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美术教学方针教案课程.doc
*.教学计划一、学生现状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对教材中的绘画、雕刻、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等美术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学习上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在美术的审美鉴赏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对学好本册教材打好了一定的基础。但初三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不够,参与获得的主动性较差。对美术知识的系统不够明确,知识结构层次不是很健全二、教学内容分析: 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为基本点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在继承美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社会的近步与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突出时代感和地方特色。在结构上,以美术形式语言集中划分单元,淡化不同课业之间的区别,在传授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习得两方面的需求。三、教材中重点、难点: 重点内容涉及到绘画创作和设计的内容,绘画包括版画和抽象艺术的创作等绘画创作知识。设计主要是以设计的分类和环境艺术设计以及平面设计和立体构成等方面的设计知识。四、工作目标 1、通过各种欣赏、评述能初步了解外国美术发展的历史面貌及其回环成就,初步认识了解外国美术的艺术性和艺术魅力,初步了解他们的社会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 2、通过欣赏讨论与读书相关的社会活动及其创造的美术作品,感受其文化内涵,使个人素质得到提升及长远发展。 3、通过赏析生活中各种富有文化品位的用品和环境,体会认识生活格调 。确立对高雅生活品位的向往和高雅的生活情调,学会自己美化生活和充实调节精神世界。 4、让学生们了解相关的造型艺术知识,认识造型艺术的不同表现语言、不同表现形式。 5、通过欣赏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认识中国民间美术独特的美感和表现特点,感受民间美术作品和谐的艺术与实用价值,体会各民祖劳动人民在美的创造上的智慧。五、主要工作及措施 1、根据对初三学生的情况分析再加上初三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2、在课堂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要学会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3、学生了解了有关美术的基本情况后,紧紧把握住教材重点、难点,面向全体学生抓好教学管理,全面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进度时 间教 学 内 容教 时第1-3周城市雕塑2第4-5周鲁迅2第6-7周向民间艺术家学习2第8-9周用泥造型2第10周期中考试1第11-12周用纸造型2第13-14周盛唐气象2第15-16周文艺复兴三杰2第17-23周期末复习11城市雕塑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城市雕塑的类型和风格,提高对城市雕塑的审美兴趣,加深其对现代城市雕塑发展意义的认识。 2.通过对城市雕塑作品欣赏与评述,开阔学生知识层面。3.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同时也对城市环境艺术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二.重点、难点。重点:欣赏教材所提供的作品,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并引发学生对城市环境艺术发展的思考。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在城市雕塑艺术欣赏方面的基本素养。三、教学过程1.创建情景,提出问题。(1)欣赏教材第23页上的范例及在屏幕上出现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你对哪一张图片感兴趣?为什么?(提示:可以从风格、造型、色彩、材料及人文内涵等方面加以引导。)现实生活中的雕塑能满足大家的审美需要吗?一件好的城市雕塑作品应具备哪些必要条件?(2)点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2.分析讨论,激发创意。(1)师生讨论:如果让我们设计一件城市雕塑作品,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造型?什么样的色彩?达到什么功能?如何才能展现自己的个性?(2)学生讨论在生活中可见的城市雕塑作品,说说各自印象最深的城雕作品并谈其理由。(通过要求学生分析这些问题,思考设计过程中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了解到城市雕塑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发展趋势及设计方法。)3.引导欣赏,加强体验。(1)结合课本的范例,让学生欣赏国内外经典城雕作品,分析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这个雕塑作品富有亲和力?哪些雕塑作品是象征性的,哪些是追求和环境相协调或具有互补性质的?雕塑设计和建筑的关系是截然的吗?(2)通过实例来分析艺术设计规律,说明艺术设计不能脱离生活这条原则,在欣赏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4.表达感受,层层深入。(1)教师出示图片资料,请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2)教师补充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综合评价的方法。5.布置作业,学会评述。(1)教师出示图片,要求学生利用新学的有关城市雕塑的知识,结合自己审美观,进行综合评述。(2)组织学生互评、自评。6.提供课题,研究拓展。收集自己身边城市雕塑作品资料,并对其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鲁迅(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文学和艺术的关系,了解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2.用各种美术手法表现鲁迅的作品,并尝试以课本剧的方法探索表现鲁迅的文学作品。3.进一步了解鲁迅作品的精神及其人格魅力。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鲁迅生平事迹,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了解鲁迅同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关系。学会欣赏、评述版画的主要表现语言和手段,具备综合探索的能力,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 难点: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分析欣赏鲁迅及其笔下的艺术形象的特征。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三、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欣赏评述。(1)教师放映录象鲁迅,让学生感性认知鲁迅的形象。(2)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让学生谈谈对鲁迅的感受和评价。(3)引入本课的学习,在欣赏评述中归纳鲁迅的相貌特征与精神气质。学生在课前准备扮演的形象在这里进行展示。2.加深理解,提升内容。(1)出示课件,欣赏其他艺术家们创作的鲁迅形象,提问:这些作品中哪个最能体现鲁迅的精神与相貌特征?(提示:教师进行适当引导,用美术语言加以分析、理解。)(2)教师归纳各艺术形象特征,指出美术作品以特有的艺术魅力感染观众,突出表现形象的精神内涵,是美术作品的最高境界。(3)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已展示的鲁迅形象及以前语文课中对鲁迅的描述,概括地谈一谈鲁迅的特征与气质。(4)课件再次展示鲁迅形象,用图例解释表现鲁迅的各种艺术手法,进一步加强对鲁迅精神、气质的理解。3.理解分析,学会评述。(1)教师提问:鲁迅在其作品中塑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你能说说有哪些吗? (2)学生回答后,课件展示艺术形象。请学生分小组具体介绍自己欣赏的艺术形象,并运用美术语言进行评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节课的创作做好铺垫。4.巩固新知,课外拓展。(1)请学生归纳本课的知识点,回顾本课的内容,加深对鲁迅及其作品的了解。(2)要求学生课外收集有关鲁迅的图片资料或制作幻灯片,也可以制作有关鲁迅的简报及撰写文稿,采用粘贴形式把有关鲁迅的图片及作品在学校画廊里举行一次展览。(3)尝试临摹鲁迅或其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体会鲁迅的精神内涵。鲁迅(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文学和艺术的关系,了解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2.用各种美术手法表现鲁迅的作品,并尝试以课本剧的方法探索表现鲁迅的文学作品。3.进一步了解鲁迅作品的精神及其人格魅力。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鲁迅生平事迹,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了解鲁迅同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关系。