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药理学辅导.ppt
《兽医药理学辅导.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药理学辅导.ppt(19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兽医药理学辅导兽医药理学辅导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论论掌握内容掌握内容 一、药动学一、药动学 二、药效学二、药效学 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四、合理用药四、合理用药一、一、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总论总论研究内容:研究内容:v药物的跨膜转运药物的跨膜转运v药物体内过程: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药物体内过程:机体对药物的处置(dispositiondisposition) 吸收吸收(absorption)(absorption) 分布分布 (distribution)(distribution) 代谢代谢(metabolism)(metabo
2、lism) 排泄排泄 (excretion) (excretion) 简称简称ADME ADME v体内药物浓度(血药浓度)动力学规律体内药物浓度(血药浓度)动力学规律 药物的跨膜转运药物的跨膜转运 1.1.简单扩散简单扩散 大部分药物均通过这大部分药物均通过这种方式转运。药物的解离种方式转运。药物的解离度与体液的度与体液的pHpH对扩散产生对扩散产生明显的影响。酸性药物明显的影响。酸性药物(如乙酰水杨酸、青霉素、(如乙酰水杨酸、青霉素、磺胺等)在碱性较高的体磺胺等)在碱性较高的体液中有较高浓度,碱性药液中有较高浓度,碱性药物(如利血平、红霉素、物(如利血平、红霉素、土霉素等)则在酸性体液土霉
3、素等)则在酸性体液中浓度较高。中浓度较高。2.2.主动转运主动转运3.3.易化扩散易化扩散4.4.胞吞和胞饮胞吞和胞饮5.5.离子对转运离子对转运酸性药物:酸性药物:pH-pKpH-pKa a=lg=lg解离浓度解离浓度/ /非解离浓度非解离浓度(HA H(HA H+ +A+A- - ) )碱性药物:碱性药物:pH-pKpH-pKa a=lg=lg非解离浓度非解离浓度/ /解离浓度解离浓度(BH(BH+ + H H+ +B )+B ) 一、药物的吸收一、药物的吸收(absorption)v概念概念 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除静脉注射药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除静脉注
4、射药 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外,其它给药方法均有吸收过程。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外,其它给药方法均有吸收过程。 影响因素:给药途径影响因素:给药途径 剂型剂型 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理化性质 动物的种属动物的种属总论总论体内过程体内过程给药途径:内服、注射、呼吸道、皮肤给药途径:内服、注射、呼吸道、皮肤影响胃肠道吸收的因素:影响胃肠道吸收的因素: 1 1)药物剂型:药物制剂的释放速率和胃肠中的溶解速率影)药物剂型:药物制剂的释放速率和胃肠中的溶解速率影 响药物吸收速率和程度。响药物吸收速率和程度。溶解的药物和液体剂溶解的药物和液体剂 型较易吸收。型较易吸收。 2 2)胃肠排空作用:排空速率会影响药物进入
5、小肠的速率。)胃肠排空作用:排空速率会影响药物进入小肠的速率。 适当的肠蠕动可促进固体药物制剂的崩适当的肠蠕动可促进固体药物制剂的崩 解和溶解有利于药物的吸收。解和溶解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3 3)pHpH值:胃肠液的值:胃肠液的pHpH能明显影响药物的解离度,酸性药能明显影响药物的解离度,酸性药 物在胃中易吸收,碱性药物在小肠中吸收。物在胃中易吸收,碱性药物在小肠中吸收。 4 4)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的相互作用 5 5)首过效应:)首过效应:首过消除或第一关卡效应,指内服药物从胃肠首过消除或第一关卡效应,指内服药物从胃肠道吸收经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在肝药酶和胃肠道上皮酶的联合作用道吸收经门静脉
6、系统进入肝脏,在肝药酶和胃肠道上皮酶的联合作用下进行首次代谢,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下进行首次代谢,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总论总论总论总论途径途径吸收速度吸收速度优点优点缺点缺点消化道给药消化道给药口服口服吸收差异大,多因素影响吸收差异大,多因素影响简便,安全,经济简便,安全,经济吸收慢,不规则,刺吸收慢,不规则,刺激性强或易消化药物、激性强或易消化药物、危急或昏迷病人不宜危急或昏迷病人不宜应用应用舌下舌下脂溶性药物经毛细血管迅速吸脂溶性药物经毛细血管迅速吸收收无首过效应,不被胃肠道破坏,无首过效应,不被胃肠道破坏,用量小用量小适用于极少数药物适用于极少数药物直肠直肠经直肠
