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共24页).doc
《实验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共2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共24页).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实验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实验心理学的概说一、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广义:指应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即“实验的心理学”。 狭义:称作“心理实验学”更为贴切。它研究的是如何进行心理实验,既心理实验的理论、方法、操作及与此有关的问题。 二、实验心理学简史心理实验发展的第一阶段: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 心理实验在这一阶段具有以下特点:应用的方法类似于某些简单的物理学和生理学实验法,研究的问题只限于某些简单心理现象的量的方面,如视觉敏度、差别阈限的测定,反应时的测量等;实验技术简单,对条件的控制、重复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数据处理都还欠缺
2、;被试的自我观察与陈述都带有十分初级的性质,如听见或听不见某一声音,两个刺激强度的差别觉察或不觉察等。心理实验发展的第二阶段 :是实验心理学的建立、传播和发展的阶段。它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是和冯特的工作联系着的。 冯 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所谓纯粹的“直接经验”,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仅仅是进行“科学的内省”。此时,心理实验的特点是:实验者提出了被试作系统的自我观察的计划,被试起着“观察者”的作用。艾宾浩斯:运用严格的实验方法研究记忆,开辟了高级心理过程实验研究的新时代。华 生:拒绝使用自我观察法,继而否认意识的存在,主张研究行为。强调严格的实验方法,排斥一切主观经验的报告。 认知心理学(Cog
3、nitive Psychology):致力于了解心理活动的过程。这种活动就是传统心理学中称之为认识活动的东西,也就是全部的信息加工活动。认知心理学把研究重点转到内部心理过程上去了。在研究方法上,认知心理学既注重实验研究,又重视主观经验的报告。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区别:行为主义:刺激反应认知主义:信号(输入)信息加工(讯息处理)行为(输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心理学已广泛应用了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最新成就。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国际上的一些新技术、新概念和新方法已被引入到心理学领域中,如控制论、信息论、系统工程、拓扑学、模糊数学等理论和观点,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实验范围更加扩
4、大,研究水平也大大提高。三、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一)实验自由观察:研究者只能被动地仔细观察和记录研究对象在自然状态下所发生的情况,而不能有任何干预。实验:在控制条件下的观察。它是实验者人为地使现象发生,并对产生现象的情境或影响现象的条件加以操纵、变化以及控制的观察。其主要特点是:实验者掌握主动权;实验在同样条件下是可以重复的,具有可验证性;可以对各种条件进行精密的控制,并系统地变化条件,从而推测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二) 变量变量是指在性质、数量上可以变化、操纵或测量的条件、现象或特征。 自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心理学实验的自变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5、刺激变量(作业变量)、环境变量、被试变量 因变量:在实验中,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因变量是因为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也称为反应变量一般来讲,作为因变量的客观指标有:反应的速度或敏捷性;反应的正确性;反应的难度;反应的次数或机率;反应的强度。因变量的主观指标主要是指被试的口语记录。 额外变量:实验中并不仅仅只有自变量才是和因变量有关的,在自变量之外往往存在着额外相关变量,简称额外变量或控制变量。评价一项实验设计的好坏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看研究者能否成功地控制那些额外变量。(三) 主试与被试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
