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试题(共6页).docx
《仪器分析试题(共6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仪器分析试题(共6页).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单项选择题(请直接将选项填在每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分析相对分子质量大于3000的试样, 一般采用的方法是(A ) A)空间排阻色谱法, B)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 C) 填充柱气相色谱法, D)离子交换色谱法 2玻璃电极的活化是为了(C ) A) 清洗电极表面, B) 降低不对称电位,C) 更好地形成水化层, D) 降低液接电位 3就气相色谱法常用的流动相载气,试指出下列哪一个不正确?(C ) A) 氢气, B) 氮气, C) 氧气, D) 氦气 4以下仪器分析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D )。 A) 灵敏度高, B) 选择性好, C) 仪器一般比
2、较昂贵, D) 相对误差很小 5与光谱线强度无关的因素是(D )。 A) 跃迁能级间的能极差,B) 蒸发温度,C) 跃迁概率,D)高能级上的原子数 6速率理论常用于:(B ) A) 塔板数计算, B) 解释色谱流出曲线的宽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C) 塔板高度计算, D) 色谱流出曲线形状的解释 7在液相色谱中,梯度洗脱最适宜于分离(B ) A) 几何异构体, B) 分配比变化范围宽的试样, C) 沸点相差大的试样, D) 沸点相近,官能团相同的试样 8电化学分析中的催化极谱法研究,中国科学家贡献大,其中的平行反应极谱催化波的反应机理如下:O + ne- R(电极反应), R + Z O(化学反应)
3、,判断下列说法哪一种正确?(A ) A) 物质 O 催化了物质 Z 的还原, B) 物质 R 催化了物质 Z 的还原 C) 物质 Z 催化了物质 O 的还原, D) 物质 O 催化了物质 R 的氧化 9电解时,由于超电位存在,要使阳离子在阴极上析出,其阴极电位要比可逆电极电位(A ) A) 更负, B) 更正,C) 两者相等,D) 无规律可比较 10物质 A 和 B 在长2m的柱上保留时间分别为 16.40和 17.63 min,峰底宽是 1.11 和 1.21 min,该柱的分离度为: (C ) A) 0.265, B) 0.53, C) 1.03, D) 1.0611HPLC溶质性检测器,
4、仅对被分离组分的物理或化学特性有响应,以下不属于此类的是:(C ) A) 紫外检测器,B) 荧光检测器, C) 示差折光检测器, D) 电化学检测器 12发射光谱定量分析选择内标元素必需符合的条件之一。(D ) A) 必须是基体元素具有含量最大的;B) 必须与待测元素具有相同的激发电位; C) 必须与待测元素具有相同的电离电位;D) 与待测元素具有相近的蒸发特性。 13在溶出伏安法中, 下面哪一种说法是不对的? (A ) A) 要求溶液中被测物质100% 富集于电极上, B) 富集时需搅拌或旋转电极 C) 溶出过程中, 不应搅拌溶液, D) 富集的时间应严格的控制 14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若
5、基体较复杂且被测组分含量较低时,为了简便准确地进行分析,最好选择何种方法进行校准? ( C)。 A) 工作曲线法, B) 内标法, C) 标准加入法, D) 间接测定法 15相对于观测器,由原子无规则的热运动带来所产生的谱线变宽称为:(B )。 A) 自然变度, B) 多普勒变宽, C) 劳伦茨变宽, D) 斯塔克变宽 16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测定矿泉水中的钙时,对于光源灯及分析线应该选择下列(A )。 A) Ca灯, 422.67nm, B) Mg灯, 285.21nm, C) Sr灯, 460.73nm, D) Be灯, 234.86nm, 17一条原子光谱谱线对应的电子能级间隔越小, 共振跃
6、迁时所吸收光子的(A )。 A) 波长越长, B) 能量越大, C) 波数越大, D) 频率越高 18在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范围内,物质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三者的关系是:(B )。 A)增加、增加、增加,B) 减小、不变、减小,C)减小、增加、增加,D) 减小、不变、增加 19 依据法拉第电解定律,由电极上通过的电量确定电极上析出的物质量的分析方法,叫(C )。 A) 电位分析法, B) 伏安分析法, C) 库仑分析法, D) 极谱分析法 20.用C18 填充柱做固定相,75%甲醇溶液做流动相来分离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同系物时,预测它们