7、黏膜吸收经直肠黏膜吸收无首过效应无首过效应大分子药物、脂肪、大分子药物、脂肪、蛋白质、多糖类不吸蛋白质、多糖类不吸收,给药不方便收,给药不方便注射给药注射给药皮下皮下经毛细血管吸收,较均匀、缓经毛细血管吸收,较均匀、缓慢慢水溶液吸收较快,植入片剂吸水溶液吸收较快,植入片剂吸收慢而持久,常被采用收慢而持久,常被采用刺激性、油性药物不刺激性、油性药物不宜;不宜注射大容量宜;不宜注射大容量药液;易疼痛、发炎、药液;易疼痛、发炎、化脓化脓肌肉肌肉血管较丰富,吸收较皮下快血管较丰富,吸收较皮下快常用常用刺激性较强药物易引刺激性较强药物易引起坏死,不宜应用起坏死,不宜应用静脉静脉直接注入血液直接注入血液剂
8、量易控制,刺激性药物可稀剂量易控制,刺激性药物可稀释后用,大量静滴。释后用,大量静滴。易产生不良反应,注易产生不良反应,注射液需等渗,透明澄射液需等渗,透明澄清、无致热源清、无致热源动脉动脉直接随血流到达作用部位直接随血流到达作用部位化疗的局部给药,减轻全身性化疗的局部给药,减轻全身性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操作复杂,不常用操作复杂,不常用局部注射局部注射蛛网膜下腔、关节腔蛛网膜下腔、关节腔 呼吸道吸入呼吸道吸入经呼吸道黏膜吸收经呼吸道黏膜吸收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需特殊设备,对气雾需特殊设备,对气雾剂颗粒大小有要求剂颗粒大小有要求二、药物的分布二、药物的分布 分布是指药物从全身循环转运
9、到各器官、组织的过程。分布是指药物从全身循环转运到各器官、组织的过程。总体分布不均匀,但血液中分布均匀。总体分布不均匀,但血液中分布均匀。总论总论影响分布的四个因素:影响分布的四个因素: 药物的理化性质:脂溶性高,非解离型、小分子物质分布广。药物的理化性质:脂溶性高,非解离型、小分子物质分布广。 血浆蛋白结合率血浆蛋白结合率 组织的血流量组织的血流量 药物对组织的亲和力药物对组织的亲和力 体液体液pHpH和药物的解离度和药物的解离度 体内屏障体内屏障三、药物的排泄三、药物的排泄 药物或其代谢物从体内通过排泄排出体外,主要排泄途径为药物或其代谢物从体内通过排泄排出体外,主要排泄途径为肾脏排泄和胆
10、汁排泄,其它组织器官也参与某写物质的排泄。肾脏排泄和胆汁排泄,其它组织器官也参与某写物质的排泄。肾脏排泄:注意不同动物闹也肾脏排泄:注意不同动物闹也pHpH不同,所以读通以药物在不同动不同,所以读通以药物在不同动物排泄速率不同。物排泄速率不同。肉食酸性,犬猫弱酸偏中性,草食碱性肉食酸性,犬猫弱酸偏中性,草食碱性胆汁排泄:分子量胆汁排泄:分子量300300以上极性药物排泄。以上极性药物排泄。犬鸡强,猫、绵羊中犬鸡强,猫、绵羊中等,兔猴差等,兔猴差。 肠肝循环肠肝循环乳汁排泄:大部分药物可以从乳汁排泄,一般为被动扩散机制。乳汁排泄:大部分药物可以从乳汁排泄,一般为被动扩散机制。乳汁的乳汁的pHpH
11、(6.5-6.86.5-6.8)较血浆)较血浆pHpH(7.47.4)低,所以碱性药物在乳中)低,所以碱性药物在乳中的浓度高于血浆,如红霉素、的浓度高于血浆,如红霉素、TMPTMP; 奶废弃期奶废弃期 总论总论v定义:指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称为生物转化。定义:指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称为生物转化。v后果:代谢失活或代谢活化,毒性增加后果:代谢失活或代谢活化,毒性增加v步骤:步骤: 相反应(第一步)相反应(第一步) 氧化氧化 还原还原 水解水解 极性增加极性增加 相反应(第二步)结合反应相反应(第二步)结合反应 极性进一步增加极性进一步增加 葡萄糖醛酸、硫酸、谷胱甘肽、甘氨酸葡萄糖
12、醛酸、硫酸、谷胱甘肽、甘氨酸总论总论四、药物的生物转化四、药物的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v药酶诱导药酶诱导(enzyme induction ) 有些药物能兴奋药酶,促进其合成增加或活性增强。能增强酶活有些药物能兴奋药酶,促进其合成增加或活性增强。能增强酶活性的药物称肝药酶诱导剂性的药物称肝药酶诱导剂(enzyme inducer)。例如:。例如:苯巴比妥、安定、苯巴比妥、安定、水合氯醛、保泰松、氨基比林、苯海拉明水合氯醛、保泰松、氨基比林、苯海拉明等。等。v药酶抑制药酶抑制( enzyme inhibition) 有些药物能使药酶的合成减少或酶的活性降低,能够减弱酶活有
13、些药物能使药酶的合成减少或酶的活性降低,能够减弱酶活 性的药物称肝药酶抑制剂性的药物称肝药酶抑制剂(enzyme inhibitor)。例如:。例如:有机磷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氯霉素、异烟肼、乙酰苯胺、对氨水杨酸等氯霉素、异烟肼、乙酰苯胺、对氨水杨酸等。 影响肝药酶活性(增强或减弱)的药物可产生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肝药酶活性(增强或减弱)的药物可产生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总论总论总论总论药动学参数药动学参数1 1、血药浓度与药时曲线、血药浓度与药时曲线峰浓度(峰浓度(peak con)峰时(峰时(peak time)潜伏期(潜伏期(latent period)持续期(持续期(persist
