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风险辨识及控制措施(共41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项目风险辨识及控制措施(共4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风险辨识及控制措施(共41页).doc(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工程概述及重难点1.1 工程位置和范围本工程为江西省南昌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土建四标,主要位于红谷滩新区,线路起于会展路站、世贸路等道路,途经红谷滩CBD、秋水广场等,秋水广场站中山西路站区间隧道下穿赣江。图1-1-1 工程范围示意图本工程内容包括2个明挖车站、3个盾构区间隧道,全长3822.254米。丰和站车站站台中心里程为CK10+116.522,起始里程为CK9+913.709,终点里程为CK10+248.622,车站净长334.913m,标准段净宽21.3m。本站为地下二层两柱三跨一号线与地下三层两柱三跨二号线成T字换乘。秋水广场车站站台中心里程为CK1
2、0+919.395,起讫里程CK10+835.818CK10+983.818,车站主体结构总长148m,标准段宽度19.7m,为地下三层两柱三跨岛式车站。会展路站丰和站盾构区间起讫里程CK9+197.582CK9+913.709;丰和站秋水广场站区间起讫里程CK10+248.622CK10+835.818;秋水广场站中山西路站区间起讫里程CK10+983.818CK12+873.336。1.2 线路走向和周边环境本标段路线起于会展路站丰和站盾构区间,到达丰和站,然后向东偏转,下穿世贸路,途经红谷滩CBD、秋水广场、下穿赣江进入中山西路站。本标段区间隧道主要穿越城市道路及绿化带,道路两侧多为住宅
3、区和商业商铺区;在滨江路下穿南昌市水利电力建设公司大楼,该楼为砖混结构;丰和站东南侧为江信国际花园的19楼距离1号线主体基坑最近29m,部分出入口分别与世纪中央、南昌银行、绿地集团等合建。秋水广场车站周边有香格里拉国际饭店建设基地、索菲特泰耐克大酒店以及秋水广场绿化带。丰和站为1号和2号地铁站换乘站,该站附近建(构)筑物主要为江信国际花园商住楼,江信国际花园(编号47、48、49、50),楼高1829层,地下1层,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基础持力层为中风化含砾粗砂岩,桩径0.61.0米,桩端入持力层3,深度大于17.0米;以上几栋楼房距地铁站隧道较近,又是高层建筑,在设计施工中,要特别注意地下水
4、位下降引起的地面沉降破坏房屋基础等问题。1.3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气侯条件1.3.1 工程地质本工程区域地面较平坦,地面标高1825m,属赣江冲积平原地貌单元。场地地层为人工填土(Qml)、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下部为第三系新余群(Exn)基岩。按其岩性及其工程特性,自上而下依次划分为1杂填土、2素填土、4淤泥、1-1粉质粘土、1-2粉质粘土、j淤泥质粉质粘土、3-1含粘性土粉砂、3-2细砂、4中砂、5粗砂、6砾砂及砂砾岩。各土层分布情况见下表1-3-1。表1-3-1 工程地层特性表层号岩土名称顶板埋深(m)顶板高程(m)层厚(m)分布情况1杂填土0.002.4018.8924.27
5、1.2012.80局部分布2素填土0.006.8017.6724.570.5010.10全场分布4淤泥3.405.1018.6920.081.604.70局部分布1-1粉质粘土1.308.4015.6720.670.908.30局部分布1-2粉质粘土3.4012.2011.8218.271.106.50局部分布j淤泥质粉质粘土6.4013.6010.3217.340.502.90局部分布3-1含粘性土粉砂4.7013.4010.7614.490.405.20局部分布3-2细砂7.5015.808.1215.060.508.10局部分布4中砂6.9017.306.8613.030.809.20全
6、场分布5粗砂12.4021.102.9110.630.705.90局部分布6-1砾砂7.8021.802.2111.560.509.10局部分布2-1强风化砂砾岩16.8023.300.873.370.203.00局部分布2-2s中风化砂砾岩上段19.8033.00-9.432.640.8015.40全场分布2-2x中风化砂砾岩下段16.9035.00-12.754.30最大层厚16.23m全场1.3.2 水文地质(1)地表水场区地表水主要为赣江及池塘,目前地表水位高程约为15.5019.60m之间。 (2) 地下水场地浅层地下水属上层滞水、孔隙性潜水、微承压水,主要赋存于表层填土及砂土、砾砂