7、的出峰顺序应为(D )。 A) , B) , C) , D) 21GC仪器中质量型检测器, 如氢火焰离子化和火焰光度检测器的响应值是正比于(A )。 A) 单位时间进入检测器的质量, B) 载气中组分的浓度, C) 固定相中组分的质量, D) 单位时间进入检测器的浓度, 22在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分析法中,选铁光谱作波长标尺比较,以下理由不正确的是(B )。A) 铁谱线丰富, B) 铁元素常见, C) 铁谱线强度间距均匀,D) 谱线波长已准确测定 23在气相色谱分析中,要使分配比增加,可以采取(C )。 A) 增加柱长, B) 减小流动相速度, C) 降低柱温, D) 增加柱温 24样品中有两种物
8、质组分在长度为5m的气相色谱柱上分离显示出保留时间分别为 6.50和 6.93 min,峰底宽是 0.28 和 0.42 min,该柱对它们的分离度为: (B ) A) 0.43 , B) 1.23 , C) 0.70, D) 0.6125化学电池中施加的实际分解电压,包括(D )。 A) 反电动势,B) 超电压,C) 反电动势加超电压,D) 反电动势、超电压和IR降 26浓度型检测器, 其响应值是正比于(A )。 A、 载气中组分的浓度 B、单位时间进入检测器的质量 C、 固定相中组分的质量 D、单位时间进入检测器的浓度 27 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中,选择激发电位相近的分析线对是为了(A )
9、。 A、减少基体效应, B、提高激发概率, C、消除弧温的影响, D、降低光谱背景 28以峰高乘以平均峰宽的方法计算色谱峰的峰面积,适用于何种形状的色谱峰(D )。 (A) 所有的色谱峰, (B)不对称的色谱峰,(C)同系物的色谱峰,(D)呈高斯分布的色谱峰29平行反应极谱催化波的反应机理如下:O + ne- R(电极反应),R + Z O(化学反应),判断下列说法哪一种正确? (A ) (A) 物质 O 催化了物质 Z 的还原, (B) 物质 R 催化了物质 Z 的还原C) 物质 Z 催化了物质 O 的还原, (D) 物质 O 催化了物质 R 的氧化 30实际分解电压,包括(B )。 (A)
10、反电动势,(B) 反电动势、超电压和IR降,(C)反电动势加超电压,(D) 超电压 31电位法测定时,溶液搅拌的目的:(C ) (A) 让更多的离子到电极上进行氧化还原反应,(B)加速离子的扩散,减小浓差极化 (C) 缩短电极建立电位平衡的时间, (D)破坏双电层结构的建立 32物质甲 和 乙在长3m的柱上保留时间分别为 11.40和 12.63 min,峰底宽是 1.01 和 1.12 min,该柱的分离度为: (D ) (A) 0.29 (B) 0.58 (C) 21.193 (D) 1.1533测量光谱线的黑度可以用(A ) (A) 摄谱仪, (B) 比长计, (C) 测微光度计, (D
11、)比色计 34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主要决定于(D ) (A) 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 (B) 原子的电子结构, (C) 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间跃迁 (D) 分子的电子结构 35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相比,其突出优点是(A ) (A) 可以抵消因光源的变化而产生的误差, (B) 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检测系统 (C) 可以抵消吸收池所带来的误差, (D) 可以扩大波长的应用范围 36电子能级间隔越小, 跃迁时吸收光子的(A )(A) 波长越长,(B) 能量越大, (C) 波数越大, (D) 频率越高 37在溶出伏安法中, 下面哪一种说法是不对的? (A ) (A) 要求溶液中被测物质1
12、00% 富集于电极上, (B) 富集时需搅拌或旋转电极 (C) 溶出过程中, 不应搅拌溶液, (D) 富集的时间应严格的控制 38库仑分析与一般容量滴定分析相比 (C ) (A) 需要标准物进行滴定剂的校准,(B) 很难使用不稳定的滴定剂 (C) 不需要制备标准溶液,不稳定试剂可以就地产生,(D) 测量精度相近 39. 在紫外可见光度分析中极性溶剂会使被测物吸收峰 (C )。 (A) 消失, (B) 精细结构更明显, (C) 位移, (D) 分裂 二、填空题(请直接在各题空格上填写,每空2分,共20分) 1物质的红外光谱可用于其分子结构研究,它主要描绘出分子的振动光谱和_转动_光谱。 2在控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仪器 分析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