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5学年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1册数学全册教案.doc
《最新-2015学年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1册数学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2015学年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1册数学全册教案.doc(4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最新2014-2015学年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1册数学全册教案教 案 除法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 本课初备课时共14课时,本课第 1课时备注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建立图形的表
2、象的过程,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重点难点: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个稍大的纸盒及一个有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体的纸盒、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小纸盒、每个小小组准备一个正方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由平面图形引到立体图形。 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让学生说出它的形状,然后把许多这样的纸摞在一起,问学生还是长方形吗? 接着电脑演示由面到体的过程,揭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引导探究 1、出示例1:(1)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长方体有几个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
3、能同时看到几个面?(2)抽象图形。 说明:因为我们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所以通常这样画长方体。(师边讲边画长方体的直观图,注意要规范。) 问:实物中长方体的每一个面是什么形?作图时,根据作图的原理除了前面和后面之外,其他各个面都画成了什么形?但实际是什么形?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图上哪3个面是我们能直接看到的?另外3个面在哪里?2、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3、长方体的特征。 出示: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在小组里交流。4、学习长、宽、高 (1)问: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都相等吗?指出:长方体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
4、长方体的长、宽、高。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分别叫做长和宽,把竖直方向的一条棱叫做高。(师边讲边标注) (2)学生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量出它的长、宽、高。5、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6、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7、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第1011页的内容。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三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四、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练习设计:在家里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体玩具或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它的面、棱、顶点;或是找一些材料自己做一个长方体并涂上或画上喜欢的图案。教后记:备课教案课题:长方体与正方体本
5、课初备课时共14课时,本课第2课时备注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重点难点: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认识。课前准备:学生每人准备正方体、长方体纸盒各一个、剪刀。学生按小小组分别准备教科书14页思考题中所需的若干张硬纸(每种6张)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师:这节课,我们要继续研究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二、自主探究1、让学
6、生看教科书12页,像例3那样,将有关的棱用红线描出,并按照例题所示的步骤进行操作,得到正方体的展开图。2、把展开图再复原成立体图,再进一步展开、复原,让学生从展开图中找到3组相对的面。3、让学生独立一剪,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得到的展开图,在交流中认识不同的正方体展开图,并思考展开图中的各个面与原来各个面的关系。4、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4、“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在观察展开图的基础上,先在图中标注下面、后面、和左面,并说明自己的理由。然后将展开图复原成立体图来检验。第2题 (1)出示各展开图,引导学生先想像把展开图复原成立体图的过程,再判断。(2)把教科书121页的图形剪下来试着折一折从而验证自
7、己先前的判断是否正确。三、巩固练习1、练习三第6题让学生在仔细观察展开图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对于不能围成长方体的图形要说明理由,最后再进行操作验证。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选择,再通过交流让学生说明选择的根据。四、思考题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纸,先启发学生思考:要围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至少要用几张硬纸片?这几张硬纸片的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再让学生操作。然后说说有没有找到什么规律。五、总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板书设计: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练习设计:独立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体平面展开图。教后记:备课教案课题:长方体与正方体本课初备课时共14课
8、时,本课第 3课时备注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有关图形问题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前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谈话:前两节课我们探索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知识。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与
9、教材中例4和“试一试”同样大小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二、探究新知1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出示问题:如果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你能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吗?追问: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的各个面有什么关系?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在交流中明确:求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2)启发:请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模型思考,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可以怎样计算这6个面的面积之和?(3)指名回答是怎样列式,并相机板书如下算式: 642+542+652; (64+54+65)2(4)比较小结:这两种方
10、法都反映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要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关面的长和宽)(5)提出要求:用这两种方法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都是可以的。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2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谈话: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做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硬板纸的问题。如果纸盒是正方体的,你还会解决同样的问题吗? (出示试一试)(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3)组织交流反馈,提醒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思考。3揭示表面积的含义。 谈话:刚才我们在求做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至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