学会欣赏、评述版画的主要表现语言和手段,具备综合探索的能力,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 难点: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分析欣赏鲁迅及其笔下的艺术形象的特征。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三、教学过程 1.作业展示,复习旧知。 (1)学生展示介绍鲁迅的研究报告。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小组报告做展示(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鲁迅的身平及内容等),并随后展示学生收集的各种相关鲁迅的艺术形象。 (2)学生再次阐述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理解,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2.讲授新知,激发兴趣。 (1)课件展示鲁迅笔下作品,分析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学生根据教材回答:版画、漫画等。 (2)教师总结,指出鲁迅先生不仅是文学家,而在版画艺术上也有着很高的造诣,展示鲁迅为自己的书籍所做的木刻版画作品。 (3)出示鲁迅参与木刻讲习班、座谈会等活动的图片。说明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的关系。 (4)提问:同学们是否也想尝试一下?激发学生的兴趣后,介绍木刻的过程。 3.深入刻画,激发创意。 (1)请学生说说课本上的鲁迅形象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并将自己感兴趣的形象模仿着画下来。 (2)教师总结,采用雕、刻的主要表现形式,体会刚才观看的木刻技法。课件再次展示刚才的技法过程,让学生学习技法。欣赏图例孔乙己,学生情境感知,让他们评述作品的艺术造型。请学生穿上旧长衫,上来表演孔乙己的神态,激发学习兴趣。 4.临摹练习,提升难度。 (1)在刚才临摹的艺术形象上,进行仔细刻画,并转印到材料(如肥皂)上,进行雕刻,或者为某部鲁迅作品中的情景设计一个插图。 (2)课件放一段轻音乐,教师巡回指导。 5.课内延伸,课外拓展。 (1)课件展示鲁迅的美术作品。总结:鲁迅虽然不是美术家,但他与美术有较深渊源。课件展示祝福、孔乙己等影视片。 (2)请学生课外寻找相关的资料,思考电影、戏剧与美术的关系,制作相关的研究性报告,为下节课做铺垫;让学生寻找相关内容的资料图片,与学生作业一起进行展示。鲁迅(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文学和艺术的关系,了解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2.用各种美术手法表现鲁迅的作品,并尝试以课本剧的方法探索表现鲁迅的文学作品。3.进一步了解鲁迅作品的精神及其人格魅力。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鲁迅生平事迹,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了解鲁迅同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关系。学会欣赏、评述版画的主要表现语言和手段,具备综合探索的能力,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 难点: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分析欣赏鲁迅及其笔下的艺术形象的特征。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三、教学过程1.作业巡展,巩固旧知。(1) 把上节课的优秀学生作业在课堂内做展示,在上课前布置好展览,并请学生投票选出最优秀的作业。(2) 将学生作业放到投影仪上展示,让学生自己评述作品的特点及制作体会。在评述中,再次检验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3)播放祝福、孔乙己等影像,请学生说明电影、戏剧与美术的关系,为知识拓展打基础。2.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出示课件,展示鲁迅故居的片段,教师引语:今天我们去绍兴参观一下鲁迅故居。(2)在观赏的过程中,播放到某个场景时,请学生运用课本剧的形式展示两个三个场景,让事先准备好的小组演示,如孔乙己、阿Q等,并让学生说说课本剧有哪些要素。3.研究学习,加深印象。(1)各组展示研究的报告,介绍鲁迅的身平事迹或展示介绍鲁迅的网站。(2)学生陈述,教师同时展示课件,出示相关的图片资料,介绍鲁迅相关的资料图片及网站。4.实际应用,形成体系。(1)教师提问:我们了解了鲁迅的身平,理解了鲁迅的精神,学会了相关的美术知识,我们能为纪念鲁迅做什么呢?学生回答制作纪念网站、表演课本剧等。教师适当引导,注重实用性。(2)用课件图例展示学生分组制作的网站、插图等,穿插教师收集的资料,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请小组派代表评述各自的内容,推选最佳小组。5.课外拓展,作业展示。(1)针对学生最后设计完成的各种美术作品,进行一次从“纪念鲁迅”为主题的展览会,要求课代表协调各组作品,在教室的黑板展示。同时将内容放置到网上,制作一个以“民族魂”为主题的网站。(2)举办鲁迅作品课本剧表演大赛,通过比赛,进一步升华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理解,掌握课本剧表演的要素。用纸造型(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纸造型作品的欣赏、评述、设计,使学生初步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设计特色,以及纸造型中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2.初步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技法:切挖、折叠、卷曲、接插等。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从搜集的资料中汲取有用信息,增强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启迪设计灵感,培养他们热爱艺术的美好情感。二、重点、难点。重点: 了解纸造型的基础知识,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难点: 在欣赏、评述与设计练习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了解纸造型的形式美感,在学生作品中体现个性化风格。三、教学过程1.启发引导,新课导入。纸是同学们再熟悉不过的文具了,它们静静地躺在文具店的货架上,是那么的不起眼!可你知道吗?纸在有心人的手中,能变幻出很多精致奇妙的作品呢!接下来,老师带同学们去看看纸艺的世界,好吗?2.自主探究,新课展开。(1)感受纸造型的形式美。 课件展示,作品欣赏。(配背景音乐) 提出问题:你了解纸造型吗?你曾接触过纸造型吗?作品的哪些地方紧紧地吸引了你的眼球?你能感受这些作品的特点吗?把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拿出来共享,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并归纳:a.纸的来源,纸造型的历史。b.纸造型在世界各国的发展。c.纸造型中的形式美法则。(2)表现纸造型的形式美。 课件展示课本范例,并引导欣赏。提出问题:a.你喜欢这些作品吗?为什么?b.你能说说它们各自的造型特点吗?(提示:造型、组合、构成、色彩、肌理)学生自主探究,并分组汇报。教师引导,并结合欣赏范例,介绍纸造型的不同形式及表现方法。(3)观察体验,欣赏评析。课件展示典型作品,观察体验。提出问题:a.你从作品中观察到了什么? b.你了解作者的设计思路吗?c.你领会作品的情感表述吗?你能对作品作出客观的评价吗?小组讨论,自主研究。 教师归纳、引导。对课本第22下图范例进行评述:作品通过切割、弯曲成形,使线条通透与交错,视觉上产生丰富而优美的空间构成形式。顶部细小轻盈的线条与底部宽厚的支撑面,形成鲜明的对比。3.拓展思路,表达评论。 从这节课欣赏的作品中,选一件你最喜欢的,尝试写60字左右的小评论。4.作业展示,体验成功。把优秀评论在全班展示,同学自评,互评,教师点评,最后评出“最佳评论家”。5.教师小结。 愉快的一节课快结束了,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充分地展现了自我,希望这节课能给你带来美的享受,并留给你们一些思索或借鉴。用纸造型(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纸造型作品的欣赏、评述、设计,使学生初步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设计特色,以及纸造型中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2.初步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技法:切挖、折叠、卷曲、接插等。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从搜集的资料中汲取有用信息,增强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启迪设计灵感,培养他们热爱艺术的美好情感。二、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纸造型的基础知识,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 难点: 在欣赏、评述与设计练习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了解纸造型的形式美感,在学生作品中体现个性化风格。三、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 (1)出示课件:校园雕塑。 提问:你喜欢这些雕塑吗?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除了这些材料外.