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申请表(共13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精品课程申请表(共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课程申请表(共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课程建设报告 所 属 学 校北京理工大学课 程 名 称智能控制基础课程层次(本/专)本科所属一级学科名称工学所属二级学科名称电气信息类课 程 负 责 人陈杰联 系 电 话010-申 报 日 期2006 年 5 月 10 日智能控制基础课程建设报告一、 课程主讲教师情况姓 名陈杰性别男政治面貌党员民族汉出生年月1965.7身份证号码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定职时间1998.7最高学位博士授予单位及授予时间北京理工大学 2001.1最后学历研究生行政职务科技处处长研究方向复杂系统多目标优化与决策、智能控制、约束非线性控制等参加的学术团体(组织)名称及担任职务
2、 总装备部火控与光电应用技术专家组成员 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 火力与指挥控制学报副主任编委 控制理论与应用学报编委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系列教材编委会委员 Automatica、IEEE T.A.C特约审稿人 Journal of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 Associate Editor二、课程建设情况1、开设该课程的指导思想、定位及课程开设目的自动控制理论从形成到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40年代兴起的以调节原理为标志,称为经典控制理论阶段;第二阶段则是以60年代兴起的以状态
3、空间为标志,称为现代控制理论阶段;第三阶段则是80年代兴起的智能控制理论阶段。智能控制是控制论、人工智能、系统论和信息论等多学科的高度综合与集成,是广大从事自动控制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是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一门新兴学科以及正在迅速发展的交叉前沿学科。智能控制基础是工科院校控制类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我校本课程最早开设于1994年,当时教学对象为工业自动化、自动控制、流体传动与控制、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专业的大四本科生,是我国最早开设该课程的高等院校之一,其他相关高校相继开设。该课程的开设,标志着自动控制理论以完整的三个阶段面向相
4、关专业的本科生进行知识传授,让控制类本科生在学习了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学习自动控制发展的最高阶段智能控制,以了解控制的新概念、新方法和新技术,使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学习和掌握控制理论知识与培养相关能力,特别是能够把握代表控制理论最新发展方向的智能控制理论与知识,更有利于本科生在将来的工作或进一步深造中游刃有余。2、该课程设置的校内外背景我校“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创建于1953年,创建初期是武器控制系统专业,后拓宽为“自动控制理论与应用”、“工业自动化”两个专业、自1960年开始招收学生,1981年和1984年分别建立硕士点和博士点,现已设立博士后流动站、“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
5、学科博士学位授权。根据教育部关于本科专业调整意见,1997年将工业自动化、自动控制、流体传动与控制三个专业合并调整为现在的“自动化”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01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我校“211工程一期”、“211工程二期”、“985工程一期”和“985工程二期”的重点建设学科。该学科点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在人才培养、学术梯队建设、科学研究、创新平台与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显著的成绩。近五年已培养本科生1400名、硕士生665名、博士生120名、博士后在站出站人员9名。本学科具有理论与工程并重,军民结合和注重学科交叉等特色,在复杂系统多目标优化与决策、大型
6、典型工业过程综合控制与优化、鲁棒与非线性控制、军用运动控制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特色与优势。本学科已取得多方面重要的理论成果,其中多数已应用到实际工程系统中,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多数成果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我校该学科点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系统的多目标优化控制与多目标优化决策,鲁棒与非线性控制理论、方法与应用,军用智能控制理论技术与应用,大型工业系统的综合控制与优化,武器装备系统的运动控制。该学科点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211工程”、“985工程”的投资建设,已建成“自动控制系统”,“复杂系统智能控制与决策”以及“典型工业过程自动控制”、“军用复杂系统优化、
7、决策与控制”的创新平台和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拥有指挥自动化系统仿真实验平台,环境模拟与高精度稳定跟踪实验平台,全数字化大功率交流实验平台,群机器人协同规划与综合控制实验平台,生物信息处理实验平台,压制/防空武器控制系统实验平台等先进的科研与教学手段。我校该学科点领域的教师与骨干,承担了大量的该学科领域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研究的任务,并已取得显著的成果。智能控制基础是我校该学科点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我校本课程最早开设于1994年,当时教学对象为工业自动化、自动控制、流体传动与控制、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专业的大四本科生,是我国最早开设该课程的高等院校之一,其他相关高校相继开设。同时,在硕士生
8、中开设智能控制学位课,在博士生中开设智能自动化学位课,这就构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培养体系。本课程的开设对我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为该学科高层次优秀人才的培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因此,该课程的设置,是适应“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和“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北京市重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更是适应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本科生培养目标的需要。3、课程建设内容与教改情况智能控制基础是一门公认的难度大的课程,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一直是困扰着众多同行教师的问题。为了建设一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
9、经济体制和高科技发展需要的新型智能控制基础课程,我们对智能控制基础课程的课程内容、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相结合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和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从自动化专业的系统角度出发,注重该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的衔接配套,以体现课程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本课程是自动控制专业极具前沿性和交叉性的一门课程,是在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本课程的讲授必须要注重本课程与经典和现代控制理论的衔接与配套,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从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入手,结合经典和现代控制理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全面地讲授其相关的理论、技术、系统及工程应用。本课程包括八章,首先是智能控
10、制的基础知识工程,然后讲授几类典型的智能控制系统,如分级递阶控制系统、神经网络控制系统、模糊控制系统、专家控制系统等,以及遗传算法和仿人智能控制系统等。(2)以学科建设统揽课程建设,重在提高课程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本学科具有博士后流动站、“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01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该学科是我校“211工程一期”、“211工程二期”、“985工程一期”和“985工程二期”的重点建设学科。该学科点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在人才培养、学术梯队建设、科学研究、创新平台与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显著的成绩。在复杂系统多目标优化与决策、大型典型工业过程综合控制与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课程 申请表 1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