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精选).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精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精选).doc(1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YOUR LOGO原 创 文 档 请 勿 盗 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学段目标)知识技能: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亿以内的数, 了解分数、百分数、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2、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和平 面图形的基本特征,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换,能初步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3、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的可能性发 生的等可能性、游戏数学思考:规则的公平性,
2、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1、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2、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 步发展空间观念。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4、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问题解决: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找其他方法。2、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3、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4、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5、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6、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 情感态度:1 、对周围环
3、境中与数学题。初步学会与他人合 程,并尝试解释所得 问题过程的意识。作。的结果。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2、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定的把握,相信自己运 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 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4、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论的确定性。题的探索性和挑战 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5、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发现 错误能及时改正。的观点有提
4、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一)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 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二)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1 页,共 120 页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
5、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三)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
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 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四)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教学进度1、 四则运算 . .
7、1. 加法的意义2. 减法的意义3. 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4. 乘法的意义5. 除法的意义6. 解决问题2、观察物体 .1. 观察 1 个几何组合体2. 观察 3 个不同的几何组合体3、运算定律 .1加法运算定律2乘法运算定律(6 课时)(2 课时)(11 课时)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4小数与单位换算5. 小数的近似数整理和复习5、三角形 .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小数加减法(10 课时)( 4 课时)(6 课时)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2 页,共 120 页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律推广到小数7、图形的运动(二)
8、.(4 课时)(6 课时)8、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1平均数2复式条形统计图.营养午餐1课时9、数学广角鸡兔同笼.(4 课时)(4 课时)10、总复习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说明: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 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 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 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 序、有关 0 的运算。(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
9、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 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三)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四)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五)教学建议: 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 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
10、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 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 1 课时共 6 个课时课题: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课型: 新授课教学内容: 教科书 23 页例 1 与“做一做”,练习一第 课标要求:1-5 题。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
11、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 关 0 的运算。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3 页,共 120 页学情分析: 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在一到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较多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 中,能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在第二学段本册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已 经具备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能够较好的理解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
12、符合学生的学习认 知规律。教学目标: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 互逆关系。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 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引导法与尝试练习法教学媒体选择 :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从华宁到江川长29 千米,从江川到玉溪21 公里,从华宁到玉溪长多少千米?根据以上已知条件,如何解决问题 ?修改已知条件,尝试解决问题。二、理解加减
13、法的意义 教师活动:过渡语:导学里的第一步应用的是什么运算?1、理解加法的意义。出示例 1(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81411421956或11428141956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 小组讨论 )(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3) 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部分名称。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
14、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出示加法的意义 ) 说明加法各(1)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 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1956 8141142或19561142814(2) 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 小组讨论 )(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 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师活动: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汇报 )
15、( 小组讨论。个别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4 页,共 120 页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加数 加数 和被减数 减数 差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 81411421956814195611421142 1956 814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 800350450( 板书)800350450350800450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被减数差减数6. 练习“做一做”学生活动: 借助导学小组尝试解决例题减数被减数差1 中的问题,说明减法各部分
16、名称。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四、 总结 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作业设计1、口算。27374582328472、一箱橙汁 板书设计36963 7 835 2412255824 810488948 元,芳芳要买三瓶,共需付多少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2)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减法应用题。(3)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加数 加数 和被减数 减数 差减数 =差=加数 =教学反思:第 2 课时课题:
17、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课型: 新授课教学内容: 教科书 5 6 页例 2、 3 与“做一做”,练习二第1-5题。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5 页,共 120 页课标要求:1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2的验算。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教学目标:12的验算。34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教学重点: 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18、。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引导法与尝试练习法教学媒体选择 :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板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导学里的第一步应用的是什么运算? 前面我们学习了加减的混合运算,今天我们来探究乘除1、乘法的意义出示例 2( 1) 用加法算: 3+3+3+3=12用乘法算: 3 4=12师:为什么用乘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
19、?( 小组讨论 )(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分名称2、理解除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出示例 2(2)( 3)( 出示乘法的意义 ) 说明乘法各部(1)问:与第( 1)题相比,第( 2)、( 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列式计算: 123=4124=3(2) 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 小组讨论 )(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
20、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与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 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精品资料精品学习资料第 6 页,共 120 页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4、做一做5、教学例 3. 关于 0 在
21、除法中的特性,启发同学想:0 除以一个不是0 的数得什么数?引导学生自己举例。老师提问:为什么相除的结果都是0?教师强调:因为一个数和0 相乘才得 0,所以 0 除以一个不是0 的数商都是 0学生讨论: 0 能作除数吗?为什么?教师说明:如 50 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 相乘得 5 0 0 不可能得到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 相乘都得 0三、课堂巩固。完成练习二1-3 题。四、总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练习二 4、5 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积另一个因数任何数加上 0 还是 0。 除以一个非 0 的数还得 0。被除数商除数任何数乘 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四 年级 下册 教案 精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