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设计说明1资料(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体设计说明1资料(共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篇 总体设计说明专心-专注-专业一、 概述修水县,江西省市下辖县,古号分宁,国史有上望之称,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修江上游,地处幕阜、九岭山脉之间,地势周高中低、西高东低,海拔最高点1715.5米,自西向东汇经入鄱阳湖,年均温16.5,年降水量1580毫米,充足。宋代诗书双绝,与齐名。桃里陈氏“一门五杰”(、)蜚声海内外。在现代革命史上,首先在修水爆发,是的中心,是南方重点林业县,全县流行的方言有修水话(属昌靖片都昌小片)、(属铜鼓片)。新湾乡地处修水县北部,距县城43公里、东与本省武宁县东林乡毗邻、南和本县上杭乡相邻、西跟本县溪口镇相连、北与湖北省通山县相接。全乡版
2、土面积126.8平方公里,地形由南至北呈带状,辖8个行政村、119个村民小组、2710户,11700人,有劳动力5980个。全乡共有耕地6316亩,其中水田3666亩、旱地2650亩,山林面积17万余亩。全年气候温和,是典型的江南林区乡。溪口地处修水的西北部,幕阜山脉南麓,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全镇辖25个行政村,188平方公里,3.3万余人.溪口镇丰富资源 山清水秀,物阜人勤的溪口有着丰富的物产资源和水力资源。本项目位于修水县新湾乡和溪口镇,目前新湾乡与县城的主要通道是X811县道,溪口镇与县城的主要通道为S221县道,新湾与溪口镇之间的联系主要通过现有的村道,村道线形差,路面窄,行车困难
3、,但距离较近,如通过县道X811及S221绕行路程将增加约30km,社会成本及时间成本较大。本次设计的修水县新湾至蒲口县道升级改造工程起点位于新湾乡暗坑村,接X811县道(三级公路),桩号K0+000,终点至溪口镇蒲口村,接Y041乡道,与S221省道相交(三级公路),在原有村道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全长9.3Km。1、 设计依据1)修水县新湾乡、溪口镇与我司签订的设计合同书2)修水县新湾乡、溪口镇委托我司设计的设计委托书2、 测设简况我司在接到业主的通知后,在2016年3月10日到工程现场沿线进行勘测及调查相关资料。沿线了解公路的基本情况及当地乡镇规划情况,与乡镇领导进行踏勘现场,期间听取了
4、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意见。外业勘测于2016年3月11日正式开展,外业专业组分为中线放样组、中平测量组、横断面测量组、桥隧调查组、防护排水调查组、征地拆迁调查组、路线交叉调查组。各组平行流水作业同时进行,均按公路测设规范及项目计划书的要求进行测量和调查工作。在公司项目指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和指导下,项目组工作安排紧凑、合理,全体专业技术人员工作严谨、勤恳,保质量赶进度,于2016年3月29日完成外业勘测工作。外业期间完成了导线点、水准点复测,中线、中平、横断面测量,同时进行桥涵、水文、地质、防护排水、筑路材料、路线交叉等方面调查,对路线走向、桥涵、交叉位置、征地拆迁、筑路材料等问题征求了当地政府和
5、有关部门的意见。2016年4月27月完成了施工图送审稿编制工作。2016年4月28进行了评审,2016年5月10日完成了施工图正式稿编制工作。3、 项目设计文件分册各标段施工图设计文件按交通部2007年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要求编制。设计文件分册一览表 编序内容册 数第一册第一篇:总体设计;第二篇:路线;第三篇:路基、路面及排水; 第四篇:桥涵工程(不含桥梁);第六篇:路线交叉; 第十篇:筑路材料 ; 第十一篇 :施工组织计划 1第二册第十三篇:施工图预算1二、 技术标准与建设规模1、 采用的技术规范及标准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
6、范(JTGB04-2010);3)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002-2013);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6)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 D31-02-2013);7)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8)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9)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2012);1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1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7、 