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地理下期理科复习资料 .pdf
《2022年高一地理下期理科复习资料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一地理下期理科复习资料 .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高 20XX 级 高一地理(下)地理期末知识清单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2世界人口的增长(1) 时间上总趋势:不断增长 ,20 世纪 50 年代(二战以后)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根本原因: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等方面的进步。(2) 空间上:地区分布是不平衡的。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 (1) 构成: ( 如图 )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 类型及特点(如下表)类型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A(原始型)高高低B(传统型)高低高C(现代型)低低低2. 不同类型的人口类型存在问题及其影响3人口
2、增长模式的转变(1) 过程:由 原始型 转向 传统型 ,继而向 现代型 逐步过渡。(2) 差异性:时间上:20 世纪 50 年代到 70 年代中期:发达国家进入现代型。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空间上:世界:仍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中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3) 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相关人口政策等。4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有何差异? 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问题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过快,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影响就业压力增大,环境向题突出,经济发展速度降低,生活水平上升缓慢,造成巨大
3、的人口增长惯性,不利于人口、经济、教育、就业、环境等问题的解决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社会负担过重等类型问题影响传统型青少年人口比重过大, 人口增长过快加大了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的压力,限制经济发展速度,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现代型老龄人口、青少年比重过大劳动力资源不足, 影响经济发展,国防兵源不足死亡率与出生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8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鼓励生育,接纳移民三、人口的空间变化及人口的合理容量1人口迁移的概念中包含了三大要素
4、,即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1) 空间移动:只有人的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空间移动的现象才可能构成人口迁移。(2) 居住地变更:人口的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的居住地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通常以超越某一特定的界线( 如行政区界线) 作为区分某一活动是否为人口迁移的标准。(3)时间限度: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6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有何区别?(见下 表)7.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见下 表)类型概念迁移时段迁移特点迁移方向意义国际人口迁移是 指 人 口 跨 国界 并 改 变 住 所达 到 一 定
5、 时 间( 通常为 1年 ) 的迁移活动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欧洲人迁移到美洲和大洋洲开发了新大陆。 传播了工业文明, 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促进了经济发展 缩小了地区差异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欧洲变为迁入地,拉丁美洲变为迁出地,西亚、北非招募外籍工人国内人口迁移是 指 在 一 国 范围内,人口从一个 地 区 向 另 一个 地 区 移 居 的现象20 世 纪 80 年 代中期前 ( 中国 )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由东部向西部及东北地区20 世 纪 80 年 代中期后 ( 中国
6、) 人口迁移流量增大,流向发生明显变化由中、西部向东部因素相关性与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8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8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哪些? 9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资源正相关人类的生存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因而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人类获得的资源数量,与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
7、等方面的改变。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能够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负相关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消费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影响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及实例自然环境因素气候通过影响人类生产、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如美国人向“阳光地带”迁移淡水其分布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规模,如早期的逐水草而居土壤通过影响农业发展而影响人口迁移,如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矿产资源随其开发而发生人口迁移和流动,如大庆、攀枝花等矿业城市的形成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环境恶化而迫使人们迁移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因素
8、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交通通信其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文化教育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及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了人口迁移婚姻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对未成年人口、老年人口迁移起重要作用政治因素政策尤其是有关人口迁移的政策有重要影响,如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 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政治变革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如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替引起的人口迁移战争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如“一战”、“二战”、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精选
9、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8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概念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区别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 极限人口 ) ,即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和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 最佳人口 ) ,即地球上适合养
10、活多少人共同点(1) 不确定性: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会发生变化,使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2) 相对确定性:在具体历史时期且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估计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 城市形态的类型及分布地区地形特点类型团块状条带状组团状分布地区平原地区沿铁路或河流、谷地等被迫延伸地形崎岖不平的丘陵山地举例成都、合肥、华盛顿兰州、洛阳、西宁、宜昌重庆、武汉2功能区比较功能区占用城市土地面积区位特点功 能 区 特 点住宅区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占40% 60% )地价较低,污染较少分化为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且两者背向发展商业区占用土地相对较少呈点
11、状或条带状分布,常位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经济活动频繁;建筑物高达稠密工业区一个 城市通常有一个或多个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专业化程度高,集聚性强,市区内部工业区相互聚集,形成成片的工业区3. 下图城市功能区的影响因素历史背景影响城市功能分区历史因素城市土地利用随历史而变化引导或划定不同的功能区行政因素干预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距市中心远近交通便捷程度城市功能分区成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宗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8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
12、精思4. 下图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 不同等级城市的判别2.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判别3. 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因素9. 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的变化影响因素影响交通因素港口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出海口。对内通过长江的航运,可以联系南京、武汉和重庆等工业城市,服务范围可以扩展到广阔富饶的长江流域甚至更大的地域;对外它是我国大陆向东最接近太平洋世界贸易要道的国际港口,通过对外贸易还可以扩大其服务范围铁路上海有发达的铁路网连接长江流域和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同时也位于中国内地人口最稠密的地区,这使得上海能够得到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和农产品供应,以
