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视角下的全面质量管理(共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视角下的全面质量管理(共4页).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马克思视角下的全面质量管理摘要:质量管理在现代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西方质量管理思想被引入中国。很多人把马克思的管理二重性理论简单的理解为管理具有指挥工人劳动的社会性和监督工人劳动的阶级性,但是实际上管理的二重性应该是管理的共性和个性。从这个角度看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发展的思想都是管理的共性,全面质量管理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范畴,也被实践证明了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管理方法,所以质量管理属于管理的共性范畴,马克思的管理理论是不排斥质量监督与管理的。本文从人的类本质劳动出发,分析了马克思的质量管理哲学思想。关键词:质量管理;马克思管理二重性;管理的共性在20世纪中人类取
2、得了巨大成就:生产力高度发展,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进入21世纪,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经济也正向着全球一体化方向发展。质量是在市场竞争中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要素。质量管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管理科学,随着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已发展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独立学科。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及其相关论述主要散见在资本论和其他经济著作中。在新时期,梳理和重温马克思的管理理论,联系质量管理实践,探讨新技术革命引发生产高度社会化的条件下,当代质量管理的变化及管理劳动的性质特点,具有重要意义。一、质量管理职能的产生在马克思笔下,管理职能的产生一方面是由劳动过程的协作性质决定的。管理之所以必要是源于结合
3、劳动过程的性质与特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11章明确写道:“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在资本论第3卷第23章,马克思再次说:“凡是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而不是表现为孤立生产者的独立劳动的地方,都必然会产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这就表明,凡是由许多人进行的结合劳动都少不了以组织、指挥、监督为内容的管理。因此质量检验作为一种管理职能从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有其历史必然性。这种管理既发生于以协作为特征的生产
4、过程,反过来它又使过程中的物质要素和劳动要素能够有效结合,从而保证整个生产过程能够协调、有序、高效地进行。倘若没有管理对过程中诸要素进行组织、指挥和监管,生产要么是无法进行,要么是生产劳动者各行其是,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质量管理职能的产生是由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质决定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绝对规律是价值增殖,是尽可能多地剥削劳动力。然而,只有优质的产品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劣质的产品会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日本的企业的成功经验就是从理念与实物质量的“管理突破”开始的。同时,“随着同是雇用的工人人数的增加,他们的反抗也加剧了,因此资本为压制这种反抗所施加的压力也必然增加”。随着同雇
5、佣工人相对立的生产资料的规模的扩大,对这些生产资料的合理使用进行监督的必要性也增加了。质量管理的含义也从最初的事后检验发展到强调全局观点的质量系统科学,进入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二、马克思管理二重性思想的理解在我国学术界曾一度把马克思的管理二重性思想简单的理解为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认为管理具有指挥工人劳动的自然属性和监督工人劳动的社会属性。并简单的认为资本主义管理的自然属性是值得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学习和借鉴的,而资本主义管理的社会属性即资本的阶级性和剥削性是我们应该抛弃和批判的。这种理解是有偏差的,其实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从来就没有提过“管理的自然属性”这样的概念。马克思所论述的管理的二重性不
6、是指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是指管理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在马克思看来,管理本质上是对共同劳动的指挥和协调,是对人的(不管是被他人所管还是劳动者自己管理自己)管理。马克思在分析管理的二重性时是这样论述的:“凡是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而不是表现为独立生产者的孤立劳动的地方,都必然会产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不过它具有二重性。”马克思还指出:不能“把从共同劳动过程的性质产生的管理职能,同从这一过程的资本主义性质因而从对抗性质产生的管理职能混为一谈”。他认为,管理既具有一般性质,表现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是社会劳动过程本身所必要的条件,是生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条件:又具有特殊性,是
7、受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制约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它要受资本主义攫取剩余价值的生产目的的制约,受资本主义价值增殖过程的性质制约。因此,马克思所说的管理二重性是指“管理的一般职能”和受所处社会制度制约而取得的“特殊性质”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从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可以看出一切有利于生产发展的管理都是他支持的,但是在借鉴的时候要注意扬弃那些资本主义个性的东西。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管理二重性理论。列宁认为管理既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又体现了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利益。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生产管理,都包含了管理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两个方面。所以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的管理和社会主义生