F20-2015);1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14)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15)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1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1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18)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09);19)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20)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21)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2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8、50014-2006(2014年版) 2、设计技术标准1)公路主要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 主要技术标准建设规模序号名 称单 位指 标 值备 注1设计长度m9300.6822公路等级三级公路3计算行车速度Km/h304路基宽度m 7.5米5标准路面宽度m6.5米6路面面层结构水泥混凝土7路面计算荷载BZZ-100 8荷载等级公路级9路面结构设计年限年1510防洪标准1/2511抗震要求2)平面主要技术指标平面主要技术指标序号项目单位采用值备注1路线长度米9300.682 2路线增长系数1.3723平面交点个数个674平均每公里交点数个7.2045平曲线占路线总长%62.2826平曲线最大半径米800
9、7平曲线最小半径米208直线最大长度米198.26610最小缓和曲线长米253)纵断面主要技术指标纵断面主要技术指标序号项目单位采用值备注1变坡点个数个412平均每公里纵坡变更次数次4.4083最大纵坡%/处8.65/14最小纵坡%/处0.30/26最短坡长米1097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米/处900/18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米/处1000/19竖曲线占路线总长%29.672三、 原有公路使用情况3.1路线平、纵指标低,行车舒适性较差,安全设施缺失路线区域范围内地形、地质变化复杂,沟壑较深,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原有老路伴山而建技术标准低,线形较差,弯急、坡陡、路基窄,行车舒适性较差。其中K0+000-K
10、01+800段位于两山之间,右侧为河流,道路线形差,视距不良,最小圆曲线半径8m。K1+800-K3+500段两侧大部分为房屋,受房屋影响,道路行驶速度受限,且对沿线行人的形成交通安全隐患,局部路段为农田。K3+500-K4+800段老路跨越一座山头,山高导致老路纵坡太陡,最大纵坡20%,最小弯道半径10m,车辆行驶困难,特别是雨雪天气车辆无法通行。K5+800-K6+500段位于浦口村内,老路两侧房屋众多,房屋间距离多处不满足要求,老路改造难度大。K6+500至终点路线位于山区,依山傍水,平纵线形较低。原有道路基本无护栏等安防撞设施,老路无标志牌、标线等安全设施。3.2路基防护排水设施缺失老
11、路边坡无防护设施,均为裸露的土质边坡。沿线傍山路段均未设置边沟等排水设施,雨天道路排水大部分通过老路面排至山下,排水状况较差。老路沿线涵洞大部分为简单埋设的小管径圆管涵,排水能力有限,并且淤堵严重,有少量盖板涵及石拱涵,均损坏严重无法满足荷载要求。3.3路基路面宽度窄,沿街占到现象严重老路路基宽度5m,路面宽度4 m,超高加宽缺失,车辆超车、会车比较困难,影响交通顺畅及安全,且村庄密集区占到现象严重。原路面结构为18cm水泥混凝土面板+18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5cm碎石垫层,目前面板保存较好,未出现大面积破坏,目前无重载车辆通行,主要为村民出行通道。3.4桥梁宽度不够,荷载要求难以满足要求
12、。公路沿线共有四座桥梁,分别是:1、桩号K1+811.5桐岗桥为1-9m石拱桥,老桥宽5m,跨越杨井河,老桥需进行改造,已另行委托设计,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2、桩号K2+703杨井桥为3-8m钢筋砼现浇板桥,老桥宽5m,跨越杨井河,根据业主意见,老桥暂按利用考虑,后期需进行改造,本次设计中线与老桥中线一致,标高维持原老桥面标高,桥梁设计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老桥利用要求业主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检测合格方可利用。3、桩号K7+380.500蒲口小桥为1-10m石拱桥,老桥宽5m,跨越河沟,但根据线路要求,老桥无法利用需进行改造,桥梁已另行委托设计,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4、桩号K9+221