6、学的资料。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1、 按实验程序进行的主被试的相互作用指导语:就是实验中主试给被试交代任务时说的话。指导语不仅是向被试说明实验,更重要的是给被试设定课题,也就是控制被试的反应。主试在给出指导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要严格确定给被试什么样的指导语; 要把被试应当知道的事交代完全; 要保证被试确实懂得了指导语; 指导语要标准化。2、干扰实验程序的主被试的相互作用主试:“实验者效应”例如:罗森塔尔效应被试:霍桑效应和安慰剂效应(四)实验的信度和效度 1、实验信度:指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和前后一致性程度。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可以简单归结为:如果再重复实验,其结果会与
7、第一次相同吗?这在心理学研究中是一个关系重大的问题,它涉及实验研究的可验证性。决定实验信度的关键是观察量和统计检验。 2、实验效度: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也就是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程度。实验效度主要包括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1)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因素实验的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一项实验的因变量变化若确实是由自变量而不是其他因素引起的,那么该实验就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在设计实验时,如果能考虑到以下六个方面的因素,将有助于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生长和成熟。前测的影响。被试的选择偏性。被试的缺失。实验程序的不一致。统计回归。 统计回归现象是:第一次测
8、量平均值偏高者,第二次测量平均值有趋低的倾向(向常态分布的平均数回归);第一次测量平均值偏低者,第二次测量平均值有趋高的倾向(也向常态分布的平均数回归)。因此第二次测量虽在实验处理之后,其升高或降低只是受统计回归的影响,可能并非是自变量所产生的效果。(2)影响实验外部效度的因素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研究者也将之称为生态效度。这涉及实验结果的概括力和外推力,也就是实验结果接近现实的程度。实验的外部效度主要受以下三方面的影响:实验环境的人为性;被试样本缺乏代表性;测量工具的局限性。第二节 心理实验研究的程序一、确
9、定课题(一)选择课题研究课题的来源通常有以下四方面:实际需要;理论需要;个人经验;前人的研究与文献资料(二) 确定实验类型因素型实验:是探求规定行为的条件“是什么”的“什么型实验”,也就是探明规定行为的要因的实验。函数型实验:即探求各种条件是“怎样”规定行为的“怎样型”实验,也就是探明条件和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实验。 一般说来,因素型实验是函数型实验的预备实验。当然,在不少实际研究中,是将因素型实验和函数型实验作为一个实验来进行研究的。如果规定行为的要因已经明了,研究者也可直接进行函数型实验。(三)提出假设假设是关于条件与行为之间关系的陈述。b = f(a) “如果a,则b” 假说如何形成?长
10、期的思索、意外的发现、直觉与灵感好的假说的特点:可验证性、简洁性、概括性二、 选择被试是使用人类被试还是非人类被试?被试应具备哪些机体特征?用哪一种取样方法才能使被试样本代表总体?这些问题的解答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即课题的性质及研究结果的概括程度。三、 实验因素的控制(一) 自变量的控制1、对自变量下操作定义在心理学上,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们的程序下定义就叫做操作定义。 例如:“刚刚感觉到”“疲 劳”2、确定自变量的各个水平 对于连续变化的自变量,要做好三项工作:要选一定数量的检查点,以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函数关系;要确定好自变量范围;要确定好各检查点之间的间距。原则是:两个不同的检查点,
