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三史资料.doc
-/第一部分新疆地方史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西域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 一、地理环境 我们伟大祖国的西北边陲新疆,是个广阔富饶的,一个雨量稀少,带有明显干燥地带特性的典型地区。全区面积约165面积最大的是海南,海洋面积200多万平方千米;陆地面积最大的是新疆165万平方公里,海南陆地面积3.5万平方公里,只是新疆的零头不到,是面积最小的省区。万平方公里,为全国面积的六分之一,是我国最大的省区。在她的东北、北面、西北、西面、西南,分别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8国和中国毗邻的国家:再加朝鲜 越南 老挝 缅甸 不丹 尼泊尔为界;东面、东南、南面与甘肃、青海柴达木盆地:青海省的西北部,被祁连山、阿尔金山和昆仑山所环绕的盆地,是青藏高原上陷落最深的一个巨大的高原型盆地。这里地形气候与塔里木盆地相似,居内陆,降水较少,气候干燥,有戈壁和绿洲,有丰富的冰雪资源。野生动物很多,除此之外,由于盆地地形,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呢,大家知道柴达木在蒙古语里是什么意思么?盐泽的意思。由于湖盆里的水大量蒸发,浓缩,湖底沉积了大量钠盐、钾盐和石膏,形成多种盐矿。比如察尔汗盐湖,可可盐湖,茶卡盐湖,都是著名的盐湖,青藏公路有31公里长的路面就是建筑在察尔汗盐湖的盐盖上,路面坏了,养路工人就从盐坑里掏出卤水来修补。、西藏3省区毗连。新疆古代称为“西域”,意思是中国西部的疆域。古代人使用“西域”这个词时,其界定范围有广、狭二义之分。就广义讲,西域包括新疆及其以西的中亚、西亚、北非、地中海东岸以及印度北部地方;从狭义说,西域指王门关、阳关以西,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葱岭以东,我国历代中央及地方政权所管理统辖的地方。即使后者的范围也比现在的新疆大得多。今天的新疆境界,是近代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强占我国大片领土以后形成的。但是,在讲历史上的西域时,我们须按照历史唯吻主义的精神,尊重历史事实,因为那时它确实是中国的疆域,不这样讲很多历史问题就说不清楚。“新疆”和“西域”这两个概念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意思都是一样的。新疆的地貌特征是三大山系包围着两个盆地。三大山系-(1)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是雄峙于南部,是新疆与西藏的分界线,所产美玉驰名于世。(2)阿尔泰山是新疆北部的主要山脉,它从东南向西北延伸,盛产黄金,以此汉文古籍多称之为金山。“阿尔泰”是突厥语,意为金子,所以汉文古籍多称它作金山,形象了它的美丽和富饶阿克苏:维吾尔语 白水。(3)天山山脉从东到西,横亘其中,自然地把新疆分成了南北两个各具特色的区域。这道山脉之雄伟壮丽,从它的名字上就可以看的出来,天山上的景色云多,雪大,是很令人神往的。 两个盆地-(1)天山北部的准噶尔盆地,盆地中央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语意:野猪出没的地方 仅次于塔克拉玛干的第二大沙漠;(2)天上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中央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底部石油储量丰富。发源于三大山系的主要河流有:(1)额尔齐斯河是鄂毕河最大支流,是新疆第二大河。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流经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的国际河流,流入斋桑湖后,出湖后汇入鄂毕河。,源于阿尔泰山西南麓,自东向西流入斋桑(sang)湖。(2)伊犁河,发源于天山北麓,向西流入巴尔喀什湖。(3)塔里木河,是发源于天山南麓的开都河,阿克苏河以及源于昆仑山的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和田河等众多河流,汇合而成的一条大河我国最大的内陆河,自西向东注入罗布泊。塔里木盆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干早少于每年平均降水量只有80毫米。 二、新石器时代我们伟大的祖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人类最早的发祥地之一。