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一古代诗歌鉴赏课时3实战演练180.doc
《济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一古代诗歌鉴赏课时3实战演练18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一古代诗歌鉴赏课时3实战演练180.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济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一古代诗歌鉴赏课时3实战演练180济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一古代诗歌鉴赏课时3实战演练180专题十一 古代诗歌鉴赏(课时3)实战演练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暮春山间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1.说说首句中“缓”字的表达效果。_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桃花落处无人见,
2、濯手惟闻涧水香”。_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注释】 挑促织:捉蟋蟀。促织,蟋蟀。 篱落:篱笆。1.诗开头两句中“送”“动”两字用语巧妙,任选一个说说它的表达作用。_2这首诗使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分析它的妙处。_参考答案一、1示例:缓,“慢慢”的意思,对山中春日美景留恋欣赏,连脚步都慢下来了,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2示例1:运用衬托(侧面描写)的手法,借涧水之香突出桃花之香,写出了山间暮春的静谧美好,表达了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示例2: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涧水之香,想象落花之情景,写出了山
3、间暮春的静谧美好,表达了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二、1示例1:“送”有“送来”之意,秋风吹动梧桐叶子,送来叶子飒飒作响的声音,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写出了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示例2:“动”有“打动”之意,秋风吹来,勾起了漂泊在外的游子的孤寂之情。借秋风来表达漂泊的孤独凄凉之情。2示例1:衬托(或“对比”)。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更突出了诗人流离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示例2:借景抒情。一、二两句写梧桐叶摇落,萧萧作响,江上秋风寒气袭人,营造了一种萧瑟凄冷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客居异乡心境的凄凉愁苦,自然牵动了诗人羁旅思归之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济南 专版 中考 语文 复习 专题 十一 古代 诗歌 鉴赏 课时 实战 演练 18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