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pdf
《2022年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pdf(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师精编优秀资料1. 原子核不一定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如氢的同位素(11H)中只有一个质子。2.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 是 HMnO4 的酸酐,是金属氧化物。3.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等都不能与碱反应,是不成盐氧化物。4.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 是酸性氧化物, Al2O3 是两性氧化物。5.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不一定是酸。如苯酚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属酚类,不属于酸。6.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金刚石与石墨均由碳元素组成,二者混合所得的物质是混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7.晶体中含有
2、阳离子不一定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含有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而无阴离子。8.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金刚石石墨,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因反应前后均为单质,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9. 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如NH4Cl 属于离子化合物,其中不含金属离子。10.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酐,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 NO2能与水反应生成酸硝酸,但不是硝酸的酸酐,硝酸的酸酐是N2O5,Na2O2 能与水反应生成碱NaOH,但它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是过氧化物。11.pH7 的溶液不一定是中性溶液。只有在常温时水的离子积是110
3、-14 ,此时 pH7 的溶液才是中性。12.用 pH 试纸测溶液的 pH 时,试纸用蒸馏水湿润,测得溶液的pH 不一定有误差。13.分子晶体中不一定含有共价键。如稀有气体在固态时均为分子晶体,不含共价键。14.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不一定是SO2,如 Cl2、O3 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15.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如Fe3+可被还原为 Fe2+。16.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不一定被还原。如2H2O2H2O2,氢元素被还原而氧元素被氧化。17.强氧化物与强还原剂不一定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浓硫酸是常见的强氧化剂, 氢气是常见的还原剂,但可用浓硫酸干燥氢气,因二者不发生反
4、应。18.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很容易发生,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不能发生。如碳与氧气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但须点燃; Ba(OH)28H2O 与 NH4Cl 反应为吸热反应,但在常温下很容易发生。19.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如AlO2- 。20. 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 的元素不一定是非金属元素。如周期表中A、A、A 中的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均多于4 个。21.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不一定能在强碱性溶液中大量存在。如HCO3-、HS- 等离子既不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也不能在强碱性溶液中大量存在。22.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不一定越高。一般情况下该
5、结论是正确的,但因 H2O、HF、NH3 等分子间能形成氢键,熔沸点均比同主族元素的氢化物高。23.只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晶体不一定属于分子晶体。如NH4Cl 属于离子晶体。24.只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如CCl4、CO2 等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25.铁与强氧化性酸反应不一定生成三价铁的化合物。铁与浓硫酸、硝酸等反应,若铁过量则生成亚铁离子。26.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的单质不一定是金属。如石墨、硅都具有金属光泽, 它们属于非金属单质。27.失去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强。如稀有气体原子既不易失去电子也不易得到电子。28.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6、如KNO3 的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因 KNO3 的溶解度较大; Ca(OH)2 的饱和溶液浓度很小,因Ca(OH)2 微溶于水。29. 强电解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导电性的强弱与溶液中自由离子的浓度大小有关,如果某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很小,那么它的导电性可以很弱,而某弱电解质虽然电离程度小,但如果离子浓度大时,该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以较强。30.弱电解质被稀释时,离子浓度不一定减小。如冰醋酸在稀释时,H+、CH3COO-浓度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小。31.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大。32. 1 mol 某气体的体积是22.4 L,该气体所处的状态不一定是标准状态。精选学习资料
7、-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5 页名师精编优秀资料解题技巧策略 1 化学基本概念的分析与判断金点子:化学基本概念较多,许多相近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且考查时试题的灵活性较大。如何把握其实质,认识其规律及应用?主要在于要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其分类方法及金属、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的相互关系和转化规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经典题:例题 1 : (2001 年全国高考)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 B用明矾净化水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 D 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方法
