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品格胸怀)-精品文档资料.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古典诗词鉴赏(品格胸怀)-精品文档资料.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诗词鉴赏(品格胸怀)-精品文档资料.pptx(1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第 二 讲 品 格 胸 怀古典诗词鉴赏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王风 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
2、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背景:背景:西周末年,相传幽王为博宠妃褒姒一笑,西周末年,相传幽王为博宠妃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后戎族入侵,诸侯不再勤王,烽火戏诸侯;后戎族入侵,诸侯不再勤王,西周于是灭亡,都城镐京被夷为平地。周平西周于是灭亡,都城镐京被夷为平地。周平王被迫东迁洛阳,国势就此一蹶不振。东周王被迫东迁洛阳,国势就此一蹶不振。东周王朝的士大夫,对那繁华昌盛的宗周故都,王朝的士大夫,对那繁华昌盛的宗周故都,自然怀有无限眷念之情。自然怀有无限眷念之情。课文译文课文译文看那小米满田畴,高粱抽苗绿油油。远行在即难迈步,无尽愁思
3、闷心头。知心人说我心烦忧,局外人当我啥要求。高高在上的老天爷,是谁害我离家走! 看那小米满田畴,高粱结实不胜收。远行在即难迈步,心中噎住真难受。知心人说我心烦忧,局外人当我啥要求。高高在上的老天爷,是谁害我离家走!(程俊英今译) 毛诗序毛诗序: 黍离黍离,闵(悯)宗周也。,闵(悯)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黍黍 离离赏赏 析析 全篇三段,六字不同,层层推进、结构极严谨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苗、穗、实;摇、醉、噎。苗、穗、实 : 谷子从成长到成熟
4、,时间不断的推移,两层深刻的含义:作者留连黍地之久;爱国之情不变。 摇、醉、噎:爱国之情,逐渐加浓、加深。而又正好照应“苗”、“穗”、“实”。 陶渊明陶渊明 和和郭主簿郭主簿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疏有余滋,旧谷犹储今。园疏有余滋,旧谷犹储今。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遥遥望白云,怀古一
5、何深。此诗作于陶渊明归隐之后,此诗作于陶渊明归隐之后,郭主簿,事迹不详。郭主簿,事迹不详。蔼蔼堂前林,中夏贮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我襟。阴凉仿佛是一件可触摸的阴凉仿佛是一件可触摸的物品,贮存在茂盛的林木物品,贮存在茂盛的林木之中,给人带来无比的清之中,给人带来无比的清凉惬意,夏日的暑气为之凉惬意,夏日的暑气为之一扫,我们在感到神清气一扫,我们在感到神清气爽的同时,也体会到诗笔爽的同时,也体会到诗笔的生动与清新。的生动与清新。“凯风凯风”、“中夏中夏”点明了时序,点明了时序,“贮贮”字尤为生动,备受人们称道。字尤为生动,备受人们称道。息交游闲业,
6、卧起弄书琴。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息交游:罢交游;闲业:相息交游:罢交游;闲业:相对正业而言。这两句写闲居对正业而言。这两句写闲居家中,醉心于琴书闲业,怡家中,醉心于琴书闲业,怡然自得。然自得。这正是陶渊明向往的生活。这正是陶渊明向往的生活。园疏有余滋,旧谷犹储今。园疏有余滋,旧谷犹储今。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家中的菜蔬自给有余,去年家中的菜蔬自给有余,去年的粮食储存至今。维持生计的粮食储存至今。维持生计已经足够了,不再企羡更多已经足够了,不再企羡更多的东西的东西。舂秫作美酒,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学语未成音。捣碎黏
7、稻可酿成美酒,捣碎黏稻可酿成美酒,自斟自乐。幼子绕膝自斟自乐。幼子绕膝嬉戏,牙牙学语,天嬉戏,牙牙学语,天真可爱。真可爱。陶渊明笔下的日常生陶渊明笔下的日常生活,充满了闲适、自活,充满了闲适、自得和乐趣。得和乐趣。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华簪:华贵的华簪:华贵的冠簪,这里代指荣冠簪,这里代指荣华富贵。乡居生活华富贵。乡居生活让人乐在其中,人让人乐在其中,人间的世俗纷扰淡然间的世俗纷扰淡然忘怀,透出一种安忘怀,透出一种安份自足。份自足。 结句望云怀古结句望云怀古则扫空一切,吐露则扫空一切,吐露出作者的避世之情,出作者的避世