7、、圆砾中;深部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第三系新余群泥质粉砂岩、砂砾岩内;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表层填土以及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的砂砾石层中,主要分布于秋水广场站、秋水广场丰和站区间和丰和站;孔隙微承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的砂砾石层中,承压水水头高度一般为2.505.20m;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场地第三系新余群泥质粉砂岩、砂砾岩岩层的裂隙中,主要受上部第四系松散层中的孔隙水或微承压水的补给。地下潜水、微承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局部工点侵蚀CO2对混凝土结构具中等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在长期浸水和干湿交潜环境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地下水位以上场地土的PH指标对钢结构
8、具弱腐蚀性,场地土对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1.3.3 气候条件南昌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7.8,最低气温-9.9,最高气温43.2。年降雨量分配不均,每年46月份降雨量较集中,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51.3%,为丰水期;11月至翌年2月,为枯水期,降水量占总量的9.6%,其余为平水期。南昌处在季风区内,季风气候显著。冬季多为偏北风,夏季盛西南风。全年主导风向为偏北风,平均风速4.65.4m/s,历史最大风力11级。1.4工程重难点1.4.1盾构隧道下穿赣江,难度大、风险高秋水广场中山西路站区间穿越赣江,河床底隧道覆土厚度浅,水压大,掘
9、进面容易失稳,易发生涌水、坍塌等灾害,地质复杂,难度大、风险高。1.4.2盾构始发与到达安全本标段三台盾构共6次始发、6次到达,端头地层主要为素填土、粉细砂、中粗砂、砾砂等软弱土层,端头加固为搅拌桩、旋喷桩,地下水丰富、水位高,安全风险高。1.4.3富水砂层深基坑防管涌及坍塌施工安全两个明挖车站均为富水砂层深基坑施工,加上地下水位高水压头大,本地区受季节性台风影响较大,支坑围护结构采用工钢围檩和钢管支撑体系,尤其是世贸站一号线基坑底位于富水砂层,基坑管涌及坍塌安全隐患大。2风险评估的依据及准则2.1 风险评估的依据2.1.1风险评估依据的主要资料 南昌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0、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2009.8 南昌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总体设计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2009.8 南昌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秋水广场站到滨江大道站区间工程初步设计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2010.7 南昌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 A合同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阶段:详勘) 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010.1 由业主提供的地下管线资料 2009.8 2.1.2 风险评估依据的主要规范规程及规定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建质【2007】254 号;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风险管理规范(征求
11、意见稿) 2009.9;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建质【2010】5 号 2010.1;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99-1999) 其它有关国家现行技术标准、设计规范和规定等。 2.2 风险评估的准则2.2.1风险术语 (1)风险:事故或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频率)及其损失的组合表示 (2)风险工程。潜在发生事故的工程自身(如基坑工程、盾构区间工程、浅埋暗挖(区间)工程及其附属设施等工程)及在其影响范围内