8、产条件下的管理有共同的地方,社会主义国家可以批判地吸收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最新成就”。至于指挥劳动和监督劳动,马克思和列宁都论述过。列宁不止一次地论述过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监督的重要性。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其生产过程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过程一样,也需要监督。比如:质量检验、操作程序的控制,都是监督。这些是社会主义管理和资本主义管理共同的东西,是同性。不是只有资本主义管理才有的。所以单纯的把马克思的管理二重性理论理解为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是有偏差的,这样理解也不利于我们有效的吸收西方优秀的管理经验。马克思的管理二重性是指管理的共性和个性,共性的东西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借鉴和学习的。三、马克思管
9、理观点中包含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马克思的管理二重性理论中虽然没有提到及全面质量管理,但他的管理思想中是含有丰富全面质量管理因素的。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可归纳为“五全”,即全面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全员的管理、全面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提高全社会效益。全面质量管理属于马克思管理二重性理论中的共性部分3.1马克思的管理二重性思想要求管理要借鉴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思想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全面运用各种管理方法,综合发挥它们的作用,这符合马克思的管理思想。质量管理是社会分工所产生的社会劳动过程的一种特殊职能,是现代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也是一个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错综复杂,既有物的因素,
10、又有人的因素;既有生产技术因素,又有组织管理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们的心理、环境等社会因素。要把如此众多的因素系统地控制起来,必须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把数理统计等科学方法与改善组织管理、改革专业技术紧密结合起来,综合发挥作用。发展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管理的首要任务,那种片面强调管理的社会属性,忽视对生产力合理组织的观点是错误的。所以质量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并努力改善生产关系,使生产管理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思想都是管理的共性,共性的管理思想是马克思支持的。3.2 全员参与观念在质量管理中确立与运用的必然性全员参与的观念在质量管理中的确立与运用,
11、既是质量管理实践的发展趋势,又是现代管理活动中提高管理效率的客观要求;既可以转化为有效协调管理客体各要素的手段,又是管理主体所追求的目标。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构成了在质量管理中确立、运用全员参与观念的必然性。其一,在质量管理客体诸要素中,人是唯一起主导作用的要素。在管理客体的诸要素中,人是最活跃、起主导作用的要素。物的要素再先进,也必须由人使用和管理,否则只是一堆废物。全员管理的含义即为质量管理要全员参加、人人有责,即上至最高管理者下至所有员工都要参加质量管理,分担一定责任。这是将人的因素作为根本,去组织协调物的要素和其他管理要素。其二,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关键在于人的素质。全员管理讲究人人参加
12、质量管理,企业也越来越多的采用“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其中最为科学成熟的便是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这种由工作性质相同、相近或互补的人员组成的小圈子,圈员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程序,应用各种改善方法,努力协作,解决工作中待解决的课题或出现的问题。QC活动的深入常带给企业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QC活动的成功关键在于人员素质,尤其是圈主的素质,对充分发挥人员能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管理主体的管理能力是衡量其管理水平高低的综合性标准,而管理主体能力高低取决干管理主体所具有的各种素质以及是否具有发挥各种固有素质的主动精神和负责精神。提高管理水平,就要提高管理主体的素质,调动管理者的主动性、能动性和
13、创造性。管理客体的素质也影响着管理水平。被管理者的素质过低,无法如实接收和理解管理主体发出的各种管理信息,无法发挥自我约束、自主管理功能,都会影响到管理的效果。而且,作为管理主体的人与管理客体的人也有素质上的对应关系。因此,只有把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休的人作为管理的中心环节,才能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四、结束语全面质量管理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所以它的确立与运用才具有必然性,所以全面质量管理应该属于马克思的共性范畴,共性的东西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借鉴和学习的。21世纪将是“质量的世纪”,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也应该在生产实践中被批判地学习接受,使之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手段。参考文献1 林俊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的人本管理.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9.2 何云飞.马克思人本管理哲学初探M.云南师范大学.2007. 3 李百花.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的马克思主义分析M.中共中央党校.2012.4 马仲良,张仲国.试析资本论中的管理思想.理论探讨,1988,2.5 蒋洁霞.马克思的管理劳动思想及其对我们的启示.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4(4).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