8、之情,将全诗收结得摇曳将全诗收结得摇曳生姿,悠然深情,生姿,悠然深情,回味无穷。回味无穷。陶渊明乡村发现的文化意义 一直到公元5世纪, 到陶渊明,我们才能真正读到乡村。 李大钊:“青年们啊,速向农村去吧!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田而食,凿井而饮。那些终年在田里工作的父老妇孺,都你们的同心伴侣,那炊烟锄影,鸡犬相闻的境界,才是你们安身立命的地方啊!” 陈平原:“很长时间里,文人不愿意承认自己对于都市生活的迷恋,在城乡对立的论述框架中,代表善与美的,基本上都是宁静的乡村。” 中国文人的理想是生活在一种宁静的城市里,没有乡村的劳作之苦,却有着乡村的和谐与善良;没有城市的喧嚣之累,却有着城市的文明与享受
9、。这就是文人与乡村的关系。 徐复观:“清末以来,智识分子虽然多数从农村中来,但一离开农村,便永远不想农村,永远不回农村。即使官没有了,也把农村括来的钱,多的汇到外国,到外国去参加人家的现代化;比较少一点的,也竭尽一切的办法,住在都市上,过各种层次的现代化生活。这些人的心中,根本没有自己的钱从何处来,自己的祖宗从何处来,乡下人何以要拿钱来供给自己的现代化等问题的存在。所以大家可以心安理得的骑在农民的头上,无穷尽的油滑、浮夸、诈骗、流荡下去。油滑、浮夸、诈骗、流荡,这正是我们都市的市气。而市气就是这些人的现代化。” 陶渊明的乡村美学内涵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旷,二是自然。 陶诗的“旷”固然有诗人放达
10、的胸襟,更重要的是这种放达与田园乡村那种阔远、柔美的审美质感有着深层关联。 陶诗的自然之含义与旷相通。陶诗之自然,一是心地之自然;二是取材之自然;三是意境之自然;四是语言之自然。 陶渊明发现并实践了生命美学。这种自然生命的美学品格无疑是乡村所赋予的,而且溶入了陶诗的骨髓。心地之自然:坦荡、自由。陶诗里既写了田野之野趣与荒芜,又有农耕之乐与苦愁, 乡村与人融为一体,自得自适之极。再没有情为他人而抒、志为圣君而感。纯粹自由的抒写,纯粹精神的神往。取材之自然:真正做到了取法自然,春乐秋愁,四时田园杂兴,再没有感时伤世之叹。意境之自然:发乎心灵。语言之自然:纯粹从田园中化来。梁启超:“最能领略自然之美
11、,最能感觉人生的妙味。” 从陶诗中最能品读人生,最能体悟乡村之美。 陶的田园诗与此后的中国田园诗,以及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田园诗虽然都是得自于经验性的现实和诗的灵感的迸发。但是, 诗人不只是一个旁观者和欣赏者,陶诗的主角就是他本人,他既是农夫又是诗人,这中间没有后世田园诗所包含的道德原则作阻隔,也无须作隐喻式阅读。诗中的田园世界与诗人的心灵世界构建起一个宽广的富有弹性的美域,这美域足以抚慰诗人和读者的痛苦。千百年来,为骚人墨客所激赏不已的正是陶渊明的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自得,神情逸远和他“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人生剪影。李白梁甫吟(701_762)“中国梦”: “两个一百年”
12、 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以时代而论,盛唐是“中国梦”的历史标本。 唐王朝(618-907) “是中国历史上贡献最巨,国力最强,历时最长的王朝之一。”(柏杨中国人史纲)。唐太宗贞观四年(630)打败突厥,原属东突厥的各属国,归属唐朝,推尊唐太宗为天可汗,唐朝遂取代势力强大的突厥而成为东亚盟主。贞观八年(634)大败吐谷浑,贞观十四年(640)平定高昌,高宗显庆二年(657)打败西突厥。在中亚建立了中国的宗主权,并在朝鲜的平壤,越南的河内等设有长住官 (都护府)。当时世界上,只有中东的穆斯林阿拉伯人的帝国能与之匹敌。国力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
13、为有利的环境。唐朝669年疆域全图 唐太宗 唐玄宗武则天 李白是“梦时代”的国民代表、代言人。只有盛唐才能产生李白,也只有李白才能担当“梦时代”的火炬手,让盛唐光耀千古!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檀作文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实录:李白是唐朝排名第一的古惑仔 ,吃软饭、混过黑道、打过群架 一、李白生平简介 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武则天大足元年(701),生于安西都护府所统辖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托克马克)一个富有的家庭,他的父亲可能是一个富商。五岁时,李白随父亲迁居绵州(今四川江油)。(一)、蜀中时期(705726,526岁)1、广泛涉猎各种文化典籍,积极尝试写
14、作。“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二十岁时,当时号称“燕许大手笔”的许国公苏珽任蜀中地方官,见到李白作品,大加称赏。(上安州裴长史书) 李白的一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传奇可分为五个时期 2、接受各种思想的影响。李白一方面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思想,热中用世、追求功名,也就是想要“济苍生(百姓)”、“安社稷(国家)” ;另一方面他又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浮云富贵、粪土王侯、隐逸求仙。李白曾与东岩子隐于岷山之阳,“巢居数年,不迹城市,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似乎已有了些道术。 儒道两种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功成身退的处世态度,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奋其智能,愿为