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现?用纸能做吗?你了解纸造型的种类吗? (2)学生自主研究,教师归纳引导: 纸造型的适应性。纸造型的种类。 2.引导探究。 (1)课件展示作品。 提问:知道浮雕和圆雕的差异吗?纸造型可以用哪些表现方法?借助什么工具?立体构成和纸造型的关系? (2)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本,研究探讨制作方法,并把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拿出来共享。 制作中有什么困难?如何使折痕又直又挺。 (3)代表汇报小组成果。 (4)教师归纳并小结。浮雕圆雕的异同点。圆雕的基本造型手法。( 教师在视频转换器上边讲边示范。) 3.尝试设计。 假设你现在是一位知名的艺术设计师,我要求你为我们学校实验楼的空地上设计一件圆雕作品,美化我们的校园。接到这个业务,你将如何展开工作呢? 提示:设计方法:构思、构图、选材、制作。小组分工,各尽所能。学生可用电脑表达自己的创意,还可以配以光、色、背景等。可以不断修改设计方案,完善各项设计要素,这样在制作时既可以节约时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成果展示。 优秀作品展评:自评、互评、师评。 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最佳色彩奖。 5.课后思考。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学到了 欣喜的发现 我终于明白 我开始思考 用纸造型(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纸造型作品的欣赏、评述、设计,使学生初步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设计特色,以及纸造型中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2.初步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技法:切挖、折叠、卷曲、接插等。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从搜集的资料中汲取有用信息,增强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启迪设计灵感,培养他们热爱艺术的美好情感。二、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纸造型的基础知识,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 难点: 在欣赏、评述与设计练习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了解纸造型的形式美感,在学生作品中体现个性化风格。三、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 (1)播放音乐:百鸟朝凤 提问:同学们从刚才悦耳的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 花草虫鸟除了用绘画的方法外,还可以有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你能用前两节课学到的纸造型知识来表现花鸟吗? 学生小组讨论,利用收集材料,汲取有用信息,进行处理、整合。 2.欣赏。 (1)出示课件:这幅以花鸟为题材的纸浮雕作品,你能用简短的篇幅,对它进行评述吗? 你能感受到作者在创作时的情感投入吗? (2)学生讨论:每组派同学代表发言。 (3)老师小结评述:作者准确地抓住花鸟的特征和神态,并用细腻的造型、清新的色彩,表现了自然与生命。从作品中能看出作者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拜自然为师的态度。 (4)德育渗透: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不热爱生活,不热爱自然,怎么会创作出如此生动的形象? 下面请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3.设计制作。 你能用前几节课学到的技法,用纸浮雕形式创作一幅花鸟作品吗? 以人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每个小组就是一个艺术设计公司,确定经理(全盘负责)、总策划(构思)、总技术(绘制)、总制作(具体加工)、总后勤(提供工具、材料),给公司取个响当当的名号,发挥团队精神,拿出优异作品,打响公司品牌。 4.学生作品展示、评析。 5.教师归纳小结用泥造型(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雕塑艺术有更为形象的认识,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理解雕塑三维实体的艺术特征。2.感受泥土材料原始天然的独特质感,熟悉泥土的性能,体验泥塑造型生动细腻的表现力。3.掌握基本形体造型的泥塑语言,学习初步的空间造型方法。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勤于动手、乐于探索,大胆生动地制作出自己的泥塑造型作品二、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造型特征,体验泥塑造型丰富的表现力,学会用泥进行空间造型的方法。 难点:使学生理解泥塑造型的形体语言,掌握空间造型的规律,制作出生动、有趣的泥塑作品。三、教学过程 1.对比欣赏。 (1)同时出示主题相同或相近的雕塑作品和绘画作品,如古希腊群雕拉奥孔和画家格列柯的绘画作品拉奥孔,或是吕德的浮雕作品马赛曲和德拉克洛瓦的绘画自由引导人民作对比欣赏。 (2)教师提出问题并启发学生思考,雕塑作品与绘画作品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3)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讨论、交流,总结出雕塑艺术区别于绘画艺术就在于雕塑三维实体的造型特点。 2.结合教材图例,对古今中外雕塑代表作品进行有重点的介绍与赏析。 (1)静穆的古埃及雕塑,古典的希腊雕塑,流派众多的西方现代雕塑。 (2)中国古代雕塑,如:原始彩陶泥塑、汉代说唱俑、宗教泥塑造像等,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感受中国古代雕塑家精湛的技艺和伟大的艺术想象力。 3.雕塑使用的材料与手段。 (1)雕塑运用的是可塑的、可雕的材料,如:泥土、石头、木材、金属等。 (2)材料决定了手段,简介各种雕塑手段的区别与联系,如:雕、塑、刻、铸、焊等。正是这些实实在在的物质材料作为雕塑创作的媒介和手段,因此无论雕塑大小,都会对空间具有实际意义的占有与影响,而这种影响正是雕塑的本质所在。 4.在不同材质雕塑作品的对比中,引出泥是雕塑造型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材料。 (1)泥塑本身就是雕塑作品的一种材质形式。 (2)许多雕塑作品是在泥塑的基础上翻制成其它各种材质的。 (3)泥塑作为雕塑创作的重要基础,是雕塑艺术家们的必修课程。 5.欣赏分析泥塑作品。 (1)齐白石胸像是雕塑家张充仁对齐白石老人的艺术气质与精神气韵的传神写照。 (2)四爷、四奶奶,陶土的天然的质感与简约的造型暗含了这对土生土长的北方老人的纯朴、善良、乐观本性。 (3)吹糖人为天津“泥人张”第二代传人张玉亭所作,从内容和形式上都表现出民间工艺品小巧、精致、细腻的作品美感,带有浓厚的世俗生活气息。 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它们都是用泥作为材质的作品,在形式上表现出来的凹凸变化,方或圆、钝或锐、光洁或粗糙、流畅或滞缓等因素却各有不同。再通过泥塑作品与玉石雕塑、金属雕塑的比较,得出用泥塑手法造型具有生动、细腻、丰富的特点。 6.总结。 泥土是雕塑艺术最基本的材料,它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泥塑作品中生动自然的创作痕迹,可以消除欣赏者与创作者之间的隔阂,更容易感受到作品的审美追求与思想内涵。 7.回顾、评价,并布置下一课时的课前准备。用泥造型(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雕塑艺术有更为形象的认识,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理解雕塑三维实体的艺术特征。2.感受泥土材料原始天然的独特质感,熟悉泥土的性能,体验泥塑造型生动细腻的表现力。3.掌握基本形体造型的泥塑语言,学习初步的空间造型方法。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勤于动手、乐于探索,大胆生动地制作出自己的泥塑造型作品二、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造型特征,体验泥塑造型丰富的表现力,学会用泥进行空间造型的方法。 难点:使学生理解泥塑造型的形体语言,掌握空间造型的规律,制作出生动、有趣的泥塑作品。三、教学过程1.熟悉泥土,体验泥性。 (1)出示泥土,讲述泥土的来历或取土的经过,增强亲切感。对选择泥土的条件作简单说明:要求色泽统一、无杂质、含沙量少、质地细腻、粘性强,泥的软硬程度要适中,太硬塑造起来不仅费力,而且泥块之间不易粘连,太软,泥土粘手,可塑性就不强。 (2)简介泥塑工具:手是最好的“泥塑工具”,有些造型必须使用工具,出示泥塑工具(可自制)。 (3)让学生对泥土揉一揉、团一团、掂一掂重量,取一小块泥捏一捏、搓一搓,并要求学生说说对泥土的认识与感受。 2.指出形体是雕塑的基本语言,方体、球体、锥体等基本体块是构成各类复杂形体的基础。 (1)学生用手把整个泥团逐渐演变成各种基本形体,与同桌同学交流演变的过程:是从什么形体变成什么形体的。 (2)每位学生把自己的泥土分成几大块,做出几个基本形体的“变体”。 3.合作完成形体组合,制作立体小造型。 (1)同桌之间合作,把各自的基本形体的“变体”集中起来加以组合粘接。 (2)对已完成的造型进行重组、延展、切挖等各种尝试,并提示学生注意虚实空间的穿插与变化。 (3)对最后确定的造型进行相互评价与展示。 4.依形想象,循泥造型。 (1)把立体小造型随意稍作变形,不断变化放置角度,学生根据泥团形状进行大胆想象,同学之间相互启发,哪一个角度最像什么。 (2)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某一泥团进行想象。教师示范泥塑的各种基本技法,边讲解边示范捏、卷、刻、贴、粘、连、挖等泥塑手法。 强化某种物象的基本形。 深入刻画,注意保留最初最生动的印象。 装饰与修改。 