13、蒲口大桥为3-25m拱桥,老桥宽4m,跨越溪口河,目前已定性为危桥,老桥无法利用需进行改造,桥梁改造设计另行委托设计,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四、 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沿线主要城镇、主要河流及公路铁路等起点位于新湾乡暗坑村,接X811县道(三级公路),桩号K0+000,终点至溪口镇蒲口村,接Y041乡道,与S221省道相交(三级公路),在原有村道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全长9.3Km。沿线主要相交的道路有Y039乡道,共四次跨越河流,分别为K1+811及K2+703跨越杨井河,K7+380.500跨越现状河沟,K9+221跨越溪口河。五、 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本项目为一阶段施工图设计。六、
14、交通量分析与预测1、交通量调查为了全面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的公路交通流特性,把握拟建项目公路及现有相关公路的汽车交通的流量、流向,为进一步调查该道路可能发生的交通量,于2016年3月4日在道路起点处设点进行了公路交通调查,调查表见6-1。表6-1 调查交通量车类别前轴数前轴载(KN)后轴数后轴轮组数后轴载(KN)日交通量(辆/日)车辆折算系数折合成小客车日交通量(辆/日)合计客车三湘CK65601131双轮组25.62131213591金陵JL6121S148.32双轮组50.22521.5378货车金杯SY132112.81双轮组27.61302260375交通SH3611602双轮组11046
15、2.575合计6419669962.基年交通量的形成根据交通调查点调查资料统计,得出各车型样本分布交通量观测值Vij,再根据换算系数P对观测值进行样本扩大与修正,求得年平均日分布交通量Qij,从而得出调查点的基本交通量。换算公式:Qij = Vij P将调查的交通量分客货车汇总,即可得到基年客货车交通量表。表6-2 拟建道路基年交通量(单位:辆)时间载客汽车(折合成小客车)载货汽车(折合成小客车)合计备注20155913759664、交通量预测道路的远景交通量通常由以下三部分组成:趋势型交通量:指现有交通量按其固有的发展规律,自然增长的交通量,本项目增长率按6%计。诱增型交通量:指拟建道路通车
16、后,由于时空距离的变化,导致区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及相互依赖关系的变化而诱发的交通量。、诱增交通量的产生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a、项目的建成使车辆运行时间和距离的缩短,引起市场范围的变化,改变了地区间的经济可接近性,因而产生新的交通量。b、项目的建成引起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的变化,产生新的开发项目,从而产生新的交通量。c、项目的建成改善了交通条件,诱发了原来潜在的交通量。、诱增系数的确定经分析,项目所在地,目前交通设施较落后,项目建成后,交通状况得到改善,但因改造段为局部路段,诱增的交通量将不会有大的发展。根据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确定:20162030年间,客车诱增系数定为8%,货车诱增系数
17、定为8%。转移交通量:指拟建道路通车后,从其他道路及由于竞争关系而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转移过来的交通量。本项目可将原来两乡之间通行绕行县道德交通量部分转移至本道路,综合考虑本项目转移交通量按趋势交通量的8%计算。表6-3 拟建道路交通量预测(单位:辆)预测年份趋势交通量转移交通量诱增交通量汽车交通量混合交通量(辆)(辆)(辆)(辆)(辆)20171023818111851244202112871021021491156520261717137137199120902031229218218226562788七、 总体设计1、总体设计原则在总体设计中更好的贯彻、执行设计新理念,将遵循如下原则:1)
18、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原则公路建设项目主要是以人为服务对象的,因此,“以人为本、安全至上”将是我们贯穿设计和建设全过程的原则。并树立“用户第一,行车为本”的新理念,把不断满足人们出行需求和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的。在本设计中,注重人性化设计,重视安全、方便、舒适、愉悦性的和谐统一。在设计中把安全放在首位,对安全进行全面评价。2)尊重地区特性、服务社会的原则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尊重地方特性。在道路勘测设计中将特别注意沿线环境特征的调查,充分征求当地政府、当地居民的意见,结合地区特征、各地区规划,综合各方面意见确定线位。最大限度地服务社会,尽可能减少公路因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对社会环境有重大影响
