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节能减排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共28页).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北京市节能减排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共28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节能减排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共28页).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 前言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代的经济发展堪称飞速,但随着这一过程的进行,也正给人类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危害,例如温室效应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等,当人们调查原因的时候发现,这些危害正是由于诸多产业在运作中能源浪费造成的,在此背景下,节能减排对人类的发展显得至关重要,从国际方面看,这将关系到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可能这个项目前期付出的成本是高昂的,但长远来看,却蕴含着巨大的潜在的经济利益。对于中国,为了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动十二五规划的进行,节能减排更是迫切且必要的。本篇论文将会对节能减排对产业结构调整这一课题进行深层次的的挖掘与剖析,我们将从该项目的原因入手将北京节能
2、减排的具体政策,成功案例,对产业结构调整及相关方面的影响以及对节能减排政策完善的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有机的结合起来,其中,我们将在分析影响和提出建议的部分阐释出些许不成熟的创新点,并且我们会在影响中留出一定的篇幅对社会总体福利受节能减排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化进行解释,在结语部分我们将对前面部分的阐述做一个整体性的概括与总结,并就我们对节能减排这一课题在北京产业结构的今后调整中的发展方向给出个人性的预测,我们深信节能减排的明天是美好的,它将会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进一步腾飞的助推器。2.节能减排的含义及我国现状2.1节能减排的定义首先,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定义之分,广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
3、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狭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定义,节能减排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我国政府在2006年年初提出:希望到2010年,比2005年降低两成、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一成。这两个指标结合在一起,就是我们所说的“节能减排”。2.2 我国节能减排的现状及原因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末下降20,其中2006年要下降
4、4;同时,2006年主要污染物的排放要下降2。尽管2006年中央连续出台了若干政策,希望控制住污染物的增长,但在“十一五”开局之年的2006年,“主要污染物总量每年削减2”的任务,各地并未完成:化学需氧量(水体中主要污染物)比2005年增长1.2,二氧化硫增长1.8。在上一个五年计划中,污染物总量减排是所有国民经济指标中唯一一个没有完成的。因此说过去的“十一五”中,我国单位GDP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均不降反升,减排任务任务依然没有完成。分析当前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我们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2.2.1认识尚未完全到位。由于我国规范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许
5、多地方对干部的考核仍主要侧重于经济增长、招商引资等内容,加之现行财税体制方面的问题,唯GDP观念依旧严重,部分干部把节能减排作为软指标,特别是一些地级市和县对此并不重视,甚至没有制订节能减排总体性方案,责任不够明确,措施不具体。少数企业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行公开不配合。2.2.2淘汰落后产能总体进展缓慢。除淘汰小火电工作按计划进行,淘汰落后钢铁、有色、水泥产能工作正在推进之中外,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等落后产能淘汰工作起步晚,进展迟缓。淘汰不彻底,一旦市场行情好转,落后产能容易死灰复燃。此外,淘汰落后产能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比如: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规定,年产1万吨以下、环保
6、不达标的再生纸厂要实行强行淘汰。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已关闭取缔不符合产业政策规定的土纸厂,但有关善后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大量的相关工作还有待地方政府和当地有关部门去处理,实际操作还是有很多的困难。2.2.3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滞后。2007年按计划现有燃煤机组脱硫设施投运3500万千瓦、设市城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200万吨日(不含原有污水处理厂增加处理水量),但2007年的上半年分别仅完成31、25。 2.2.4激励政策不完善。鼓励研发、生产和使用节能环保产品以及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的财政税收政策还不完善,影响节能环保技术、设备、产品的研发和推广。2.2.5相关机制不健全。一些资源性产品的价
7、格不能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资源性产品的前期开发成本、环境污染的治理成本和资源枯竭后的退出成本没有在价格中得到充分体现,企业开发利用资源的外部成本没有内部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水平普遍偏低,如煤炭价格、居民用电价格、供水价格没有反映资源补偿和环境成本。2.2.6监管不到位。覆盖各省(区、市)的节能监察体系至今尚未建立,节能执法主体不明确,节能监察队伍能力建设滞后,法规政策的实施没有监督保障。现有环境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弱,环保部门缺乏强制执行权。有的地方政府保护环境违法企业,干扰环境执法。2.2.7基础工作薄弱。能源计量、统计等基础工作严重滞后,能耗和污染物减排统计制度不完善,
