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整理(共7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南京工业大学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整理(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工业大学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整理(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梳理一、城镇与城市化1、城市规划调查的内容1)自然条件下和历史方面的资料2)技术经济方面的资料3)建筑方面4)城市环境方面2、城市的产生与定义: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的有机结合的大系统。3、 对城市定义的基本理解应该基于三个前提:1) 城市是相对于农村而言的2) 城市的概念和定义是发展的(虚拟城市)3) 城市的定义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多角度)4、 城市的起源(血缘制和宗教中心说、权利维系与防御说、交换集市中心说)5、 城市的产生: 农业社会城市:规模小、数量职能有限、缓慢 工
2、业社会:规模大、发展迅速 后工业社会:多中心、弹性化、分散化(信息社会)6、 城镇化(城市化)定义: 城镇化(城市化)是工业革命后的重要现象,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已成为历史的趋势,我国当前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研究各国城镇化的历程,结合我国国情,预测城镇化的趋势及水平对指导城市规划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7. 名词解释:城镇化水平 人口按其从事的职业一般可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第二、第三产业人口)。按目前户籍管理办法又可分为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8、 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1) 城镇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 城镇化是城市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3) 城镇化水平高,农业人口减少
3、。9.城镇化水平三阶段(S型曲线)起步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30%左右,生产力水平尚低加速阶段,超过30%,60%+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一部分工业人口 又转向第三产业。二、 城市规划的思想发展1、 城市田园理论1) 提出者:霍华德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明日的田园城市)2) 中心思想:以分散城市功能的角度解决人口聚集问题,在城市外围建设卫星城。2、 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1) 提出者:昂温2) 背景:资本主义发展到高峰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3) 形成过程:三代卫星城:卫星城,多功能半独立卫星城,独立的卫星城(新城)4) 特点:单一功能
4、-多功能,半独立-完全独立3、 雅典宪章1) 提出时间:19332) 代表组织:国际现代化建筑协会CIAM3) 背景:城市膨胀及引发的问题如何解决4) 思想基础:勒-柯西布耶的“新建筑运动”、主张集中;赖特的“广亩城市”、主张分散5) 城市的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4、 雅典宪章主要内容1) 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功能的正常进行。2) 城市发展中应保留名胜古迹及历史建筑3) 提出法律的形式保证规划实践4) 提出大工业住户方式和土地私有引起城市的种种矛盾 ,城市按居住、工作、游憩进行分区平衡后,再建立三者联系的交通网。
5、5、马丘比宪章1. )时间:1978年,地点:秘鲁首都利马2. )代表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3. )目的:对雅典宪章执行的总结和完善4. )背景:雅典宪章执行了40多年5. )对雅典宪章的修改(1)对雅典宪章的功能分区提出了质疑(2)对雅典宪章中非人性的东西进行了批判,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宗旨6)新观点:(1)强调人与人的关系,以人为本(2)强调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3)提出城市地域的统一性,要从宏观的区域角度来看,跳出城市看城市如区域规划的都市圈规划学。6、 邻里单位和小区规划1. )时间:19302. )背景:旧的住宅区结构依附于道路结构,伴随着机动交通的增多,也难于设置足够的公共设
6、施3)邻里单位思想:在较大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考虑幼儿上学,不要穿越交通干道,邻里单位内部设置为居民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三、 人口与社会1、城市人口动态统计:1)、自然增长率=(本年出生人口数本年死亡人口数)/年平均人数2)、机械增长率=(本地迁入人口数本地迁出人口数)/年平均人数2、城市人口预测:1)综合增长率法:Pt=Po(1+r)n次方(预测年的人口=基准人口*(1+增长率)n次方)2) 时间序列法:P=a+bYt(预测目标年人口=参数a+参数b*预测目标年份)3) 增长曲线法4) 劳动平衡法5) 职工带眷系数法四、 城市规划类型与编制内容1、 城
7、市规划基本内容:是依据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根据区域规划等上层次空间规划的要求,在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和生态、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条件上,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 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2) 研究确定城市发展战略3) 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4) 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5) 拟定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6) 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7) 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8) 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9) 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2、 城市规划工作的
8、特点:1) 城市规划是综合性工作:城市空间的组合、建筑的布局形式、城市的风貌、园林绿化的安排,则又是从建筑艺术的角度来研究处理的。2) 法治性、政策性3)地方性4)长期性和经常性5)实践性3、城市规划调查内容:1) 自然条件下和历史方面的资料地形图、气象、水文、地质资料、历史成因,城市变迁与兴衰过程资料2) 技术经济方面的资料:自然资源,人口状况,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大企事业单位、交通运输状况3) 建筑方面:主要的公共建筑,基础设施,名胜古迹,人防设施4) 城市环境方面4、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主要内容:城市规划的层面规划属性法定规划类型国家层面战略性规划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自治区)域层面战略性规划
9、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城镇层面战略性规划、实施性规划城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乡村层面战略性性计划、实施性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5、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包括:1) 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的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2) 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3) 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形、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4) 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他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
10、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5) 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6) 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五、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1、 城市用地概念: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空间。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共设施用地。2、 城市用地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权力、经济、法律表征)3、 城市用地价值:使用、交换价值4、 城市用地区划:行政、用途、房地产权属、地价区划5、 空间管制区划特
11、点:1) 优化、重点、限制、禁止开发2) 建设限制性分区(根据生态条件):适建区,限建区,禁建区3) 五大类建设限制要素:水、绿、文、地、林6、 城市用地评定的分类:一类用地:是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二类用地:是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它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三类用地: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现代工程技术几无绝对难以修建的用地,所谓不适于修建的用地是指用地条件极差,必须付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的用地,这取决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水平。7、 城市用地选择
12、的影响因素: 建设现状、区域关系、基础设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文化遗存8、 城市用地分类体系调整:8大类、35中类、44小类六、 城乡区域规划1、 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包括:确定区域城镇发展和总体布局,确定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组合结构和地域分布结构以及城镇体系网络系统三结构一网络图,提出重点发展城镇及其近期建设的建议。(三结构一网络:等级、职能、空间结构+城镇体系网络)2、 大都市区:是城市功能地域概念,其一般概念是包括一个高密度的人口核心地区和围绕这个核心的具有高度经济与社会融合的相邻社区,即以某一个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相邻地域单元的城市化地区。3、 城市群规划产生
13、的背景: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七、 总体规划1、 战略性规划特点:是指“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做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其核心是要解决一定时期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一般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等内容)2、 总体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关系:1) 区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2) 区域规划应与总体规划相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京 工业大学 城市规划 原理 重点 整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