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化学同步苏教版必修2学案:专题3 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 乙 酸 .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8-2019学年化学同步苏教版必修2学案:专题3 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 乙 酸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化学同步苏教版必修2学案:专题3 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 乙 酸 .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课时乙酸课标要求1会书写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知道乙酸的官能团是COOH。2知道乙酸具有酸的通性,且酸性比碳酸强。3知道酯化反应的原理,会书写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乙酸的结构简式:CH3COOH。官能团:COOH(羧基)。2鉴别乙酸的两种方法:(1)滴加石蕊溶液变红色;(2)滴加Na2CO3或NaHCO3溶液产生气泡。3乙酸的酯化反应:CH3COOHHOCH2CH3CH3COOCH2CH3H2O反应实质:酸脱羟基,醇脱羟基氢。4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或乙醇的试剂为饱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有三:(1)溶解乙醇;(2)反应乙酸;(3)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乙酸的分
2、子结构与酸性1乙酸的分子组成与结构2官能团(1)概念:反映一类有机化合物共同特性的基团。(2)常见官能团名称羟基醛基羧基碳碳双键化学式OHCHOCOOH3.乙酸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通常)熔点沸点溶解性无色强烈刺激性气味液体16.6 117.9 易溶于水和乙醇特别提醒当温度低于16.6 时,乙酸凝结为类似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称为冰醋酸。4乙酸的酸性乙酸是一元弱酸,其电离方程式:CH3COOHCH3COOH,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具有酸的通性。(1)乙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色。(2)乙酸与N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H3COOH2Na2CH3COONaH2。(3)乙酸与NaOH反应的化
3、学方程式:CH3COOHNaOHCH3COONaH2O。(4)乙酸与Na2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1当温度低于16.6 时,乙酸就凝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故又称为冰醋酸,如何从试剂瓶中取出少量冰醋酸?提示:将冰醋酸浸泡在温水中,待其熔化后,倾倒出少量即可。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提示:利用“强酸制取弱酸”的原理设计实验,将碳酸盐(石灰石或碳酸钠)加入到乙酸溶液中,若有气体产生,说明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1羟基氢原子的活泼性比较乙醇水碳酸乙酸氢原子活泼性电离情况极难电离微弱电离部分电离部分电离酸碱性中性中性弱酸性弱酸性
4、与Na反应反应反应反应与NaOH不反应不反应反应反应与NaHCO3不反应不反应不反应反应2.两类羟基氢反应的定量关系NaH2NaOHNa2CO3CO2NaHCO3CO21 mol OH1 mol05 mol不反应不反应不反应1 mol COOH1 mol05 mol1 mol0.5 mol05 mol1 mol1 mol3.证明乙酸酸性比碳酸酸性强的方法(1)反应原理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2)实验装置及现象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乙酸俗名醋酸,又叫冰醋酸()(2)乙酸的结构简式为,官能团是OH()(3)乙酸分子可看作是CH4中的
5、一个H被COOH取代()(4)乙酸是四元酸()答案:(1)(2)(3)(4)2在同温、同压下,某有机物与过量Na反应得到V1 L氢气,另取一份等量的该有机物与足量NaHCO3反应得V2 L 二氧化碳,若V1V20,则有机物可能是()解析:选A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若n1、n2分别为该状况下所得到的氢气、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设选项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则各物质与n1、n2的对应关系为 n1(与Na反应生成H2的物质的量)n2(与NaHCO3反应生成CO2的物质的量)1 mol1 molHOOCCOOH1 mol2 molHOCH2CH2OH1 mol0CH3COO
6、H0.5 mol1 mol由表中数据可知,若V1V20即n1n20,则有机物可能为CH3CHCOOHOH。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装置实验原理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实验步骤(1)在一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2 mL浓H2SO4和2 mL 乙酸(2)连接好装置(3)用酒精灯均匀加热试管35 min,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实验现象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有透明的油状液体生成,且能闻到香味实验结论乙酸在浓H2SO4并加热的条件下与乙醇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乙酸乙酯1实验中,导管末端为什么不伸入饱和Na2CO3溶液的
7、液面以下?提示:受热挥发出来的CH3COOH、CH3CH2OH溶于水,易造成溶液倒吸。故导管末端不能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2该实验中浓硫酸起什么作用?提示:(1)作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所需时间。(2)作吸水剂,吸收反应中生成的水,促使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进行,提高CH3COOH、CH3CH2OH的转化率。3酯化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如何从乙酸乙酯、乙酸、乙醇的混合溶液中分离出乙酸乙酯?提示:酯化反应的实质是酸分子在羧基上脱去羟基,醇分子脱去羟基氢。把饱和Na2CO3溶液加入混合溶液中充分振荡,然后用分液漏斗分液,分离出来的上层油状液体即是乙酸乙酯。1乙酸与乙醇酯化反应的要点(1)
