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期末试题(共7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生态学期末试题(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期末试题(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生态学期末复习题名解:1.Liebig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2.生态幅:每一个物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为生态幅,这主要决定于各个种的遗传特性。3.内禀增长率: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在食物不受限制、同种或其他个体密度维持在最适水平,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一特定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食物等环境条件组配下,种群的最大瞬时增长率。4.群丛: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丛。5.生物群落的排序:就是把一个地区内所调查的群落样地,按照相似度来排定各样地的位序,从而分析各样地之
2、间及其与生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6.高斯假说:生态习性相近(食物、利用资源的方式等相同)的两个不同种群不能在同一地区长期共存。即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种群不能永久共存。这一假说称为高斯假说,又称为竞争排斥原理。7.他感作用:他感作用指某些植物能分泌一些有害化学物质,对别种生物发生影响的现象。又称异种抑制作用或异株克生。这种作用在种内也有此现象。8.岛屿效应:岛屿面积越大种群数越多,称为岛屿效应。9.演替:就是在地表上同一地段连续出现各种不同生物群落的时间过程,达到和当地气候条件协调和平衡的群落就是演替终点。10.群落交错区与镶嵌性:群落交错区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
3、之间)的过渡区域。两个不同森林类型之间或两个草木群落之间也都存在交错区。因此,这种过渡带有的宽,有的窄;有的是逐渐过渡。有的变化突然。群落的边缘有的是持久性的,有的在不断变化。11.Allen规律:冷地区的内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却有变小的趋势12空间异质性:群落的环境不是均匀一致的,空间异质性(spacial heterogeneity)的程度越高,意味着有更加多样的小生境、所以能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13.MacArthur平衡说:岛屿上的物种数决定于物种迁入和灭亡的平衡,这是一种动态平衡不断地有物种灭亡,也不断地由同种或别种的迁入而补偿灭亡的物种。14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
4、作用量刚好与植物的呼吸消耗相平衡时的光照强度。15构件生物:由一个合子发育成一整套构件组成的个体。16景观连接度: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相互之间连续性的量度。17.shelford耐性定律: 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者不能生存18.繁殖成效:个体现时的繁殖输出与未来繁殖输出的综合称为繁殖成效19生理有效辐射:太阳辐射只有可见光部分可被光合作用所利用。能被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能辐射称为生理有效辐射,在生态学上理解成光合有效辐射,占太阳辐射40%50%20.光周期:生物对昼夜光暗循环格局的反应所表现出的现象称之为光周期现象。
5、21有效积温:发育的速率随着发育阈温度以上的温度呈线性增加,他表明外温动物与植物的发育不仅需要一定得时间,还需要时间和温度的结合(称生理周期)即需要一定得总热量,称总积温或有效积温,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这个规律即有效积温法则。22.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23.亲本投资:有机体在生产子代以及抚育和管护时所消耗的能量、时间和资源量称为亲本投资。24.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占据的地位和角色。包括有机体维持其种群所必需的各种条件,其所利用的资源及其在环境中出现的时间。有机体的生态位可能会随着其生长
6、发育而发生改变。25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它们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即优势度较大的种。26健种群:群落的不同层次可以有各自的优势种,比如森林群落中,乔木层、灌木层、草伞层和地被层分别存在各自的优势种其中优势层的优势种(此处为乔木层)常称为建群种(edificater或constructive species)。27盖度:盖度(coverage)指的是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即投影盖度。简答1、何谓种群空间模型主要有哪几种类型?7何谓种群的分布格局
7、,哪几种类型?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内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格局或内分布型。种群的内分布型分为三类: 1)均匀型(uniform) 2)随机型(random) 3)成群型(clumped)2、r-选择和k-选择的主要差异及优缺点r对策者特点:a、不断占领暂时性生境和迁移是种群动态过程重要组成部分;b、非密度制约,生活期大部分时间种群数量处于增长状态;c、竞争力较小,死亡率高,生活周期短;d、分配于生殖组织或器官的能量高、繁殖较早或繁殖1-2次(一生中)。K对策者特点:a、生境稳定;b、个体大、寿命长、死亡率低;c、把能量更多地分配给防御机制和提高竞争能力方面;d、较晚生殖并重复多次
8、r和K对策生物的的优缺点:(1)r-策略者虽然由于防御力弱,无亲代照顾等原因而死亡率甚高。但高的r值可以使种群迅速恢复,高的扩散力,又使它们迅速离开恶化的环境,并在别的地方建立起新的种群。r-策略者是新生境的开拓者,但存活要靠机会,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它们是机会主义者,很容易出现“突然的爆发和猛烈的破产”。(2)K策略者的种群数量比较稳定,一般保持在K值附近,但超不过它,所以导致生境退化的可能性较小,是稳定环境的维护者,在一定意义上,它们又是保守主义者,当生存环境发生灾变时很难迅速恢复,如果再有竞争者抑制,就可能趋向灭绝。【在不稳定环境中进化的,只有较高繁殖能力才能补偿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故谁有较
9、高的繁殖能力将对谁更有利,即不稳定环境中具有较大的rm是有利的。一般把有利于增大内禀增长率的选择称为r选择。在稳定环境中进化的,谁能更好的利用环境承载力,达到更高的k(Logistic方程中的饱和密度k)对谁有利。一般把有利于竞争增加的选择称为k选择】3、何谓Gleason-Clements轴,是由什么学派的理论演变而来的?各学派的理论有和主要不同?一些学者认为,两派学者都未能包括全部真理,现实的自然群落可能处于个体论到机体论的连续谱中的任何一点,或称Gleason-Clements轴中的任何一点。争论焦点机体论观点个体论观点两条途径群丛单位理论指导下的群落学研究从种群独立性假说出发的群落种群
10、研究群落类型真实的、自然界中的客观实体抽象的、人为群落比拟有机体、生物的“种”群落比拟为有机体,欠妥 群落边界明显的逐渐过渡群落分布间断分布连续分布代表人物Clements(1916,1928) HAGleason( 1926 )4、何谓层片?有和主要特征?层片一词系瑞典植物学家H. Gams首创。他将层片划分为三级:第一级层片是同种个体的组合,第二级层片是同一生活型的不同植物的组合,第三级层片是不同生活型的不同种类植物的组合。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但同一生活型的植物种只啊其个体数量相当多,而且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时才能组成层片。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部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
11、片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环境。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部占据着定的空间和时间,而且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5、何谓中度干扰假说,干扰理论对生态管理有何意义?缺口形成的频率影响物种多样性,据此T. W. Connell等提出了中度干扰假说,即中等程度的干扰水平能维持高多样性。干扰理论对应用领域有重要价值。要保护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就不要简单地排除干扰,因为中度干扰能增加多样性。实际上,干扰可能是产生多样性的最有力的手段之一。冰河期的反复多次“干扰”,大陆的多次断开和岛屿的形成,看来都是对物种形成和多样性增加的重要动力。同样,群落中不断地出现断层,新的演替,斑块状的镶嵌等,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学 期末 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