完成泥塑作品。 (3)作品欣赏,选择原始时代较为生动简练、有趣的雕塑造型给学生以启发。 (4)创作性练习,学生根据已有的想象,按难易程度分层次完成练习,教师提示泥塑的形体语言。 (5)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交流创作的心得。 5.课后延伸:根据需要,可以等泥塑干后给作品着色,使它更具有趣味性和欣赏性。 用泥造型(第三课时)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雕塑艺术有更为形象的认识,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理解雕塑三维实体的艺术特征。2.感受泥土材料原始天然的独特质感,熟悉泥土的性能,体验泥塑造型生动细腻的表现力。3.掌握基本形体造型的泥塑语言,学习初步的空间造型方法。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勤于动手、乐于探索,大胆生动地制作出自己的泥塑造型作品二、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造型特征,体验泥塑造型丰富的表现力,学会用泥进行空间造型的方法。 难点:使学生理解泥塑造型的形体语言,掌握空间造型的规律,制作出生动、有趣的泥塑作品。三、教学过程 1.给学生欣赏国内外一些经典的人物造型泥塑作品,用这些泥塑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泥塑头像,为同桌同学泥塑头像。 (1)同桌之间相互观察对方的外形特征和性格特征。 (2)扎骨架。一个好的骨架本身就是一件雕塑,它确定了雕塑整体的比例和动态,并且骨架对雕塑能否顺利完成和最后的保存都非常重要。 (3)上大泥。引导学生观察同桌同学的基本头型和脸型特征,从整体上接近同桌同学的外部特征。 (4)定大形。人物头像造型复杂,但塑造时仍然可以用形体组合加以概括。 (5)深入刻画。把握同桌同学的五官特征,对某些体现个性的地方可以略加夸张。 (6)修改完成泥塑头像作品。 3.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塑造时的感受和体会,评价各自作品对人物外形特征、性格特征的捕捉程度。并根据交流结果进一步调整、修改、完善作品。 4.人物动态造型泥塑,根据头像泥塑学习的经验创作一个有简单的人物动态泥塑作品,可以添加适当的道具,把完成的作品摆在一起,组成一个有一定故事情节的“群体”。 5.评价。学生自我讲述创作的过程与感受,同学之间从生动、有趣以及表现的情节性等方面相互评价。 6.作品汇报,总结展览。盛唐气象一、教学目标 1.逐渐形成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促进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的提高。 2.培养学生“多角度”欣赏唐朝多元艺术文化的能力。 3.通过学习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的积极态度。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唐朝文化的艺术特色,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 难点:理解唐朝丰富历史文化的内涵。三、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录像展示唐朝艺术,包括雕塑、绘画、书法、工艺、建筑作品,配以我国古典音乐和解说词,使学生感受唐朝艺术的博大精深。 教师提示学生思考:唐朝艺术形式都有哪些特点?与现代艺术有什么不同?唐代由于各民族交往频繁,中外交流也多,各民族的生活习俗渗入中原,使唐朝社会生活发生较大变化,出现了兼容并蓄、多姿多彩、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 2.深入教学。 作品赏析唐朝雕塑艺术。教师利用录像或多媒体课件放映“昭陵六骏”,并展示局部,讲解“昭陵六骏”的历史典故,提示学生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意义。 教师总结并简要分析其它雕塑作品。 作品赏析步辇图。教师首先讲解唐朝政治、社会背景,录像演示步辇图作品,教师分析作品形式,并讲解作品,反映出当时唐朝作为世界一流强国的风范,表现出了当时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盛况。 录像放映虢国夫人游春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唐代的宫廷生活。 展示颜真卿、怀素书法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分别从字体结构、意境方面分析。 利用录像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唐朝工艺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艺术特色,重点演示、讲解“唐三彩”工艺,从“唐三彩”的色彩特点到制作程序逐一进行分析,说明唐朝工艺在中国古代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地位。 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录像展示唐朝建筑图片,用效果图、全景图的方法演示。从画面中可以感受到当时唐朝强大的国力,其艺术风貌也显示出恢弘、博大、朴质,同时还体现了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时代精神。 提示学生分析、比较唐朝建筑与现代建筑的不同之处。 3.布置作业。 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欣赏有关唐朝盛期的艺术作品,并根据雕塑、绘画、书法、工艺、建筑五个方面总结其艺术特点。向民间艺术家学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以剪纸艺术简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与欣赏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增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2.通过对剪纸艺术的欣赏、评述与制作,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爱好和兴趣,增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趣 二、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欣赏民间艺术的方法,能做简短的评述。难点:剪纸艺术作为中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中的奇葩,要结合有关的历史知识、地域文化等来分析,涉及面较广。由于学生年龄、知识面的局限,对作品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求教师多作一些指引和辅导。三、教学过程1.师生展示各自准备的剪纸及其相关的图片、资料等,相互交流评述。2.剪纸基本知识的学习。(1)剪纸的种类(单色、彩色或阴刻、阳刻)。(2)制作剪纸的工具材料以及基本步骤。3.教师介绍剪纸的历史与发展过程。(1) 剪纸的起源商代的刻花装饰品。(2) 剪纸发展成熟于汉、南北朝。(3) 剪纸艺术的繁盛清朝中期。4.提问:一幅优秀的剪纸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标准,如何来鉴赏一幅优秀的剪纸作品呢?(1)刀味与纸感:一幅优秀的剪纸作品必须具备剪纸艺术独特的风格与特点。(2)情趣感与装饰性:一幅优秀的剪纸作品中的形象应具有生活的情趣和造型的装饰性。5.介绍剪纸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学生分组讨论,评述南北方剪纸的不同, 在哪方面最吸引你。6.引导欣赏陕西剪纸艺术家库淑兰的作品剪花娘子。品味剪纸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层寓意和人文特色,了解剪纸与民间艺术的关系。7.欣赏评述,加强体验。教师出示一幅剪纸作品,请学生观赏、分组讨论、评述。8.教师小结。向民间艺术家学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以剪纸艺术简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与欣赏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增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2.通过对剪纸艺术的欣赏、评述与制作,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爱好和兴趣,增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趣 二、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欣赏民间艺术的方法,能做简短的评述。难点:剪纸艺术作为中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中的奇葩,要结合有关的历史知识、地域文化等来分析,涉及面较广。由于学生年龄、知识面的局限,对作品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求教师多作一些指引和辅导。三、教学过程1. 学生欣赏教材范例,分析民间艺术家采用什么材料?(布、泥、草、木)运用什么方法(剪、刻、卷)来进行丰富多彩的艺术创作?除了剪纸艺术,说说你了解的其他种类的民间艺术和特点。2. 欣赏同学制作的剪纸艺术作品,分析其构思和制作技巧。(学生分析,教师补充归纳。)3. 学生实践。要求创作或临摹民间工艺作品。(建议学生采用剪纸的形式。)4. 教师及时指导,对学生有创意的设计或临摹作品,给予鼓励。5.学生交流作品,可自评,互评。6.教师小结。文
收藏
编号:270729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9.50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9
8
金币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美术
教学
方针
教案
课程
- 资源描述:
-
*.