14、ent period)残留期(残留期(residual period)升段:吸收分布过程升段:吸收分布过程降段:代谢排泄过程降段:代谢排泄过程与消除有关与消除有关2 2、消除半衰期消除半衰期 血药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称半衰期,用血药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称半衰期,用t t1/21/2表示,反映药物从体内消除快慢的一种指标,是制定给药间隔表示,反映药物从体内消除快慢的一种指标,是制定给药间隔时间的重要依据。也是预测连续多次给药时体内药物达到稳态时间的重要依据。也是预测连续多次给药时体内药物达到稳态浓度的主要参数。例如:按半衰期间隔给药浓度的主要参数。例如:按半衰期间隔给药5 56 6次即可达稳态次
15、即可达稳态浓度。停药后经浓度。停药后经5 5个个t t1/21/2的时间体内药物消除达的时间体内药物消除达9595。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则消除半衰期为常数,不受药物初始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则消除半衰期为常数,不受药物初始浓度和给药剂量影响;零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半衰期与初始浓度和给药剂量影响;零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半衰期与初始浓度有关,剂量越大,消除半衰期越长。浓度有关,剂量越大,消除半衰期越长。3.3.体清除率(体清除率(ClClB B):):指机体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楚药物的血指机体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楚药物的血 浆容积,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浆容积,即单位时间内有
16、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 除。除。 单位:单位:ml/minml/min或或 L/hL/h。4 4、表观分布容积(、表观分布容积(Vd) 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动态平衡时,药物总量按血浆药物浓度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动态平衡时,药物总量按血浆药物浓度分布所需的总容积。是一个数学概念,反应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分布所需的总容积。是一个数学概念,反应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VdVd越大,药物穿透入组织越多,分布越广,血中药物浓度越低。越大,药物穿透入组织越多,分布越广,血中药物浓度越低。 VdVd接近接近0.8-1.0 L/kg,0.8-1.0 L/kg,药物在体内分布均匀;药物在体内分布均匀
17、;VdVd大于大于1.0 L/kg1.0 L/kg,表明组织浓度大于血浆浓度,分布广,如吗啡、利多卡因、喹诺酮;表明组织浓度大于血浆浓度,分布广,如吗啡、利多卡因、喹诺酮; VdVd小于小于1.0 L/kg1.0 L/kg,组织浓度低于血浆浓度,如水杨酸、保泰松、青霉,组织浓度低于血浆浓度,如水杨酸、保泰松、青霉素等。素等。5 5、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F) 经过肝脏首过消除过程后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物相对量和速度。经过肝脏首过消除过程后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物相对量和速度。v绝对生物利用度绝对生物利用度AUCAUC静注静注AUCAUC血管外给药血管外给药100%100%F=v相对生物利
18、用度相对生物利用度受试制剂受试制剂AUCAUCF=F=标准制剂标准制剂AUCAUC 100% 100%生物等效性生物等效性:同一药品含有同一有效成分,且剂量、剂型和给药途径:同一药品含有同一有效成分,且剂量、剂型和给药途径相同,则二药在药学方面是等同的;两个药学等同的药品,若所含的相同,则二药在药学方面是等同的;两个药学等同的药品,若所含的有效成分的有效成分的AUCAUC、达峰时间、峰浓度无显著性差别,则成为生物等效。、达峰时间、峰浓度无显著性差别,则成为生物等效。1、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v药物作用药物作用( drug action drug action ) 是指药物分子与
19、机体细胞大分子之间的初始反应。是指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大分子之间的初始反应。v药理效应药理效应( pharmacological effect pharmacological effect ) 是药物作用的结果,表现为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改变。是药物作用的结果,表现为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改变。 总论总论二者意义接近,在习惯用法上并不严加区别,二者意义接近,在习惯用法上并不严加区别,但当二者并用时,应体现先后顺序。但当二者并用时,应体现先后顺序。二、药效学二、药效学v兴奋(兴奋(stimulationstimulation)与抑制)与抑制(depression)(depression) 机体在药物的作