19、的路段,将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方案论证,尽量做到少占农田、少干扰乡镇居民及学校、保护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尊重地区特性。3)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原则在设计中将充分考虑沿线地形、地貌的具体条件,结合气候、气象及社会环境特征,进行方案研究,紧密结合路线穿越地区的自然条件,进行反复比较、论证,并把环境保护设计放在重要位置。在设计中将重视环保选线,注重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切实树立不破坏就是最大保护的设计理念。坚持最大限度的保护、最小程度的破坏、最强力度的恢复,把工程防护和生态防护相结合。在进行平纵设计时,将使线形尽可能的适应地形,减少大填大挖,同时考虑适当放缓边坡,尽可能少做圬工砌体
20、。4)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的原则在总体设计中,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远近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正确处理超前与可承受能力的关系,做到合理利用线位资源,合理确定建设方案和建设规模、合理运用技术指标,尽量节省土地资源本路线地形起伏较大,山地居多,田地少,因而在布设路线和弃土场时,尽可能少占田地多占山地。在布线时少拆迁民房,少破坏各类农田自然保护区,多节省各类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5)整体统一,相互协调的原则在设计中,做到将公路自身的平纵线形、路基宽度、桥涵、路线交叉、沿线设施与沿线地形、地貌、生态特征以及其他自然和人文景观作为有机整体统一考虑,使公路这一人工系统与沿线自然系统和其他人工系统配合
21、协调,在满足运输功能的前提下,完善原有自然景观环境。收集完整、详细、真实的工程地质资料,对受工程地质影响较大的工程采取动态设计,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合理调整,修改原设计。6)质量第一、精心设计的原则产品质量是生命、是灵魂。在设计中我们将按照精心勘测、精心设计的宗旨,牢固树立设计创作的理念和质量第一的思想。在设计中充分重视产品质量,加强路线何重大工程的多方案研究和比选,加外业资料的调查和收集,加强方案确定后的详细设计、复核、审核,每一道工序都要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使设计产品做到:实体质量、功能质量、外观质量一流,结构安全,经久耐用、外表美观,让公众满意。2、路线设计本次设计起点位于新湾乡暗坑村
22、,接X811县道,桩号K0+000,终点至溪口镇蒲口村,接Y041乡道,与S221省道相交,沿线主要相交的道路有Y039乡道,全长9.3Km。1)公路选线时采取了以下原则:范要求为标准,遵循有利于道路安全的原则,合理采用路线线形技术指标。坡陡路段充分利用地形条件进行展线,以控制该段平均纵坡及最大纵坡。合不同地形地貌特征,选取不一样的技术指标,地形陡峭段采用低指标,地形平坦路段适当提高现行指标。少占农田,减少拆迁,尽量利用原有老路线位进行展线升坡,减少路基土石方、征地等工程量。保持路线指标的均衡性,尽量选择相近的线形指标,避免出现突变。采用不同的设计时速时线形应平稳过渡。根据实地勘察的情况,充分
23、了解道路沿线地下地上管线设施情况,以此作为路线选定和调整的依据。结合公路沿线地质及排水情况,避开地质灾害易发路段,避开山洪易发地段。结合纵断面综合考虑进行展线升坡,注重平纵横的综合设计。2)纵断面设计采用以下原则:以规范要求为标准,遵循有利于道路安全的原则,合理采用技术指标。纵断面线形平顺、圆滑,并与公路两旁地形地物相结合,利于利用老路路基。避免大填大挖,结合地形进行合理拉坡。尽量控制路线设计标高在原老路上填高44-64cm左右,以便利用破碎的老路作垫层,路线两侧有房屋的路段设计标高尽量不高于房屋室内地坪标高。起终点与原有道路纵坡及标高接顺。3)路线平、纵组合设计进行平纵组合设计时,一般按“平
24、包竖”进行组合,满足驾驶人员视觉要求及平纵曲线的均衡。平纵组合不利情况应采取加大平曲线或竖曲线半径、降低坡度、设置安全警示设施等措施进行综合设计,并满足最小停车视距及会车视距要求。要使线形能自然地诱导驾驶者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平纵面线形的技术指标要大小均衡,高指标与低指标间进行平稳过渡。急弯及回头曲线处尽量控制纵坡在4%以内,设置的缓坡段尽量放置在急弯及回头曲线处。合成纵坡应组合得当,以利于排水和行车安全。同时,考虑驾驶员在视线上的自然诱导感,心理状态的安全感,行车操作上的从容自如感,注重平纵面线形的组合设计,力求平面线形指标间的均衡协调,使路线成为顺滑的立体线形。3、路基路面设计路基
