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代发养老金业务资金沉淀的实践策略(共8页).doc





《银行代发养老金业务资金沉淀的实践策略(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代发养老金业务资金沉淀的实践策略(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银行代发养老金业务资金沉淀的实践策略 代发养老金业务是代理金融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如何分析并且经营好此类型客户群,从而形成有效的沉淀资金,带动储蓄收入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养老金沉淀特点研究分析1.养老金是退休老年客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一般情况下,城市老年人的养老金高于消费水平,两者之间的差额便产生了储蓄。这里的储蓄是广义概念,包括银行存款、国债、储蓄型保险、股票和基金等各种储蓄和投资方式。2.银行间的市场竞争也会对养老金沉淀有较大影响如果网点无法为代发客户提供便捷的查询、存取款等服务,那么即使赢得了代发资格,也不会形成沉淀资金,客户很可能会把资金转向其它
2、服务好的银行;反之,如果网点硬件环境和服务品质优良,不仅能够促进养老金沉淀,而且还能吸引养老金代发客户更多的存量资金和闲散资金。因此,只有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以及业务水平,才能提升客户满意度和信任度,进而才能提高网点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养老金沉淀。3.养老金账户变动规律分析首先,养老金账户除去沉淀资金之后的剩余资金就是客户用于消费的生活支出,其支取需要经过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全部支取完之前也会形成一定的滞留资金,因此也会对沉淀资金有一定的影响。客户支取生活费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一次性支取完毕,二是分若干次支取。第一种会使活期存款大起大落,在客户信任度差的网点会出现此类情况,导致客户手中存放大量现金
3、不利于资金安全或者存到他行逐步支取,因此只要网点提高服务体验并满足客户需求,赢得客户信赖则会大幅减少该类情况。第二种符合大众消费习惯,每个月的生活费用分为3-4次支取,手中既有机动现金,也不会有较大的安全风险,这样活期存款只会阶段性下滑。其次,对于沉淀资金而言,客户主要用于银行存款,一方面是为了今后生活开销所储备,另一方面是为了获得一定的利息收入,因此大部分沉淀资金积累到一定金额时会从活期存款转存为定期存款。如果1万元是客户活期转定期的临界点,每个月沉淀资金1千元,平均每笔沉淀资金积累10个月后转化为定期存款,还有可能转存到其它银行,这是必须引起关注的。 二、养老金客户群体特征分析领取养老金的
4、客户均已经退休的老年人,属于“四季理财”当中的冬季客户,其接受金融服务有如下特征与习惯。1.缺安全感,每月前来网点支取部分老人认为养老金发放当天就一定要取,不然这笔钱就会平白无故没有了,所以每个月到了代发日就会很早赶到网点排队领取养老金。2.惯性思维,喜欢柜台人工服务老年人长期使用并习惯了在柜台办理业务,习惯了在存折上查看账户变动,柜台办理业务带给他们一种踏实感,已使老年人对其产生了偏好和依赖,不愿意做出改变。而且老年人对ATM机存在些许质疑,并感觉操作不便。但由于老年人行动不方便,眼力、记忆力又不好,在银行办理业务所花费的时间往往是年轻人的好几倍。同时,老年人因身体状况改变和社会经济地位的下
5、降,心理素质会逐渐弱化,出现独立性减弱、容易灰心等心理症状,经常因为听力有问题,办理业务时听不清柜员说的话,看到柜员及周围客户的不耐烦的表情,有一种自卑感。3.勤俭节约,偏好安全性的投资在我国老年人选择定期存款、购买国债、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基金产品都是短期行为。这是因为现在的老年人由其自身经历、思想和文化特点决定,普遍比较节俭,有更强的储蓄倾向。所以老年人将投资的安全性放在收益性前面,更倾向于选择如储蓄、国债这类风险较低的产品,并且出于对疾病、家庭意外支出的保持着一定的资金流动性。4.认知有限,抑制部分金融需求目前绝大多数老年人对于诸如网上银行、个人理财等自动化、无形化的服务形式不太适应。由于
6、老年人对新事物认知能力不足,银行对老年金融知识传播不够,导致老年人缺乏金融知识的状况日趋严重,与新型金融产品渐行渐远。大部分老年人对个人理财不了解,尽管有着购买理财产品的意愿,但是害怕上当受骗,不敢轻易涉足理财市场,部分老年人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完全不了解。5.心理脆弱,影响金融体系安全一方面老年人获取银行资产表现信息的渠道过窄,只能通过邻里沟通或是观察到银行门口排起的长队才能接受到一些信号,而且他们并不知道队伍中到底多少是有资讯的提款人,另一方面,根据扩展的生命周期理论,人们倾向于在一生中平滑消费,还有留下遗产的偏好,这尤其与中国的国民性格相关。所以,尽管银行为单个的老年人投资提供了最合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银行 养老金 业务 资金 沉淀 实践 策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