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化学选修4教学计划.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精选-化学选修4教学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化学选修4教学计划.doc(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精选-化学选修4教学计划2012-2013年度下学期工作计划2012-2013年度下学期工作计划一、 教材分析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涉及4个主题:主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主题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主题3: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主题4:电化学基础。4个主题都是教学重点。高考所占权重:约占化学总分的40%.第一章注重知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1.注重与大学内容的衔接
2、;(焓变、熵变、化学反应的方向、沉淀溶解平衡) 2.注重与必修内容的衔接;(原电池、电解池、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3.注重模块内部内容的衔接 (反应焓变反应方向的判据化学平衡移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如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等)教学建议:1.反应焓变的计算是教学的重点。(在第三节) 不回避概念,但不在“焓”、“焓变”的概念上纠缠,不要求学生进行概念辨析。2.关于焓变与“生成物的总能量和反应物的总能量差”的关系、焓变与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形成的能量差值的关系。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学习的易错点。4.以燃烧热为例给出一种具体的反应热(定义)5.概念的理解和热化学方程式
3、的正确书写是计算的前提。要注意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反应热、燃烧热、盖斯定律等理论概念,熟悉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6.学生在初次进行反应热的计算时,学生只关注数的计算,反应热的单位和正负号容易丢掉或写错。可适当补充一些不同类型的习题作为课堂练习,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7.发挥书后习题的教学功能,不仅巩固、落实知识和计算技能,还要唤起学生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第二章:本章主要学习的是有关化学反应的快慢(速率)、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推动力)三方面内容,是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学习了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内
4、容上有助于加深理解以前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化学反应,同时也是解释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一些平衡现象的基础,起着中介和桥梁的作用,为第三章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技能目标: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可以表示化学反应的快慢,认识反应速率的含义、单位;2.知道怎样测定、描述、计算在一定条件进行的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3.认识外界条件(催化剂、温度、反应物浓度)怎样影响化学反应速率;4.能应用反应速率的基本原理解释说明有关的简单问题,认识控制反应条件影响反应速率的重要性。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能用于说明相关问题.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和影响因素。教学难点:1、化学反应速
5、率的简单计算2、用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了解常用的比较反应快慢的简便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几种主要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能以粒子的观点和有效碰撞理论初步解释。教学重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教学难点:用有效碰撞、活化能等理论解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三节 化学平衡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过程,认识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并能初步判断化学反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过程与方法:通过做硫酸铜晶体结晶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可逆过程与平衡状态的建立及特征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探
6、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教学难点: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教学建议:教材的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如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等,对学生来说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注意采用多种方式,将一些较抽象的知识用浅显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知识。教材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例如,教材在介绍平衡移动原理时,既充分肯定它的作用,说明它适用于所有的动态平衡,又指出它亦有局限性,即不能用它来判断建立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平衡建立过程中各物质间的数量关系等。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知识
7、与技能:(1)理解化学反应方向判断的焓判据及熵判据;(2)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教学重点:能说出化学反应的焓变与熵变对反应进行方向的影响。教学难点: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教学建议:1、应用讨论交流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2、启发学生学会归纳、概括,对信息进行加工,得出结论;3、注重从学生已有知识及日常生活的经验上构建新知识。第三章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掌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判断。2. 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3.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教学重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