8、有些统计数据准确性、及时性差,科学统一的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尚未建立,各级政府部门能源统计力量不足,统计经费落实困难,不适应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3.北京市节能减排的经典政策及成功案例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切实做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北京市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部署安排,结合北京市实际,制定了相关方案。3.1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3.1.1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政策激励、监察约束的作用;突出重点,加大投入,集中推进一批
9、节能减排的重大项目;狠抓落实,强化宣传,不断提高全社会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3.1.2主要目标到2010年,实现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水耗比“十五”末期分别下降20;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分别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20和15左右,分别控制在15.2万吨和9.9万吨以下;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中心城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以上;城八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以上,远郊区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城市空气质量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5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3.2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到2010年,服
10、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2左右,其中现代服务业比重超过50。全面实施服务业“四三三”战略,大力发展金融、信息、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等四大优势服务业,着力培育科技研发、商务服务、体育休闲等三大新兴服务业,规范提升交通物流、商贸服务、房地产等三大基础服务业。积极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社区服务和农村服务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为各类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3.3促进高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发展。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核心,重点发展以软件产业、研发产业、信息服务业为主的高技术服务业和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装备制造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同时,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的渗透、扩散作用,利用高技
11、术改造传统工业、农业和服务业,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3.4坚决退出高耗能、高污染产业。除保留满足城市功能需要的基础性产业外,基本退出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加快淘汰高污染、低效益的产品和落后的工艺、技术、设备。落实淘汰落后产能责任书,“十一五”期间首钢分阶段关停钢铁生产能力800万吨,2010年底石景山地区冶炼、热轧项目全部停产。2007年,完成压缩400万吨钢铁生产能力;按计划推进东方石化公司所属化二股份公司、有机化工厂实施停产搬迁;制定本市小火电机组关停实施方案,加快淘汰10万千瓦以下燃煤火电机组;淘汰水泥立波尔窑、中空窑生产线,关停或搬迁五环路以内混凝土搅拌站和水泥制
12、品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关闭16种小煤矿。3.5加大清洁能源使用力度。到2010年,优质能源比重达到70以上,其中可再生能源力争达到260万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4。加大替代煤力度,适度发展燃气热电厂。2007年,完成太阳宫、郑常庄燃气热电厂建设;完成中心城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的改造;实施老城区平房“煤改电”工程;适当增加工业用气和夏季空调制冷用气,开展天然气梯级利用,推进分布式能源系统。3.6政府机构率先节能。到2010年,力争完成市级政府机关的节能诊断改造,市级和区县政府机关单位面积能耗和人均能耗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20。提出区县政府机构节能指导意见,建立政府机构节能管理的长效机制。2
13、007年,全面完成54家政府机构计量改造;启动20至30家政府机构的节能改造试点;逐步开展办公楼围护结构、空调、采暖、照明系统节能改造及办公设备节能,办公区域逐步推行绿色照明,开展区县政府机关能耗调查。 3.7推动交通运输节能。到2010年,初步建立了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逐步扩大节能环保型车辆的应用比例,基本淘汰高排放机动车。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科学规划公共交通行驶路线,建设有利于节能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积极推广应用各种燃油节约、替代技术和清洁燃料汽车,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加快淘汰能耗高、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机动车辆。2007年,轨道交通在建规模达到206公里、建成27.6
