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10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999数学网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1函数 教学目标1、通过感知,领悟常量、变量、函数的意义。2、了解函数三种表示方法中的列表法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函数的意义,并会根据具体问题探究相应的函数关系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注意观察情境图,图下方的表格以有等式“h=30t+1200”表达的是怎样的含义?二、合作交流、
2、解读探究问题1、如图13-1,用热气球探测高空气象,设热气球从海拔1200m处的某地上升空,它上升后到达的海拔高度hm与上升时间tmin的关系记录如下表:(引导学生观察课本P22图13-1)(1)观察上表,热气球在升空的过程中平均每分上升多少米?(2)你能写出表达式上升后到达的海拔高度h与上升时间t的关系式吗?(h =30 t +1200)看图回答(1)任意给出这天中的某一时刻X,能找到这一时刻的负荷ymw(兆瓦)是多少吗?(2)S市规定电费实行分时计价:正常用电时段(6:00-22:00)的电价为0.61元/(kwh),低谷用电时刻段(22:00-次日6:00)的电价为0.30元/(kwh)
3、,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问题3: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惯性的作用刹车后的仍将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住,刹车距离是分析事故原因的一个重要因素。某型号的汽车在平整路面上的刹车距离Sm与车速vkm/h之间有下列经验公式:当刹车时速V分别是40、80、120 km/h时,相应的滑行距离S分别是多少?问题4:为加强公民的节水意识,某城市制定以下用水收费标准:每户每月用水不超过7 m3时,每立方米收费1元,并加收0.2元的污水处理费;超过7 m3的部分每立方米收费1.5元,并加收0.4元的污水处理费,如果设某户每月用水量为X m3,应缴水费y元。(1)填写下表:用水量x / m312345678910水费y/元
4、(2)对于每个给定的用水量X,本应的水费是确定的吗?问题1中,热气球的上升速度在上升速度过程中的始终保持不变(取值一直为50 m / min),这个量叫做常量,而热热气球的上升时间t和上升的高度h都是变化的,叫做变量h是随着t的变化而变化的任给变量的t的一个值,就可以相应地得到变量h的一个确定的值,t是自变量,h是因变量交流:在问题2-4中,哪些量是常量?哪些量是自变量?哪些变量是因变量?与同伴交流。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的,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从上面讨论可以看出,表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主要有下列三种方
5、法1、列表法通过列出自变量的值,与对应函数值的表格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例如:问题1三、例题评析例1、一个游泳池内有水300 m3,现打开排水管以每时25 m3排出量排水。(1)写出游泳池内剩余水量Q m3与排水时间th间的函数关系式;(2)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开始排水后的第5h末,游泳池中还有多少水?(4)当游泳池中还剩150 m3已经排水多少时?解:(1)排水后的剩水量Q m3是排水量时间h的函数,有Q=-25 t +300t(2)由于池中共有300 m3每时排25 m3全部排完只需30025=12(h),故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是0t12(3)当t=5,代入上式得Q=-525
6、+300=175(m3),即第5h末池中还有水175 m3(4)当Q=150时,由150=-25 t +300,得t =6,即节6 h末池中有水150m3五、小结掌握函数的概念,能根据问题背景,确定函数关系式,会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六、布置作业:1、课本P30,第1、22、基训教学后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的第三种表示方法-图象法2、会用描点画出函数的近似图象教学重点、难点1、点:认识函数图象的意义,在了解列表或画图法表示函数的基础上,会对简单的函数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导语:第一课时问题2中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是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条曲线来
7、表示的,那么,其他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能否也用这样的方法来示呢?如果能,可以怎么做呢?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呢?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问题1:对于第1课时问题1的函数y=30 t +1200,能否用图形来表示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t、h)为坐标,作出点,将表格中各对数值所对应的点画上。问题2:尝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形(v0)列表:v/(km/h)010203040s/m0039156352625一般地,对于一个函数,把自变量X与函数Y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叫做函数的图象。三、例题评析:例2:画函数y=2x-1的图象解
