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理念-加强团队建设(共9页).doc
《创新管理理念-加强团队建设(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管理理念-加强团队建设(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创新管理理念 加强团队建设 经过华清池近几年的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处在新的发展起点。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公司如何突破瓶颈,加强内部管理与控制,理顺和优化现有业务流程,提高全体员工综合素质,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开创事业崭新的局面,是我们每一位地员工应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我工作以来的点滴管理经验,谈谈管理对税收工作的推动促进作用。 一、管理者的责任和使命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人”这一重要因素。作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管理者,如何治理本单位、本部门,实现效率最优化,效益最大化,完全取决于管理者对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正确认识。 现代管理之父彼
2、得德鲁克说过,“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不但要正确地做事,更要做正确的事。”现代管理学,将管理者分成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管理者是做“正确的事”的管理者。他们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涉及“目标愿景、发展方向、前期策划、宏观规划、资源整合、总体战略、整体把握、综合平衡、全局运筹”这类内容,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中心、核心任务和关键、侧重的工作。也就是说一方面要决策“做正确的事”,另一方面要统筹兼顾整体和全局,运筹好一个大摊子。他们的工作有三个特点:一是出思想,把握战略方向和目标;二是好的管理方法的倡导者;三是组织实现目标的监督管理者。这部分人是一个单位或部门的
3、高层管理者。第二个层次的管理者是把“正确的事情做得更好”的管理者。他们是运作或负责一个条线、一个科室、一个分局的管理者,或者叫做具体事务的管理人员。他们更关心如何把“正确的事情做得更好”,把部门或者某个方面的工作管理得得心应手,怎么使素质更高,绩效更好,任务完成得更出色、更符合上级的要求。同时,还要保证达到目标、满足标准要求而不出事故,领导交给的事情按时完成而不拖延。方方面面的工作关系处理得非常到位而赢得普遍赞誉,也要统筹兼顾上下关系,运筹好一个小摊子。他们的工作也有三个特点:是组织目标的身体力行者;是出谋划策者,高层决策领导的好帮手;是组织制定战略和目标的忠实建议者。 “正确地做事”强调的是
4、效率,其结果是让我们更快地朝目标迈进;“做正确的事”强调的则是效能,其结果是确保我们的工作是在坚实地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因此,不论哪个层次的管理者,仅仅依靠明确宏观背景、当前形势和领导意图,依靠自己的观念意识、领导艺术、管理经验,依靠把握组织的战略、愿景和行动规划、重要性、可行性,是不能够达到“统筹兼顾,运筹帷幄”的,也不能够把事情做得“既有效率,又有效益”。正确做事,更要做正确的事,这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方法,更是一种很重要的管理思想。 二、管理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管理者只有战略和理念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实现战略和理念的方法。勤于发现问题和善于分析、解决问题是一个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我们
5、每一个地税工作者要有“正确的问题观”。“问题是个好东西”:问题就是努力的方向,工作就是解决问题;问题就是潜在的成绩,成绩就是解决问题的结果,问题越多、越大,解决之后的成绩也就更多、更大;问题是成长进步的载体,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中层干部成长的过程、提高素质的过程。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要带着问题去干。一是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一半,提得准不容易,也是要深入实际,抓住事物运动中的主要矛盾,才有可能分析问题。作为一个管理者,首先要做好榜样,及时地发现工作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未雨绸缪,才客观、准确地看待、处理问题。二是分析问题,即如何看问题。陆机在文赋中讲“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
6、不逮意”。意必称实,就是要实事求是,客观、全面、本质地认识事物,这是正确的方法;言必称意,这是科学的叙述方法。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实事求是地看问题,第一要客观,不要主观;第二要全面,不要片面;第三要看本质,不要只看现象。只要客观地、全面地、本质地看问题,就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争论。一件事来了,把有关的材料拿来看,直接进行调查研究。在这个基础上,即使有了初步的看法,也不轻易端出来,而是提出问题,听取各种意见,特别是不同意见,多听,多看,力求把握矛盾的焦点和实质,然后多议、多想,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三是处理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但有了看法,切忌自以为是,而要自觉地“八面树敌”,这个敌不是
7、通常意义上的敌人,而是说要听取不同的意见,经过比较鉴别,最后又往往集中为正确的与错误的两种意见,就要经得起驳,驳不倒才算站得住,这就是办事的原则性。原则是不能掺水的,是就是,非就非。真理只有一个,要敢于坚持原则,一下子抓住本质,一竿子到底,把问题说透。只有自己坚定,才能说服别人,让别人也坚定起来。钝刀子割肉,是半天也割不出血来的。但是,处理问题要谨慎周到,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有灵活性,善与认同。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原则。总之就是,坚持原则,团结多数。同时,处理问题要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和质量。古语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不以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
