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二理科学业水平测试应知应会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高二理科学业水平测试应知应会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二理科学业水平测试应知应会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二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应知应会】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的概念从本质上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从特点上看, 哲学是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上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联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
2、导。3、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唯物主义及其形态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结构;具有 机械性、形而
3、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5、唯心主义及其形态1)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2)主观唯心主义的特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典型观点: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王守仁:心外无物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3)
4、客观唯心主义的特点: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典型观点: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柏拉图:理念论( “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朱熹:理在事先黑格尔:绝对精神论;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8”就是发,喜鹊报喜,慧星出现乃不祥之兆,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6、哲学史上的“ 两个对子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7、马克思主义哲学1)产生的历史条件:
5、 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是 “三大发现” ;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2)基本特征: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第二单元辩证唯物论部分1、物质概念: 哲学上讲的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外延: 除意识之外的万事万物的总和。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性 。根本(固有) 属性:运动 。2、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和主体。反对: 1)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
6、主义观点。典型观点:刻舟求剑。2)脱离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典型观点: A.仁者心动; B.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C.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D.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反对两种错误倾向:1)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会导致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典型观点:飞矢不动;僧肇的观点。2)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典型观点: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4、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
7、关系:1)规律概念: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5、意识能动性及方法论:1)意识概念: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内容(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
8、的主观映象(反映)。2)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 的, 形式是主观 的。3)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4)意识能动性的体现:能动地认识 世界。能动地改造 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反)作用,正确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6、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 ;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2)方法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第二单元认识论部分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
9、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2)基本特征: 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3)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4)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方法论: 坚持实践的观点,重视认识的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3、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真理是 有条件 的,即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 具体的 ,即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
10、说的。因此 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及方法论:1)认识具有反复性。2)认识具有无限性。原因: 认识的对象 是无限变化 着的物质世界;作为 认识的主体 的人类是 世代延续 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 是不断发展 的。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 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4)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第三单元唯物辩证法部分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相对立):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 的观点看问题。两
11、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动力。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 的观点, 发展 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 的观点(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分析法 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的本质精神:批判、革命和创新。2、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原理:联系是普遍 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活与哲学 2022年高二理科学业水平测试应知应会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2022 年高 理科 学业 水平 测试 应知应会 必修 生活 哲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