8、:(1)列表:x-2-10123y-5-3-1135(2)描点:根据表中数值在直角坐标系内描点(x、y)(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用光滑曲线连接所描的各点,得到y =2x-1的图形。五、小结1、列表时应尽量体现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描点时描出的点越多,图象越精确3、连接描点的同时,应使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六、布置作业:1、课本P30,第3题(补充)分别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y=-3x+2 (2)2、基训第三课时教学目标能够理解函数图象的实际意义,学会从函数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从函数图象中读取有用的信息2、难点:对已有图象能读图、识图,从图象中解释函数变化关系。
9、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问题1、图13-8是记录某男孩在24H内的体温变化情况的图象。(引导学生观察课本P27图13-8)(1)图中有哪两个变化的量?哪个变量是自变量?哪个变量是因变量?(2)在这天中此人的最高体温与最低体温各是多少?分别辊是在什么时刻达到的?(3)在哪段进间里体温上升?在哪段时间里体温下降?哪段时间里体温变化最小?(4)21:00时的体温是多少?(5)这天体温36.0C是什么时刻?问题2:一艘轮船在w港与s港之间往返运输,只行驶一个来回,中间停靠t港,图13-9(2)是这艘轮船离开w港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曲线。(1)解释曲线的各段表示什么意思?OA表
10、示轮船AB表示轮船BC表示轮船CD表示轮船FG表示轮船(2)你知道轮船从w港前往s港的行驶速度快,还是轮船返回的速度快呢?(3)如果轮船往返的机器速度是一样的,那么从w港到s港是顺水还是逆水?问题3:某班同学为了探索用泥壶和塑料壶盛水时的散热情况,进行了对比实验。在同等的情况下,把稍高于室温(25C)的水放入两壶中,每隔1H同时测出两壶水温,所得数据如下表:(课本P29)(1)上面的实验中,什么是自变量?什么是因变量?(2)在同一平面上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两壶水温的变化曲线(3)分析上面表格中的数据,结合观察曲线,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能说明泥壶盛水喝起来凉的原因吗?解:(1)在上面的实验中,时间是
11、自变量,水温是因变量,水温是时间的函数。(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水温的变化曲线大致如图。三、学生练习课本P29,第1、2四、小结在数学学习中体会“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过程,数形结合是一种解题模式,掌握一定的规律,对于学习非常重要。五、布置作业:1、课本P31,第4、52、基训教学后记:14.1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
12、系的探究和归纳。 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教学过程:.回顾与思考1.如何表示线段?2.如何表示一个角?.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问题:看下列实物中,有你熟悉的图形吗?(出示投影:一些含有三角形的建筑物).讲授新课在小学数学中我们学习了有关三角形的一些初步知识,现在大家观察下面的屋顶框架图,并回答以下问题:观察下面的屋顶框架图. 图51 (1) 你能从图51中找出4个不同的三角形吗?与同伴交流各自找的三角形.(请同学们在纸上画出该图形然后来找,请一个同学上黑板指出三角形)根据指出的三角形回答下列问题:1.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结合小学对三角形的认识回答)2.什么叫做三角形?(通过视
13、频了解三角形定义)(刚才找到的三角形能说清楚吗?可能同桌的两位或前后能指着说,隔一行或隔一排就恐怕不行,你说的是这个,他说的是那个,容易混淆,那么怎样就可以表示清楚呢?3如何表示三角形?4三角形的边可以怎么表示?5如果我说三角形有三要素,你能猜出是哪三要素吗?(通过视频了解三角形的基本元素)练一练:(三角形定义 三角形的表示方法)研究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相等,有多少种可能的情况?(通过视频掌握三角形按边的分类)1三条边各不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边三角形,如图3-92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外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如图3-10
14、3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议一议(1) 元宵节的晚上,房梁上亮起了彩灯,装有黄色彩灯的电线与装有红色彩灯的电线哪根长呢?说明你的理由。(装有黄色彩灯的电线长,我是通过测量得到的.装有黄色彩灯的电线长.因为我们在上册书中学习过这样一个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所以把装有红色灯的电线两端当作两个点,这样它就最短.因此,装有黄色彩灯的电线长.(2)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长度有怎样的关系?(通过视频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做一做分别量三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计算每个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并与第三边比较,你能得到什么结
15、论?(分三个小组分别量出三个三角形长度并计算)(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想一想:有两条长度分别为5cm和7cm的线段,用长度为13cm的线段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如果换下长度为5cm的线段,那么换上线段的长度在什么范围内可以组成三角形呢?动手摆一摆。(通过视频应用新知)解题技巧: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 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请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为什么经常有行人斜穿马路而不走人行横道15.1全等三角形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意义和性质,知道全等形,能够辨认全等形中的对应元素2使学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这一重要性质过程与方法经历探