8、: 从有无新物质生成,对题中选项分别进行分析。捷径: 充分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四种物质的应用及现象进行剖析知:甘油用作护肤剂是利用了甘油的吸水性,不涉及化学变化。明矾净化水,是利用了Al3+水解产生的Al(OH)3胶体的吸附作用;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是两者部分发生了酯化反应之故;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出现红棕色斑迹,属铁的吸氧腐蚀。此三者均为化学变化。故选A。总结: 对物质性质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有无新物质生成,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例题 2 : ( 1996 年上海高考)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 ). 方法: 从化合物 ( 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原
9、子的电子式得失电子化合物或原子团电子式,对题中选项逐一分析的。捷径: 根据上述方法,分析CO2分子中电子总数少于原子中的电子总数,故A选项错。 B项中 N与 N之间为三键,且等于原子的电子总数,故B正确。 C有一个负电荷,为从外界得到一个电子,正确。D为离子化合物,存在一个非极性共价键,正确。以此得正确选项为A。总结: 电子式的书写是中学化学用语中的重点内容。此类试题要求考生从原子的电子式及形成化合物时电子的得失与偏移进行分析而获解。例题 3 : ( 1996 年上海高考)下列物质有固定元素组成的是 ( ) A空气 B石蜡 C氨水 D二氧化氮气体方法: 从纯净物与混合物进行分析。捷径: 因纯净
10、物都有固定的组成,而混合物大部分没有固定的组成。分析选项可得D。总结: 值得注意的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等)及有机同分异构体(如二甲苯 )混在一起,它们虽是混合物,但却有固定的元素组成。此类试题与纯净物和混合物的设问,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策略 2 物质的量方面试题的求解技巧金点子:“物质的量”是中学化学计算的核心。从微观到宏观,从固体到气体,从纯净物到混合物中的各类计算,均要用到物质的量。在溶液方面,还要涉及到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求算及溶液中各种守恒关系的分析。对气体来说, 在解题时要特别注意气体所处的外界条件,因温度、 压强不同, 等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不同。
11、对于NO2方面的试题,还要考虑后续反应,即NO2与 N2O4的平衡转换。对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分析,既要考虑反应,还要考虑反应进行的程度及过量问题。经典题:例题 1 : ( 2001 年全国高考)在100mL 0.10 mol L 1的 AgNO3溶液中加入100mL溶有 2.08g BaCl2的溶液,再加入 100 mL 溶有 0.010 mol CuSO45H2O的溶液,充分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最终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B . 最终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C.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l- 的物质的最为0.02 mol D.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u2+
1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ol L1方法: 通过溶液中的离子进行整体分析。捷径: 题中 n(Ag+)=0.1L 0.1mol L 1=0.01 mol,n( Ba2+)=2.08g/208g mol1 = 0.01mol ,n(Cl)= 0.02 mol,n(Cu2+)=0.01mol ,n(SO42)= 0.01 mol,所以生成n( AgCl)=0.01mol ,n(BaSO4)=0.01mol 。生成 AgCl、BaSO4两种白色沉淀,它们物质的量相等。在生成的溶液中n(Cl)= 0.02mol 0.01mol = 0.01mol,Cu2+未参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13、-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5 页名师精编优秀资料加反应,所以溶液显蓝色,反应后溶液的体积大约为200mL ,所以 C(Cu2+)= 0.05mol L1。以此正确的是B。总结: 这是集化学计算,实验现象描述为一体的学科内综合试题。尽管难度不大,但很有新意。例题 2 : ( 2001 年上海高考)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的22.4L 辛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数为8NA B. 18g 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C. 46g 二氧化氮和46g 四氧化二氮含有的原子数均为3NA D. 在 1 L 2 molL1的硝酸
14、镁溶液中含有的硝酸根离子数为4NA 方法: 根据题意对选项逐一化解。捷径: A. 在标准状况下,辛烷是液体,22.4L液态辛烷物质的量要比 1mol 大得多,所以A 选项错误。 B . 18g 水为 1mol 水,其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mol。C. NO2和 N2O4具有相同的最简式,相同质量的NO2和 N2O4必然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46g NO2即为 1mol NO2共含有 3mol 原子。 D. n(NO3)= 1L2 mol/L 2 = 4 mol。以此不正确的为A。总结: 此类试题是高考试卷中的热点题型,在解答此类试题时,一要注意物质所处的状态,二要理清微粒间的联系。例题 3 : (
15、 1997 年全国高考)分别取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 降温至 20后 , 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 ( 甲和乙均无结晶水) 。下列关于甲、乙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 ( ) A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 B 8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C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D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方法: 从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分析。捷径: 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在100g 溶剂中制成饱和溶液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由于取等质量甲、乙两种溶液,其中含水的质量不知道,无法推断其溶解度的大小。但降低相同的温度,甲析出的质量大于乙,所以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故选D。总结: 有关溶解度方面的试