教学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对教材中的绘画、雕刻、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等美术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学习上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在美术的审美鉴赏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对学好本册教材打好了一定的基础。但初三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不够,参与获得的主动性较差。对美术知识的系统不够明确,知识结构层次不是很健全
二、教学内容分析:
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为基本点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在继承美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社会的近步与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突出时代感和地方特色。在结构上,以美术形式语言集中划分单元,淡化不同课业之间的区别,在传授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习得两方面的需求。
三、教材中重点、难点:
重点内容涉及到绘画创作和设计的内容,绘画包括版画和抽象艺术的创作等绘画创作知识。设计主要是以设计的分类和环境艺术设计以及平面设计和立体构成等方面的设计知识。
四、工作目标
1、通过各种欣赏、评述能初步了解外国美术发展的历史面貌及其回环成就,初步认识了解外国美术的艺术性和艺术魅力,初步了解他们的社会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
2、通过欣赏讨论与读书相关的社会活动及其创造的美术作品,感受其文化内涵,使个人素质得到提升及长远发展。
3、通过赏析生活中各种富有文化品位的用品和环境,体会认识生活格调 。确立对高雅生活品位的向往和高雅的生活情调,学会自己美化生活和充实调节精神世界。
4、让学生们了解相关的造型艺术知识,认识造型艺术的不同表现语言、不同表现形式。
5、通过欣赏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认识中国民间美术独特的美感和表现特点,感受民间美术作品和谐的艺术与实用价值,体会各民祖劳动人民在美的创造上的智慧。
五、主要工作及措施
1、根据对初三学生的情况分析再加上初三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2、在课堂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要学会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学生了解了有关美术的基本情况后,紧紧把握住教材重点、难点,面向全体学生抓好教学管理,全面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进度
时 间
教 学 内 容
教 时
第1-3周
城市雕塑
2
第4-5周
鲁迅
2
第6-7周
向民间艺术家学习
2
第8-9周
用泥造型
2
第10周
期中考试
1
第11-12周
用纸造型
2
第13-14周
盛唐气象
2
第15-16周
文艺复兴三杰
2
第17-23周
期末复习
11
城市雕塑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城市雕塑的类型和风格,提高对城市雕塑的审美兴趣,加深其对现代城市雕塑发展意义的认识。
2.通过对城市雕塑作品欣赏与评述,开阔学生知识层面。
3.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同时也对城市环境艺术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二..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教材所提供的作品,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并引发学生对城市环境艺术发展的思考。
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在城市雕塑艺术欣赏方面的基本素养。
三、教学过程
1.创建情景,提出问题。
(1)欣赏教材第2~3页上的范例及在屏幕上出现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①你对哪一张图片感兴趣?为什么?(提示:可以从风格、造型、色彩、材料及人文内涵等方面加以引导。)②现实生活中的雕塑能满足大家的审美需要吗?③一件好的城市雕塑作品应具备哪些必要条件?
(2)点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分析讨论,激发创意。
(1)师生讨论:如果让我们设计一件城市雕塑作品,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造型?什么样的色彩?达到什么功能?如何才能展现自己的个性?
(2)学生讨论在生活中可见的城市雕塑作品,说说各自印象最深的城雕作品并谈其理由。(通过要求学生分析这些问题,思考设计过程中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了解到城市雕塑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发展趋势及设计方法。)
3.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结合课本的范例,让学生欣赏国内外经典城雕作品,分析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这个雕塑作品富有亲和力?哪些雕塑作品是象征性的,哪些是追求和环境相协调或具有互补性质的?雕塑设计和建筑的关系是截然的吗?
(2)通过实例来分析艺术设计规律,说明艺术设计不能脱离生活这条原则,在欣赏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4.表达感受,层层深入。
(1)教师出示图片资料,请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2)教师补充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综合评价的方法。
5.布置作业,学会评述。
(1)教师出示图片,要求学生利用新学的有关城市雕塑的知识,结合自己审美观,进行综合评述。
(2)组织学生互评、自评。
6.提供课题,研究拓展。
收集自己身边城市雕塑作品资料,并对其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
鲁迅(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文学和艺术的关系,了解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
2.用各种美术手法表现鲁迅的作品,并尝试以课本剧的方法探索表现鲁迅的文学作品。
3.进一步了解鲁迅作品的精神及其人格魅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鲁迅生平事迹,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了解鲁迅同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关系。学会欣赏、评述版画的主要表现语言和手段,具备综合探索的能力,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
难点: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分析欣赏鲁迅及其笔下的艺术形象的特征。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欣赏评述。
(1)教师放映录象《鲁迅》,让学生感性认知鲁迅的形象。
(2)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让学生谈谈对鲁迅的感受和评价。
(3)引入本课的学习,在欣赏评述中归纳鲁迅的相貌特征与精神气质。学生在课前准备扮演的形象在这里进行展示。
2.加深理解,提升内容。
(1)出示课件,欣赏其他艺术家们创作的鲁迅形象,提问:这些作品中哪个最能体现鲁迅的精神与相貌特征?(提示:教师进行适当引导,用美术语言加以分析、理解。)
(2)教师归纳各艺术形象特征,指出美术作品以特有的艺术魅力感染观众,突出表现形象的精神内涵,是美术作品的最高境界。
(3)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已展示的鲁迅形象及以前语文课中对鲁迅的描述,概括地谈一谈鲁迅的特征与气质。
(4)课件再次展示鲁迅形象,用图例解释表现鲁迅的各种艺术手法,进一步加强对鲁迅精神、气质的理解。
3.理解分析,学会评述。
(1)教师提问:鲁迅在其作品中塑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你能说说有哪些吗?