25、:路基路面设计方案结合自然条件、筑路材料以及本地区已有的成功经验,从经济因素和使用质量的等方面进行比较。一般路基设计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安全经济、与环境景观相协调的原则,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治路基病害以保证路基的稳定。在路线设计阶段,结合路基现场调查的结果,通过合理的平纵组合,尽量避免高填深挖工程数量,路基填挖尽量移挖作填。在不可避免出现高填方的路段,在地勘基础上,进行填土、填石或桥梁方案的比选,而在深挖路堑地段,则在地勘基础上,通过边坡稳定性分析,以确定合理的边坡坡率及考虑采取边坡防护措施。新建路基主要考虑减少征地拆迁,尽可能地多利用原有路基,路基加宽应满足工后差异
26、沉降标准及稳定性要求,并尽可能地减少开挖旧路基,新建路基基本在原有路基基础上进行填挖及加宽处理。路面:路面设计采用标准轴载BZZ-100,根据交通量分析,路面按中型交通量设计,路面面层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为20年,路面结构组合如下:面 层:22cm厚普通水泥混凝土基 层:20cm厚水泥稳定碎石垫 层:20cm未筛分碎石共 厚:62cm本道路为改造道路,新设计路线部分沿现状老路,存在有新老路面衔接及老路利用问题。根据道路设计高程及路线情况,分以下几种情况:a、路面设计标高高于现状路面94cm以上的,直接在老路上填筑路基,按新建路面结构实施。b、路面设计标高高于现状路面64cm至94cm之
27、间的,应回填砂砾至垫层底面再实施路面结构层。c、路面设计标高高于现状路面44cm至64cm之间的,应破碎老砼面板后铺设碎石垫层,将破碎后的砼面板作为碎石垫层的一部分。d、路面设计标高高于现状路面24cm至44cm之间的, 应挖除原路面结构至水稳底部标高后新建水稳和水泥砼路面。e、对于路面设计标高高于现状路面不足24cm的及挖方路段,应将现状路面结构层挖除,按新建路面结构实施。3)老路基边坡需进行挖台阶处理,台阶宽度大于1m,以3%横坡向内,并设置土工格栅,对新老路基衔接的填方路段需设置30cm碎石补强层。4)老路需进行基底弯沉值检测,检测需达到路面计算书中的竣交工检测弯沉值标准,对不能达到要求
28、的路段采取翻挖路床等措施处理。5)对于填方高度大于1m且路基单侧加宽不足1m的路堤必须适当增加路堤宽度,保证路基单侧加宽宽度不小于1m。4、桥涵设计本项目沿线桥梁共4座,其中杨井桥暂按老桥利用,后期进行改造设计,改造设计另行委托设计,设计道路中线与老桥中线一致,设计标高与老桥面标高一致。蒲口大桥为危桥改造,浦口小桥和桐港桥需新建小桥,蒲口大桥、蒲口小桥、桐港桥已另行委托设计,不在次设计范围内。老桥利用要求业主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检测合格方可利用。沿线涵洞大部分为简单埋设的小管径圆管涵,有少量盖板涵及石拱涵,均损坏严重,基本不能利用,涵洞需根据新路线进行重新设置。涵洞布置以不打乱原有排
29、灌系统为原则,排、灌渠道分别设置,有条件适当改移、规并,并辅以线外工程衔接。涵洞孔径选择出满足排灌、泄洪要求外,孔径较老路涵洞适当放大,以便清淤。道路地处山区,涵洞设置宜小管径、多出口排放,避免雨水大量汇集集中排放。5、公路横断面布置本项目采用三级公路标准,根据建设单位意见及本地区建设经验,路基设计总宽7.5m,路面总宽6.5m,路肩宽度采用0.5m。路线平曲线半径小于250m处设置类加宽。6、沿线交叉工程与其他交通方式协调情况沿线主要交叉口共2处,分别与Y039乡道、S221省道。其余与原有公路交叉处设置了平交口,平交设置间距及位置满足沿线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及相关规范要求。7、施工组织及保
30、通方案1)施工组织根据该工程规模、特点及工程所在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和业主意见等因素综合考虑,计划在2016年6月初开工,于2017年11月底结束,共18个月。可采用一次性布置,全线同时开工。根据当地气象资料,该地区降雨很少,其对施工影响可不考虑,仅考虑节假日因素。2)保通方案本道路是乡镇之间的交通联系主要通道,项目建设中要承受较大交通量并保持不中断交通,同时要求工期必须短,这对施工及交通保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做好施工期间的交通保通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保通方案遵循以下原则:安全原则:施工对老路车辆行驶安全干扰,以及行车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影响,要求改扩建工程施工期间必须保障运营车辆的安全,同
31、时也必须保障施工车辆及人员安全。畅通原则:施工和行车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任何交通组织措施不能根本彻底地解决施工对通行的影响。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是在老路牺牲一定的服务水平下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保证公路基本畅通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被交路不中断交通。保障施工进度原则:改扩建工程是在原有公路上进行的,长期施工对周边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容轻视。因此保证施工进度、尽量缩短工期是非常必要的。八、 沿线地形、地质、地震、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及与公路建设的关系1)地形地貌修水是个比较典型的山区县,以山为主,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说法。境内四周群山环绕,北有幕阜山,南有九岭山,均为
