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梳理整合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梳理整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梳理整合 .pdf(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梳理整合【5 篇】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1. 近代: 1840年至 1949年变化表现:(1) 衣着:长袍马褂 (传统)、西装 ( 外来)、中山装、旗袍 ( 中西合璧)(2) 饮食:西餐传入并逐渐流行(19 世纪 40 年代起 );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进入百姓饭桌,一批专门生产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开始出现,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3) 居住:四合院 (传统),外人来华后,西式洋房开始大量出现,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20 世纪 30 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富贵人家所修建的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其命名也开始改用“新村”、“花园”、“别墅”、“公寓”等
2、。(4) 风俗: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变传统婚姻制度,倡导婚姻自由社交礼仪:跪拜礼握手、鞠躬;称呼:“老爷”“大人”“先生”“同志”;婚丧仪式:铺张繁琐愚昧简洁文明。辛亥革命后,“用阳历”,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读报刊、看电影成为民众生活一部分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28 页 - - - - - - - - - 局限:由于农村落后、封闭,农村社会生活变化微弱,只有少量的洋货进入中等生活水平的农民家庭,传统的风俗习惯,坚如磐石。变化原
3、因: (1) 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影响;(2) 仁人志士的推动 ;(3) 民主思潮的促进 ;(4) 近代工商业的发展。2、现代: 1949至今变化表现:建国后,人们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但改革开放前,温饱问题长期未能解决。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 吃:(1). 到 1987 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2). 政府发动的“菜篮子工程”,使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百姓的餐桌。(3).餐饮业发展,快餐盛行。2) 穿:从灰蓝单调走向五彩缤纷,从单一的款式走向多样化,年轻人的服饰,逐步融入国际潮流。3) 住:1995 年,国家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职工买到合适
4、的住房4) 风俗习惯:(1).1950年政府制定婚姻法,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新的婚姻制度。这是解放妇女、移风易俗的一项重大举措,导致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2). 党和政府提倡勤俭节约、热爱劳动、无私奉献、乐于助人,使社会风气发生了根本转变。(3). 改革开放以后,实行了双休日,休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28 页 - - - - - - - - - 变化原因: (1).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
5、主,生活逐步得到改善。(2).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导致城镇人口剧增,商品粮购销矛盾突出,为此国家实行统购统销。这就稳定了物价,保障了城镇人民基本物质生活的需要。(3). 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背景和兴起的史实: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1)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 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 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 地点是:东南沿海地区。2、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
6、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短暂春天:(1) 时间:一战期间 (1915-1921)(2) 原因: a、辛亥革命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b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3) 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28
7、 页 - - - - - - - - - (4) 着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5) 为什么是“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曲折发展:(1) 国民政府前十年 (19271936):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原因: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2) 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原因:沦陷区: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牟取暴利萎缩:(1) 时间:抗战胜利以后 ( 解放战争期间或 19451949)(2) 原因: a、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
8、货(1946 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b 、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 ;c 、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不断膨胀。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3古代农业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隋唐时期,曲辕犁,耕田工具的定型;2、基本模式小农经济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28 页 - - - - - - - - - 形成时间:春秋战国形成原因: a、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9、;( 根本)b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 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b 、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c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地位: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3、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奴隶社会 (夏商周 )“井田制” (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度 )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a、春秋,鲁国“初税亩”,实际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b、战国,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4、农业政策(1) 重农抑商开始:战国商鞅变法评价a、保护农业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b、封建社会后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2) 抑制土地兼并均田制 (北魏唐 )“鱼鳞
10、图册” (明朝,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4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28 页 - - - - - - - - - 1、概述“一五”计划的实施、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中共八大的正确探索,“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_对生产力的破坏等,总结其经验和教训。(11 课)(1) “一五计划” (1953 -1957) 的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同时,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
11、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到1956 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3) 中共八大的正确探索: 1956 年中共八大确定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八大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4)1958 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在这种左倾思潮影响下,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