16、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的过程,能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运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理性推理能力,体会本节知识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难点:在几何图形中寻找全等三角形及对应元素。教学方法演示法等教学手段课件等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探索1全等形利用课件给出全等形的定义2通过全等三角形向学生介绍全等形中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概念。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是指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互相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边和角(利用课件说明)3“全等”用符号“”来表示,读作“全等于”,记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举例)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17、,对应角相等(二)课堂演练1例1 如图:AOCBOD,A和B、C和D是对应角,说出对应边和另外一组对应角。BACDO与学生共同完成例1(三)牛刀小试请同学们完成P87练习(四)课堂演练2例2 如图:AOCBOD,C和B、A和D是对应顶点,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BACDO与学生共同完成例2 (五)牛刀再试如图,ABCDBE.问线段AE和CD相等吗?为什么? (六)、课堂小结:带领学生回顾本节知识1、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相关概念。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七)作业15.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已知三边画三角形的方法;(2)掌握边边边公理,能用边边边
18、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3)会添加较明显的辅助线.2、能力目标:(1)通过尺规作图使学生得到技能的训练;(2)通过公理的初步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3、情感目标:(1)在公理的形成过程中渗透:实验、观察、归纳;(2)通过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SSS公理、灵活地应用学过的各种判定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教学难点:如何根据题目条件和求证的结论,灵活地选择四种判定方法中最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学用具:直尺,微机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投影显示问题:有一块三角形玻璃窗户破碎了,要去配一块新的,你最少要对窗框测量哪几个数据?如果你手头没有测
19、量角度的仪器,只有尺子,你能保证新配的玻璃恰好不大不小吗?这个问题让学生议论后回答,他们的答案或许只是一种感觉。于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三角形的三个元素三条边。2、公理的获得问:通过上面问题的分析,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让学生粗略地概括出边边边的公理。然后和学生一起画图做实验,根据三角形全等定义对公理进行验证。(这里用尺规画图法)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应用格式: (略)强调说明:(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2)、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
20、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3)、此公理与前面学过的公理区别与联系(4)、三角形的稳定性:演示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演示中,其实可以去掉组成三角形的一根小木条,以显示三角形条件不可减少,这也为下面总结“三角形全等需要有3全独立的条件”做好了准备,进行了沟通。(5)说明AAA与SSA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3、公理的应用 (1) 讲解例1。学生分析完成,教师注重完成后的点评。例1 如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DBC分析:(设问程序)(1)要证ADBC只要证什么?(2)要证1= 只要证什么?(3)要证1=2只要证什么?(4)ABD和ACD全等
21、的条件具备吗?依据是什么?证明:(略)(2)讲解例2(投影例2)例2已知:如图AB=DC,AD=BC求证:A=C (1)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教师巡视,适当参与讨论。 (2)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思路1:连接BD(如图)证ABDCDB(SSS)先得A=C思路2:连接AC证ABCCDA(SSS)先得1=2,3=4再由1+4=2+3得BAD=BCD(3)教师共同讨论后,说明思路1较优,让学生用思路1在练习本上写出证明,一名学生板书,教师强调解题格式:在“证明”二字的后面,先将所作的辅助线写出,再证明。例3如图,已知AB=AC,DB=DC (1)若E、F、G、H分别是各边的中点,求证:EH=FG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沪科版 年级 上册 数学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