32、东北西南走向,从四周向中心依次是中山、低山、丘陵和河谷地形。中、低山占总面积的65%,高丘占总面积的20.5%,低丘占总面积的13.5%,河谷阶地仅占总面积的1%。全县地势西高东低,向东北倾斜,略如碗状。2)地质根据已开挖出露的老路边坡,山体表层为一层约1-5m厚的粘土,其下为粉砂岩,局部路线存在微风化的石灰岩,强度高。路线大部分为山区,局部有农田和旱地。因道路未进行地质勘查,无法对地质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建议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以便指导施工。3)地震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VI度,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特征周期值为
33、0.35s,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建筑场地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4)气象水文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317。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在2728。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34。平均气温年较差为2425。极端最高气温为44.9(出现在1953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1.6(出现在1967年1月16日和1972年2月9日)。初霜一般出现在11月中旬,最早为10月24日,最晚为12月15日。终霜一般出现在3月中旬,最早为2月15日,最晚为4月8日,年平均无霜期247天,最长为289天,最短为223天。 各地年平均降水量为1500毫米以上。降雨季节分配不均匀,46月降雨集中,多年平均为70080
34、0毫米,占全年47%, 1012月为140190毫米,占全年10%。降雨年际变化较大,最多的1954年2296毫米,最少的1968年只有1088毫米。修水,古称建昌江、于延水,又名修河,在江西省西北部,为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 发源于铜鼓县西南山羊尖紫茶坪西北麓,北流称东津水,东北流折向东流,经修水县东津、 义宁、武宁县城北,穿行柘林水库,经永修县城吴城镇汇合赣江主河流注入鄱阳湖。全长35 7千米,流域面积1.4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390立方米秒,自然落差673米,水能理论 蕴藏量16.82万千瓦。修水县城以上为上游,流经丛山地带,河道弯曲,支流发育,河面宽在40120米之间, 中水期水
35、深1.062米,多急流险滩,水力资源丰富。主要支流有武宁乡水、北岸水、杨津 水、渣津水等,其中以武宁乡水较著名。武宁乡水,曾名东河,亦名山漫水,淀江河,源 出铜鼓县西部山区,由三支流程相等的溪涧,东至铜鼓县排埠镇汇流而成,以南支梅洞溪较 长为正源。东流经丰田乡、永宁镇、大土段 等乡镇。折向东北流,始称武宁水,至古桥乡金溪桥入修水县境,东北流,在修水县赤江乡 注入修水。5)自然区划根据1987年版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的划分,沿线区域隶属5区,即江南丘陵过湿区。九、 沿线筑路材料、水、电等建设条件与公路建设的关系沿线的石材料较丰富,料场主要分布在溪口镇境内,岩性主要为石灰岩等,储
36、量丰富,运输方便。路面及砼用砂需采用修水溪口砂场开采的天然中粗砂。标号32.5#、42.5#、52.5#水泥采用九江地区南丰水泥厂或亚东水泥厂生产的水泥,能满足工程要求。沿线水极为丰富,可就近采用水质洁净的取水源。施工用电根据施工单位具体情况自行发电或向当地供电部门申请使用电网电力。十、 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情况本路段在设计过程中,十分重视环境保护。为了尽最大可能减轻因公路建设导致的环境污染,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民出行条件、以利于人体健康。在设计中考虑了以下环保措施。1、路线线形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本项目在公路总体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平纵线形尽量与