15、辅弼(宰相),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州,不足为难矣。”这时期,李白还与纵横家发生了密切联系,东蜀杨天惠彰明逸事说李白“往来旁郡,依潼江赵征君(古时经朝廷征聘的征士,美称为征君)蕤。蕤亦节士,任侠有气,善为纵横学,著书号长短经。太白从学岁余。”纵横家思想的影响在李白身上发展成为“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的政治主张,以及“以侠自任”的性格,李白自小即勤苦研习剑术。 3、游历蜀地名胜古迹,饱览奇险雄丽的蜀地风光,开始表现出对大自然的深深热爱,及高雅的审美情趣。 (二)、以安陆为中心的漫游时期(726742,2642岁)。当李白觉得自己的羽毛已经丰
16、满时,他就在开元十三年二十五岁时,唱着深情的娥眉山月歌告别故乡,“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李白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一步步往上爬,而希望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声誉,得到某个人物的推荐而直取卿相。李白离家漫游,就是寻找这样的机会。李白出蜀后,在湖北江陵遇见天台司马承桢,司马已三朝受征,名满天下,一见李白,即称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很兴奋,写了大鹏遇希有鸟赋,自称大鹏。然后南游洞庭,东游金陵、扬州,回到江夏(武汉地区)一带,在安陆与高宗时做过宰相的许圉师的孙女结了婚,并在此定居约十年之久。不久,又北游洛阳,东游齐鲁,在任城(山东济宁)又安了一个家,继续南北漫游。 1、这次漫游期间,李白去过
17、一趟长安,初入长安。“北门厄”:“我昔斗鸡徒,连延五陵豪。邀遮相组织,呵赫来煎熬。君开万丛人,鞍马皆辟易。告急清宪台,脱余北门厄。”李白初入长安,隐居在终南山,与张洎(玄宗驸马张说之子)、崔宗之、玉真公主等交往,请求援引,但无结果,郁郁不得志,开元二十年初夏离开长安,沿黄河东下。 2、长期的漫游生活,使李白饱览了祖国山河的美丽风光,接触了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写了许多优秀的诗篇,显示出高度的艺术才能。(三)、长安时期(742744,4244岁)。天宝元年(742),唐玄宗征召李白入京。李白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如京)飞奔长安。初到长安,太子宾客贺知章呼为“谪仙”,金龟
18、换酒。玄宗“征就金马,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随后,“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 (草堂集序)但李白自由潇洒天真浪漫的个性与官场格格不入:“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纵酒狂歌,桀骜不驯:“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加之开元末以来,朝廷政治日趋腐败,奸相李林甫等弄权误国,所以,诽谤和冷遇接踵而至:“谗惑英主心,恩疏佞臣计。彷徨庭阙下,叹息光阴逝。”天宝三载,李白“赐金还山”,沉痛离开长安。 长安三年,李白接触到宫廷生活的内幕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对现实的认识比较清醒了,其创作较前期有更强的思想性和更深刻的
19、思想内容。 (四)、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时期(744755,4455岁)。 这一时期,李白以寓家之地东鲁兖州(山东兖州)、汴州梁园(开封)为中心,游历了齐鲁、江浙、燕赵许多地方。 1、李白离开长安,在洛阳与杜甫相遇,闻一多唐诗杂论盛称这是“重大”、“神圣”、“可纪念的”会见,是“青天里太阳和月亮走碰了头。”第二年,李杜再次在山东相会,结下了深厚友谊。 2、天宝四载,李白受道箓于齐州紫极宫,取得了正式的道士身份,此后,更热忠于求仙访道,以解脱胸中的悲愤和苦闷。 3、天宝十一载(752),李白去过一趟幽州,亲眼目睹安禄山手握重兵,图谋不轨,因而心怀焦虑: “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经
