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立体图形到视图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由立体图形到视图说课稿.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由立体图形到视图说课稿由立体图形到视图的说课稿由立体图形到视图的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由立体图形到视图下面。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说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体会从不
2、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平面图形,能识别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了解三视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逐步形成对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认识与区别,体会现实生活中处处有图形,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中,我们观察与评价同一个人,同一件事也应该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只有这样,才会发现许多美好的闪光的东西,从而感受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因此,很有必要学好本节的内容。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
3、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得出结论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知识来源于实践,观察是得到知识的重要途径的道理。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的结果,能画出简单物体的三视图。难点:能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并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四教法和学法: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对于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设疑),利用观测法,发现探究法,演示法等,帮助学生解疑的设计思想。对于本节课的难度,采用小
4、组交流合作和“想做想”数学思想相结合的方法。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本节课让学生经历“观察、探索、操作、想象、交流”等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学会”自主转变成“主动会学”。在引导学生识别三视图和画三视图时,可以让他们体验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五教学准备:老师:充分备课,准备相关的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等模型及4个粉笔盒。学生:认真预习新课;课前把学生分成10个小组;准备相关的用具:圆锥、四棱锥的纸模型和正方体及乒乓球、4个粉笔盒(每小组)。六说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景
5、,引入课题。首先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入手,引出课题。题西林壁苏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的这首诗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从字面上看,它直观描画出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侧面看到的不同的庐山景物。对于一个物体来说,从不同的方向看,看到的形状往往是不同的。请同学们观察图片(投影展示):(设计说明: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学生可初步感知到立体图形是可以用平面来展示的,引出课题由立体图形到视图。紧接着谈到立体图形到视图须用到一种方法三视图法,介绍三视图法在生活中,如建筑上、生活中、军事上等方面的运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
6、,现在我们正在学习有用的数学。)请同学精读P128-130(5分钟, 课前已让学生认真预习新课),在精读的过程带着以下两个问题。1了解什么是三视图?2认真体会例1、例2中正方形、圆柱、四棱锥的三视图是什么图形?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说明:目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同时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这也是一个设疑的过程。)2帮助学生解疑授课过程: 补充解释三视图法,三视图是平面图,就像你(作为观察者)让光线沿平行方向射出,从不同方向(正面、上面、侧面)照射物体,物体所留下的影子形状。接着结合圆柱的模形,让学生从三个方面看和想象,是否可以得到和谜语中三幅图一样的图形,从而也验证谜语。
7、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各小组的桌子前面按序分别摆放着,圆锥、四棱锥的纸模型和正方体及乒乓球实物模型。让学生思考从不同方向可能看到什么?(说明:让学生体会从前、后、左、右、上、下各个方向看几何体。通过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通过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并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画正方体和圆锥、四棱锥和球的三视图。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教师在板演画出正方体和圆锥、四棱锥和球的三视图之前,要让学生先尽量试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分别看到的图形。小组内的每一个同学比较画出的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在这里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观察讨论,并发表意见,
8、使他们意识到正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对于不同的观察者,其三视图可能不同。并通过交流能真正理解三视图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随堂练习:设置操作练习,形成技能。设计操作练习:每一组用 4盒粉笔盒设计简单组合体(模仿在讲台上老师设计好的模型),放在小组的桌子前端,各小组学生统一站在桌后面观察,通过观察,各自画出所观察到的组合体模型的三视图,小组内比较、交流、讨论各自所画的图形。如果时间充许,则变动其中一个粉笔盒,再练一次。在这一个过程中,老师不断巡视各小组的情况,帮助学生解疑。(其设计意图是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感受从空间
9、物体到平面图形的转换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画图能力,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学会画几何体的三视图。)4总结收获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1)、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数学思维方法?(这样做的目的一是给学生抒发感受的机会;其次是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做中学的收获,并整理经验,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是给授课老师的一个反思机会,通过学生的回答来对本节课的老师的“教”作一个客观和理性的思索,真正体现出以学论教的教学理念。) 5作业设计(1)必做题:课本习题42第1,2,3题(2)选做题:画出如图所示的零件的三视图。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6评价分析:本节课我努力遵照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力求充分体现教材的编写者的意图。纵观本节课我感觉有三大亮点:(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让学生主体参与,探索新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3)联系实际,实践运用。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会感到枯燥、乏味。本节课我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确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2011-10-15 -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