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定兴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共12页).doc





《河北省保定市定兴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共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保定市定兴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共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河北省保定市定兴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山东武氏祠有一汉画像石刻,上面刻有“因宜教田,辟土种谷,以振万民”的文字,该石刻应该是对谁的赞扬A.神农氏 B.大禹C.汉武帝 D.商鞅2.请辨别下图,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的是 3.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
2、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灵渠B.郑国渠 C. 都江堰 D.芍陂4.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犁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5.观察牛耕画像石,你能得出的信息是 牛耕画像石A.汉代开始出现牛耕 B.汉代耕作技术有了提高C.耕犁已经相当完善 D.汉代耕犁便于调节深浅6.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右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主要反映出清代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B.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C.铁农具与
3、犁耕技术开始流行 D.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7.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C以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D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8在今天的收藏领域,官窑瓷器比民窑瓷器更受青睐,拍卖价格也更高。这主要是因为官窑产品A.年代久远B.存世量大C.造型别致D.工艺高超9.右图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机械工作示意图。其中一个转轮的左边装有一个两头粗、中间细的小轮,小轮的一边通过传送皮带和转轮相连,另一边通过顶部的曲柄和左边的杠杆相连,从而实现了转轮和皮囊之间的传动。这是A.春秋战国时期冶炼生铁的
4、淬火工具B.西汉的播种工具耧车C.东汉南阳太守杜诗的水排D.唐朝的灌溉工具筒车10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11右图为古代青花龙纹大缸,根据所学知识及图片所含信息判断它最有可能出自A唐朝的官窑 B宋代的民窑C明朝的官窑 D清初的民窑12下图是甲骨文中三个字,依次是丝、桑和蚕。能正确反映的历史信息是中国的丝织业不晚于商朝商朝的农业比较发达本材料可用来直接证明商朝已有种桑养蚕的历史商朝时人们的主要衣料是丝织品A B C D13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
5、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这座墓葬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A魏晋B隋唐 C宋代D清代14“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B井田制的瓦解C人口膨胀的压力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15形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观念的社会背景是A小农经济盛行 B闭关锁国政策推行C商品流通不畅 D传统手工产量不高16观察下图,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A秦汉时期中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 B唐宋时期私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C元明清时期丝织业重心在东部地区
6、D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辐射全国17一首流传至今的松江民谣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黄道婆的赞颂和铭记: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两匹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松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纺织技术先进地区B黄道婆给松江地区带来当时先进的纺织技术C黄道婆发明了当时最先进的纺纱机和织布机D黄道婆发明的先进纺织技术属于丝织技术18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下令将国内所有的矿产、冶炼、铸造等行业收归国有,由政府经营,商人不得参与。汉武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进一步拓展官营手工业的经营范围 B保证生产所需铁制工具的供应C稳定统治秩序,增强中央政府实力 D保证武器生产以满足战争需要19一位前往洛阳经商的潞州商人,住在洛
7、阳城中一处专供潞川人居住的会馆里,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均桓便利。此人因生意有成,就在会馆里唱戏酬神。据所学知识推测这位商人所处时代A汉代B唐代C宋元D明清20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 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C民营制瓷业的形成 D民营冶金业的兴盛21.明太祖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其根本目的A.劝导农民重视农耕,维护传统 B.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C.巩固封建统治 D.限制和打击工商业22.孙立群在怎样走好人生路中谈到:“在一个重农抑商的社会,商人社会地位低下,经商只富不贵,从政才能既
8、富又贵。”下列言论中均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A. B. C. D.231847年,英国商人的一个组织的报告书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 B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 D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24清同光年间人欧阳昱在见闻琐录中记述:“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
9、不能增,倘居奇不卖,欲昂其值以俟,则逾七日减十之一,再逾七日减十之二,又逾七日减十之三;俟愈久,价愈减”这主要表明A外国人操纵中国茶叶价格 B外国人高价购买中国茶叶C中国茶叶深受外国人喜爱 D中国茶叶商人内部不团结25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后,“分洋商之利”,获得颇丰。上海商人叶运忠请求另设广运轮船局,李鸿章断然拒绝,批示:“不准另树一帜。”由此可见,李鸿章A停办官营工商企业 B利用政权垄断经营C鼓励发展民族工业 D提倡“实业救国”26徐润是近代中国有名的买办,曾创办同文书局,影印过大量的中国古代典籍和西学图书,广为发行,并与买办唐廷枢一起成功经营洋务企业轮船招商局。下列对近代中国买办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保定市 定兴 第三中学 2014 2015 学年 历史 下学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