祖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北京猿人”等都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元:距今170万年;蓝田人:80万年;北京人:距今10万年至20万年;(因为他们的主要生产工具是简单打制的粗笨石器,所以考古学上称为旧石器时代)。新疆地区目前尚未发现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但已发现许多有关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遗址。这说明最晚在七八千年以前,新疆地区已有人类活动。在新疆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使用磨制石器,比如浙江省的河姆渡文化,陕西的半坡文化,主要分布在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县;天山北麓的木垒、奇台、吉木萨尔、伊吾、巴里坤及伊犁河谷;天山南麓的库车、巴楚、柯评,博斯腾湖沿岸,且末、民丰、于阗、皮山等等。经考古学家对这些遗址上发现的遗物分析研究,认为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一)以大量细石器为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这类文化遗址分布在哈密,乌鲁木齐县,木垒县城南郊以及吐鲁番等地,它们均处于天山南北麓或天山中的小盆地上。石器有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状器、锛形器、三角形矛、镞等,与这些细石器共存的还有少量砂质陶器,如圆底钵、圆形杯、瓮、罐之属。这些遗物反映那时人们的经济生活,以狩猎、游牧经济为主,有的地方也可能出现原始农业。(二)以大型磨制石器为主要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这类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喀什疏附县阿克塔拉、温古洛克、库鲁克塔拉、得沃勒克以及阿克苏县喀拉玉尔衮等处。石器特征是体形较大,都是磨制。石器工具有石斧、石杵、磨盘、石纺轮、石球、石刀、石镰等。与石器共存的还有大量陶器:罐、钵、盆、瓮、杯、壶等。这些遗物反映那时人们的经济生以农业为主。(三)以彩陶为重要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这类文化遗址分布很广,几乎天山南北各地都发现此类文化遗址。在这些遗址中出土陶器有双耳红陶罐、彩陶罐、单耳黑陶杯、瓮、盆等。与陶器共存的有磨制石器、小件铜器,这些遗物反映,当时以农业为主的新石器晚期,有的已进入金石并用的时代。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遍布全疆,且从石器型制、打制技术、品类、用途以及共存的陶器色彩、花纹等方面看,与内蒙、宁夏、青海、甘肃细石器文化相一致。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因居住地方的自然环境不同,有的以狩猎、游牧为主,随水草迁徙,居无定所;有的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相对定居。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已有分工。产品交换已经出现,与内地联系密切。人们过着氏族社会的生活,先是母系,随着生产的发展,晚期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第二节 古代居民一、古代居民新疆地处亚洲腹部,是古代中西交通孔道,也是历史上各种族、民族迁徙角逐和交汇融合的地方。各种族、民族的迁徙,融合,形成了新疆古代史上复杂的居民关系。从人种学方面讲,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近年来对新疆孔雀河下游古墓沟墓地、天山阿拉沟墓地、哈密柳树泉焉不拉克墓地、楼兰遗址东郊墓地楼兰美女:迄今为止新疆出土古尸年代最早的一具。距今约有4000年历史,眼大窝深、鼻梁高窄,下巴尖翘,是典型的欧罗巴人种,、洛浦山普拉墓地、塔什库尔干塔吉克香宝宝墓地和伊犁河上游昭苏土墩墓墓地出土的186具古代人头骨的体质形态特点和人种系统进行了测量分析研究,认为这些距今约20003800年间的古代居民的种族(人种),从人种学上划分,有来自西方的欧洲人种和来自东方的蒙古利亚人种,以及二者的混合种。据此,对新疆古代居民的种族起源可有如下推测:1至少在青铜器时代,具有某种古老形态和西方高加索人种成分特征的居民已经深入到新疆腹地的罗布泊地区。2大约在公元前几个世纪或更早的时候,另一种在体质上与地中海东支古代:欧罗巴人种的一个亚种。