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资料)(共6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对标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资料)(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标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资料)(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浅议能效对标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来源:中国改革论坛 作者:熊华文 周伏秋 发布时间:2009.07.30 报告摘要: 确定能效对标的指标体系是企业实施对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联系各项对标工作流程的纽带。本文提出了构建能效对标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分析了指标体系的构成要素和主要内容,归纳、总结了构建指标体系的方法和步骤,并指出了在对标指标体系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报告全文:能效水平对标活动是指企业为提高能效水平、与国际国内同行业先进企业能效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管理和技术措施,达到标杆或更高能效水平的节能实践活动。开展重点耗能企业能效对标活动,是引导重点企业节能
2、、促进企业在节能降耗中上水平、上台阶的重大举措,对推动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深入实施,明显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确定能效对标的指标体系是企业实施对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联系各项对标工作流程的纽带,是开展对标工作的基础和依托。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应该能够系统地、全面地反映所要瞄准、关注的内容和对象,应该能够涵盖影响企业总体能效水平和能源利用状况的关键因素和环节。 1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开展企业对标工作,重要的一项工作应该是确定要对标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指标构成的同时还包含各指标的基本概念、定义、计算公式和统计口径,主要影响因素和改进途径分析,以及适
3、用不同企业的对标基准值确定方法等,这些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整体。 一般而言,构建对标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5项原则。 一是全面性确定的各项指标应该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和能效水平的总体状况,能够涵盖主要的用能工序和环节,能够有助于找到与标杆企业间在能源利用方面的主要差距及产生原因,有助于识别影响能效水平的关键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可行的、全面的改进措施和方案奠定基础。 二是独立性各指标应相对独立,减少指标间的耦合现象和重复现象。选择指标时应尽量避免各指标间互相影响的现象,降低指标间的相关性。描述一项特定的内容和对象,应尽量选择最能反映该项内容或对象特点、又不受其他指标影响相对独立的单一指
4、标。 三是通用性选择的指标应为业界所熟悉,是行业内通用的、常用的、易于获取的指标数据,指标值的计算应遵循行业统一和通用的标准、方法和口径,这样才便于行业内各企业间的比对分析,提高可比性。 四是代表性企业开展对标工作不宜设定过多的指标,应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指标组成指标体系。所谓有代表性的指标就是指该指标能够反映企业整体或某一环节能源利用效率的主要方面,或者是影响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从代表性这一点来说,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做到“精”。 五是过程性确定的对标指标不仅应包括主要结果指标(即最终反映能源利用状况的指标),还应包括过程性指标,所谓过程性指标是指能够反映产生最终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和中间过程的指
5、标,是描述最终结果产生原因的指标。从另一方面看,过程性的意义还体现在建立指标体系不仅是一个结果,不是为了单纯建立指标体系而建立,而是通过这一过程来分析影响企业能效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理清对标的主要脉络,为明确差距、分析差距和考核管理服务。 2指标体系的构成要素 指标体系是若干指标的集合,但其内容不仅包括指标本身,还应包括与各指标相关的、满足下一步对标工作需要的其他内容。从对标工作的实践看,一个完善的、有效的、能够支持对标工作顺利开展的指标体系应至少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和要素。 2.1指标名称、定义、统计口径、计算公式或方法 上述要素是确定一项指标的必须内容,也是开展指标比对的基础。指标定义应给
6、出该指标在行业内的通用定义,明确指标所包含的主要概念、意义等。统计口径是按行业通用规范确定的该指标各项数据统计、计算的边界,以及相应的折算系数、方法等。开展指标比对,其统计口径必须明确和一致,否则可比性和对比后的实际意义将大为削弱。指标的计算公式或方法规定了在一致的统计口径基础上计算或测量得到指标值的具体方法,为保证可比性,计算公式或方法也应做到科学统一。 2.2指标的影响因素分析 指标体系中的每一项指标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每一项指标的形成都有多个影响因素,其指标值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开展指标影响因素分析,就是要明确某一项指标具体受哪些因素影响,哪些因素是主要因素和关键因素,是如何产生影响
7、的,对指标值的影响程度如何。开展指标影响因素分析,主要有2个目的:一是通过影响因素分析,减少或消除各指标在不同企业间进行比对时的不可比因素,将指标尽量调整到相同的基准线上进行对标,提高指标的可比性;二是通过分析找出影响指标的主导因素和关键因素,以满足下一步开展与标杆指标进行比对和差异分析的需要,有助于快速、准确确定影响本企业指标先进性的原因及其影响程度,并进而为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奠定基础。 一般而言,指标的影响因素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与外界条件和固有条件相关,在短期内无法改变,也是造成指标不可比的重要原因,一般应在进行指标比对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剔除。当然,客观因素中也有一
8、部分可成为制定改进措施和方案的依据,是未来进行改进提高的努力方向。这些因素包括:经营规模、设备规模的差异及由于规模经济而造成的效率差异;产品特性及生产流程的差异,原燃料条件、负荷率等外部条件的变化;地域差异、气候差异等。主观因素主要与企业自身管理及技术装备等基础条件相关,是可以通过管理流程的优化、技术装备的改造予以一定程度的改进和提高的,这些因素也是进行指标比对时与先进指标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是进行指标差异性分析的重点,也是开展指标改进途径分析的重点,是制定综合改进措施和方案的依据。这些因素包括:在相同规模下技术和装备总体水平,技术更新改造力度,先进节能技术的应用程度,工艺优化操作和控制水平,
9、管理目标、手段、方法和流程,科技投入、标准规范、人员素质和考核机制等。 2.3指标的改进途径分析 指标的改进途径分析也是指标体系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开展指标比对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发现差距、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提高。通过对各指标可能的改进途径的描述和分析,可以为企业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方案奠定基础。以各指标的改进途径分析为基础制定企业能效改进方案,可以将能效措施与指标的改进提高直接关联起来,有利于提高改进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有利于对指标改进的程度和原因进行评估,实现对标效益的最大化。 概括而言,企业能效对标指标有3大改进途径:一是在企业内部改进管理、优化生产和操作条件,提高运转
10、率和生产稳定性,努力改善原燃料品质等外部因素,减少“跑冒滴漏”浪费等;二是投入资金,对重要耗能设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三是对没有改造潜力、规模偏小的生产线和装备加快淘汰步伐,以大型先进装备予以替代,从根本上实现企业装备的大型化、现代化。从各途径的投入成本、指标改进效果及应用的可行性看,加强管理途径投入成本最低、效果显现快、应用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强,但节能效果和指标改进程度比较有限;节能技术改造途径投入成本相对较高,取得效果的时间较短,实施技术改造的限制条件较少,应用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较强,节能效果比较明显;以先进设备替代落后设备途径的投入成本最高,会造成较严重的“资本沉陷
11、”,效果显现的时间和周期长,对企业资金能力要求高,实施该途径受到的限制条件较多,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但节能效果和指标改进幅度非常大,而且可以从根本上形成先进的产能。从当前实际情况看,企业改进能效对标指标,应优先选择加强管理途径,其次是节能技术改造途径,最后是以先进设备替代落后设备途径。 3构建指标体系的方法和步骤 3.1选择确定指标 构建指标体系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选择哪些指标作为对标指标。一般而言,能效对标指标应包括3个层面(类型)的指标:一是能够反映企业整体能源利用状况和能效水平、能够涵盖全部生产流程的指标,多用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单位产品可比能耗等指标;二是能够反映主要工艺流程、环节或设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指标体系 构建 应用 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