8、平衡教学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建议:本章是上一章化学平衡理论的延伸和扩展。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的课标要求主要是认识电解质的强弱和能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本节理论性较强,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节,掌握方法是学好本节知识的关键。在具体的学习中,注意与初中和高中必修内容的衔接,增强知识的逻辑性,以化学平衡理论为指导,引出一系列新知识点;同时通过实验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学习,加强能力和技能培养。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1知识目标(1)理解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2)使学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教学重点:水的离子积涵义教学难点:溶液pH的简单
9、计算教学建议:迁移电离平衡理论学习水的电离。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验证明水也有极弱的导电性,试分析水导电的原因”,以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由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的电离理论得出“水是极弱的电解质,纯水中存在水的电离平衡”的结论。对于学生层次较高的班级,利用化学平衡常数推导水的离子积常数,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对于学生层次较低的班级,可以以教师为主进行推导。 推导水的离子积常数,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水的离子积常数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水的离子积常数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原因。教学中切不可把重点放在使学生掌握水的离子积常数的推导方法上。可以利用电脑动画,演示水的电离过程,增强直观性
10、,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讨论溶液的酸碱性时,应先让学生分析酸、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分析水中加入酸或碱后c(H+)和c(OH)的变化。再根据KW =Kc(H2O) ,说明对于稀溶液而言,c(H2O)也可看作常数。因此,只要温度一定,无论是纯水还是稀溶液在KW都为常数,或者说c(H+) 和c(OH)的乘积都是定值。进而得出水溶液的酸碱性是由c(H+)和c(OH)的相对大小所决定的结论,并具体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于pH的教学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先说明引入pH的意义,再给出计算式,介绍有关pH的简单计算,最后总结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并强调pH的使用范围。对
11、于学生层次较高的班级,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来确定pH的使用范围。 可安排学生课下阅读课后的“资料”和“阅读”材料,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及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变化规律。2、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理解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的规律。教学难点: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知识与技能 1能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平衡过程2能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沉淀溶解和转化的本质。过程与方法1通过将“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转化为“固体溶解的问题”来讨论,学会从不同的角
12、度来重新认识和思考原有知识的方法2通过沉淀溶解和转化知识的学习,将溶解平衡理解为化学平衡的一种特殊形式,加深对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和认识,完成“理论实践理论”的提升。教学重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难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和转化教学建议:1、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将“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转化成“固体溶解的问题”来讨论。这是因为“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常常给人的印象是一种单向的变化过程,是不可逆的,而“固体溶解”却是一种双向互变的、动态的过程。因此,这种讨论问题方式的改变不仅仅是为了介绍一个知识点,更是对一种思维方式的探讨。2、重视“沉淀平衡常数”溶度积Ksp虽然课本把溶度积的内容放在“科学
13、视野”的楷体字选学部分,如果不利用高二系统的学习平衡和各种平衡常数的时机突破难点,到高三时就会事倍功半。第四章第一节 原电池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能写出电极反应式。2、通过实验与分析,初步掌握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3、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教学建议:本节内容关键是讲透原电池原理。而这一内容的关键在于做好实验。无论演示实验还是采用边讲边实验,都应使实验成功。直观性强,在此基础上,
14、逐步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可设计一连串的思考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最终得到原电池原理、形成条件和原电池的科学定义。第二节 化学电源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池的一般分类,2、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原理,知道它们在生产生活和国防中的应用 3、掌握几种典型化学电池的电极反应教学重点:掌握几种典型电池的用途和特点。教学难点:掌握几种典型化学电池的电极反应。教学建议:本课可采取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模式和分类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1.新课引入,重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可配合使用一些实物或图片的展示,加上对各类电池标志的辅助说明,或者引用一段关于电池工业的新闻报道,都有助于引起学生对本