12、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5)1966 1976_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6)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充分认识国情,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要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的关系 ; 国民经济要有计划按比例的进行,不要急于求成。(7)_ 经验教训:要正确确定国内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要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2、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政策的内容和意义,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12 课)(1)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13、: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28 页 - - - - - - - - -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决定实施改革开放。(2)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是新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5一、汉朝1、中朝 ( 内朝):由皇帝亲信近臣 ( 侍从、秘书 )构成(
14、 这些人身份低微,被皇帝破格使用担任尚书令、侍中等) ,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导致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成了“外朝”,被拒于政治决策之外,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2、刺史制度:汉武帝时代,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二、隋唐1、三省六部制内容:中央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作用: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权。三省六部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相互合作,提高了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15、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28 页 - - - - - - - - - 2、科举制 : 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评价科举制:进步性: a. 科举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b. 这种制度也促成了
16、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 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局限性: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科举制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掌权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三、宋朝1、设立中书门下作为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2、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3、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了宰相财权;4、设枢密院掌军政,分割了宰相军权。四、元朝1、中央:设中书省作为行政机关,替代三省,直接领六部,行
17、使宰相职权 ;2、地方:实行行省制 ( 行中书省的简称 ),加强了中央集权,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28 页 - - - - - - - - -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复习知识点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一、注音及词语ch(敕 ) 造 t n(檀 )木 cun(攒 )聚( 钱)积 zn(攒 )赤金盘ch(螭)y nglu?( 璎珞 ) 圈 kan(裉) 袄 l i( 癞 )头 d(嫡 ) 亲翠 w?(幄)金 wi( 蜼 )彝
18、 bi n(便 ) 宜行事 zn(錾 ) 银 f f (黼黻)老 m?m?( 嬷嬷)sh(漱 ) 盂 m ngdng(懵懂)bai( 惫) 懒 chn(瞋目)pnc(颦蹙)nia( 孽)障皮 nng(囊 ) 笑ya(靥)gun(盥 ) 洗金 chun(钏)f (阜)盛 wn(绾 )发内 w?i( 帏)c n(忖 )度朱 t (拓 ) 手 zhu?(镯)瘦 xu(削)xi o(削) 面 ch?u(踌)躇( 踌蹰)宫 t o(绦)mi(谬) 论形 hi( 骸 )醉 xnxn(醺醺)x n(驯)服 shn(讪 )笑 yoti o(窈窕)x n(歆) 慕 l (醴 )酪(pnshn)( 蹒跚 ) 炮l
19、u?( 烙)zhuzhu(惴惴 )不安背 q(鳍)nng(攮)g(嘎) 吱邮 chu(戳)qi o(撬 )开雪 qi o(橇 )zun(攥 ) 紧编 zun(纂)cun(篡)权 sn(榫 ) 头 qng(鲭 )鲨二、掌握下列词语的意义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腮凝新荔:红润的腮颊宛如新鲜的荔枝。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放诞:行为放纵,没有规矩。风骚:这里指姿容俏丽。便宜:方便。磊着:层叠地放着。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9 页,共 28 页 - - - -
20、- - - - - 内帏:内室,女子的居处。帏,幕帐。总角:把头发扎成髻。借指幼年。惫懒:涎皮赖脸的意思。偏僻:文中指偏激,不端正。乖张:偏执,不驯服,与众不同。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妩媚的风韵生于含愁的面容,娇怯的情态出于孱弱的病体。态:情态,风韵。靥:面颊上的酒窝。袭:承继、由 , 而来。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不敢说话、屏住呼吸。敛:收拢; 屏:抑制呼吸。懵懂:糊涂,不明事理。怯弱不胜:形容身体娇嫩不能支持的样子。间或一轮:偶尔转动一下。支吾( 书上为支梧 ):用含混的话搪塞。不更(gng)事:经历世事不多,即缺乏社会经验,不懂人情世故。更:经历。怨府:怨恨集中的所在。这里指埋怨的对象
21、。淡然:漠不关心的样子。俨然:这里指摆出十分庄重的样子。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嚣杂闹。沸反:像沸水一样翻腾。盈:满。讪讪:难为情的样子。蹙缩:皱缩。强(ji ng):固执,不听劝导。窈陷:深陷。窈:幽深。攮:(用刀、叉 )使劲儿刺。畏葸:畏惧。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复习资料(第二单元 )一、通假字。1、所守或匪亲。 (匪:通“非”,不是。 )二、古今异义词的古义或今义以手抚膺坐长叹 (古义:徒,空。今义:作动词。)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0 页,共 28 页 - -
22、 - - - - - - - 丛菊两开他日泪 (古义:往日,过去。今义:以后,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 )无边落木萧萧下 (古义:树叶。今义:树木。)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古义:因此写了。今义:表原因。)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年纪大了。今义:长子,长兄等。)朝来暮去颜色故。 (古义:容貌。今义:色彩。)又闻此语重唧唧。 (古义:叹息声。今义:一般指虫鸣。)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刚才。今义:朝着前面。)三、重点实词多义解释言:感斯人言 (话语)为:因为长句 (写)凡六百一十六言 (字)初为霓裳后六么(弹奏)自言本是京城女 (说
23、)为君翻作琵琶行 (为,替 )命:遂命酒 (吩咐)暂:凝觉不通声暂歇 (短暂)命曰琵琶行 (取名) 如听仙乐耳暂明 (顿时,忽然 )语:琵琶声停欲语迟 (说话) 转:砯崖转石万壑雷 (使转动)今夜闻君琵琶语 (曲)却坐促弦弦转急 (更,越 )转轴拨弦三两声 (转动)幽:别有幽愁暗恨生 (深沉) 暗:寻声暗问弹者谁 (轻声地)幽咽泉流冰下难 (形容隐晦,不畅达 ) 别有幽愁暗恨生 (隐藏的)野芳发而幽香 (清幽幽的 ) 偏听则暗 (糊涂,愚昧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昏暗)可:畏途巉岩不可攀 (可以)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24、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1 页,共 28 页 - - - - - - - - - 此情可待成追忆 (难道,哪能 )四、词类活用情况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使动用法,使 , 凋谢。 )猿猱欲度愁攀援(愁:为动用法,为 , 发愁)侧身西望长咨嗟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砯崖转石万壑雷 (砯:名词用作动词,冲击。转:使动用法,使, 滚动。 )玉露凋伤枫树林 (凋伤:使动用法,使 , 凋落衰败。 )闻舟中夜谈琵琶声 (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里。)遂命酒 (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歌以赠之 (歌:名词用作动词,作诗。)商人重利轻别离 (重、轻:形容词用作
25、动词,看重,轻视。)五、文言句式难于上青天 (状语后置 ) 感斯人言 (被动句)转徙于江湖间 (状语后置 )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语后置 )问其人,本 (是)长安倡女 ( 省略句 ) 送客(于) 湓浦口( 省略句 )使(之)快弹数曲 (省略句 ) 沉吟放拨插 (于) 弦中(省略句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复习资料(第三单元 )一、通假字,并解释。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仅仅。 )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 涂:通“途”,道路。 )輮以为轮。 (輮:通“煣”,使弯曲。)虽有槁暴。 (有:通“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梳理整合 2022 年高 历史 必修 知识点 梳理 整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