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博士后制度演变模式和发展特点(共10页).doc
《中外博士后制度演变模式和发展特点(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博士后制度演变模式和发展特点(共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外博士后制度演变模式和发展特点袁兆亿面对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使得科技人才尤其是青年高级科研人才的培养备受各国重视,于是博士后制度成为许多国家培养造就拔尖人才的重要途径。博士后人才既有理论学术能力,也有科技研发能力,可以有效发挥推进产学研结合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因此博士后制度不但是培养人才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举措。尤其是在全球科技创新步伐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大力推进博士后人才培养更具有特殊的现实作用和深远的战略意义。一、西方国家的博士后制度(一)西方国家博士后制度的形成及发展美国是实行博士后制度最早、开展博士后工作最为广泛的国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从1876年开始提供
2、科研津贴招收博士后人员。1916年美国国家科学研究理事会成立,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博士后研究工作。1919年至1949年的30年内,有1359人获得资助,其中3人获得诺贝尔奖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大量增加研究基金和培养人才的经费,并把博士后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手段,发展更为迅速。据统计,1962年美国招收博士后人数为1000多人,而1985年就达到20000多人。在此以前,美国博士后的传统观念是进行学术性研究,并将学术性与商业性严格区分,甚至认为博士到企业工作是研究生涯的结束。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博士后研究工作逐渐扩大到企业,近年来到企业做博士后的人数逐步增多。美国生物工程协
3、会对美国200家生物工程企业的调查表明,有90%的企业设立了博士后位置。一些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如GE公司、贝尔公司、杜邦公司、IBM 公司、英特尔公司等,每年都要招收上百名博士后研究人员。企业逐步认识到,博士后研究人员为企业带来了新思想、新能量,这批生机勃勃的人才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不断发展的一支生力军。许多科学家都认为,企业博士后抗议制度有力地推进了科学界与企业界的紧密联系和有机结合,两者相互之间可以产生新的协作和补充,以往曾经反对实行企业博士后制度的偏见现已逐渐消失。许多年轻的博士都把到声誉良好的企业从事有直接目的和经济效益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当作个人提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对于他
4、们更好地选择未来方向(留在企业或回到学校、研究所)和成就未来的事业也大有裨益。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也都相继出现了企业博士后或与其相类似的制度。美国博士后制度不断发展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美国整个高等教育界重视科学研究是美国博士后制度诞生的良性土壤;第二,提高科研水平和培养优秀学者是美国博士后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原始动因;第三,博士后教育成果显著是美国博士后制度得以发展的根本动因;第四,科学研究的多途径投入和资助是美国博士后制度发展的直接动因;第五,博士后经历被潜在视为获取理想职位的最终学位是其发展的间接动因。另外,也有人将美国博士后教育的形成和发展原因归纳为:第一,通过科技研究提高人才
5、培养水平。培养高科技水平的青年学者是美国博士后教育自始至终的宗旨和目标,这个明确的目标不仅是美国博士后教育产生的最初动因,也是其不断发展的内在源泉;第二,追寻科技发展新方向。博士后科研人员从事的课题大多代表了现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相关科研项目往往具有较高水平,成果显著。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和企业、政府非常重视博士后研究工作,这从根本上推动了美国博士后教育的发展;第三,加强科研扶持和投入。多样化的资助来源和庞大的财力支援,为美国博士后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直接推动了美国博士后教育的蓬勃发展;第四,个人发展的里程碑。博士后越来越被视为新的最终学位,以及许多博士生希望通过博士后阶段获得进一步
6、的科研能力,加上美国鼓励创新和支持各种新思想等宏观科研环境等等,这些因素都影响和刺激着美国博士后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二)国外博士后制度的发展阶段根据博士后发展规模可以将博士后教育的发展历程归纳为以下三个阶段: 诞生与扩散阶段(1876年至二战前);积极促进阶段(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调整与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而根据博士后发展水平又可以将博士后教育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早期发展阶段(1876至二战之前),主要表现是博士后教育在这个阶段发展比较缓慢,不规范也不成熟,博士后岗位的设置仅限于高等院校,博士后数量不多,经费来源有限;第二阶段是快速发展阶段(二战至2
7、0世纪60年代),主要表现是美国政府重视和积极支持博士后教育,博士后研究得到联邦基金会的支持,博士后教育路径更加广泛;第三阶段是趋向成熟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在此阶段,博士后招收单位多样化,博士后研究经费资助来源多样化。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引起关注;第四阶段是调整和反思阶段(本世纪初至今),21世纪初开始,为了保证博士后教育质量,面对博士后教育过程中遭遇的众多问题,各国政府、博士后招聘单位、各个民间团体开始反思和重新定位博士后教育,并积极采取措施调整和改善。(三)国外博士后制度的发展模式按照制度经济学的概念,基本社会秩序可分为自发秩序和计划秩序。计划秩序是指直接凭借外部权威、依靠