(2)学生回答后,课件展示艺术形象。
请学生分小组具体介绍自己欣赏的艺术形象,并运用美术语言进行评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节课的创作做好铺垫。
4.巩固新知,课外拓展。
(1)请学生归纳本课的知识点,回顾本课的内容,加深对鲁迅及其作品的了解。
(2)要求学生课外收集有关鲁迅的图片资料或制作幻灯片,也可以制作有关鲁迅的简报及撰写文稿,采用粘贴形式把有关鲁迅的图片及作品在学校画廊里举行一次展览。
(3)尝试临摹鲁迅或其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体会鲁迅的精神内涵。
鲁迅(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文学和艺术的关系,了解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
2.用各种美术手法表现鲁迅的作品,并尝试以课本剧的方法探索表现鲁迅的文学作品。
3.进一步了解鲁迅作品的精神及其人格魅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鲁迅生平事迹,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了解鲁迅同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关系。学会欣赏、评述版画的主要表现语言和手段,具备综合探索的能力,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
难点: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分析欣赏鲁迅及其笔下的艺术形象的特征。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
1.作业展示,复习旧知。
(1)学生展示介绍鲁迅的研究报告。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小组报告做展示(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鲁迅的身平及内容等),并随后展示学生收集的各种相关鲁迅的艺术形象。
(2)学生再次阐述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理解,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2.讲授新知,激发兴趣。
(1)课件展示鲁迅笔下作品,分析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学生根据教材回答:版画、漫画等。
(2)教师总结,指出鲁迅先生不仅是文学家,而在版画艺术上也有着很高的造诣,展示鲁迅为自己的书籍所做的木刻版画作品。
(3)出示鲁迅参与木刻讲习班、座谈会等活动的图片。说明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的关系。
(4)提问:同学们是否也想尝试一下?激发学生的兴趣后,介绍木刻的过程。
3.深入刻画,激发创意。
(1)请学生说说课本上的鲁迅形象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并将自己感兴趣的形象模仿着画下来。
(2)教师总结,采用雕、刻的主要表现形式,体会刚才观看的木刻技法。课件再次展示刚才的技法过程,让学生学习技法。
欣赏图例《孔乙己》,学生情境感知,让他们评述作品的艺术造型。请学生穿上旧长衫,上来表演孔乙己的神态,激发学习兴趣。
4.临摹练习,提升难度。
(1)在刚才临摹的艺术形象上,进行仔细刻画,并转印到材料(如肥皂)上,进行雕刻,或者为某部鲁迅作品中的情景设计一个插图。
(2)课件放一段轻音乐,教师巡回指导。
5.课内延伸,课外拓展。
(1)课件展示鲁迅的美术作品。总结:鲁迅虽然不是美术家,但他与美术有较深渊源。课件展示《祝福》、《孔乙己》等影视片。
(2)请学生课外寻找相关的资料,思考电影、戏剧与美术的关系,制作相关的研究性报告,为下节课做铺垫;让学生寻找相关内容的资料图片,与学生作业一起进行展示。
鲁迅(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文学和艺术的关系,了解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
2.用各种美术手法表现鲁迅的作品,并尝试以课本剧的方法探索表现鲁迅的文学作品。
3.进一步了解鲁迅作品的精神及其人格魅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鲁迅生平事迹,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了解鲁迅同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关系。学会欣赏、评述版画的主要表现语言和手段,具备综合探索的能力,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
难点: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分析欣赏鲁迅及其笔下的艺术形象的特征。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
1.作业巡展,巩固旧知。
(1) 把上节课的优秀学生作业在课堂内做展示,在上课前布置好展览,并请学生投票选出最优秀的作业。
(2) 将学生作业放到投影仪上展示,让学生自己评述作品的特点及制作体会。在评述中,再次检验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
(3)播放《祝福》、《孔乙己》等影像,请学生说明电影、戏剧与美术的关系,为知识拓展打基础。
2.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展示《鲁迅故居》的片段,教师引语:今天我们去绍兴参观一下鲁迅故居。
(2)在观赏的过程中,播放到某个场景时,请学生运用课本剧的形式展示两个——三个场景,让事先准备好的小组演示,如《孔乙己》、《阿Q》等,并让学生说说课本剧有哪些要素。
3.研究学习,加深印象。
(1)各组展示研究的报告,介绍鲁迅的身平事迹或展示介绍鲁迅的网站。
(2)学生陈述,教师同时展示课件,出示相关的图片资料,介绍鲁迅相关的资料图片及网站。
4.实际应用,形成体系。
(1)教师提问:我们了解了鲁迅的身平,理解了鲁迅的精神,学会了相关的美术知识,我们能为纪念鲁迅做什么呢?学生回答制作纪念网站、表演课本剧等。教师适当引导,注重实用性。
(2)用课件图例展示学生分组制作的网站、插图等,穿插教师收集的资料,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请小组派代表评述各自的内容,推选最佳小组。
5.课外拓展,作业展示。
(1)针对学生最后设计完成的各种美术作品,进行一次从“纪念鲁迅”为主题的展览会,要求课代表协调各组作品,在教室的黑板展示。同时将内容放置到网上,制作一个以“民族魂”为主题的网站。
(2)举办鲁迅作品课本剧表演大赛,通过比赛,进一步升华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理解,掌握课本剧表演的要素。
用纸造型(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纸造型作品的欣赏、评述、设计,使学生初步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设计特色,以及纸造型中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2.初步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技法:切挖、折叠、卷曲、接插等。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从搜集的资料中汲取有用信息,增强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启迪设计灵感,培养他们热爱艺术的美好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纸造型的基础知识,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
难点: 在欣赏、评述与设计练习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了解纸造型的形式美感,在学生作品中体现个性化风格。
三、教学过程
1.启发引导,新课导入。
纸是同学们再熟悉不过的文具了,它们静静地躺在文具店的货架上,是那么的不起眼!可你知道吗?纸在有心人的手中,能变幻出很多精致奇妙的作品呢!
接下来,老师带同学们去看看纸艺的世界,好吗?
2.自主探究,新课展开。
(1)感受纸造型的形式美。
①课件展示,作品欣赏。(配背景音乐)
提出问题:你了解纸造型吗?你曾接触过纸造型吗?作品的哪些地方紧紧地吸引了你的眼球?你能感受这些作品的特点吗?把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拿出来共享,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②教师引导并归纳:a.纸的来源,纸造型的历史。b.纸造型在世界各国的发展。c.纸造型中的形式美法则。
(2)表现纸造型的形式美。
①课件展示课本范例,并引导欣赏。
提出问题:a.你喜欢这些作品吗?为什么?b.你能说说它们各自的造型特点吗?
(提示:造型、组合、构成、色彩、肌理……)
②学生自主探究,并分组汇报。
③教师引导,并结合欣赏范例,介绍纸造型的不同形式及表现方法。
(3)观察体验,欣赏评析。
①课件展示典型作品,观察体验。
提出问题:a.你从作品中观察到了什么? b.你了解作者的设计思路吗?c.你领会作品的情感表述吗?你能对作品作出客观的评价吗?
②小组讨论,自主研究。
③教师归纳、引导。对课本第22下图范例进行评述:作品通过切割、弯曲成形,使线条通透与交错,视觉上产生丰富而优美的空间构成形式。顶部细小轻盈的线条与底部宽厚的支撑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3.拓展思路,表达评论。
从这节课欣赏的作品中,选一件你最喜欢的,尝试写60字左右的小评论。
4.作业展示,体验成功。
把优秀评论在全班展示,同学自评,互评,教师点评,最后评出“最佳评论家”。
5.教师小结。
愉快的一节课快结束了,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充分地展现了自我,希望这节课能给你带来美的享受,并留给你们一些思索或借鉴。
用纸造型(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纸造型作品的欣赏、评述、设计,使学生初步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设计特色,以及纸造型中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2.初步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技法:切挖、折叠、卷曲、接插等。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从搜集的资料中汲取有用信息,增强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启迪设计灵感,培养他们热爱艺术的美好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纸造型的基础知识,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
难点: 在欣赏、评述与设计练习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了解纸造型的形式美感,在学生作品中体现个性化风格。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1)出示课件:校园雕塑。
提问:你喜欢这些雕塑吗?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吗?除了这些材料外.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现?用纸能做吗?你了解纸造型的种类吗?
(2)学生自主研究,教师归纳引导:
①纸造型的适应性。②纸造型的种类。
2.引导探究。
(1)课件展示作品。
提问:知道浮雕和圆雕的差异吗?纸造型可以用哪些表现方法?借助什么工具?立体构成和纸造型的关系?
(2)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本,研究探讨制作方法,并把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拿出来共享。
①制作中有什么困难?②如何使折痕又直又挺。
(3)代表汇报小组成果。
(4)教师归纳并小结。①浮雕圆雕的异同点。②圆雕的基本造型手法。( 教师在视频转换器上边讲边示范。)
3.尝试设计。
假设你现在是一位知名的艺术设计师,我要求你为我们学校实验楼的空地上设计一件圆雕作品,美化我们的校园。接到这个业务,你将如何展开工作呢?