12、的周边环境(如周边建(构)筑物、道路、管线等)的复杂工程集合体,它反应了工程施工和地质、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复杂风险关系。 (3)风险单元 风险工程中遭受或承担风险损失的具体对象,如人员、机械设备、工程结构和周边建(构)筑物包括道路、管线、建筑物、桥梁等及生态环境等。 (4)风险因素 导致工程风险发生的直接因素,如各种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施工设备、施工操作、自然灾害、环境影响及人员活动。 (5)风险后果 风险预期的不利事件发生后任何潜在的或外在的负面影响或不利的后果,包括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环境影响或其他等。 2.2.2 风险评估的范围 本次风险评估的范围是针对南昌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
13、程土建施工阶段由于施工环境不确定因素和设计、施工、管理等人的行为的不确定因素造成重大财产少损失、人员伤亡和恶劣社会影响的施工安全风险,包括工程自身安全风险和环境安全风险,不包括机电安装阶段的安全风险。 本次风险评估是针对初步设计成果进行的,从地铁隧道工程施工工艺(工法)与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情况的适应性着手,重点对初步设计技术方案在施工实施过程中可能风险后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风险分析评价,从而对地铁隧道区间工程进行风险评估分级。对一般情况下常见的工程安全问题,如触电、火灾、高空坠落、机械打击等不做重点评估。由于缺乏相关资料,且业主已聘用设计监理,故对设计风险没有重点评估。对噪声、环境污染等风险也不
14、在本次风险的重点评估范畴中。 2.2.3 风险因素发生概率和后果评价准则 参考地铁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指南,风险因素按风险发生的概率(或频率)可能、预期、频繁五个等级,具体等级标准如下: 风险因素概率等级标准风险后果按风险损失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微、中等、严重、重大、灾难五级,赋值分别从 1-5。具体等级标准及赋值如下: 风险后果等级标准及赋值2.2.4 风险单元等级划分 依据风险因素概率等级和风险后果等级描述风险单元风险发生程度的等级,共分为四级,依据以下原则划分: 风险单元风险发生程度的等级2.2.5 风险工程风险等级划分 依据风险工程中风险单元等级,结合工程安全重要性等级、周边环境保护等级
15、等因素综合判定风险工程风险等级。风险工程风险等级划分为一至四级,一级为最严重,四级为最轻微,依次排序。风险工程风险等级反应整个工程的风险是否可接受的程度,决定着不同的风险控制对策及处置措施。一般情况下,以工程安全重要性等级为主,根据风险单元的风险等级高低及周边环境等级的高低进行适当上调和下调,作为风险工程风险等级。3风险识别依据工程特点,认真分析并识别出所有影响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工程安全、人员安全、环境影响等方面的风险并进行分析评价。结合本工程特殊的地理位置、工程地质水文等特点,参考国内外类似工程隧道施工经验,结合我单位在类似工程施工中的施工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识别出本工
16、程施工存在的主要风险有:地质勘察准确性风险;盾构适应性和可靠性风险;盾构始发及到达风险;开挖面失稳风险;开挖面有障碍物及盾构机被卡的风险;盾尾密封失效风险;刀具非正常损坏风险、江底段可能换刀风险;软硬不均且差异性较大地层施工;较大地层损失及不均匀沉降;隧道上浮;联络通道施工风险;建筑物倾斜或沉降、管线损害、道路破坏风险;基坑坍塌失稳风险等。4 风险分析4.1 地质勘察准确性风险由于地质勘探的局限性,加之隧道位于江水下部,通过深水进行地质勘测比在地面的地质勘测更困难、造价更高、而且准确性相对较低,所以遇到未预测到的不良地质和地下障碍物的风险更大。因此,施工前及施工中必须通过地质补勘以及超前地质预
17、报等手段对隧道工作面前方地层进一步探明。深圳地铁一期工程2B标段盾构工程(福民站会展中心站)右线区间盾构推进过程中,就出现了因地质勘探不准而造成盾构机不能正常掘进,刀具及刀盘磨损严重。甚至酿成一些安全事故。4.2盾构机适应性和可靠性(即盾构选型)风险根据场地地质报告及盾构隧道纵向布置,盾构机械推进过程中主要面对的地层为砂性土,但在某一些阶段,开挖面上同时存在着土层、卵石层及砂岩、泥岩层的强、中分化的岩石地层。因此,开挖机械的选择及其施工的可靠性,包括保持开挖面的稳定、切削刀盘的种类、出土方式、主轴的扭矩、推进能力以及最为关键的盾构机械的密封性能等方面,均应认真对待。可以说盾构机选用正确与否是工
