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doc(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执笔:韩桥小学 张春雷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百折不挠”的主题为主线:天火之迷向我们介绍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精确、细致地观察、研究和实验,揭开了雷暴的秘密;厄运打不跨垮的信念是讲清代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诺贝尔则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了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2.学会本单元31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 15个字也要求会认读,认识一个多音字;3.理解本单元课文中
2、出现的四字词语和成语,会运用“不足为奇”等词语造句;4.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段落和词句学习课文,感受“百折不挠”的单元主题。5.学会有序观察看图,了解图意,根据图意展开合理的想象,再编写故事。三、教学重点:1.天火之迷:重点指导学生复述整篇课文;2.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让学生明白数据的使用的作用,体会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3.诺贝尔:重点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文析句中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4.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的教学,应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三个重点
3、句的意义,在品读中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并了解作者前后照应,正反说明的写作手法。四、教学难点:1. 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2. 感悟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四、教学策略:1.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恰当运用电教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拓宽学生视野,增长自然科学知识。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引领学生感受课文主题和精神;教会学生进行课外资料的收集,使学生做好课内外知识的迁移与吸收。3.品词析句和品读相结合,重点理解重点词句和段落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通过朗读,感受文章中人物的可贵精神。4.有序
4、看图弄清图意,展开想象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想象事情的结果,以学习小组形式合作学习,展开讨论,再完整地把故事写下来。5.注重学生日常的读书、写字等正确姿势的培养。五、教学时间:19、天火之迷: 2课时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课时21、诺贝尔: 2课时22、滴水穿石的启示 2课时习作6 2课时练习6 3课时合计: 13课时19、天火之谜一、教材分析:天火之迷向我们介绍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精确、细致地观察、研究和实验,揭开了雷暴的秘密;二、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
5、段意。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三、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四、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五、教学准备:课件 生预习课文六、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2、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看这个雷电的呢?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3、揭题天火之谜4、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二、初读课文。1、出示自学题。(1
6、)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3、检查自学情况。(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2)理解词语。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种可怕的东西。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雷暴的谜。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学习第一节1、指名读课文。2、这一节
7、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3、为什么说它可怕?板书:把人击倒树木劈成两半4、齐读第一节。四、指导写字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吗?中国人称“雷神”。西方人叫“上帝的怒火”。2、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二、学习第二段。1、出示第2节。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齐读“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2、你了解富兰克林吗?政治家,发明了避雷针3、齐读第2节,想想这一节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4、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自由读3-4节思考: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请划出有关词语)请用简单的
8、几句话来说,并想想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决定实验认真实验勇于实验)5、分四人小组学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想想为什么读一读表达出来。6、讨论交流(读好词)早就(很早不是现在)-所以发现了-引读(1)“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观察比较(2)大胆推测: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放电现象不能雷暴结合富兰克林与众不同。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什么意思?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与“推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能接受?引入“
9、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板书:习惯地冷嘲热讽)不仅就连人们会说些什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3)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4)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实验)(动作)(5)富兰克林发现天火之谜的实验过程能读懂吗?用朗读把你读懂的内容表现出来。他读得怎么样? 7、有感情朗读2-4节,体会人物特点。 8、同学们现在你认为雷电怎样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还怕吗?(指名原来有误解的学生回答)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 9、引出第5节。齐读第5节,理解“震惊”、“宣告”、“无稽之谈”板书:震惊世界10、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会怎样说?自