14、公里,组织淘汰更新老旧公交车2580辆、出租汽车5000辆,开展市属行政事业单位“黄标车”淘汰和治理。3.8全面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重点控制煤烟型污染、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深化工业污染治理、控制扬尘污染,全面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2007年,制定北京奥运会前和期间的空气质量保障方案,实施高井、华能、京能、国华等燃煤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推进全市2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安装烟气脱硫除尘设施及自动监测设备;加快建设新城集中供热工程并配套建设烟气脱硫除尘设施;推进加油站、油罐车、部分油库油气回收治理工作;加强施工工地管理和裸露农田扬尘治理,市区城市车行道路机扫率和洒水率均达到95,郊区城市车行道路机扫率达到6
15、0。继续开展与周边省市的合作,控制大气污染物的产生和远距离传输。3.9健全法规政策体系。修订完善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北京市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出台公共建筑能耗定额指导意见、北京工业能耗水耗指导指标;组织编制本市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规划;研究供热管理办法,制定供热价格改革与调整方案;研究制定废旧家电回收处理管理办法、生活垃圾收费办法。4 节能减排对产业结构调整及社会福利的影响 4.1 节能减排对就业的影响 以能源消耗反映特定行业对能源投入的需求水平,能源强度作为体现技术进步和能源效率提升的主要指标,通过计量分析方法,可以测算中国主要行业的能源强度、能源消耗与就业变动的内在联系。选择
16、8个主要行业进行计量分析,其中有4个行业的计量模型通过了有效性检验(分析过程从略)。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工业行业的就业对该部门能源消耗的弹性为1.2,即工业部门能源消费量每增加1%,就业人数会相应增加1.2%左右,这说明工业部门能源投入与劳动力要素可能具有一定的互补效应。 建筑行业就业的能源弹性为-0.17,即能源消耗水平每增加1%,就业会相应减少0.17%;建筑行业具有某些生产型服务业的特点,技术进步和能效提高使得该行业能够更多利用技术设备与能源投入,并可能替代部分就业。交通运输行业的就业与能源强度具有负向的关联,弹性为-0.62,表现为行业就业随着能源强度的下降而有所增
17、加,交通运输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在不断提升,同时行业成本降低导致的收入效应使得就业也随之增加。其他服务业的就业与能源消耗量呈现正向变动关系,能源弹性为0.89,即能源消费每增加1%,其他服务业的就业增加0.89%。作为终端消费部门,能源生产部门的技术进步及能效提高,一方面意味着服务业的能源成本降低,产出效率提高,推动行业发展,并增加就业规模;另一方面,由于收入效应,其他行业扩大生产规模与增加就业带来的收入效应,能够大大促进对生产型与消费型服务业的需求,从而刺激其他服务业中的技术咨询、金融保险、科教、文化、出版、娱乐等产业的需求增加和就业扩大。 节能减排对于工业行业造成的直接就业影响更为显著和直接,
18、而其他行业在趋势分析中表现出不同的能源就业弹性,其内在的就业影响机制较为复杂。基于上述分析,拟以工业行业为例,初步测算20052010年节能减排目标实现后,工业行业总计损失的就业数目。基于权威机构对于未来两年中国经济增长情景的预测,计算2009201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及各行业增加值,如表2所示参考国家信息中心和世界银行等预测,将2009年和2010年中国 GDP增长率均定为8%。三次产业结构参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所对低碳发展情景的预测。根据历史数据的分析可知,19852002年,工业行业能源强度年平均下降水平为1.91个百分点,可将此作为未采取节能减排政策之前的正常技术进步水平。则工业行
19、业实现节能减排20%的目标,意味着与未实现节能减排措施的基准情景相比,每年需要使能源强度多下降2.49个百分点。假设基准情景与节能减排实现情景在目标年的行业增加值不变,则相当于使2010年的能耗总量与2005年相比应当总计下降12.45%,相当于节约19857万吨标煤。基于工业行业的能源就业弹性为1.2%推算,则可得到20052010年,工业行业总计损失的就业数约为1534万人,平均每年减少306.8万人。与金融危机给中国进出口部门造成的就业影响相比,这一数字不到前者的1/2郭菊娥等在2009年研究测算了中国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因出口下降而导致2008年中国直接就业人数约减少 792.7万人。
20、可见,金融危机导致的进出口变动与节能减排政策对于中国的就业影响效应都较为显著。从短期来看,节能减排增加了工业部门和传统能源部门的投资与就业压力。然而,从长期来看,通过采用先进的能效技术,淘汰落后产能,能够从整体上优化中国的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因此,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以例为证 日前,中国社科院专家撰写的研究报告称:低碳经济总体上对中国就业的影响是正向的。据悉,全国平均每关停1万千瓦小火电机组,需要重新安置62人;据此计算,20032020年,火电行业预计受到就业影响的人数约60.7万人。如果未来进一步提高关停机组的装机容量,例如将关停容量扩大到12.5万千瓦或
21、20万千瓦,则这一总数还会增加。不过,按政策规定,关闭小机组后可以新建机组,一般都是30万千瓦以上的大机组。如果把新建机组带动的就业人数除去,20032020年,“上大压小”政策将造成火电行业就业减少约人。除关闭小机组,火电行业节能减排对就业影响比较大的政策,还有上脱硫设施。对此,专家们也测算出了数据,即中国电力行业20032020年因新增脱硫设施而新增的就业岗位总数约31800人。最终来看,20032020年间,火电行业实施节能减排政策后导致就业岗位净减少41.3万个。但是,尽管火电行业因为节能减排导致就业减少,从整体经济看,低碳经济却能够促进未来就业增加。例如:20052010年,交通运输
22、行业受到节能减排政策的综合影响,大约可增加就业741.4万人;建筑业总计可增加1256.2万人。将这两个行业与工业行业的就业效应相加总,得到净增加就业463.3万人。由此可以推断出:“十一五”期间中国实施节能减排对于整个经济的就业总效应为正向。4.2节能减排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根据产业结构理论,影响产业结构的有三大方面因素,下面我们就这三大方面中节能减排所起到的的作用进行讨论。一,从一国的需求结构看1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比例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两个名词作出解释:1中间需求:各生产部门对一次将其本身的全部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的生产资料的需求,如原材料的需求,这些生产资料叫做中间产品。2最终需求:个人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节能 产业结构 调整 影响 28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