8、指示和指令来规划以及建立秩序从而实现一个共同目标;自发秩序则是指各个主体间接地以自发自愿方式进行的,服从于共同承认的规范和相关的制度秩序,客观上使某个或者某些目标得以实现的秩序。这两者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具有共同意志、是否采取具有强制性质的手段。依据这一理论可将博士后现象按其规范、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分为计划秩序、自发秩序以及计划和自发秩序相结合的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的表现形态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1)在自发秩序中,政府是该制度的平等参与者;(2)在计划和自发结合模式中,政府只提供用以支持该制度的部分条件和部分管制,其他的条件由社会中的其他主体提供;(3)在计划秩序模式,政府提供全部的管制并提供
9、大部分的财政资金支持。根据这种分析方法,英国和美国的博士后培养现象属于自发秩序模式,法国和德国的博士后培养现象属于自发和计划结合模式,而中国和日本则属于计划秩序模式。1、自发模式美国博士后是博士后现象的起源,其发展模式具有明显自发秩序的特点。在博士后发展过程中,从其提供的制度和管制方面来看,美国政府一直处于相当被动的地位。如果从其提供的职位方面来看,美国政府与提供博士后研究职位的企业差别不大,仅仅是这一现象的参与方而已。最早的博士后起源于1876年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对于优秀青年学者的资助。对第一批被资助中的4个已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人们称之为“博士后”。1916年美国科学研究理事会成立,1
10、919年从洛克菲勒基金会获得一笔基金,专门用来资助博士后研究工作。从这以后到1938年,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设立了医学基金、生物学基金、国际交流基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基金(又统称国家研究基金),共资助1146人。1937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在国家健康总署下设国家卫生研究院并设立了研究基金,于1938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博士后。美国政府的各研究机构从此都运用一定资金来资助大学搞科研,开启了政府介入博士后工作的先河。在美国的博士后现象中,民间基金会从一开始就作为有力的推动者参与进来。美国政府首先不是作为博士后现象的规范者出现的,而是作为这一现象的参与者出现的。美国政府设立基金会首先就是试图模仿民间
11、的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来获得政府希望得到的科研成果。美国政府没有把博士后现象上升到提升整个国家的科研水平的战略高度,更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种制度,甚至建立专门的行政机构进行管理。这种状况,一方面,是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受到政治体制的限制;另一方面,也与博士后研究的性质有关,博士后研究往往非常专业,除了极少数专业人员以外,政府如果不是自身有需要,很难提出需求并对其进行正确评价。随着美国政府的介入,美国的博士后现象并没有导向法律化轨道,而是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种多元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动机是多元化的;(2)博士后研究经费来源是多元化的;(3)对于博士后研究的要求也呈多元
12、化趋势;(4)对博士后进行投资的各主体也有着多元化的动机。客观上说,美国博士后制度的这种多元化形式,为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提供更多的选择途径,同时也促进了高级人才的形成,产生了大批领先的科研成果,也为促进就业、增强学术领域交流、扩大政府、大学和企业间的合作研究,以及整合人才资源等诸多方面做出了贡献。但是从博士后现象的起源上来看,它不是立法机构行政机构的有意行动,也未得到法律认可。2、自发和计划结合模式自发和计划相结合的博士后模式,主要是指欧洲大陆国家和其他学习美国、英国博士后制度的国家。这些国家为获得美国博士后所取得的成果,积极引入博士后模式,但是这些国家的政府小心不使自身过多地卷入到博士后制度当
13、中。德国的博士后制度主要采取由高校、科学院和研究所组成的“德意志研究联合会”的形式。通过提供培训、研究和教授资格三种奖学金以及多个特殊资助项目等手段,促进博士后事业的发展。为了促进国际交流,德国还为外国人提供到德国进行研究的奖学金,也为德国人提供到国外研究提供奖学金。德国对博士后研究主要按照奖学金的形式,比较少采用项目方式或工作岗位方式进行。从资金来源来看,德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都为联合会提供相当数量的资金。法国的博士后制度主要采取在大学中设置明确的博士后岗位,法国教法国教育部和法国科学研究中心(CNRC)提供经费,但是并不负责管理,而是由各大学自己负责。同时,法国科学研究中心还与企业签订协议,
14、由企业提供资助和要求,来保证博士后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法国博士后制度另外一个主要特点是,它将博士后分为“国家博士后”和“大学博士后”,前者由国家授予,而后者由大学授予,国家不进行干涉。这种方式对中国博士后制度的改革具有特别的借鉴意义。当然。法国的做法与法国的分裂文化有关。对中国来说,则与中国的社会经济转型有关。3、计划模式计划秩序是指政府完全介入到博士后制度的管理当中,如果离开政府管制和财政资金支持,这种制度很难继续实行下去。日本的博士后制度具有明显的计划秩序色彩。日本的博士后制度称为特别研究员制度,其中包括一般、癌研究、派遣海外和外国人四种类型的特别研究员,其民族色彩和功利色彩非常明显。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外 博士后 制度 演变 模式 发展 特点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