11、能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即间距不能小于差别阈限。这个间距一般是等距变化的。 (二)因变量的控制1、用指导语来控制。2、选择恰当的反应指标。有效性:是指指标充分代表当时的现象或过程:客观性:是指该指标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观察到的。一个客观的指标一定能在一定的条件下重现;数量化:指标能数量化,也就便于记录,便于统计。这样精确度就能高一些。另外是指标的可靠性和辨别性等。在这几个选择指标的条件中,有效性是最重要的。3、避免量程限制:天花板效应。地板效应。这两种效应都是由于反应指标的量程不够大,造成反应局限在指标量表的最顶端或最低端,从而影响指标的有效性。(三) 额外变量的控制1、排除法(消
12、除法):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注意:过于消除额外变量,实验就失去“现实性”,脱离日常更远,这样反而会引起难于控制的态度、期望、紧张等,并且有些变量是无法消除的,如年龄、身高、体重、遗传、动机、情绪等。所以,额外变量的消除是有限的。2、恒定法:就是使额外变量在实验的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缺点:(1)实验结果不能推广到额外变量的其他水平上去;(2)操纵的自变量和保持恒定的额外变量可能产生交互作用。3、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的特点相等的一种方法。4、随机化法:是从总体中随机地取样,再把随机抽出的被试样本随机地分配到各处理组中去。5、抵消平衡法:是通过采用某些综合平衡的方式使额外变量
13、的效果互相抵消,以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的目的的方法。 控制顺序效应(序列效应)只有A、B两种处理:ABBA法。如果对几组被试给予两种以上的处理:拉丁方设计。此外,实验设计时还可采用实验组和控制组法 。6、统计控制法:事后用统计技术来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称为统计控制。统计控制法除协方差分析外,还可用偏相关等方法。 (四)仪器和材料的使用呈现刺激的仪器和材料:速示器,色轮,闪光融合仪,棒框仪,镜画器,及用于各种测验的量表和罗夏墨迹测验图等侦察或记录反应的仪器或材料:记数器,反应时仪,示波器,眼动仪等控制环境的装置:暗室,隔音室,屏蔽室,单向玻璃,眼罩等电子计算机等。四、 数据的收集、分析和综合五、
14、撰写实验报告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几项内容:题目和作者、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附录 第三节 心理实验的研究伦理斯坦福监狱实验(PPT第51页)知情同意。美国心理学会在心理学家的道德原则与行为准则中规定:匿名的问卷调查、自然观察和某些档案研究一般可以不必知情同意;保护被试;自由终止和保密。第二章 心理实验设计每一个实验设计都必须回答三个基本问题:实验采用多少个自变量?各自变量又采用多少个处理水平?如何将被试分配到各自变量的各处理水平中?第一节 单因素实验设计一、双组实验的设计(单因素双水平实验设计)极简原则(一)实验中有多少个自变量?注意! 简单并不是不好!经验
15、不够丰富或是刚开始研究新领域的研究者都比较偏爱单自变量的实验设计,因为它比多自变量的设计更容易操作,也更容易恰当地控制额外变量。几个单自变量的结果组合出现在一个报告中,也可以描绘复杂的现象。(二)自变量有多少个水平?思考:为什么实验只有一个自变量,却至少需要两个水平?讨论:如果你对“焦虑对考试成绩的影响”或“治疗方法对抑郁的影响”感兴趣,你该如何设计实验来对比呈现自变量的情况和不呈现自变量的情况?(三)如何分配被试?1、随机分配被试双随机组设计统计分析:虚无假设:两组因变量的总体平均数之间无差异;计算平均数,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 t 值反映两组平均数之间的差异程度,若差异很小(即不显著),则
16、差异是由于随机波动而产生的,反之则是实验处理导致的(P0.001 ,0.05)例子:习得性无助实验;兴趣比报酬更有力量德西实验(PPT第6164页)2、非随机分配被试:(1)配对双匹配组实验设计例如:不同的教学方法是否影响学生的成绩?以智力作为匹配变量。统计分析: 虚无假设:两组因变量的总体平均数之间无差异; 计算平均数,进行相关样本t检验。(2)重复测量二次重复处理设计 重复测量:被试被测量超过一次的实验程序。就是同一组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的处理条件。 统计分析:虚无假设:两组因变量的总体平均数之间无差异;计算平均数,计算相关样本t检验。总的说来,当不同组的被试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时,使用的就是相
