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范文(共6页).doc
《车间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范文(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间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范文(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生产车间质量管理体系一、生产车间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生产部经理车间主任 班组班组长QA质量部经理二、职责与分工(一)、生产部经理职责:1、负责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管理,即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保证实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2、参与质量部的质量指标制定过程并确认该指标,监督并跟踪质量改进。3、负责生产中的技术和质量保证的支持性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组织解决和处理。4、按照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提高部门运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确保生产以质量优先的原则。5、对员工实施培训和激励,提高员工质量意识,提高员工操作技能,稳定产品质量。6、组织策划生产现场特别是产品质量的持续改善。(二
2、)、质量部经理职责1、负责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并监督实施。2、负责生产过程中产品工艺规程的制定,并监督实施。3、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不断优化和改进。4、处理原辅料、包装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5、负责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分析和处理。6、负责水针剂生产领料和配料工序的监督。7、负责对生产指令和领料单的审核。(二)、车间主任工作职责1、对生产操作过程特别是配料工序进行监督、指导,同时进行生产现场质量控制,保证产品质量。2、执行生产现场管理制度,并指导培训现场管理知识,推进GMP现场管理制度,实现生产车间标准化管理。3、严格贯彻工艺规程,落实各项质量标准。4、检查和讨论产品质量
3、改进措施的有效性。5、关注物料平衡,防止各种差错和混淆。6、作好生产现场管理日志,每月形成总结分析报告,针对问题,在月度总结会议上对员工进行培训(三)、班组长工作职责1、促进产品质量改进的工作,不断提高产品质量。2、有责任达到规定的工序产品质量指标,负责将各工序质量指标具体落实到人。3、控制不合格产品流入下道工序。4、对制造的不合格产品负主要责任。5、关注物料平衡和防止各种差错及混淆。()、QA工作职责1、负责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的监控及物料管理的监控。2、负责车间生产工艺管理。3、负责生产现场的管理符合GMP的管理要求,监督人员卫生、工艺卫生、设备卫生。4、负责组织建立生产、质量管理文件体系,
4、并监督检查文件的执行情况。5、负责生产过程中质量偏差、异常情况及时上报。6、负责原辅料、包装材料,标签说明书、中间产品的在使用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的及时上报及暂停使用。7、负责出具质量事故的初步的分析调查报告和提出改进方案。8、作好生产现场监督日志,每月形成总结分析报告,针对问题,在月度总结会议上对员工进行培训。(六)、班组员工的职责1、严格遵守工艺纪律,按质量要求进行规范操作。2、对本工序质量控制点严格控制,确保产品质量。2、遇到疑难情况向上级报告,严禁擅自处理。3、生产过程出现问题应记录并保护原始数据,为改进产品质量提供依据。三、生产过程质量管理规程(1)、生产指令的下达1、 车间主任须根据现
5、有安全库存及营销中心临时计划,制订生产车间的工作内容(产品品种、产品数量)。2、 生产指令应明确给出产品品名、规格、批号、工时消耗、开工时间、完成时间、所用关键设备等。3、 生产指令中的产量根据设备能力合理制订,不能随意增加。如有一台以上同型设备时,需指定使用。4、 生产指令中的原料、辅料用量根据工艺规程主处方量给出,不得随意更改。5、 生产指令完成后,由质量部经理审核,生产部经理批准后方可下发。生产指令,一式三份,生产部留存一份,一份送至生产车间(归入批生产记录)、一份物料仓库。6、 生产指令提前一天下班之前送至各部门,保证各部门有足够的时间做准备。7、 生产指令不得随意变更。若由于异常情况
6、因故不能执行时,执行部门立即书面通知生产部、质量部,详细说明无法执行原因及建议。8、 生产部根据每日生产的产量、配制量、主原辅料用量等及现场抽查情况,QA负责随时监督检查生产指令的执行情况。(2)、生产前的准备1、 各工序开具领料单后向仓库或上工序如数领取原辅材料、半成品、包装材料。2、 生产操作前,操作人员必须对工艺卫生、设备状况、管理文件进行检查。3、 检查清场是否符合该区域生产要求,设备是否正常运转。4、 生产用的仪表仪器、计量容器进行校正,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5、 检查与生产相适应的相关文件、记录是否齐全、准确。6、 对所用原辅料、半成品进行核对,准确无误后方可使用。(3)包装的管理1
7、、包装车间接到生产指令后,先核对产品的品名、规格、数量、包装要求,按生产指令开具包装领料单,并进行核对。2、用于生产包装物品经质量部门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3、生产部开具需料领料单后由专人到仓库限额领取。4、打印批号应有专人,打印前调整打印机批号和有效期,并打印一张,核对是否正确,位置是否合适,然后交QA或车间主任核对无误后,再进行打印。5、一批生产结束后,未打印批号的剩余包装盒、标签等应及时退回仓库,已打印批号的多余包装盒、标签等按“标签报废”处理。6、包装结束后,经检验合格,取得合格证后入库7、包装操作完成后,及时准确填写批包装记录,与批生产记录一起保管。8、同一包装线严禁包装两种或两种以上
8、的产品,如遇特殊情况要有明显的防止混淆的隔离措施。9、同一产品的零头,最多允许两个批号合为一箱,且两批之间的生产日期不能超过三个月,合箱的外箱上要标明箱内所有批号,并填写装箱记录。车间所需的标示材料、包装材料由仓库人员根据“生产指令”备料,车间凭领料单领用,仓库按领料单上批准的数量计数发放。(4)、物料平衡管理1、物料平衡的定义:对某一种物料而言,领用数量应与其使用数量、报废数量、退库数量之和相等,即偏差为0,则数额平衡。或者是实际产量与投料量的比值。物料平衡的理论值应为100%。2、偏差的产生:实际操作中,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如标签计数器本身的误差、计量器具误差),允许有一定的偏差百分比存在。
9、标签出现负偏差原因可能是由于漏贴标签引起的,故需进行返工检查。出现正偏差超过规定的限度,可能是生产异常引起,也需进行返工检查。3、对可以准确逐个计数的物料,不得有偏差,如包装大箱、待包装的产品等。物料平衡=(产出量投料量)100%投料量:指生产中实际投入使用的原料、辅料、包装材料量。产出量:指生产过程中实际生产的产量,包括:该工序的最后产品数量、检验、取样的样品数量、可收集计量的废品数量。4、生产过程中应计算产品的每一工序的物料平衡。每个产品均应在工艺规程中规定各工序合理的物料平衡范围,出现偏差时,说明生产出现异常情况,应进行偏差调查,在没有合理解释前,不得转入下一工序或放行。5、收率是指每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车间 生产 质量管理 体系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