少隔离800 米;同时初始疏散距离也至少为800 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41 页【泄漏应急处置】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
23、量泄漏:用惰性、湿润的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非火花工具收集,置于盖子较松的塑料容器中以待处理。大量泄漏:用水湿润,并筑堤收容。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空间。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清除。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50 米。如果为大量泄漏, 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250 米。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41 页4 过氧化 ( 二) 苯甲酰风险提示干燥时极度易燃,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理化特性白色或淡黄色晶体或粉末,微有苦杏仁味。微溶于水、甲醇,溶于乙醇、乙醚、丙酮、苯、二硫化碳等。分子量2
24、42.24,熔点 105分解,相对密度( 水=1)1.3 ,自燃温度80mol,蒸气压 20时 0.1kPa。主要用途:用作塑料催化剂,油脂的精制,蜡的脱色,医药的制造等。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干燥时极度易燃,遇热、摩擦、振动、撞击或杂质污染均可能引起爆炸性分解。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活性反应】强氧化剂,与强酸、强碱、硫化物、复原剂、促进剂、胺类、金属烷基酸盐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有燃烧爆炸的危险。【健康危害】对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刺激。对皮肤有致敏作用。安全措施【一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使用防爆
25、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橡胶手套。工作业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远离火种、热源。应与禁配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采用湿法粉碎工艺时,应待物料全部浸湿后方可开机;当采用金属球和金属球磨筒方式进行粉碎时,宜用水或含水溶剂作为介质。粉碎混合加工过程中应设置自动导出静电的装置,出料时应将接料车和出料器用导线可靠连接并整体接地。生产过程中易引起燃烧爆炸的机械化作业应设置自动报警、自动停机、自动泄爆、自动雨淋等安全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处置措施 2022 重点 监管 危险 化学品 处置 措施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