13、满足大规模城市人口的需求,而且还为上海市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小城市(如我国的县城)大城市(如省会城市)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服务种类少多更多级别低高更高服务范围较小(本县)较大(各县乃至全省)可扩展至全国服务设施百货公司、县医院、高级中学、汽车站除了有县城的一般职能之外,还有大型专业商店、商品批发中心、专业医院和大专院校等城市等级服务种类服务质量服务范围城市数目彼此距离特大城市多少高低大小少多远近大 城 市中等城市小 城 镇影响因素影响表现资源条件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为城市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资条件,丰富的劳动力条件,丰富的城市用地等交通条件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
14、市,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人口条件城市服务区内的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服务人口要达到门槛人口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相反,位于人口稀少的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8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资源条件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长江三角洲为城市的发展与拓展提供了广阔、平坦的土地,为城市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三、城市化1. 城市 化的 概念 :人口向 城镇 集聚 和城 镇范围不
15、 断 扩 大、 乡村 变为城镇 的过 程, 其 标 志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是推力(即让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和拉力(即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城市化不仅会带来聚落形态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缩小城乡差距,是社会进步的表现。2.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区别与联系3. 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表现如下图所示原因特 点 或 表 现城市化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产业革命促使人口和产业在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郊区化私人小
16、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因城市中心区地租上升导致产业和住宅迁往郊区或更远的乡村;大城市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新商业区在郊区为郊区人们提供便利的服务人口、商业和制造业由市中心向郊区和乡村迁移 ,造成城市中心区衰落逆城市化城市中心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迁往更外围的小城镇和乡村,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8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4.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表现为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不利影响表现为
17、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问题;为了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将大力发展生态城市,以实现城市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发展这类型城市就要尽可能发展可以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 农业的生产特点:地域性、周期性、季节性2.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区位含义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联系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因素市场、科技、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机械、生产习惯等区位选择方法综合考
18、虑各区位因素,因地因时制宜,采取合理的生产经营方式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区位变化因素差异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影响由于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3.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主要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自然因素气候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生物的生产条件需求的水分条件不同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 适合发展种植业;山地是以发展林牧业;山地自然条件
19、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坡度大于25 度的上帝不得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地区是以发展种植业土壤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的作物不同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发展是以生长的农作物社会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量大的农作物品种交通发展商品农业必须有快捷便利的交通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8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经济因素运输政府政策推行先进农业技术、调整农业结构和布局以及增减面
20、积相应政府决策,在省府规定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农业机械化可以解放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地广人稀地区发展商品农业以机械化为基础劳动力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可以精耕细作,集约经营科技通过机械化、 良种化、 水利化等农业现代化过程,影响农业的发展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利用农业科技,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粮食产量改变农业生产方式。4. 如何确定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每一地区的农业生产都有其主导因素。判断某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要从光照、 热量、降水、地形、水源、土壤、市场、技术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
21、位因素,再确定主导区位因素。下面是我国部分地区农业的主导因素:主导因素农业生产热量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海南岛的天然橡胶(热量大)、松嫩平原的甜菜、青藏高原的青稞(热量少水源河西走廊的粮棉、南疆的棉花地形横断山区、五台山的垂直农业、珠三角的基塘农业市场 / 交通城市郊区的乳牛、花卉、蔬菜土壤江南丘陵的茶树(酸性土)、黑龙江的大豆(肥沃)5对农业生产中不利的自然因素的改造表: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 农业地域:在一定地域和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2. 标志:同一农业地域内,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特点。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
22、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3.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特点项目特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8 页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三、季风水田农业1. 主要分布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东南亚热带雨林区2.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区位因素区位优势自然因素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热量充足;大部分集中在年降水量800 毫米以上地区,降水充沛,雨热同期,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地形主要集中在平原、盆地丘陵地区,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水稻种
23、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劳动力多,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人均耕地亚洲主要水稻种植业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生产习惯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水稻的传统经验丰富食物偏好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3. 季风区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特点成因发展措施小农经营以家庭经营为主,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适度规模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精耕细作,使单产高,但由于生产规模小,人口多所产稻谷以自给为主控制人口数量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劳动力丰富,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主要靠传统
24、经验,现代科技水平低加大科技投入,条机械化水平水利工程量大水稻生产需求量大,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大增加投入,兴修水利四、商品谷物农业1. 商品谷物农业: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作物小麦和玉米经营方式多为家庭农场经营,但我国东北和西北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国营的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分布地区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我国东北、西北、华北2. 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区 位 条 件主要影响自然因素地势平坦开阔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作物的高产稳产,地势开阔平坦,为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生产结构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经营方式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高一地理下期理科复习资料 2022 年高 地理 下期 理科 复习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