15、课教学内容的关注和积极参与探究的意识。2.关于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的教学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既可以从学科知识的角度介绍化学电池的分类、工作原理和用途,也可以从历史的角度介绍化学电池工业随社会、科技发展而发展的历程和前景,同时还应注意帮助学生理解要使一项理论性研究成果转化成技术产品,实现其应用价值,需要考虑许多复杂的技术问题和社会问题。第三节 电解池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解池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初步了解溶液中的微粒放电顺序教学重点: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解总反应方程式教学难点:电解过程中离子放电顺序的判断教学建议:1.做好电解CuCl2溶液的实验并帮助引导学生进行透彻分析
16、是本节教学的关键。2.结合常见阴、阳离子在阴、阳两极上放电(得失电子)能力,渗透氧化还原反应并巩固氧化还原规律,是学习电化学的一大核心。要让学生明晰氧化还原是电化学的基石。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电解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本节教学的又一重要任务。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训练,并最终让学生学会分析之法。这是处理一切复杂电解问题的“钥匙”。4.教学中,教师应把“电离与电解”“金属导电与电解质溶液导电”“原电池与电解池”“正负极与阴阳极”“电解铜与电镀铜”对比重点设计,贯穿在教学的各环节之中,以此让学生加深理解。5.有关电解的计算,教师应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常用技法,这是电化学考查的重点。第四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
17、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腐蚀的种类,探究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2、掌握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区别。3、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及防腐措施,感受化学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吸氧腐蚀、析氢腐蚀的原理教学难点:吸氧腐蚀、析氢腐蚀的原理教学建议:本节内容可大致分为三部分:揭示金属腐蚀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分析发生金属腐蚀的原因探讨防止金属腐蚀的思路和方法。二、 学情分析3班(一层次):1、 本班整体学风很不错,学生都有吃苦耐劳精神,课上能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对化学也有很大兴趣,师生相处融洽,配合默契。2、 个别同学上课易分心、打瞌睡,课后没有按时完成作业3、 本班学生基础比较平
18、均,没有很厉害的尖子生,思维不是很灵活,难题易丢分。9班(二层次):1、 本班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气氛在二层次中还可以,有个别同学化学比较好。有十多个同学平均分在20左右,要提高这部分学生的成绩很难,首先他们对学习课本知识没有兴趣,对化学也没有很大兴趣。2、 二层次中的一层次学生还是能刻苦学习,把学习当一回事,有学习目标,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而一部分学生上课有讲小话、发呆、打瞌睡、不带资料的习惯,他们学习不主动,懒惰、注意力不集中,不想上学只想混日子。三、教学实施措施自身要求:课前认真准备,备好教材、资料,备学生。课中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讲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讲
19、思路、策略、方法、规律、技巧,讲思想、情感、态度、品质、体验等促使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和境界,教会学生学习与思考。课后及时有效批改作业,多向老教师学习。提高措施:一层次:1、课后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接受情况,了解后进生的学习困难之处2、抓好基础的同时,要有能力提升,不逃避难题,多练多讲难题,让学生遇到难题能下手不害怕3、 掌握几种解题方法,例如常规方法,极端假设法,平均值法,十字交叉法,质量守恒法,电子守恒法,电荷守恒法,差量法。二层次:1、管理好课堂纪律是首要,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2、多关注后进生,对后进生要有耐心,课堂上多提问他们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3、课上不用为了赶进
20、度而不顾学生的感受自己讲自己的,必须让学生基本掌握了所学知识点再进入下一内容。- 高氯酸对阿胶进行湿法消化后, 用导数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技术测定阿胶中的铜、“中药三大宝, 人参、鹿茸和阿胶。”阿胶的药用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历代宫 马作峰.论疲劳源于肝脏J.广西中医药,2008,31(1):31. 史丽萍,马东明, 解丽芳等.力竭性运动对小鼠肝脏超微结构及肝糖原、肌糖元含量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 王辉武,吴行明,邓开蓉.内经“肝者罢极之本”的临床价值J .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2):9. 杨维益,陈家旭,王天芳等.运动性疲劳与中医肝脏的关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
21、6,19(1):8.1 运动性疲劳与肝脏 张俊明.“高效强力饮”增强运动机能的临床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9,8(2):10117 种水解蛋白氨基酸。总含量在56.73%82.03%。霍光华采用硝酸-硫酸消化法和18(4):372-374.1995,2062 林华,吕国枫,官德正等. 衰竭运动小鼠肝损伤的实验性J.天津体育学院党报, 1994,9(4):9-11. 凌家杰.肝与运动性疲劳关系浅谈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2(6)31. 凌家杰.肝与运动性疲劳关系浅谈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23(6):31. 谢敏豪等.训练结合用中药补剂强力宝对小鼠游泳耐力与肌肉和肝Gn, LD
22、H 和MDH 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 杨维益,陈家旭,王天芳等.运动性疲劳与中医肝脏的关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6,19(1):8.2.1 中药复方2.2 单味药33 阿胶和复方阿胶浆 常世和等.参宝片对机体机能影响的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1,10(1):49. 聂晓莉,李晓勇等.慢性疲劳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J. 热带医学杂志,2007,7(4):323-325.3.1 概述3.2 关于阿胶和复方阿胶浆医疗保健作用的3.2.1 营养成分和评价3.2.2 阿胶的药理作用3.2.3 阿胶的临床应用4 Xie MH, etalEffects of Hong jing ti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选 化学 选修 教学计划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