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复习题范文(共7页).docx
《管理心理学复习题范文(共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心理学复习题范文(共7页).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民族文化的维度(美国 吉特霍夫斯泰特 1980年 四维度理论)1.权力距离:指社会承认的权力在组织机构中不平均分配的范围。即为职工与管理者的社会距离。(大&小的权力距离的特征)2.不确定避免:指一个社会感受到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情景的威胁,并试图以提供较大的职业安全,建立更加正式的规矩,加以避免。(强&弱的不确定性避免的特征)3.个体主义集体主义:个体主义是指一种组织松垮的社会结构,其中的仅仅关心他们自己和最紧密的家庭。集体主义是一种严密的组织结构,他们期望内部群体来关心他们,作为交换,他们也对内部群体绝对忠诚。(集体&个人主义特征)4.男性度女性态度:是指主体对特定群体
2、作出价值判断后的反应倾向要么喜欢,要么不喜欢。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部分。态度的特征1.社会性:人的态度是天生的,离开社会便无任何态度。2.内隐性:行为的准备,而不是行为的表现。3.稳定性:人的态度一经形成便表现非常稳固、持久、很难转化。4.态度核心价值观。(经济、理论、审美、权利、社会、宗教)态度的形成过程1.服从阶段:是指个体为了获得奖励或免受惩罚,按照社会要求,集体的规范或别人的意志而采取的表面服从的行为。(如小学儿童学习)2.同化阶段: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使自己态度与他人的相接近,不再是被迫服从,也不再是消极模仿。3.内化阶段:彻底转变自己的态度。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1.改变行为,
3、使行为的认知符合态度的认知。2.改变态度,使其符合行为。3.引进新的认知元素,改变不协调状况。工作满意度:指个人对他所从事工作的一般态度。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1.工作本身 2.薪酬 3.人际关系 4.(有支持性)工作环境 5.个性与工作匹配 6.受教育程度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1.把员工的需要同企业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尽量满足员工的需要。2.让员工参与企业决策,使其有主人翁般的责任感及对企业的归属感。3.鼓励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管理人员帮助实现,以满足员工自我成就感。4.为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5.管理人员实行走动管理,经常与员工自由交谈,保持上下沟通,促进了解,消除误解。激励:指
4、持续激发人的动机心理过程。(内容型激励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与爱的需要 4.尊重需要 5.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上述五中需要基本上反映了在不同文化环境中人类共同的特点:人类的基本需要是由低级到高级,以层次形式出现的,当某一层次的需要得到相对满足时,其激发动机的作用就会随之减弱或消失。已满足的需要不会再对人们起打得激励作用。组织应善于发现每个员工的优势需要,并随着员工的需要结构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需要层次理论的应用1.满足职工不同层次的需要2.满足职工各自不同的需要3.满足要有针对性 双因素理论(赫兹伯格,“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激励因素:指工作内容
5、紧密相关的因素,这类因素的改善会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缺乏则使员工觉得“不满意”。 保健因素:指与工作环境相关的因素,这类因素的满足会使员工产生满意感,如得不到改善,则会引起员工对工作的不满。如何运用内容型激励理论1.了解和调查员工的需要。途径包括平时的观察、谈话、座谈会、建议、问卷调查、培训等。2.分类整理员工的需要。3.对员工进行解释和说服教育。特别是对员工的不合理需要、暂时不能够满足的需要以及不能够满足的需要。4.逐步满足员工的合理、可行的需要。(过程型激励理论)期望理论(美国 弗鲁姆 1964年工作与激励) 该理论认为,个体努力的程度取决于个体行为可能带来的工作绩效的期望程度以及因绩效
6、而获得组织的奖赏对个体的吸引力。人的期望模式:个人努力-个人成绩-组织奖励-个人需要期望理论应用:1.设置合理的、有一定难度且被员工认同的目标。2.设计有效的、公正的绩效评估系统,确保绩效评定结果与实际绩效之间的关系式一致的。3.设计薪酬支付制度以奖励期望的绩效,并确保绩效与奖励之间的关系是明确的。4.设计任务和工作以便员工通过工作满足自己的需要。5.将组织个性化,反映不同个体的不同需要。6.形成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心理契约,建立员工对组织奖赏的正确预期。公平理论亚当斯的分配公平理论 (20世纪60年代) 对自己报酬的知觉和比较所引起的认知失调会导致当事人的心理失衡,即产生不公平感和心理紧张。为减
7、轻或消除这种心理紧张,当事人会采取某种行动以恢复心理失衡。如果报酬感到公平,当事人就会获得满足感,从而激励当事人的行为。程序公平理论(西波特&沃尔克)如果员工认为用于报酬分配的程序公平,认为他们的工作业绩得到实事求是的评定,将会有更高的工作积极性,达到更高的绩效水平。反之 .管理者采取的相应措施1.由于员工对工作和组织的投入各不相同,得到的报酬也应有所不同。杜绝平均主义分配制度。2.根据员工对组织和工作的投入(努力和绩效)分配报酬,关键是制定公平、合理、客观的绩效评估制度。3.管理者应经常观察和评估员工关于劳动报酬比例的知觉,采取措施纠正员工不正确的知觉。4.管理者应注意中上水平绩效的员工的工
8、作状况。正式群体:组织精心设计与规划,有自己明确的目的和规章制度,成员的地位和角色、权利和义务都很清楚,并有稳定、正式结构的群体。非正式群体:以观点、兴趣、爱好相似为基础,以彼此感情为纽带自然形成的,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群体。群体的作用1.完成组织赋予的基本任务:承担组织分配的职责,完成组织赋予的任务,这是群体对组织的主要作用。2.满足职工的需要:是群体对个人的主要作用。群体可以满足成员的以下需要: 获得安全感 满足社交的需要满足自我确认的需要满足自尊的需要 增强自信获得权力,增加力量群体心理现象1、社会促进:是指他人在场,使个体的行为得到加强。社会致弱:是指他人在场,干扰个体的行为使之减弱。2
9、、责任分摊:是指个体在群体中有时会比他们单独时有更小的责任感。3、社会惰化:是指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人工作时更努力。4、从众:是指在实际存在或想象存在的群体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独立性,在意见和行为上表现出与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5、逆反心理:是与从众相反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当人们明确意识到选择的自由被某一权威或群体压力所限制和泯灭时,人们会反抗这些外界压力,产生逆反心理 。6、模仿:是人们在社会和群体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模拟、仿效他人的一种行为。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通过模仿,使某一群体的成员表现出相似的行为举止。群体绩效一、群体成员的构成1.规模:群体的规模由成员数量的多寡决定
10、。二、群体规范1.规范及内容:群体成员共同接受和遵守的行为准则。(正式与非正式)2.规范对群体和群体成员的影响第一、标准化。为群体成员提供了行动的标准和评价的标准。常伴有一定的赏罚制度。如作业小组工人相约一定的生产定额,谁也不许超出太多,不准减少太多,否则受群体制裁。第二、去个性化。群体规范的惰性功能,成员水平趋于中等水平,约束人的行为。三、群体的凝聚力:就是指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团结的程度和力量。影响因素:群体的领导者和领导方式,群体的结构,外部压力,内部奖励方式,成员的荣誉感、成就感、归属感,群体的规模与规范,成员的个性特点等。群体凝聚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心理学 复习题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