17、关组设计。 例如:听音乐对阅读速度的影响。双匹配组(阅读理解能力)、双随机组又将如何设计?思考:在所有的实验中都能使用重复测量吗?为什么? 二、多组实验的设计(单因素多水平实验设计)(一)自变量的数量?(二)组数?多组实验并非只包含一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而是可以有两个或更多个实验组。另外,一个多组实验设计不是一定需要控制组。如果已经知道自变量会产生影响,那么就只需比较多组实验设计中的几个处理组(接受自变量处理的被试组)。讨论:多组实验设计与常见的双组设计有什么区别?(三)分配被试到各组1、随机分配被试多随机组设计例如:声音影响作业成绩的实验 统计分析:虚无假设:不同组间因变量的总体平均数之间
18、无差异;计算平均数,进行独立组单因素ANOVA(完全随机ANOVA)。若F =1,则不存在实验处理效应,即自变量对因变量无影响。若F显著,表示各组总体平均数间存在差异,仅表示至少有一对平均数间存在差异,要进一步明白此点可进行多重配对比较。讨论:为什么不做两两t 检验? 假定自变量设为3个水平,若显著性水平=0.05,则正确作出推翻虚无假设的概率为95%,所有3次t-test都正确的概率为 0.953,至少有一个t-test结论不正确的概率为1-0.953(=14%),增加了拒绝虚无假设的犯错误的可能性。改进方法:提高拒绝虚无假设的标准,例如对于本研究,修正后的=0.05/3(= 0.0167)
19、才等于单个t-test中=0.05的情况。(0.98333 =0.95)多重配对比较:如Bonferroni test2、非随机分配被试(重复测量)多次重复处理设计使用前提:若干处理水平连续实施给同一被试时,被试接受前面的处理对接受后面的处理没有长期影响。评价:优点:经济利用被试;节约实验时间;减少实验误差缺点:容易产生顺序效应统计分析:虚无假设:不同组间因变量的总体平均数之间无差异;计算平均数,进行相关组单因素ANOVA(重复测量ANOVA)。在检出存在总体显著差异后,如有必要,仍需做多重比较。第二节 多因素实验设计一、自变量的数量二、组数或水平数常见的多因素设计类型:22;23;33;22
20、2;2222主效应:多因素设计中一个自变量单独的效应,即一个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程度。交互作用: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由于其它自变量水平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时,则这两个自变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讨论:为什么要研究分析交互作用?多因素设计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效率高;控制好;可以获得交互作用。三、 对被试进行分组(一)随机分组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如果多因素设计中的每个自变量都是随机分配被试,则称为完全随机实验设计。 例如:社交恐惧症患者接受不同级别心理专家、不同的心理疗法(认知疗法、行为疗法)治疗的效果。 (二)重复测量完全重复实验设计在一个多因素设计中,使用重复测
21、量,被试要完全接受所有的处理。 例如:有人想研究大学生对红、绿、黄三种灯光的反应是否与灯光的强度有关。这种设计可以确保在所有处理中被试的特征均相等。但是,这个设计同时也会由于呈现给被试的处理或者刺激的顺序而出现问题。 讨论:如果对两个自变量进行重复测量,上述关于治疗社交恐惧症的实验可以怎样实施?如果可以,这样做合理吗?为什么?(三)混合分组混合实验设计混合分组是随机和非随机分配的组合,每种分组方法至少对应一个变量。 这样的设计能让我们测量不同组间的差异,以及测量这种差异是否随时间保持恒定或在不同类型的刺激下保持恒定。 讨论:1、如果将上述灯光反应时实验改成混 合设计,将如何实施? 2、若增加一
22、个“性别”自变量呢?四、 统计分析虚无假设: 因子A的处理效应为零 因子B的处理效应为零 A、B两因子的交互作用为零计算各处理组的平均值,进行多因素ANOVA(指明各变量的性质,即被试间,还是被试内)。五、小结:选择何种实验设计?好的实验设计所具有的特点:能回答要研究的问题;通过同一批被试能给出较多信息;可重复性强(较高的实验内部效度);结论的概括性高(较高的实验外部效度);经济可行第三节 小样本实验设计一、大样本研究范式与小样本研究范式1、大样本研究范式的特点:大多数心理学研究都是以能产生出大量数据的大样本被试为基础的。这些设计被称为大样本设计。特点: 随机化抽样;实验控制;统计程序的大量运
23、用 三个分支的心理学家反对大样本实验取向:心理物理学家;操作性条件反射;临床心理工作者2、小样本研究范式 一个被试或小样本的研究被称为小样本设计。认为组平均数仅是一抽象的数值,不能代表组内任何一个个体的实际状况。适宜研究的领域:临床研究(个案研究)、行为治疗、药物评估、电生理研究、认知神经科学等。二、 小样本研究的程序建立基线:确定研究对象的反应基线。 基线:实验处理前因变量的变化水平,理想的基线是“稳定的”,即无明显变化趋向,随机起伏。施加自变量,观察记录因变量的变化,直到因变量变化再次稳定。撤除自变量,继续监测因变量的变化。若因变量变化回复到原来水平,可认为自变量与因变量间存在因果关系。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 心理 学期末 复习 大纲 2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