8、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吸水剂。(2)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通过Na2CO3与乙酸反应除去乙酸。通过水的溶解除去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收集更多的乙酸乙酯。(3)安全措施反应液的混合顺序:先向试管中加入乙醇,然后加入浓硫酸和乙酸;或先加入乙醇和乙酸,然后一边摇动试管一边慢慢加入浓硫酸。若先加入浓硫酸再加入其他物质,浓硫酸溶于乙醇或乙酸会放出大量的热而使液体飞溅。被加热的试管倾斜45,其目的是增大受热面积。导管起导气兼冷凝回流的作用。导管末端不能伸入饱和Na2CO3溶液中,主要是防止倒吸。(4)实验中采取的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措施:加热;使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使用催化剂。2酯化反应
9、的原理(1)酯化反应的原理是酸脱羟基醇脱羟基氢。(2)可用原子示踪法证明:用含18O的乙醇()参与反应,生成的乙醇(C2H518OH)参与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 )分子中含18O,表明反应物乙酸分子中的羟基与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结合生成水,其余部分结合生成酯(即水中的氧原子来自于乙酸)。其反应机理如下: 1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反应,下列对酯化反应理解不正确的是()解析:选C酯化反应中的水是由酸脱羟基、醇脱氢原子形成。2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正确的是()解析:选A玻璃导管不能插入到液面以下,以防止倒吸,不能用NaOH溶液,应使用Na2CO3溶液。三级训练节节过关1下列关于乙酸性质的叙述
10、中,错误的是()A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所以它可以跟碳酸盐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B乙酸具有氧化性,能跟钠反应放出H2C乙酸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所以它能使溴水褪色D温度低于16.6 ,乙酸就凝结成冰状晶体解析:选CA项,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所以它可以跟碳酸盐溶液反应产生CO2气体,正确;B项,乙酸与钠反应产生氢气,乙酸作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正确;C项,使溴水褪色的是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而不是碳氧双键,错误; D项,乙酸的熔点较低,低于16.6 ,乙酸就凝结成冰状晶体。2下列物质中最难电离出H的是()ACH3CH2OHBCH3COOHCH2O DH2SO3解析:选A这四种物质中羟基的活泼性是H2S
11、O3CH3COOHH2OCH3CH2OH,最难电离出H的是CH3CH2OH。3如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黑色的是碳原子,白色的是氢原子。灰色的是氧原子。该物质不具有的性质是()A与NaOH溶液反应B与稀硫酸反应C发生酯化反应D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解析:选B由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可知,该有机物为乙酸,能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4根据乙烯和乙酸的结构与性质,推测CH2=CHCOOH能发生的反应有()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A BC D解析:选D此物质中含有,能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含有COOH,能发生取代反应。5如图,在试管a中先加入3 mL
12、95%的乙醇,边摇动边缓缓加入2 mL 浓硫酸并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 mL 冰醋酸,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在试管b中加入7 mL 饱和碳酸钠溶液。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对试管a加热,当观察到试管b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1)加入浓硫酸的作用是_。(2)试管b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_。(3)实验中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_。(4)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解析:(1)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中,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2)饱和Na2CO3溶液吸收乙酸乙酯蒸气后液体出现分层现象,其中上层为乙酸乙酯,是无色油状液体。(3)球形干燥管上部容积较大,能有效防止试管
13、b中液体发生倒吸。(4)饱和Na2CO3溶液既能吸收乙酸和乙醇,又能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其分层。答案:(1)催化剂,吸水剂(2)上层出现无色油状液体(3)防倒吸(4)减少乙酸乙酯在溶液中的溶解,除去乙酸,溶解乙醇1山西老陈醋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食醋中含有乙酸,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乙酸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B乙酸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是四元弱酸C乙酸中的乙醇可用直接加热蒸馏的方法除去D乙酸酸性较碳酸弱解析:选A乙酸中只有羧基中的氢原子才能电离,是一元弱酸,B项错;直接加热时乙酸与乙醇能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且乙酸也易挥发,应先与碱混合反应后蒸馏出乙醇,再加入硫酸蒸馏出乙酸
14、,C项错;乙酸是弱酸,但比碳酸酸性强,D项错。2下列关于乙醇和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醇和乙酸分子中都含有B乙醇和乙酸相互之间不能溶解C乙醇和乙酸均呈酸性D乙醇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酯化反应解析:选D乙醇结构简式为CH3CH2OH,其分子中无CO,A错误;乙醇与乙酸相互溶解,B错误;乙酸呈酸性,但乙醇呈中性,C错误;乙醇与乙酸能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3.右图所示是某有机物分子的球棍模型,该有机物中含有C、H、O三种元素,下列关于该有机物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是食醋的主要成分B其官能团是羧基C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解析:选C由有机物的球棍模型可知该有机物是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2019学年化学同步苏教版必修2学案:专题3 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乙酸 2018 2019 学年 化学 同步 苏教版 必修 专题 第二 单元 课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