11、之和,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三、应用拓展 做“练一练”。练习四第1题,第2题,第5题。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怎样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与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五、课堂作业 做练习四第3、4题。板书设计: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后记:课题:长方体与正方体本课初备课时共14课时,本课第4课时备注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计算有关物体某几个面的
12、总面积,感受数学在生活里的应用。重点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计算有关物体某几个面的总面积。课前准备:小黑板、一个长方体火柴盒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3分米5厘米2.5厘米3厘米厘米1、问: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2、计算下面各图的表面积。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3、师:在实际生活中,有时还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的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二、学习新知:出示例5: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长5分米,宽3分米,高3.5分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鱼缸的上面没有玻璃)1、说一说鱼缸的样子。2、问:要求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
13、米玻璃,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哪几个面的面积之和?可以怎样计算?3、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选择一种方法算出结果。4、全班交流,体会不同方法的各自特点和内在联系。三、“练一练”:第1题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就是这个长方体前、后、左、右四个面的面积和,也就是长方体的侧面积。 再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完成后,集体订正,指名说出列式根据。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完成后,集体订正,指名说出列式根据。并进行比较。四、巩固练习:练习四第6题,第8题,第9题,第10题五、思考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尝试,再进行交流。第2小题让学生通过数小正方体的面的个数等方法发现每一组相对的
14、面的面积是相等的。六、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想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七、作业: 练习四第7题、第8题板书设计: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后记:备课教案课题:长方体与正方体本课初备课时共14课时,本课第5课时备注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重点难点:让学生经历寻找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过程中自主理解并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材第19页上2个实验所需的材料,学生准备1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教学过程:创设情境1、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如果把这两个石
15、块比较一下,哪个大哪个小?你能说出比它大多少吗?2、要认识物体的大小,准确比较两个物体大小多少,就要认识物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板书课题)师生探究1、实验一 出示两个有同样多水的相同玻璃杯,让学生看清两个杯子里水面同样高。(1)先在一个杯子里放入一个较小的石块,让学生说明水面有什么变化。提问:水面为什么会上升?(石块占有了水中一块地方)指出:石块占有一块地方,我们就说石块占有一定的空间。因为石块占有空间,把水往上挤,所以水面上升了。(2)在另一个杯子放入较大的石块。提问:现在水面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3)再比一比,哪个杯子里水面上升得高?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水面会上升得高一些?指出:因为第二
16、次的石块大一些,所以这个杯子里水面上升得高一些,说明这一石块所占的空间大。提问 :谁来说一说,哪一个石块所占的空间大,哪一个石块所占的空间小?2、实验二(1)出示大小不同三种水果,哪一个占的空间大?如果把它们放在同样的杯中,在倒满水,哪个杯里所占的空间大?指出: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占有的空间还有大有小。(2)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纸盒,比较一下哪个体积大一些。指出:书盒能容纳书的体积就是书盒的容积。也就是说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三、巩固反思1、完成练一练 第1题可以让学生直接判断,然后教师可以操作演示,在让学生说说溢出的水的体积分别相当于哪
17、个物体的体积。2、第2题可以让学生先判断,然后再根据溶剂的含义进行解释。3、完成练习五第1题让学生说明三维饼干的体积为什么相等。使学生明确:因为它们都是有同样大小的8盒饼干堆成的,所以它们所占的空间大小也就一样。4、完成练习五第2题5、让学生明白杯子装的多说明容积大,杯子装的少的说明容积小。6、第3题可让学生按要求操作,让后同桌交流摆的是否正确。7、第4题可以让学生分别说说体积和容积分别指的是什么,什么不同,再回答问题,并说明理由。8、第5题中的三个图形分别表示相应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这是三个图形的内在联系。四、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的收获大吗?你觉得学好这些知识有
18、什么用吗?板书设计: 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体积概念 容积概念 体积和容积的区别教后记:备课教案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本课初备课时共14课时,本课第6课时备注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体积和容积意义的基础上,认识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重点难点: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材第21页上所需的材料,学生准备1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问:你是怎样理解物体的体积和容积的?二师生探究1、出示1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哪个体积大?怎样才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呢
19、?教学体积单位(1)认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问: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呢?(自己的手指头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出示21页上的2幅图,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2)认识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棱长1分泌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立方分米的大小吗?说说看,你见过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3)认识1立方米的正方体怎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用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一个直角的架子,放在墙角,看看1立方米的空间有多大。(4)归纳体积单位通过观察、学习,知道体积单位是规定了棱长的正方体。让学生说说
20、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是怎样的正方体。(5)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升和毫升作单位。容积是1立方分米的容器,正好是1升水。板书: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6)让学生说说那些容器大约可乘1升水。三、巩固反思 完成练习五的第58题(1)、完成练习五的第5题这一题中的3个图形分别表示相应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这是它们的不同点。而1平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立方厘米是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这两个概念都与1厘米有关。这是3个图形的内在联系。(2)完成练习五第6题本题要提醒学生:数几个物体的体积时,要想办法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特别要留心遮住的小正方体。(3)完成练习五的
21、第7题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容积和体积单位的使用。(4)完成练习五的第8题这3幅图是这个物体的形状,它的体积是4立方厘米。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板书设计: 认识体积单位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练习设计:完成补充习题教后记:备课教案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本课初备课时共14课时,本课第7课时备注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重点难点:经历操作、观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2015 学年 苏教版 小学 六年级 数学 上册 11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