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金斗湾级湿地公园项目(共13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山金斗湾级湿地公园项目(共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山金斗湾级湿地公园项目(共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山市金斗湾省级湿地公园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中山市坦洲镇农业和农村工作局编制单位:深圳市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10月专心-专注-专业(一)建设项目概况项目背景: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湿地公园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20122020年),规划构建“一带、一网、多点”的珠江三角洲湿地公园网络体系。其中,“一带”指以红树林、水鸟栖息地保护和恢复为定位的珠江口海岸带;“一网”中包含以构建水生动植物廊道和弘扬岭南水乡文化为定位的西江水网;“多点”指散布在珠三角的大小水库和湖泊,定位为重要的水源地的保护;规划提出中山要建设坦洲红树林湿地公园。为提高和改善中山市湿地
2、公园的数量与功能配套,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山市坦洲镇农业和农村工作局拟在中山市坦洲镇磨大冲口大堤灯笼水闸至马角闸沿线投资建设中山市金斗湾省级湿地公园项目。中山市金斗湾省级湿地公园项目占地面积为 2298.4 亩,场地由东北向西南方向成狭长型,全长 7.4 公里。宽度变化小,最宽处 310 米,最窄处 110 米,本项目设施用地规模约50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停车场、集散广场、服务中心、栈道、观鸟台等设施,项目总投资为4784.33万元。本项目以“水之美灵”和“鸟之天堂”为主题,以不同类型的湿地为主导景观,将原有的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作为湿地的特色景观。项目充分利用公
3、园现状生态资源,通过科学布局,形成五个功能片区,分别为:合理利用区、生态保育区、管理服务区、宣教展示区、恢复重建区。多个功能区通过合理组织,并由主园路进行串联,形成“一轴贯穿,四片联动”的结构,使游人可以体验到多种不同类型的湿地景观,打造特色鲜明的湿地公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及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本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此,建设单位特委托深圳市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承担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评单位接受委托后,立即组织评价专题组对评价区域进行了现场踏勘。
4、在认真调查研究及收集有关数据、资料基础上,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特点和区域规划,对建设项目进行了分析,并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地面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噪声、生态影响)有关要求,编制完成中山市金斗湾省级湿地公园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名称:中山市金斗湾省级湿地公园项目。项目性质:新建项目。建设单位:中山市坦洲镇农业和农村工作局。建设地点:中山市坦洲镇大冲口大堤灯笼水闸至马角闸沿线。建设规模:占地面积为 2298.4 亩,场地由东北向西南方向成狭长型,全长 7.4 公里,宽度变化小,最宽处 310 米,最窄处 110 米。 建设内容:本项目设施用地规模约50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停车场
5、、集散广场、服务中心、栈道、观鸟台等设施。总投资及环保投资:项目总投资4784.33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78.43万元,占总投资的10%。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项目劳动定员5人,每天工作8小时。本项目以“水之美灵”和“鸟之天堂”为主题,以不同类型的湿地为主导景观,将原有的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作为湿地的特色景观。项目充分利用公园现状生态资源,通过科学布局,形成五个功能片区,分别为:合理利用区、生态保育区、管理服务区、宣教展示区、恢复重建区。一、合理利用区合理利用区分为两大块,分布公园首尾两端,北面区域占地16.05公顷,南面区域占地14.27公顷,总占地30.32公顷。1、北面区域:北面马角水闸附近