18、程成功的重要因素。上海合流污水治理9.1标排放口隧道发生的左线隧道断裂、沉陷事故,除了全断面流砂和局部沼气包突然释放等原因之外,其中小刀盘搅削拖板式前进盾构机机型不对,也是其中主要原因。4.3盾构始发及到达风险国内外盾构施工经验表明:盾构始发到达的安全是盾构法隧道施工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国内盾构法隧道多起事故均发生在盾构始发到达上,主要表现在盾构始发到达端头地层的加固(加固方案、加固范围等)、盾构始发到达盾构姿态的控制、良好的泥水平衡的尽快建立、洞口密封破坏等方面。本工程盾构始发、到达端头地层主要为卵石层,从地质勘察钻芯取样及车站开挖观察看,卵石层中卵石空隙由粉砂填充,卵石层在饱水状态下
19、自稳能力差。选择合理可靠的端头地层加固方案、加固范围、良好可靠的密封止水装置对盾构安全始发、到达至关重要。盾构始发到达端头地层处理不当,在破除洞门时,洞门土层坍塌;始发基座定位不够准确、反力架刚度不够,可能使盾构机一出洞就偏离设计轴线。上海延安东路南线隧道出洞段覆土为6m,采用深层搅拌桩加固,盾构出洞后发生严重的泥水冒浆和加固土体堵塞泥水管道现象,引起掘进施工困难,土体严重坍方,拖延了施工期,南京地铁一期工程、深圳地铁一期工程等都先后发生盾构进出洞地面塌陷或盾构上漂的事故;广州地铁四号线大学城专线某盾构区间,因端头地层加固缺陷,导致盾构出洞时工作面出现大面积坍方,影响工期近1个月。4.4开挖面
20、失稳风险泥水加压式盾构在掘进过程中,泥水不断循环,开挖面的泥膜因受刀盘的切削而处于形成破坏形成的过程中。由于地层的变化等因素,开挖面的平衡是相对的。在泥水盾构施工中,合理进行泥水管理、切口水压管理和同步注浆管理,控制每循环掘削量是开挖面稳定的必要保证,由于本工程隧道穿越地层较为复杂,因此,泥浆特性(密度、粘度、压力等)必须适应地层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合适的泥水质量和泥水压力对于开挖面稳定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于盾构掘进前方一些不确定的地质因素,显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产生的后果主要为:(1)致使前方地表产生较大隆起或沉陷;(2)工作面前方遭遇流砂或发生管涌,盾构机将发生磕头或突沉;(3)推进过程中出现
21、超浅覆土将导致冒顶、泥水冒溢等事故;(4)承压水引起突然涌水回灌,盾构正面塌方;(5)地表产生较大变形,危及地表及周边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4.5盾尾密封失效风险盾尾密封主要是防止地下水、泥水和壁后注浆浆液渗入盾壳后部,确保开挖面的稳定和盾构的正常掘进。由于盾尾密封装置随盾构机移动而向前滑动,当其配置不合理或受力后被磨损和撕拉损坏时,就会使密封失效,隧道涌水涌泥,从而造成开挖面失稳引起严重后果,因此盾尾密封装置的耐久性、密封性能以及能安全方便的更换是盾构施工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问题。盾尾密封失效后,不能保证管片背后注浆效果;加快剩余盾尾密封的磨损速度;地下水和砂可能流入隧道影响盾构掘进,
22、造成地表过大沉陷,从而危及地表正上方及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的安全。4.6开挖面有障碍物及盾构机被卡的风险由于地下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以及地质勘探的局限性,隧道穿越的地层不可能一一查明,盾构推进工作面前方可能会出现各类障碍物,如大的孤石、废弃钢筋砼桩、旧桥台、沉船甚至哑炮弹等,造成刀具的非正常损坏,盾构机被卡、盾构机较大破损等情况,使盾构机无法向前推进。南京地铁一期工程TA15标盾构许府巷玄武门区间在推进过程中,发现了未经探明的废弃的房屋基础桩,对盾构机刀具造成一定伤害。4.7刀具非正常损坏、江底可能换刀的风险在盾构机掘进过程中由于掌子面存在大漂石,导致刀具受到大漂石的冲击、偏压;泥浆与砂
23、或破碎卵石粉末有可能形成泥饼,导致局部泥浆糊刀,从而造成刀具的非正常损坏。无论采用地层加固后开仓换刀还是人员带压进舱换刀,都可能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另外因为盾构机换刀的复杂性,可能对工期产生严重影响,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展。根据地质勘察资料,本工程盾构隧道主要在江底段穿越软硬不均地层,盾构穿越时具有一定的换刀风险。江底换刀本身就存在着较大安全风险。4.8建(构)筑物倾斜或沉降、管线损坏、道路破坏风险盾构区间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及管线密集,隧道埋深相对较浅,对建筑物影响较大。由于在掘进过程中,对地层存在扰动,可能造成地表建筑物倾斜开裂、地下管线破损,直接影响地面建(构)筑物及管线正常、安全运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项目风险 辨识 控制 措施 4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