地中海人种根据常染色体可以分为三大集团,大西洋地中海集团(西支)、红海集团(南支)、中西亚集团(东支)类型接近的成分由中亚进入新疆西部,并由西向东沿塔里木盆地南缘逐渐移殖到罗布泊,与那里先期占居的居民汇合,成为古楼兰国人民的基本种族,另一些地中海成分沿塔里木盆地北缘渗入到天山地区和当地的先期居民汇合(如阿拉沟墓地)。3大约在公元前几世纪或更早一些时候,某些以短颅为特征的西方人种成分已经出现在伊犁河上游甚至更东的天山地区(如昭苏、阿拉沟墓地)。4大约距今3000年或更早一些,蒙古人种亚洲人、东方人、黄人:黄皮肤、体毛少、面骨宽而平,眼睛细长,头发黑直成分已出现在东疆地区(如哈密焉布拉克墓地),并逐步向西延伸。那么,新疆古代居民的族属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从文献学方面讲,在古代新疆地区活动的主要民族有匈奴人、丁零人、乌揭人,月氏,羌人,乌孙人,塞人和汉人等。羌人 我国古代西北地区重要的部族之一,新疆的羌人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南缘,昆仑山下,自东向西直达葱岭,东西数千里都是羌族居住区。据汉书记载,羌是这里最早的居民。苏毗 苏毗是孙波,属藏族的一支,是一个古老的部族。他们活动在吐鲁番之西,于阗之南,三坡河之东。乌揭人 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最早生活在额尔齐斯河上游及我国新疆北段一带。月氏人 据“汉书汉书:前汉书东汉班固,纪传体断代史,写的是西汉的事,是二十四史之一后汉书:南宋范晔编撰的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记载,它们原游牧于敦煌祁连间,汉代以前,势力强大,还击溃乌孙族,杀其首领,占据其地。后来月氏为匈奴击溃,西迁伊犁河流域,将游牧于那里的塞种赶走,占据塞地。在塞地又遭乌孙袭击,遂南渡锡尔河,征服大夏,建立政权。我国古籍中将迁往中亚的月氏称大月氏,留牧于祁连山一带的称小月氏。古代印度人称大月氏为吐火罗人20世纪的一大难题,09年去世的季羡林创造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但他不在了,对吐火罗文的研究就中断了。根据目前材料来看,月氏就是河西地区的老住户,是河西地区养育出来的一个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同时也是河西地区的最早开发者。乌孙人与月氏族相似,也是原来活动河西,以后迁往伊梨河流域,并对中亚历史发生过重大影响的一个民族。根据文献记载,乌孙的游牧地在张掖以西,敦煌以东。后来匈奴打败大月氏之前,乌孙部落归附于匈奴,乌孙在匈奴的支持下,举族西迁,袭击大月氏,大月氏被迫南走,乌孙遂占据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地区。从语言学方面讲,新疆古代居民分别属于印欧语系、汉藏语系和阿尔泰语系。二、远古传说和西域岩画公元前60年汉在西域设都护府进行政治统治,是新疆正式列入中国版图的标志,而中原与西域的交往却是很早以前的事了。穆天子传大约三千年前的周穆王西巡西北的情况。1600多年前西晋时候,一个盗墓贼偶尔活动失误导致了它的问世。河南,一个叫不准的盗墓贼掘开了战国时期的魏王的墓,盗贼只关注金银财宝,把简牍文书散落一地,后来被当朝大学士编排整理,形成两部典籍,一部是竹书纪年,另一本就是穆天子传、山海经、管子等书,对西域之事也记之甚详。这众多的远古传说,反映了中原与西域人们之间的友谊与交往。西域岩画 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和历史学家在新疆的三大山系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中发现了大量的岩画。这些岩画有的在洞中,有的在壁石上。有的是彩绘,有的是雕凿、摩刻。从画面内容和刻凿绘画技术上看,时间有早有晚。根据岩画的分布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是在水源丰富、草木茂盛、禽兽栖息、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山区和河谷地带。如阿尔泰山系的阿尔泰一布尔津一带;天山山脉的哈密、巴里坤、木垒、昌吉、呼图壁、乌苏、精河、温泉以及伊犁河谷诸县;帕米尔和昆仑山的塔什库尔干、叶城、皮山等地。无疑这些岩画是新疆早期游牧民族生产、生活和社会的真实写照。仔细研究分析这些岩画所表现的思想内涵,就会觉得它十分丰富深刻,概括起来,有如下一些方面: 狩猎、放牧、饲养类岩画 生殖崇拜类岩画 原始舞蹈类岩画 除此而外,还有表现图腾崇拜的、巫术活动的、氏族部落徽号的、与猛兽格斗的、歌颂日月光明的等等。