16、题,在解题时既要考虑某一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又要考虑温度变化时溶解度的改变量。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溶液不是饱和溶液,则不能利用溶解度进行有关计算。策略 3 元素周期律、周期表试题的分析技巧金点子:元素周期律、周期表部分的试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根据概念判断一些说法的正确性;二是比较粒子中电子数及电荷数的多少;三是原子及离子半径的大小比较;四是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此类试题的解法技巧主要有,逐项分析法、电子守恒法、比较分析法、分类归纳法、推理验证法等经典题:例题 1 : ( 2001 年全国高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B元素周期表中从IIIB族
17、到 IIB 族 10 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D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均相同方法: 依靠概念逐一分析。捷径: 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而离子由于有电子的得失,当失去电子时,其离子的电子层数不一定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如Na+等。A选项错。元素周期表中从 IIIB族到 IIB 族 10 个纵行的元素都是过渡元素,均为金属元素正确。氦的最外层为第一层,仅有 2 个电子,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正确。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而物理性质不同, D选项错。以此得答案为AD 。总结: 此
18、题要求考生对元素及元素周期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虽不难,但容易出错。例题 2 : (2001 年上海高考)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A B DC B原子序数 d cba C离子半径 C D BA D单质的还原性 A BDC 方法: 采用分类归纳法。捷径: 首先将四种离子分成阳离子与阴离子两类,分析其原子序数及离子半径。阳离子为aA2、bB,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故原子序数ab,离子半径AB ;阴离子为cC3、dD,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故原子序数cD 。再将其综合分析, 因四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故 A、
19、B位于 C、D的下一周期,其原子序数为abdc,离子半径ABD B C D 方法: 溶液 pH的大小由两种情况决定,一是电解质本身的电离,二是水的电离,而水的电离程度的大小又决定于盐类水解程度的大小。此类试题要求准确把握酸碱的相对强弱,充分依靠水解规律判析。捷径: 四种溶液可分成三组,NaHSO4,电离显酸性,pH ,以此得答案A。总结: 此类试题解答的一般步骤为:先分组,然后再对组内物质根据电离与水解程度进行判析。题中溶液除为盐溶液外,还可能为酸或碱。如等浓度的八种稀溶液:Na2SO4 H2SO4NaHSO4 NH4Cl NaHCO3NaCO3NaOH Ba(OH )2,其 pH由小到大的顺
20、序为。例题 2 : (1991 年全国高考题)已知一种c(H+)=1 10-3molL1的酸和一种c(OH)= 1 10-3 mol L1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A浓的强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B浓的弱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C等浓度的强酸和弱碱溶液反应 D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方法: 酸碱中和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主要有两方面因素制约,盐的水解,酸碱用量。解题时既要考虑酸碱的强弱,又要考虑酸碱用量的多少,两者缺一不可。捷径: 题中两溶液中的c(H+)= c(OH) ,采用中和假想法,若是强酸强碱等体积混合,溶液一定呈中性。现溶液呈酸性,说明酸过量,且必须是弱酸。以此得答案B。总结
21、: 中和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由两方面决定。该题给出c(H+)= c(OH) ,故应从酸碱用量考虑。如未理解题意,极易从盐的水解进行分析,故易错选C、D。策略 6 碳族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金点子:碳族元素,作为元素化合物部分的重点内容,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巳波及到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及锗、 锡、铅三种元素的内容。此类试题中的常规题,其解法有过量分析、守恒分析、 方程式的合并分析等。此类试题中的信息题,其解法有迁移类比、现象剖析、效用比较等。经典题:例题1 : (1996 年上海高考)某二价金属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混合物跟足量盐酸反应, 消耗 H+和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5, 该混合物中碳
22、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1:1 B1:2 C1:3 D1:4 方法: 利用假想法。将消耗H+和产生 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5 假想成消耗6molH+和产生 5molCO2,然后再行分析求算。捷径: 设二价金属碳酸盐为RCO3,碳酸氢盐为R(HCO3)2,其物质的量分别为x 和 y。根据题意有: 2x + 2y = 6mol ,x + 2y = 5mol 。解得x = 1mol ,y = 2mol 。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选 B。总结: 部分考生在解题时,将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理解成CO32-和 HCO3,而出现错选D选项的较多
23、。例题 2 : (1996 年全国高考)将1 体积选项中的一种气体与10 体积 O2混和后 , 依次通过盛有足量浓NaOH溶液的洗气瓶和盛有足量灼热铜屑的管子( 假设反应都进行完全,最后得到的尾气可以是 ( ) ACl2 BCO C CO2DN2方法: 找对气体来源,分析好气体去路。通过剖析来龙去脉求解。捷径: ACl2与 O2混合后,通过NaOH ,Cl2全部被吸收,再通过热铜屑,O2被全部吸收,最后得不到尾气。BCO与 O2混合后,通过NaOH溶液,都不能被吸收,再通过热铜屑,发生反应:2Cu+O2 2CuO , CuO+CO Cu+CO2最后得到的尾气是CO2,故选项为最后得到的尾气。C
24、CO2与 O2混合后,通过NaOH溶液, CO2被吸收,再通过热铜屑,O2被全部吸收,最后得不到尾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5 页名师精编优秀资料DN2与 O2混合后,通过NaOH 溶液,都没有被吸收,再通过热铜屑,O2被吸收,最后得到尾气N2,所以 D 选项也为最后得到的尾气。故本题答案为CD 。总结: 本题的难点是对题意的理解。有学生误认为选项中的某种气体混入氧气后,再按题意依次反应后的尾气仍然是原选项中的气体。这是对题意的片面理解。正确的理解是,尾气可以是原选项,也可以是其他选项。对于这种设问尽管比较少
25、见。但只要认真阅读,题中的设问是可以理解明白的。策略 7 氮族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金点子:氮族元素, 作为元素化合物部分的重点内容,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其主要内容有氮族概念的分析与判断、氮的氧化物的分析与计算、硝酸及硝酸的性质分析与计算、磷及磷的化合物的分析与应用等。此类试题中的常规题,其解法有过量分析、守恒分析、方程式的合并分析、工业生产中的用量比较等。此类试题中的信息题,其解法有迁移类比、现象剖析、效用比较等。经典题:例题 1 : ( 2001 年上海高考综合)金属加工后的废切削液中含2% 3% 的 NaNO2,它是一种环境污染物。人们用NH4Cl 溶液来处理废切削液,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2022 年高 化学 知识点 典型 例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