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届初中全套地理中考复习提纲超级汇编(分七八年级共4册)-(2).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湘教版地理届初中全套地理中考复习提纲超级汇编(分七八年级共4册)-(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地理届初中全套地理中考复习提纲超级汇编(分七八年级共4册)-(2).doc(3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湘教版地理2012届初中全套地理中考复习提纲超级汇编(分七八年级共4册)-(2)湘教版地理2012届初中全套地理中考复习提纲超级汇编(分七八年级共4册)-(2)湘教版地理2012届初中全套地理中考复习提纲超级汇编(一)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一、地理与日常生活1.为什么新疆出产的瓜果特别甜?光照强 干旱 昼夜温差大二、地理与生产建
2、设 1.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2.全球三大问题:资源紧张、人口膨胀、环境污染。三、地理与风土人情1. 荷兰的风车 西班牙斗牛 2.阿拉伯人的服装:男子的传统打扮是身着长袍,头戴头巾。头巾、长袍可以挡住风沙对身体的袭击,宽松的长袍能反射阳光,又能很好的透气。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一、1.地图的基本要素图例和注记:介绍每个地理事物的标志。 方向:用来辨别方向的一般的地图, 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
3、之比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表现形式:a.数字式 b.文字式 c.线段式:性质:分母小,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详细; 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粗略。地图上常见的图例第二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赤道半径6378比极半径6357约长21千米)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2、对地球形状的说法:“盖天说”“浑天说”3、麦哲伦(葡萄牙人)游行图: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是按逆时针方向转
4、动;从南极上空看,地球是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三、纬线和经线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最长的纬线)。0纬线(赤道)也是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低中高纬的划分: 030为低纬度地区; 3060为中纬度地区; 6090为高纬度地区。 2、经线连接南、北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5、。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口诀:小小为东,大大为西 已知地点为东京,拿该度数与160相比,小为东,大为西:已知地点为西京,拿该度数与20相比 ,小为东,大为西。四、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名称形 状长 度指示方向0 度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本初子午线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 不等(南北对称两条相等)东西方向赤道第二节 世界海陆的分布一、海洋与陆地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2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
6、),北冰洋被北美洲、欧洲、亚洲包围;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南极洲被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包围。二三、 七大洲四大洋1.陆地分类:面积广大的叫大陆 面积较小的叫岛屿2.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四大洋:太平洋(最大 最深 岛屿最多)、大西洋(呈S型)、印度洋、北冰洋(最小 最浅 水最凉)。 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大洲:亚洲 最小的大洲:大洋洲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最小的大洋:北冰洋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3.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大陆。4.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
7、道。运河项目两侧的大洲沟通的海洋巴拿马运河北美洲 南美洲大西洋 太平洋苏伊士运河亚洲 非洲大西洋 印度洋6.洲界:亚欧两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非两洲: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一、陆地地形1.陆地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2.基本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3. 地形特点: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峻。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盆地四周多被
8、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4. 两大山系: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纵贯科迪勒拉山系,主要由北美州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组成。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由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阿特拉斯山脉组成。二、海底地形1. 海底地形: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1万多米。)洋盆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三、地形图的判读1. 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2.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水域、黄色或紫色表示高原或山地。3. 类型:
9、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4.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绝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5. 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山地五种不同形态: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等高线向低处凸 向高处凸 多条等高线重合第四节 海陆的变迁1. 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二、大陆漂移假说1. 德国魏格纳1912年提出大陆漂移假说。三、板块构造学说1.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是由板块
10、拼合而成的。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四、火山与地震1. 地震:岩层在运动的过程中,引起地面的震动。 火山喷发:炽热的岩浆沿地壳裂缝冲出地表。 火山:由火山喷发的物质堆积而成的高地。2. 火山与地震带:板块与板块交界处。世界两大系列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3.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一、 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1. 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怎长得相当缓
11、慢,此后世界人口进入迅速增长时期。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2. 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3.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增长较快。 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4. 公式 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二、 世界人口的分布1.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某区域的人口数该区域的面积2. 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 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欧洲西部 北美洲、南美洲的东部3. 人口稀疏地区: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 。三、世界的人口问题1. 人口增长过快:使居民的
