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工作总结.doc
《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工作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工作总结.doc(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工作总结扶殘助殘愛心城市泰顺扬善助残爱心使命创建浙江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市泰顺创建扶残助残爱心城市,是一项造福残疾人群体、提升我县残疾人发展水平的民心工程,是促进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是培育扶残助残风尚、提升城市整体精神风貌的公益事业,我县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目标,同时提出“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工作
2、目标,扎实开展浙江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创建工作,先后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不断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加快残疾人工作机制体制创新,残疾人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现将泰顺县创建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泰顺县残疾人事业概况泰顺位于浙南边陲,与浙闽两省三市七县交界,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置县。“泰顺”县名,取“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之意。全县总面积1761.5平方公里,原辖36个乡镇,经区划调整为9镇1乡、63个农村新社区,312个村居、总人口36.6万,其中残疾人2.33万人。县城建成区面积4.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96万人。县情主要有五个特点:
3、一是生态环境优美。泰顺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境内“九山半水半分田”,森林覆盖率75.6%,生态系统完整,环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保持良好。在2005年、2007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浙江保持全国前列,泰顺位居浙江第一。二是自然资源丰富。泰顺是“中国农村水电之乡”,水力资源丰富,地表水资源21.4亿立方米,可开发利用的水力资源达40万千瓦,位居全省第二。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单体总数295个、聚合区10个,有“沐浴氡泉水、探密乌岩岭、观光飞云湖、重走红军路、梦圆古廊桥”五大旅游项目,是一个山青、水秀、景美、空气好的休闲旅游胜地。山地资源丰富,全县共有山地面积210万亩,山坡地开发利用空间巨大。矿产
4、资源丰富,叶蜡石、辉绿岩储量大,其中盛产叶蜡石矿的龟湖镇号称“世界蜡都”,储量1亿立方米左右。茶叶品质优良,“三杯香”茶叶被指定为全国人民大会堂专用茶、钓鱼台国宾馆特供茶。三是传统文化浓郁。泰顺是著名廊桥之乡和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宋至明清时期遗存的古桥有80座,其中15座古廊桥和仕水碇步被分别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制瓷盛于两宋时期,青白瓷器在陶瓷工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木偶戏盛于明、清时代,“药发木偶”、编梁木拱廊桥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是革命历史悠久。1935年4月刘英、粟裕率领的红军挺进师进入泰顺,并在九峰乡白柯湾成立了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1988年泰顺被命名为“革命老根据地县
5、”。五是发展前景广阔。随着新58省道建成通车,交通区位条件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泰顺迎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期。近年来,泰顺县先后荣获全省“教育强县”、全省“体育强县”、全省“文明县城”等称号。在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和谐统筹的同时,泰顺县的残疾人事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先后被授予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全市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为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创建工作开展情况2011年11月,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政办发200889号)、浙江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浙残工委20091号)文件精神,立足我县残疾人工作的发
6、展基础,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创建全省第三批“扶残助残爱心城市”的工作目标。近两年来,全县上下以创建活动为载体,按照“缩小差距、统筹发展、共享小康、进等升位”的总体要求,对照创建标准,著力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优化残疾人生产生活和就业创业环境,不断增强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程度不断提高,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一)强化政府责任,为爱心创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创建爱心城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全县2万3千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爱心城市创建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对
7、此,县委、县政府思想高度重视,认识高度统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的作用,明确提出了把泰顺县创建成第三批浙江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市的目标,并将其写入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具体创建中,突出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1、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爱心城市创建工作的领导,去年12月,县政府成立了由副县长为组长,县府办副主任、残联理事长为副组长的泰顺县创建浙江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创建工作的协调和管理。各相关部门、单位,镇乡也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和联络员。坚持“谁主管、谁落实,谁失分、谁负责”的原则,对照浙江省
8、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区)创建标准,对残疾人生活水平、发展水平、社会环境水平、事业保障水平等方面的创建目标、具体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单位,实现了创建工作有主体、有目标、有标准、有措施、有保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2、出台政策措施。泰顺县委、县政府把创建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出台了中共泰顺县委泰顺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泰顺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泰顺县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泰顺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泰顺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创建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市的实施方案和泰顺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扶残助残爱
9、心系列品牌创建活动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明确有关扶持政策和措施,为爱心创建和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3、加大经费投入。严格按照残疾人事业发展和创建工作的经费投入要求,逐年增加财政投入,确保残疾人事业经费每年增幅不低于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2012年,县政府根据创建标准和工作的需要提供资金保障,在保证残疾人事业正常投入外,额外安排了综合设施建设资金和创建经费,使全县残疾人事业总投入达到1006.17万元,比上一年增长24.2%。4、建立推进机制。泰顺县委、县政府把残疾人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意识。县政府每年定期召开残疾人工作会议,主