20、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通过漫游,李白观察社会的能力大大提高,写出了不少揭露和抨击社会黑暗现实、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优秀作品。这一时期,是李白创作力最旺盛的阶段,艺术技巧也进入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五)、身经战乱时期(755762,5562岁) 天宝十四载(755)冬,李白正在江南漫游,安史之乱爆发。李白由宣城奔往剡中,后隐居在庐山。这期间他写了一些反映战乱的诗歌,表达了忧国忧民的心情。肃宗至德元载(756)肃宗弟永王璘以抗敌平乱为号召,在江陵募将士数万人,顺江东下,路过庐山时辟李白为僚佐,李白出于报国安民的诚意,加入了李 幕府,并热情高涨:“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21、”(永王东巡歌十一首)“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肃宗怕永王危及自己皇位,于是发兵征讨,至德二载永王兵败被杀,李白被捕入浔阳狱,第二年长流夜郎(贵州铜梓一带)。第二次从政活动宣告残败。李白晚景凄凉,乾元二年(759)出遇赦放还后,在江南一带徘徊,仍密切关注时局发展,上元二年,六十一岁时,还想投太尉李光弼军参加平叛,因病未能如愿。代宗宝应元年(762),李白投靠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十一月病逝。临终前写下绝笔诗临路(终)歌:“大鹏起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关于李白的死,后人有种种传说,项斯经李白墓:
22、“夜郎归未老,醉死此江边。”五代时也有记载“醉游采石江中,入水捉月而死。”实际上,李白病逝于当涂李阳冰任所,有李阳冰草堂集序明文记载,是可靠的。其死因,皮日休言“竟遭腐肋疾,醉魄归八极”也大致可信。传说是由于人们对李白的崇仰,认为自己的天才诗人其死也肯定与众不同。于是,根据李白嗜酒爱月的特性,虚构了一个浪漫的、又只有李白才有资格享有的死法。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杜甫梦李白: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一)梁甫吟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渌水,逢时吐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
23、人。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生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姜太公钓鱼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梁甫吟,声正悲,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嵲屼当安之。1、解题 梁甫吟,古乐府楚调曲名,据仅存的一篇古辞看,蔡邕琴颂说它是“葬歌
24、”,声调悲凉,可信。 李白借用这个乐府古题,巧妙夺换,翻出新意,大量运用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构成奇妙的诗境,气势磅礴,感情炽热,抒发了自己遭谗受谤以后的悲愤心情,也反映了期待清明政治,渴望施展抱负的热情。盛唐士人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李白身上被理想化了。但他既看不起白首死章句的儒生,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又不愿从军边塞;而是寄希望于风云际会,始终幻想着“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建立盖世功业之后功成身退,归隐江湖。 2、层次(1)开头两句:“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 直接抒情:“长啸梁甫吟”,起句突兀,情感激越,很容易使人想起那位躬耕陇亩时爱唱梁甫吟的三国时代风云人物诸葛先
25、生。 “何时见阳春”句,包含两重函义:一,当代无“阳春”,所以诗人要发出诘问,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抨击;二,诗人心目中的“阳春”是什么?“见阳春”,语出宋玉九辩:“恐溘死而不得见乎阳春”,可见,这是借着自然界中阳光温馨的春天,喻指理想的政治局面。 (2) “君不见当雄壮。” 运用典故,寄寓着诗人的政治思想。 诗人连用两人以“君不见”为引子的,提出两个历史故事,描写两个历史人物。 先写西周时代的吕望。他长期埋没于草莱之中,九十岁时才遇到文王,得以重用,施展才能,成为历史上显赫一时的辅弼名臣。“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渌水,逢时吐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典 诗词 鉴赏 品格 胸怀 精品 文档 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