提示:①设计方法:构思、构图、选材、制作。②小组分工,各尽所能。③学生可用电脑表达自己的创意,还可以配以光、色、背景等。可以不断修改设计方案,完善各项设计要素,这样在制作时既可以节约时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成果展示。
优秀作品展评:自评、互评、师评。
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最佳色彩奖。
5.课后思考。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学到了……
欣喜的发现……
我终于明白……
我开始思考……
用纸造型(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纸造型作品的欣赏、评述、设计,使学生初步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设计特色,以及纸造型中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2.初步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技法:切挖、折叠、卷曲、接插等。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从搜集的资料中汲取有用信息,增强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启迪设计灵感,培养他们热爱艺术的美好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纸造型的基础知识,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
难点: 在欣赏、评述与设计练习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了解纸造型的形式美感,在学生作品中体现个性化风格。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1)播放音乐:《百鸟朝凤》
提问:①同学们从刚才悦耳的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②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 ③花草虫鸟除了用绘画的方法外,还可以有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④你能用前两节课学到的纸造型知识来表现花鸟吗?
学生小组讨论,利用收集材料,汲取有用信息,进行处理、整合。
2.欣赏。
(1)出示课件:①这幅以花鸟为题材的纸浮雕作品,你能用简短的篇幅,对它进行评述吗?② 你能感受到作者在创作时的情感投入吗?
(2)学生讨论:每组派同学代表发言。
(3)老师小结评述:作者准确地抓住花鸟的特征和神态,并用细腻的造型、清新的色彩,表现了自然与生命。从作品中能看出作者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拜自然为师的态度。
(4)德育渗透: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不热爱生活,不热爱自然,怎么会创作出如此生动的形象?
下面请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3.设计制作。
你能用前几节课学到的技法,用纸浮雕形式创作一幅花鸟作品吗?
以4人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每个小组就是一个艺术设计公司,确定经理(全盘负责)、总策划(构思)、总技术(绘制)、总制作(具体加工)、总后勤(提供工具、材料),给公司取个响当当的名号,发挥团队精神,拿出优异作品,打响公司品牌。
4.学生作品展示、评析。
5.教师归纳小结
用泥造型(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雕塑艺术有更为形象的认识,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理解雕塑三维实体的艺术特征。
2.感受泥土材料原始天然的独特质感,熟悉泥土的性能,体验泥塑造型生动细腻的表现力。
3.掌握基本形体造型的泥塑语言,学习初步的空间造型方法。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勤于动手、乐于探索,大胆生动地制作出自己的泥塑造型作品
二、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造型特征,体验泥塑造型丰富的表现力,学会用泥进行空间造型的方法。
难点:使学生理解泥塑造型的形体语言,掌握空间造型的规律,制作出生动、有趣的泥塑作品。
三、教学过程
1.对比欣赏。
(1)同时出示主题相同或相近的雕塑作品和绘画作品,如古希腊群雕《拉奥孔》和画家格列柯的绘画作品《拉奥孔》,或是吕德的浮雕作品《马赛曲》和德拉克洛瓦的绘画《自由引导人民》作对比欣赏。
(2)教师提出问题并启发学生思考,雕塑作品与绘画作品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3)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讨论、交流,总结出雕塑艺术区别于绘画艺术就在于雕塑三维实体的造型特点。
2.结合教材图例,对古今中外雕塑代表作品进行有重点的介绍与赏析。
(1)静穆的古埃及雕塑,古典的希腊雕塑,流派众多的西方现代雕塑。
(2)中国古代雕塑,如:原始彩陶泥塑、汉代说唱俑、宗教泥塑造像等,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感受中国古代雕塑家精湛的技艺和伟大的艺术想象力。
3.雕塑使用的材料与手段。
(1)雕塑运用的是可塑的、可雕的材料,如:泥土、石头、木材、金属等。
(2)材料决定了手段,简介各种雕塑手段的区别与联系,如:雕、塑、刻、铸、焊等。正是这些实实在在的物质材料作为雕塑创作的媒介和手段,因此无论雕塑大小,都会对空间具有实际意义的占有与影响,而这种影响正是雕塑的本质所在。
4.在不同材质雕塑作品的对比中,引出泥是雕塑造型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材料。
(1)泥塑本身就是雕塑作品的一种材质形式。
(2)许多雕塑作品是在泥塑的基础上翻制成其它各种材质的。
(3)泥塑作为雕塑创作的重要基础,是雕塑艺术家们的必修课程。
5.欣赏分析泥塑作品。
(1)《齐白石胸像》是雕塑家张充仁对齐白石老人的艺术气质与精神气韵的传神写照。
(2)《四爷、四奶奶》,陶土的天然的质感与简约的造型暗含了这对土生土长的北方老人的纯朴、善良、乐观本性。
(3)《吹糖人》为天津“泥人张”第二代传人张玉亭所作,从内容和形式上都表现出民间工艺品小巧、精致、细腻的作品美感,带有浓厚的世俗生活气息。
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它们都是用泥作为材质的作品,在形式上表现出来的凹凸变化,方或圆、钝或锐、光洁或粗糙、流畅或滞缓等因素却各有不同。再通过泥塑作品与玉石雕塑、金属雕塑的比较,得出用泥塑手法造型具有生动、细腻、丰富的特点。
6.总结。
泥土是雕塑艺术最基本的材料,它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泥塑作品中生动自然的创作痕迹,可以消除欣赏者与创作者之间的隔阂,更容易感受到作品的审美追求与思想内涵。
7.回顾、评价,并布置下一课时的课前准备。
用泥造型(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雕塑艺术有更为形象的认识,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理解雕塑三维实体的艺术特征。
2.感受泥土材料原始天然的独特质感,熟悉泥土的性能,体验泥塑造型生动细腻的表现力。
3.掌握基本形体造型的泥塑语言,学习初步的空间造型方法。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勤于动手、乐于探索,大胆生动地制作出自己的泥塑造型作品
二、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造型特征,体验泥塑造型丰富的表现力,学会用泥进行空间造型的方法。
难点:使学生理解泥塑造型的形体语言,掌握空间造型的规律,制作出生动、有趣的泥塑作品。
三、教学过程
1.熟悉泥土,体验泥性。
(1)出示泥土,讲述泥土的来历或取土的经过,增强亲切感。对选择泥土的条件作简单说明:要求色泽统一、无杂质、含沙量少、质地细腻、粘性强,泥的软硬程度要适中,太硬塑造起来不仅费力,而且泥块之间不易粘连,太软,泥土粘手,可塑性就不强。
(2)简介泥塑工具:手是最好的“泥塑工具”,有些造型必须使用工具,出示泥塑工具(可自制)。
(3)让学生对泥土揉一揉、团一团、掂一掂重量,取一小块泥捏一捏、搓一搓,并要求学生说说对泥土的认识与感受。
2.指出形体是雕塑的基本语言,方体、球体、锥体等基本体块是构成各类复杂形体的基础。
(1)学生用手把整个泥团逐渐演变成各种基本形体,与同桌同学交流演变的过程:是从什么形体变成什么形体的。
(2)每位学生把自己的泥土分成几大块,做出几个基本形体的“变体”。
3.合作完成形体组合,制作立体小造型。
(1)同桌之间合作,把各自的基本形体的“变体”集中起来加以组合粘接。
(2)对已完成的造型进行重组、延展、切挖等各种尝试,并提示学生注意虚实空间的穿插与变化。
(3)对最后确定的造型进行相互评价与展示。
4.依形想象,循泥造型。
(1)把立体小造型随意稍作变形,不断变化放置角度,学生根据泥团形状进行大胆想象,同学之间相互启发,哪一个角度最像什么。
(2)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某一泥团进行想象。教师示范泥塑的各种基本技法,边讲解边示范捏、卷、刻、贴、粘、连、挖等泥塑手法。
①强化某种物象的基本形。
②深入刻画,注意保留最初最生动的印象。
③装饰与修改。
④完成泥塑作品。
(3)作品欣赏,选择原始时代较为生动简练、有趣的雕塑造型给学生以启发。
(4)创作性练习,学生根据已有的想象,按难易程度分层次完成练习,教师提示泥塑的形体语言。