8、,而以低标准来要求自己,和落后的攀比,就会弄得没出息。这是自甘落后,妄自菲薄的表现,会使工作缺管朝气,缺乏创造性,缺乏进取精神。 因此,我们既要有问题意识、积极发现问题,更要正确对待问题、努力分析并解决问题。地税工作就要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提高。 三、培养良好作风的途径 前面说了办事情、干工作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三个环节中如何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真正起到推动工作的目的,关键取决于人的态度。其实人的眼光都是敏锐的,在工作中,说起问题来,每个人都是头头是道;不好的事情发生了,每个人都会当事后诸葛亮,一幅:“我早就知道,我就是没说”的样子。我们的每一位
9、干部职工,都要做问题发现者而非漠视者,做问题解决者而非挑剔者,让问题到我这里结束。我们要在系统内但倡导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和工作理念,培育良好的工作作风,在全系统进一步形成团结务实、风正气顺、真抓实干的新气象。 好作风是从哪里来的,培育良好作风的路径是什么? 好作风是学出来的。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人的好思想、好作风,皆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就共产党人的作风建设来讲,学习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学习党的科学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和我们党的大量文献中,关于共产党人应有什么样的作风、为什么要有这样的作风、怎样才能培育这样的作风,都有十分详尽而深刻的论述。深入学习这
10、些论述,就能够明确养成良好作风的正确方向和基本途径。二是向具有良好作风的人学习。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有许多品德高尚的志士仁人;在我们党80多年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历程中,涌现了无数作风优良的好党员、好干部。见贤思齐,效法榜样,必然能够养成良好作风。 好作风是带出来的。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领导干部能否身体力行,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直接影响作风建设的成效。领导干部作风好,就会影响和带动广大干部群众形成良好的作风;反之,就会出现“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的局面。“带”的含义还包括加强管理。管理过松、过软,纪律不严、约束不力,一盘散沙、各自为政,自然就谈不到好作风。所以,领导干
11、部应有从严带队伍的意识,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事情要敢抓敢管,对不良作风要及时遏制。 好作风是帮出来的。“一个好汉三个帮”。任何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同样,在培育优良作风方面,也需要别人的帮助。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无论什么人,都有迷茫困惑的时候,都有可能在作风问题上存在自己注意不够的地方。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提醒、有人批评、有人劝阻,这样才能使自己及时意识和纠正不足,使自己的作风更加纯正、更加优良。热心帮助其他同志养成好作风,诚心接受其他同志的帮助,我们党内就能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好作风是磨出来的。史载:“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这说
12、明,很多伟大的人物和作品都是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经过千锤百炼而产生的。纵观我们党的历史可以看到,也正是在种种艰难困苦、风险挑战的磨砺下,我们党才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当前,好作风同样不会在灯红酒绿、轻歌曼舞中培养出来,而只能是在执政兴国的第一线上,在经受种种风险考验的过程中逐渐养成。因此,党员、干部要养成好作风,就应当自觉地到艰苦环境中经受锻炼和磨砺。 好作风是做出来的。作风建设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要落实到“做”上。做,就是实践,就是按照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的要求,自觉改造不好的作风,努力培养好的作风。当然,这需要有争创一流的志气、坚韧不拔的意
13、志、知错就改的决心这本身就是良好作风的重要体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四、抓落实的三个环节 中层干部处于高层管理者(决策层)和基层管理者(操作层)之间,是负责上通下达、联系各方的关键环节,是桥梁、枢纽和中坚力量,在执行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层干部既是整个单位中心的规划和目标的执行者,也有是所在单位和部门的管理者。主要职能,就是带领广大干部职工通过管理和实践的过程,将中心的规划和目标变为现实。也可以说,执行能力就是中层干部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具体体现。中层干部在执行过程中必须要把握好三个环节: 一是接受上级指令。执行的第一步,就是完整接受、正
14、确领会上级发出的指令,主要有4种类型:(1)岗位工作安排;(2)阶段性任务布置;(3)决策、计划下达;(4)法律、法规、制度、政策出台。 二是下属按指令采取行动。主要有与上级的4种指令相对应的4种类型:(1)岗位职责的履行;(2)阶段性任务的完成;(3)决策、计划的实施;(4)法律、法规、制度、政策的遵行。 三是执行反馈。是下属向上级反馈执行结果等信息,包括自我评价、总结、向上司请示、汇报等。 执行管控的3个核心环节 : 一是事前控制。是指上级在下达指令、布置任务时,就要细化、量化、有执行标准、有完成时限、有检查责任人等,不留下执行弹性空间。 二是事中控制。就是为确保下属执行指令到位,花大力气
15、全程跟踪、促进、督查。 三是事后控制。是指在指令完成后,发现了偏差后采取措施纠正执行偏差。 五、精细化的实施与检查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 现代管理学中,精细化的实施和检查细则通常包括以下要素:(1)阐明政策、决策、任务的内容、目的和意义;(2)执行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多部门或多人共同执行时,必须明确谁是唯一责任
16、人或第一责任人、第二责任人、相关责任人;(3)执行的质量和数量标准、进度要求、完成时限;(4)执行工作的重点、难噗、易出差错之处提示;(5)操作方法、流程指导;(6)检查考核的责任人;(7)检查程序、方法;(8)对检查监督者的数量、质量、时间要求;(9)对检查者如何追究责任。 精细化的基本方法是: (1)细化。就是把管理工作做细的方法,主要包括横向细化、纵向细化、衔接细化和责任细化。横向细化。是指一项工作或任务,按合理的逻辑结构,分解成若干个组成部分,每个部分再继续分解成若干个更小的部分,直到不能再分,或不必再分的操作细节为止。分解出来的每一个部分或操作细节,就是一个基本的工作单元。纵向细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新 管理 理念 加强 团队 建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