6、利用古神公路二期延长线的优势,在场地北面现状红树林地块陆地进行整理,形成入口广场(占地1500平方米),为整个公园主入口。合理利用区(北面区域)主要设立:停车场(占地10219平方米)、游客服务中心(建筑、占地250平方米)、巡护中心(150平方米)、集散广场(占地1353.4平方米)、厕所(包含在游客服务中心内)、4个景观亭(共60平方米)、一个入口牌楼(43平方米)等设施。2、南面区域:合理利用区域的南面区域主要分布在灯笼水闸的南北两岸。在灯笼水闸的北面管理用房附近设置次入口,在灯笼水闸南面设置护航中心以及配套管理用房。合理利用区(南面区域)主要设立:次入口广场(1387平方米)、集散广场
7、(620平方米)、1个景观亭(共9平方米)、护航中心(150平方米)、护航管理中心(建筑、占地250平方米)等设施。二、生态保育区生态保育区位于公园中部联石湾水闸附近,总面积占68.01公顷。该区皆为人工种植的红树林。该区以湿地保护培育为主题,以植被抚育、自然演替、生态教育等为主要功能。生态保育区位于公园北部现状红树林地块,在现状红树林成林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改造而成,是公园中游人集中开展游憩活动、观赏湿地景观的区域。该区为公园的核心景区,主要功能包括湿地景观观赏、湿地科普推广、红树林欣赏等。该区主要以保护现状大面积红树林为主,相应增加种植湿地植物品种,当中设置一条木栈道,供游人身临其境欣赏独特的
8、湿地森林景观;现状唯一能进入湿地的入口就在此区域,联石湾水闸的北面,在此设置一个次入口平台,目前在规划建设堤围跨桥横跨联石湾水闸,游客可在此从湿地上堤围,横跨桥梁,跨越联石湾水闸,到达公园南面的地块。景区内仅设计架空木栈道作为主要人行通道,可使动物自由贯穿园区;景区设计观鱼台、眺望西江景观平台,可观鸟并可远望西江风景。生态保育区主要设立:观鸟塔(2F,取名水木明瑟,28平方米)、廊道(共16.6平方米)、次入口平台(共790平方米)。三、管理服务区管理服务区占地共10.20公顷,该区位于联石湾水闸南面,现有堤围内中部较平坦陆地进行整理,为公园日常办公、管理、及科研人员提供办公场所,管理服务区现
9、状为现有农田,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环境整理与公园协调统一,作为服务游客管理的综合功能服务片区。建筑材料以体现环保为特色,注重采光及节能设置,色调与风格要与周围的湿地环境相协调。管理服务区主要设立:平台(2个,共270.6平方米)、垃圾回收站一个(建筑、占地50平方米)、宣教中心(建筑、占地1033平方米)、广场(3954平方米)、办公区及接待中心(建筑、占地433平方米)。四、宣教展示区宣教展示区位于公园中部,总面积13.67公顷,北与生态保育区相接,恢复重建区相连,在现状养殖塘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改造而成,总面积约20公顷,是公园中游人认知湿地、学习湿地知识的区域。科普教育区为公园核心景区,主要功
10、能包括形象展示、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等。该区设计利用现状空地设置综合服务区,包括生态科普馆、停车场、电瓶车站点等功能;科普长廊作为园区主要科普场所,设置多种科普教育项目,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打破现状养殖塘方正的形状,通过堆造地形、种植不同湿地植物,形成不同类型的湿地植物认知园和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园。宣教展示区主要设立:平台(2个,共270.6平方米)、广场(935平方米)。五、恢复重建区恢复重建区总面积为31.04公顷,该区现状为2015年人工种植大片红树林幼苗以及具有特色莲花塘,对现状红树林保留并优化单一植物群落,形成物种丰富的红树林生态系统;该区主要为本次湿地公园的鸟类集中栖息的场所,因此该区
11、不设过多人工设施,仅布置木栈道和休息平台作为探索道,使其成为红树林自然恢复和演替的生态区域。该区主要为红树林展示型景点和对生态环境干扰度小的活动设施。恢复重建区主要设立:廊道(3个,共60平方米)、亭子(2个、共32平方米)、平台(168平方米)。产业政策相符性:本项目为湿地公园建设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本)、广东省主体功能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14年本)及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政策。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有关的产业政策。项目合理合法性:分析表明,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及广东省有关产业政策、规划等,符合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项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金 斗湾级 湿地 公园 项目 1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