20、用下,使机体器官、组织的生理生化功能增强机体在药物的作用下,使机体器官、组织的生理生化功能增强称为兴奋,反之为抑制。称为兴奋,反之为抑制。v兴奋药与抑制药兴奋药与抑制药 有的药物对不同器官的作用可能引起性质相反的效应,药物就有的药物对不同器官的作用可能引起性质相反的效应,药物就是通过其兴奋或抑制作用调节和恢复机体被病理因素破坏的平衡,是通过其兴奋或抑制作用调节和恢复机体被病理因素破坏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除了功能性药物表现为兴奋和抑制作用外,化疗药物主要是作除了功能性药物表现为兴奋和抑制作用外,化疗药物主要是作用于病原体,使机体的生理生化功能免受损害。用于病
21、原体,使机体的生理生化功能免受损害。总论总论1 1、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二、药效学二、药效学2 2、药物作用的方式、药物作用的方式按作用部位可分为:按作用部位可分为:v局部作用:局部作用:药物吸收进入血液之前在用药局部产生的作药物吸收进入血液之前在用药局部产生的作用。如局麻药的作用。用。如局麻药的作用。v全身作用全身作用或吸收作用:药物经吸收进入全身循环后分布或吸收作用:药物经吸收进入全身循环后分布到作用部位产生的作用。如吸入麻醉药的作用。到作用部位产生的作用。如吸入麻醉药的作用。按作用发生的顺序可分为:按作用发生的顺序可分为:v直接作用直接作用或原发作用或原发作用:药物直接
22、作用于靶位,如洋地黄直药物直接作用于靶位,如洋地黄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接作用于心肌细胞。v间接作用间接作用或继发作用:由直接作用所引起其它器官的效应,或继发作用:由直接作用所引起其它器官的效应,如洋地黄引起的利尿作用。如洋地黄引起的利尿作用。3 3、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作用的选择性v机体不同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造成了药物的选机体不同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造成了药物的选择性。择性。 原因原因:1 1、药物对不同组织的亲和力不同;、药物对不同组织的亲和力不同; 2 2、药物在不同组织的代谢速率不同;、药物在不同组织的代谢速率不同; 3 3、不同组织受体数量和分布不同。、不同组织受体数量
23、和分布不同。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是治疗作用的基础,选择性高,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是治疗作用的基础,选择性高,针对性强,治疗效果好,很少或没有副作用。针对性强,治疗效果好,很少或没有副作用。总论总论4、药物作用的两重性、药物作用的两重性v药物的治疗作用(药物的治疗作用(therapeutic actiontherapeutic action) 能对防治疾病产生的有利作用称为治疗作用。能对防治疾病产生的有利作用称为治疗作用。可分为:可分为: 对因治疗(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etiological treatment):消除疾病的:消除疾病的原发致病因子,中医称为治本。如化疗
24、药杀死病原微生物原发致病因子,中医称为治本。如化疗药杀死病原微生物控制感染性疾病。控制感染性疾病。 对症治疗(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symptomatic treatment): :药物的作用在药物的作用在于改善疾病症状,中医称为治标。如解热镇痛药的解热作于改善疾病症状,中医称为治标。如解热镇痛药的解热作用。用。 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总论总论v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adverse reaction) 与用药目的无关或对动物产生损害的作用均为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或对动物产生损
25、害的作用均为不良反应。1 1、副作用(、副作用(side effectside effect) 在在常用治疗剂量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良反应。 原因:药物的选择性不高原因:药物的选择性不高 特点:特点:不可避免,但一般可以预料、可以减轻,不可避免,但一般可以预料、可以减轻,能通过调整能通过调整剂量或合并用药来缓解、纠正。剂量或合并用药来缓解、纠正。 例如:阿托品例如:阿托品 总论总论2 2、毒性反应(、毒性反应(toxic effecttoxic effect) 治疗剂量下不出现,仅在治疗剂量下不出现,仅在剂量过大或用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兽医 药理学 辅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