10、我惭愧夸奖富兰克林11、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三、学习第三段。1、富兰克林实验成功有何伟大意思?2、板书:-安然无恙(理解)3、指导朗读,想想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四、总结课文。1、齐读全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2、完成课后练习4。五、指导复述全文。1、凭借段意,安排好复述的顺序。2、根据板书内容提取重点词语,组织语句进行连缀复述。3、指名上台复述,师生评议。4、以四人为一组,轮流复述。5、优选复述。六、布置作业。1、复述课文。2、完成练习册。板书设计:19、天火之谜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决定实验认真实验勇于实验震惊世界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教材分析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
11、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记述了史学家谈迁两次创作明史巨著国榷的经过,突出表现了谈迁在国榷被盗后,面对厄运,抱定信念,矢志不渝的人物形象,将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活动更使谈迁这一人物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可感。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品读文字,感悟其丰富的内涵,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三、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学习他矢志不渝的精
12、神。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感悟,理解课文第四节,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五、教学准备: 课件 生预习课文六、教学时间 二课时第一课时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1、师生共写课题,提示:端端正正写字2、教师设问:什么叫“厄运”?在课文中指什么事?谈迁被厄运打倒了吗?为什么没有被打倒?(相机理解打不垮、信念)3、指名读题二、自学探究,交流展示1、引导学生围绕学案自读课文,并四人一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行间导学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引导学生选择最受感动的一节读课文,导读课文第二、三节,指导学生读通顺,读正确,尝试读出感
13、情,相机理解“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等词语,引导用自己的话概括每节大意(预设举例:“疾”在字典里的解释有:疾病;痛苦;痛恨;快,疾速。“积劳成疾”的“疾”应选第 种解释;“嫉恶如仇”的“疾”应选第 种解释;“奋笔疾书的“疾”应选第 种解释。”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词语和句子的意思选择合适的义项)、导读第一节设问:一篇好文章的开头,像凤凰的头一样的优美、精彩,所以有“凤头”一说,谁喜欢第一节?读第一节,相机正音“浙江、国榷”,说说第一节写了什么?、导读第四节设问:好文章的结尾往往又像豹的尾巴一样有力度、响亮有力,因此又有“豹尾”的说法反复齐读第四节3、交流学案第四题、谈迁写的国榷是一本什么样的
14、书?、谈迁是谁,说说你对他的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几句话概括。(不超过30字),通过引导,逐步让学生用最少的字概括课文内容。(预设:谈迁矢志不渝著国榷)4、指导写字、出示生字 浙 迁 博 抄 锁 挣 诞、教师范写 博 诞、学生完成课后第一题三、质疑问难 初读了课文,你有那些不理解或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引导完善学案第五题)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和同学们一起走近谈迁,请带着对课文内容的回顾,轻读课题3、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交流)让我们带着对谈迁的赞叹与钦佩,再读课题二、整体感知,自学质疑1、谈迁所写
15、的国榷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请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有关句子出示句一: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2、谁能把国榷的价值读出来?指名读,齐读3、这句话在课文中是很重要的句子,说它重要,不仅体现了国榷的价值,还体现在这段话中的几个关键词语与全文内容联系非常密切,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品一品。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哪几个词语,它们和课文内容有什么联系。(师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新写 原先 更加翔实、精彩)4、围绕这三个词我们可以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呢?(师生交流后梳理问题:原先写的国榷是什么样子的?谈迁为什么要重新写国榷呢?更加翔实、精彩的国榷
16、是怎么写出来的?)三、互动探究,交流展示(一)、品读第一节1、自由读一读第一节,看看原先写的国榷是什么样子的?画出有关句子出示句二: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他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指名读、这句话中有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作者运用了一组数字,用心读一读,看看从这组数字中你读懂了什么?预设:20多年、6次修改、500多万字治学刻苦、信念坚定 6次修改治学严谨 500多万字是鸿篇巨制师生交流后小结:这一组数字,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谈迁坚定的信念,创作的艰辛、治学的严谨、作品的宏大。再读句子、从这一组数字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什么?出示句三: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
17、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齐读后谈话:编书难,编史书更难,编翔实可信的史书是难上加难,但谈迁克服了千难万难,终于完成了史书的编写。、怀着钦佩的语气读句二、句三(二)研读第二节设问:一部史书完成了,谈迁欣喜若狂,可他为什么要重新撰写国榷呢?(学生简答)老师在读这一节时,有几句话深深地打动和震撼着我。你们也来读一读,看看哪些句子也能深深地打动和震撼着你,画下来,并写出受感动的原因1、交流A、出示句四: 20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指导读、教师谈话:小偷偷走的仅仅是书稿吗?(不是,是他20多年的心血!)是啊,这对一位年近六旬、体
18、弱多病的老人来说是何等惨痛的打击啊,还有吗?B、出示句五: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的流淌。、指导读、谈话:是的,他难过,他后悔,他痛苦,都化着两行热泪,让我们再读句子,体会老人此时复杂的感情。(齐读句四、句五)、指导看图,教师谈话:谈迁是什么人?请同学们看书上插图,他是一个饱读诗书、性格内向的文人,是一位饱经风霜、尝遍人间疾苦的老人可以说,一生中他就流过这一次泪。是啊,54岁的他历经千辛万苦、省吃俭用,直熬到两鬓斑白,不就是为了编写这部明史吗?如今书稿被偷,他怎能不伤心?带着这份情感再读这两句话 、再读句四、句五过渡:老师在读这一节时,还有一句话令我深深地震撼,谁来说一下。C、
19、出示句六: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引导说说读后感受、教师谈话:谈迁毕竟是谈迁,在很多人认为他再也站不起来的时候,他勇敢地站了起来,老师想问一下,支撑着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是信念,幼时立下的信念立志编一部明史,就像种子一样在他的心中扎下了根)谈迁是什么人!他是饱读诗书,性格内向的文人,是一位饱经风霜,尝遍人间疾苦的老人,但是他更始一个性格坚强,信念坚定的能人、铁人(老师有意把“是、是、更是”读得重了许多)20多年风雨洗礼的信念岂能丢下,真正有信念的人又岂能被厄运打倒,再读这句话、齐读句六(三)、感悟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五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六 单元 教材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