12、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的难以解决。大气污染,环境恶化 水资源紧张乱砍滥伐 过度捕捞 乱采乱挖 交通拥挤 海洋污染 人口增长过慢:劳动力短缺 人口老龄化 国防兵源不足2. 发展中国家发展较快时,通常会有大量乡村人口迁入城市。(原因:城里好找工作,教育、医疗条件也好) 导致城市出现的问题: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 工业污染噪声干扰 供水不足 犯罪率上升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1. 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划分的人群。肤色是划分人种的重要标志。人种肤色头发面部体毛分布地区白色人种白色或浅棕色波状鼻梁高嘴唇薄多欧洲、北美洲、非洲的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大洋洲黑色人种黑色卷曲嘴唇厚少非洲的中部和南部黄色人种
13、黄色或黄棕色黑直扁平中等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爱斯基摩人也属于黄色人种)2. 非洲黑人头发卷曲,在头上形成一个隔热层;北欧人的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有利于御寒。3. 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一、 世界的语言1. 目前世界上共有2000多种语言。2. 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3.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汉语 中国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俄语 俄罗斯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西班牙语 西
14、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阿拉伯语亚洲西部、非洲北部4. 巴西和一些岛国讲葡萄牙语。二、 世界的宗教1.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信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教 教徒称为穆斯林(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宗教起源时间起源地经典建筑流传地区基督教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圣经教堂欧洲南、北美洲大洋洲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沙特阿拉伯古兰经清真寺非洲北部亚洲西部佛教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金刚经寺庙亚洲东部2. 犹太教和基督教也是重要的宗教。佛教是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 第三节 世界的聚落一、 聚落的形态1.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主要形式: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
15、居地乡村: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村庄,规模较大的居民点叫集镇。 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许多乡村民居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和环境特点。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2.民居建筑:寒冷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窗户较小。 冬天积雪较多的地方,屋顶大多高耸。 湿热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的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3.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4.在支流与干流的汇合处,往往形成较大的城市,原因:这里交通便利,有利于商品的集散。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一二、天气
16、 气候1. 天气: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2.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多变。三、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1. 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域区。 白色程度越浓,降雨往往就越大。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 0 50 优 50 100 良 100 200 轻微污染 200以上 重度污染第二节 气温与降水一、 气温1. 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2. 气温的差异是造成自然景观和我们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3. 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
17、温出现在日出前后。4.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一年中,北半球气温,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二、世界气温的分布1.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低纬度气温高)2. 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3. 最炎热的大陆:非洲 最寒冷的大陆:南极洲 除南极洲外,寒冷区域最大的洲是亚洲。4.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等温线在北半球比较弯曲,在南半球比较平直。 1月份等温线:陆地上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等温线:陆
18、地上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三、主要降水类型1.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2.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气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3. 主要降水类型: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雨。 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 锋面雨: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的降水。四、世界降水的分布1.世界降水的分布: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中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
19、纬度地区陆地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2.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 气候现象的主要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 海陆分布 地形地势 洋流 人类活动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1.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当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2.夏天太阳高度角大,冬天太阳高度角小。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1.地球的运动包括自传运动和公转运动。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公转轨道地理意义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为一天(24小时)昼夜更替地方时差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椭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
20、变化2. 气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除了赤道,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 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中纬度地区,则表现出明显的四季更替。3.二分二至表格:名称日期太阳直射北半球季节月份春分月日赤道(0纬线)春季3、4、5月夏至6月22日北回归线(23.5N)夏季6、7、8月秋分9月23日赤道(0)秋季9、10、11月冬至12月22日南回归线(23.5S)冬季12、1、2月4.五带:标准: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湘教版 地理 初中 全套 中考 复习 提纲 超级 汇编 七八 年级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