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综述(共4页).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激励理论综述(共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励理论综述(共4页).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激励理论综述 区域经济学 毕朝辉 激励理论,是起源于西方的一种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理论。所谓激励,就是指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种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激励被认为是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某些需要和动机为条件。国内外对激励理论的研究较为丰富,现作如下总结。一、国外研究状况国外学界关于激励相关理论的研究从20世纪中叶开始,并呈现出众多大家理论,本文根据需求以及认知和行为两个角度,就国外几种主要的激励理论进行归纳梳理。(一) 激励的需求理论 首先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
2、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在更高层次的需求变得重要之前, 人们必须首先满足位于层次底部的需求。尚未满足的需求就是行为的一种潜在的激励因素。其次,在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上美国耶鲁大学的克雷顿奥尔德弗提出了ERG 理论 , 一种新的人本主义需要理论。人们共存在 3 种核心的需要, 即生存的需要、相互关系的需要和成长发展的需要, 一个无法满足自己现有需求的人, 会更加强烈地想要满足这些需求。最后,是激励-保健理论,又称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的。他认为,企业中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可按其激励功能的不同,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两大类。激励因素是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这
3、些因素的改善能对职工产生很大程度的激励用,能提高生产效率。保健因素是指防止员工产生不满意的因素,多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有关,这些因素改善了,只能消除员工不满、怠工,并不能激发工作积极性,促进生产率的提高。(二) 激励的认知和行为理论 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于1964 年提出的。弗鲁姆认为,人们采取某项行动的动力或激励力取决于其对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和预期达成该结果可能性的估计。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人总是将自己获得的报酬与自己投入的比值同组织内部的其他人作比较,只有主观上认为相等时,他才认为是公平的。这种比较不仅会出现在与他人之间,也会出现在与自身的
4、对比。管理学家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一书中提出了目标设置理论。目标设置理论认为,明确的目标能提高员工工作绩效。目标的具体性是一种内部激励因素,如果能力和目标的可接受性等因素保持不变,目标越困难,绩效水平越高。二、国内研究状况(一)激励理论文献综述 国内学界对“激励”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改革开放后,伴随企业的蓬勃发展,学界也涌现了一批研究激励理论的热潮。由于起步较晚,并受到西方学界流行激励理论的影响。国内研究主要停留在经验层次上,并注重研究激励理论对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方面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多集中在企业发展、银行金融体系的监管、地方政府行为、食品安全、耕地保护、医疗体系改革等方面的应用,激励理论的适用范
5、围愈发广泛。首先是从股权激励理论对企业发展方面的促进作用研究。李春玲(2014)认为股权激励是建立在委托代理理论基础上的一种长期激励方式,对于提高管理者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业绩具有重要意义。并认为归属条件、激励力度、激励有效期都会对激励效果产生影响。 李春玲: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载企业经济,2014年第9期。李志(2012)在对国有企业员工激励需求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员工激励需求的差异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李志:国有企业员工多样化激励需求的实证研究,载人力资源开发,2012年第3期。黄再胜(2009)认为,新时期国企经营者激励制度改革和创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激励 理论 综述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