37、周围环境相结合,有时依山就势,有时避让村庄,秉着少占农田,少拆房屋,尽量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选定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的线形,尽最大努力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设计中尽量考虑土石方填挖平衡,以挖作填。取弃土场尽量选择荒山,取弃土场施工结束后及时平整机恢复植被。2、汽车噪音和废气的污染防止汽车的噪音对沿线居民的影响,废气对空气的污染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公路的建设和公路投入运营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以减少和防止汽车噪音和废气的污染。就道路建设而言,精心设计与施工,创造良好使用质量,使居民感到安宁和宜人环境。高质量的平面线形和平整的路面对减轻噪音和废气排放能起到重要作用。设计中对边坡进行了防护绿化设计,以
38、减轻噪音和废气对沿线居民的影响。3、水土保护水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本路段的排水系统设计不仅考虑对工程的利弊,并注意到使路面水归沟入涵,引至天然的河沟中,不让其冲毁农田、污染环境。4、种草植树、绿化美化环境绿化和美化路容是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中考虑填、挖方边坡及土路肩上均喷洒草籽进行沿路绿化,美化沿线环境,净化空气,降低噪音,使道路有宜人的环境,良好的景观。另外绿化还可以起稳定路基,减少道路养护费用,保证行车安全的作用。5、防护注重路基边坡防护,为稳定边坡,防止水土流失,采用各种美观、实用的防护形式并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全线开挖的坡面,进行了绿化,
39、土路肩进行喷洒草籽绿化,既有美化、绿化效果,又起到了防眩、降噪音、吸收汽车尾气的作用。 十一、 对工程施工有关问题的说明及建议1、公路施工前,应先复核加密导线及水准点,上报复测结果,经监理及业主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2、在确认导线及水准点准确无误后,及时恢复中桩及边桩,并进行原地面的复测,上报复测结果,由主管部门确认无误后,按照实际原地面进行施工。3、公路中桩、边坡线及挖方坡线放样确认后,应先对道路范围内进行清表处理,清除厚度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执行,清表时,应挖除公路范围内所有腐殖质、杂草、树根等不利路基的杂物。4、土方施工时应做好各项试验检测,严格控制分层碾压厚度不超过30cm,保证
40、路基土石方施工满足压实度要求,确保路基的施工质量。5、在土方施工过程中,可根据施工时环境和天气条件,安排排水设施的实施,但应注意排水设施的实施原则:以设计为指导,根据实际地形,可适当调整排水线路及标高,以排水通畅、不积水为最终目的,但绝不能缩小排水设施的过水断面尺寸。6、普通挖方路段边坡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做好边坡防护,特别是遇雨季和特殊时节,可采取边开挖边防护的方法施工,避免边坡的滑坡,同时,应严格控制开挖,减少超挖,避免欠挖。 7、在路床施工完成并通过各项检测后,方可进行路面结构层施工。施工时,应按照规范要求,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工期。8、路面结构层的施工应注意水稳层和面层的施工和养
41、护,特别是养护,严禁在未达到养护期时就进行影响结构安全的工序的施工或通车。 9、在路基及路面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各类交通设施及安全设施的安装及修建。10、路面施工时可加入早强剂提高路面早期强度,缩短开放交通时间。11、公路胀缝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的要求设置。12、路基施工时,应根据实际施工进度,安排涵洞施工,确保不影响整个工程建设。十二、 新技术、新材料采用情况1、路线平面控制采用GPS网作为首级控制,导线网则在此基础上加密而成,不但提高了路线平面控制精度,而且提高了测设的效率,加快了进度。2、设计中广泛使用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路线设计采用了纬地三维道路CAD系统V5.84-数模版设计软件,路面采用水泥砼路面设计HPDS软件进行路面结构计算,涵洞设计采用PCVX公路涵洞CAD系统7.20版,计算机成图率达98以上。十三、 与有关部门协商情况在野外作业期间,充分征求了沿线乡、镇人民政府及群众意见,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考虑了当地人民的要求,对路线线型及纵坡进行合理优化。全线所设置的涵洞、通道、平面交叉等构造物,征求了业主及群众意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