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级管控(共36页).doc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级管控(共3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级管控(共36页).doc(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目 录一、工作流程 . (一) 准备阶段 .(二)实施阶段 .(三)资料整理分析阶段 . (四)编制分级报告阶段 .二、资料搜集和现场调查 . (一)用人单位概况调查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 1.工程分析 . 2.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 3.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施调查 . 4.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 . 5.职业卫生管理情况 . 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 四、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 .(一)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分级 . 1.作业场所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确定 . 2.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分级指数(G) . (1)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 .
2、(2)接触化学物作业 . (3)接触高温作业 .(4)接触噪声作业 . 12 (5)接触电离辐射作业 . 13 3.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总分级指数(T) . 14 (1)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分级权重数(Ci)的确定 . 14 (2)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权重(P)的确定 . 15 (3)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总分级指数(T)计算 . 15 4.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分级指数(Z) .16 (1)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分级指数(Z)的计算.16 (2)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判定 . 17 (二)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质量分级指数(Q) . 17 1.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质量情况 .
3、 17 2职业卫生管理质量分级指数(Q) . 26 (三)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等级(R)判定 . 26 五、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 28 (一)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 28 (二)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 30 附录:引用的标准依据 . 31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系统,是在对用人单位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全面辨识和检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风险分类、危害因素的危害性、暴露强度、接触时间、接触人数、防护水平、健康效应、管理措施等因素,通过合适的风险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分级,并据此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一、工作流程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4、,一般分4个阶段进行。(一)准备阶段收集和研读相关资料,熟悉分级方法和工作步骤,开展初步现场调查,了解工艺流程和工作场所概况,编制风险分级评估方案。(二)实施阶段依据风险分级评估方案开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工程分析,并测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三)资料整理分析阶段汇总、分析准备和实施阶段所得的资料、数据,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职业卫生管理质量分级结论。(四)编制分级报告阶段在前期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写出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报告,根据职业病危害情况和风险程度提出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建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流程见图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
5、7号)第20条规定: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分级管控的实施是以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为基础的,用人单位本年度已经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做过检测的,可依据本年度的检测数据进行评估测算,直接从第三个阶段开始实施,否则需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从第一个阶段开始实施。 二、资料搜集和现场调查 (一)用人单位概况调查 包括用人单位性质、规模、地点、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环境条件、生产工艺及主要工程内容、生产制度、岗位设置、劳动定员、主要技术
6、经济指标等内容。 (二) 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1.工程分析 (1)调查使用的原辅料、催化剂、助剂、产品、联产品、副产品、中间品等化学物质的名称、主要成分、形态、年用量、运输方式、储存方式及投料方式等; (2)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调查,搜集相关图纸: (3)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调查:包括工艺技术及其来源,生产装置和辅助装置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装置的化学原理及主要化学反应,生产设备的先进性及布局调查,搜集相关图纸; 2.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1)对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时空分布,对作业工人进行工作日写实并对其作业方式、职业病危害因素
7、的接触方式、接触时间和时段等情况进行调查。 (2)搜集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的理化性质、职业接触限值、对作业人员的健康影响、法定职业病及职业禁忌证等资料,搜集有毒化学物的急性毒性、扩散性、蓄积性、致癌性、生殖毒性、致敏性、刺激及 腐蚀性、实际危害后果与预后等资料; (3)以往职业病发病情况调查。3.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施调查 对作业场所设置的防尘、防毒、防噪声与振动、防暑降温、防潮防寒、防辐射、事故通风等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种类、数量、位置、形式、运行及其维护情况进行调查。 4.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调查 调查各接害作业工种(岗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接触水平,所配备的防护用品的种类、数量、性
8、能参数、适用条件以及佩戴使用情况等。 5.职业卫生管理情况 对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及职业病防治规划、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及执行情况、职业卫生培训及职业病危害的告知情况、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设施及演练情况、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状况、职业危害申报情况、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等进行调查。 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在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全面调查和辨识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 160)、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T 189-20
9、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GBZ/T192-2007)等标准、规范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进行测定。四、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 (一)用人单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分级 1.作业场所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确定 通过对作业场所的工程分析、现场调查、检测检验分析等全面识别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依据其性质、存在的量、可能导致的健康损害、接触人数和时间等确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2. 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分级指数(G) (1)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 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1-2010)规定,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的技术依据包括粉尘
10、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和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等要素的权重数。分级指数G按式(1)计算: G= WMWBWL.(1) 式中: G-分级指数; WM-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权重数; WB-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 WL-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M)的分级和权重数(WM)取值列于表1注释:接触比值为接触每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实际测量值与相应的接触限值的比值(即:B=粉尘浓度检测值/接触限值,当粉尘浓度检测值为未检出时,以最低检出浓度的二分之一作为检测值计算B值),生产性粉尘应分别计算PC-TWA和超限倍数比值,选择最大值
11、作为某类粉尘比值取值;对于GBZ2.1中同时具有呼吸性粉尘和总粉尘接触限值的粉尘,优先使用呼吸性粉尘的检测数据;若同一作业岗位同时接触两种及以上的粉尘时,应选择危害重、接触限值低的粉尘进行计算。 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和权重数(WL)取值列于表3。表3 体力劳动强度的分级和取值举例:A企业锅炉巡检工,接触的生产性粉尘为煤尘、矽尘。 其中煤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5.6%( M10),故WM=1;煤尘CTWA 最大值为1.42 mg/m3,PC-TWA为2.5 mg/m3,职业接触比值(B)=1.42/2.5=0.57,CSTEL最大值为3.43mg/m3,超限倍数为3.43/2.5=1.37,超
12、限倍数限值为2,职业接触比值(B)=1.37/2=0.69,选择最大值为0.69,故WB=0.69;体力劳动强度为I级,故WL=1;计算煤尘分级指数: G=10.691=0.69 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26.9%( 10M50),故WM=2;接触矽尘CTWA最大值为0.92mg/m3,PC-TWA为0.7 mg/m3,职业接触比值(B)=0.92/0.7=1.31,CSTEL最大值为0.97mg/m3,超限倍数为0.97/0.7=1.39,超限倍数限值为2,职业接触比值(B)=1.39/2=0.69,选择最大值为1.31,故WB=1;体力劳动强度为I级,故WL=1;计算矽尘分级指数: G=2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病 危害 因素 分级 3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