(5)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交流创作的心得。
5.课后延伸:根据需要,可以等泥塑干后给作品着色,使它更具有趣味性和欣赏性。
用泥造型(第三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雕塑艺术有更为形象的认识,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理解雕塑三维实体的艺术特征。
2.感受泥土材料原始天然的独特质感,熟悉泥土的性能,体验泥塑造型生动细腻的表现力。
3.掌握基本形体造型的泥塑语言,学习初步的空间造型方法。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勤于动手、乐于探索,大胆生动地制作出自己的泥塑造型作品
二、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造型特征,体验泥塑造型丰富的表现力,学会用泥进行空间造型的方法。
难点:使学生理解泥塑造型的形体语言,掌握空间造型的规律,制作出生动、有趣的泥塑作品。
三、教学过程
1.给学生欣赏国内外一些经典的人物造型泥塑作品,用这些泥塑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泥塑头像,为同桌同学泥塑头像。
(1)同桌之间相互观察对方的外形特征和性格特征。
(2)扎骨架。一个好的骨架本身就是一件雕塑,它确定了雕塑整体的比例和动态,并且骨架对雕塑能否顺利完成和最后的保存都非常重要。
(3)上大泥。引导学生观察同桌同学的基本头型和脸型特征,从整体上接近同桌同学的外部特征。
(4)定大形。人物头像造型复杂,但塑造时仍然可以用形体组合加以概括。
(5)深入刻画。把握同桌同学的五官特征,对某些体现个性的地方可以略加夸张。
(6)修改完成泥塑头像作品。
3.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塑造时的感受和体会,评价各自作品对人物外形特征、性格特征的捕捉程度。并根据交流结果进一步调整、修改、完善作品。
4.人物动态造型泥塑,根据头像泥塑学习的经验创作一个有简单的人物动态泥塑作品,可以添加适当的道具,把完成的作品摆在一起,组成一个有一定故事情节的“群体”。
5.评价。学生自我讲述创作的过程与感受,同学之间从生动、有趣以及表现的情节性等方面相互评价。
6.作品汇报,总结展览。
盛唐气象
一、教学目标
1.逐渐形成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促进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的提高。
2.培养学生“多角度”欣赏唐朝多元艺术文化的能力。
3.通过学习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的积极态度。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唐朝文化的艺术特色,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
难点:理解唐朝丰富历史文化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⑴录像展示唐朝艺术,包括雕塑、绘画、书法、工艺、建筑作品,配以我国古典音乐和解说词,使学生感受唐朝艺术的博大精深。
⑵教师提示学生思考:唐朝艺术形式都有哪些特点?与现代艺术有什么不同?唐代由于各民族交往频繁,中外交流也多,各民族的生活习俗渗入中原,使唐朝社会生活发生较大变化,出现了兼容并蓄、多姿多彩、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
2.深入教学。
⑴作品赏析唐朝雕塑艺术。教师利用录像或多媒体课件放映“昭陵六骏”,并展示局部,讲解“昭陵六骏”的历史典故,提示学生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意义。
教师总结并简要分析其它雕塑作品。
⑵作品赏析《步辇图》。教师首先讲解唐朝政治、社会背景,录像演示《步辇图》作品,教师分析作品形式,并讲解作品,反映出当时唐朝作为世界一流强国的风范,表现出了当时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盛况。
录像放映《虢国夫人游春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唐代的宫廷生活。
⑶展示颜真卿、怀素书法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分别从字体结构、意境方面分析。
⑷利用录像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唐朝工艺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艺术特色,重点演示、讲解“唐三彩”工艺,从“唐三彩”的色彩特点到制作程序逐一进行分析,说明唐朝工艺在中国古代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地位。
⑸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录像展示唐朝建筑图片,用效果图、全景图的方法演示。从画面中可以感受到当时唐朝强大的国力,其艺术风貌也显示出恢弘、博大、朴质,同时还体现了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时代精神。
提示学生分析、比较唐朝建筑与现代建筑的不同之处。
3.布置作业。
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欣赏有关唐朝盛期的艺术作品,并根据雕塑、绘画、书法、工艺、建筑五个方面总结其艺术特点。
向民间艺术家学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以剪纸艺术简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与欣赏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增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2.通过对剪纸艺术的欣赏、评述与制作,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爱好和兴趣,增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欣赏民间艺术的方法,能做简短的评述。
难点:剪纸艺术作为中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中的奇葩,要结合有关的历史知识、地域文化等来分析,涉及面较广。由于学生年龄、知识面的局限,对作品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求教师多作一些指引和辅导。
三、 教学过程
1.师生展示各自准备的剪纸及其相关的图片、资料等,相互交流评述。
2.剪纸基本知识的学习。
(1)剪纸的种类(单色、彩色或阴刻、阳刻)。
(2)制作剪纸的工具材料以及基本步骤。
3.教师介绍剪纸的历史与发展过程。
(1) 剪纸的起源——商代的刻花装饰品。
(2) 剪纸发展——成熟于汉、南北朝。
(3) 剪纸艺术的繁盛——清朝中期。
4.提问:一幅优秀的剪纸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标准,如何来鉴赏一幅优秀的剪纸作品呢?
(1)刀味与纸感:一幅优秀的剪纸作品必须具备剪纸艺术独特的风格与特点。
(2)情趣感与装饰性:一幅优秀的剪纸作品中的形象应具有生活的情趣和造型的装饰性。
5.介绍剪纸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学生分组讨论,评述南北方剪纸的不同, 在哪方面最吸引你。
6.引导欣赏陕西剪纸艺术家库淑兰的作品《剪花娘子》。品味剪纸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层寓意和人文特色,了解剪纸与民间艺术的关系。
7.欣赏评述,加强体验。
教师出示一幅剪纸作品,请学生观赏、分组讨论、评述。
8.教师小结。
向民间艺术家学习(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以剪纸艺术简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与欣赏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增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2.通过对剪纸艺术的欣赏、评述与制作,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爱好和兴趣,增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欣赏民间艺术的方法,能做简短的评述。
难点:剪纸艺术作为中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中的奇葩,要结合有关的历史知识、地域文化等来分析,涉及面较广。由于学生年龄、知识面的局限,对作品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求教师多作一些指引和辅导。
三、 教学过程
1. 学生欣赏教材范例,分析民间艺术家采用什么材料?(布、泥、草、木……)运用什么方法(剪、刻、卷……)来进行丰富多彩的艺术创作?
除了剪纸艺术,说说你了解的其他种类的民间艺术和特点。
2. 欣赏同学制作的剪纸艺术作品,分析其构思和制作技巧。(学生分析,教师补充归纳。)
3. 学生实践。要求创作或临摹民间工艺作品。(建议学生采用剪纸的形式。)
4. 教师及时指导,对学生有创意的设计或临摹作品,给予鼓励。
5.学生交流作品,可自评,互评。
6.教师小结。
文
展开阅读全文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