10、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听取汇报,及时研究并协调解决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泰顺县人大、政协每年对残疾人工作进行专题执法检查、调研、视察。县政府残工委和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督查,定期听取各成员单位和镇乡创建进度汇报,研究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薄弱环节,务求创建实效,确保创建工作深化落实。5、营造良好氛围。今年5月,县政府召开全县残疾人工作暨创建浙江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工作动员会,县委副书记胡晓东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县四套班子参加会议。今年7月,县政府又召开了泰顺县创建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工作推进会,副县长郭素琴到会并讲话,对创建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县爱心城市创建领导小组也先后五
11、次牵头召开成员单位责任人参加的协调会议。有关部门、单位也纷纷召开动员会,部署创建工作。同时,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创建工作进行宣传,今日泰顺报、泰顺新闻和泰顺党政网页专门开辟“扶残助残,共享一片蓝天”专栏,县广播节目中心开播“爱心联动”栏目,县电视节目中心开设了泰顺双语节目,县创建办专门编制创建扶残助残爱心城市专辑,在全社会营造了人人了解、关心、支持、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二)抓好重点突破,促进爱心创建整体推进为促进创建工作的推进,泰顺县突出重点,完善举措,承兑承诺,履行责任,以创建为契机顺势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尤其是针对创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重点抓好突破。1、开展残疾人事业
12、统计监测。为客观评价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推进爱心城市创建工作,今年4月,县统计局、县残联全面开展了残疾人实名制统计监测调查。专门设计泰顺县创建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市工作统计监测调查问卷,组织调查人员培训。从全县5800多个持证残疾人总体中抽得10个镇乡的500个调查样本。围绕残疾人生活水平(主要监测城乡残疾人收入、消费、居住等情况)、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主要监测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情况)、残疾人社会环境水平(主要监测宣传文化、体育、无障碍、信息化等情况)等调查内容,开展统计监测,进行数据汇总、结果分析,确保创建工作底子清,步子实。通过调查统计,基本达到省规定指标。2、推进残疾人综
13、合设施建设。根据全省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规范和标准要求,我县加快推进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建成占地6亩、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的市残疾人服务中心,集残疾人康复服务、职业培训、就业服务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残疾人活动中心为主平台,全面提升残疾人工作一体化服务水平。目前,第一期综合服务中心主楼3000平方米,进入最后装修阶段,现已将辅助器具展示厅、康复训练室等部分功能投入使用。教育就业培训及办公服务楼层也正在装修,计划明年4月底完成装修,5月“全国助残日”期间启用。3、落实镇乡残联理事长待遇。泰顺县委组织部认真执行浙委20093号和泰顺县委20095号文件精神,高度重视落实残联干部待遇问题,5月份
14、,对全县镇乡残联理事长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全面了解各位理事长的基本信息、任职情况以及待遇享受状况及时做好镇乡残联换届工作。制定享受乡镇部门主任级待遇政策。并经镇乡党委推荐,县残联党组审核,对10名符合条件的残联理事长作了行文明确。切实保障了残联理事长与其他同级人民团体负责人享受同等待遇问题,极大地促进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残疾人组织建设。4、成立社区残协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县委组织部等六部门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县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在按要求落实县、镇乡两级残联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同时,5月份,组织部委托县残联对10个镇乡63个社区进行组织建设规范化督查,并按要求落实63个社区
15、残协和志愿者服务队建设,全面加强了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干部队伍。5、全面启动泰顺县级爱心创建工作。县残工委制定了泰顺县创建浙江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市迎验收考核目标任务细化表,正式启动扶残助残爱心镇乡、爱心社区(村居)、爱心单位、爱心家庭创建,并将创建活动作为创建全省爱心城市的重要载体来抓,全县10个镇乡都按照申报条件提出创建方案,把爱心创建工作纳入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盘子”,积极组织实施,达到良好的创建效果。(三)加大创建力度,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泰顺县紧紧围绕“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工作目标,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进一步加大创建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市的工作力度,形成社会各界广泛参
16、与的社会化工作格局,进一步提高了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1、加强协作,形成创建合力。各镇乡和县级有关部门(单位)思想重视,行动迅速,形成了通力合作,共建共创的良好氛围。县残联、教育、劳动社保、民政、卫生、财政等创建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切实抓好各项创建任务的落实,并先后出台了泰顺县残疾学生(儿童)助学实施办法、泰顺县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实施细则、泰顺县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办法、泰顺县03周岁残疾儿童监测实施意见、泰顺县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建设的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我县残疾人群众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具体细化的配套措施,覆盖残疾人基本生活、康复、医疗、教育、就
17、业、体育、出行等各个方面,进一步改善了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和参与社会的环境。同时,通过上下联动、部门参与、政策互动,进一步增强了创建工作的整体合力,提升了创建工作的统筹推进水平。2、完善体系,切实加强社会保障。一是积极实施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组织开展重度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对象摸排工作,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共为1306名残疾人单独施保,为935户三、四级残疾人列入低保的基本生活保障待遇,发放补助金831.516万元。投入资金256.36万元,建成“残疾人小康.庇护中心”3家,依托各镇乡敬老院、温州市2家精神病院对115名重度残疾人进行集中托养,为546名重度残疾人提供居家安养服务,极
18、大地改善了重度残疾人的生活条件,减轻了其亲属的生活压力。二是组织实施特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工程。从2004年开始分期分批为特困残疾人家庭进行危房改造、修缮。通过严格标准、把握程序、保证质量,先后对727户贫困残疾人的危旧住房进行了修缮和改造,总面积达14800平方米,县、镇、村三级共投入资金891万元,基本做到发现一户,解决一户。三是研究制定政策。完善泰顺县人民政府关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意见、泰顺县人民政府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对残疾等级在二级以上的重度残疾人和三、四级特困残疾人个人缴费部分由县财政给予全额补贴出台进一步完善全县贫困家庭子女大学助学办法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助学机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助残 爱心 城市 工作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