这些岩画为我们今天研究原始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社会、思维、巫术、宗教、舞蹈,雕刻艺术以及民俗,服饰,民族,种族属系等方面提供了可贵的资料。第二章 汉代西域从秦始皇扫六合,到建立秦国用了九年时间,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我们说秦三世而亡,秦始皇,胡亥,子婴,前后用了十五年,公元前207年项羽巨鹿之战打败秦军主力,刘邦攻入咸阳,秦国灭亡,西汉是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9年,公元25年到公元220年是由刘秀建立的东汉。第一节 匈奴与西域一、西域诸国据汉书西域传记载,西汉初年,生活在西域地区的居民多是处于相互分割状态的城邦和行国,史称“三十六国”。后来分为50余国。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南缘有若羌,楼兰,且末,小宛,精绝,戎卢,扞(han)弥,渠勒,于阗,皮山,莎车。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有山国,焉耆,危须,尉犁,渠犁,乌垒,龟兹,温宿,姑墨,尉头,疏勒。天山以北及东疆地区有蒲类,蒲类后,车师前,车师都尉等等。诸国人口大者数十万,小者几千人,最小的只有一二百人。西域地区的居民主要有塞人、乌孙人、羌人、匈奴人和汉人、丁零人等。由于自然条件不同,西域地区的经济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以农业生产为主,人们定居在城镇和村庄中,史书上称之为“城廓诸国”。塔里木盆地周围的鄯善、戎卢、扞弥、于阗、莎车、疏勒、渠犁、焉耆、龟兹、姑墨以及吐鲁番盆地的车师,葱岭西北的大宛等就属于“城廓诸国”,这里生产麦、黍 、稷、菽、苜蓿、葡萄、石榴及瓜果。另一类以畜牧业生产为主,逐水草而迁徙,史书上称之为“行国”。天山以北的乌孙,乌揭,车师后国,怕米尔高原的蒲犁,西夜等,昆仑山北麓的若羌等都属于“行国”,牧养马,牛,羊,驴,骆驼等。那时,西域各国都有自己的手工业。如制玉、制陶、制革、酿酒、毛纺织、金属冶炼,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逐渐有所发展。各国社会内部,统治者有国王,官吏、武士;被统治者有平民、手工业者和可以买卖的奴隶;各国有政权机构、有军队、刑罚和监狱。西域诸国由于戈壁大山的阻隔,分散,闭塞,各自为政,正如史书所说,“各有君长,兵众分弱,无所统一”。二、汉初匈奴在西域的活动匈奴是我国古代的北方民族,同时也是对古代东方以及古代欧洲的历史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一个民族。它以蒙古高原为自己的主要活动地区,同时也控制着我国西北的广大地区。关于匈奴族的族源和族属问题,国内外学者争论数十年,迄无定论。最早提到匈奴族源问题的是司马迁。春秋战国时期,游牧在蒙古高原,当时各诸侯国逐鹿中原,无暇北顾,匈奴乘机向南发展,活动在阴山河套地区。匈奴凭借这些有利的条件,发展了游牧经济,很快壮大起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阶级的出现,匈奴开始由原始社会转向奴隶制。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头曼单于统一了蒙古高原。其政治中心在头曼城在今内蒙的包头境内。秦朝时,匈奴经常越过河套进入内地骚扰,秦始皇率军北上抗击匈奴,夺回河南地(内蒙古河套一带)。为了防御匈奴骚扰,秦朝以河为塞,筑44个县城,移民到哪里屯垦,同时把原来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筑成西起临洮,东至辽东郡的万里长城。公元前209年,冒顿射杀其父,做了单于,成为匈奴奴隶制国家的创始人。匈奴的政权机构中,最高统治者是单于,其下依次有左右屠耆王等等,他们都是军事首领,分别统领军队,指挥作战。冒顿单于时期(公元前209年-前174年在位),匈奴空前强大起来,先后东破东胡,西败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北服浑庾、屈射、丁今、鬲昆、薪犁。随后又于公元前177前176年,大规模西征,攻灭河西走廊的月氏。大部分月氏人被迫西迁到伊犁河流域,他们被称作大月氏,小部分未迁者南越祁连山与羌人杂居,称小月氏。 居住在伊犁河流域的塞种人受到大月氏人的攻击,一部分塞种分散,另一部分仍留居伊犁河流域。 匈奴攻占河西走廊后,继续大规模西征,平定楼兰、乌孙、乌揭及其旁各族,天山南北诸国被匈奴征服。 这样,匈奴控制了东起辽河,西至葱岭,南抵长城,北达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结束了我国北方游牧部族互不相属的分散局面,实现了北方地区的统一,为后来全国的大统一创造了条件。三、张骞出使西域西汉初期,正是匈奴势力空前强大的时期。匈奴骑兵经常在今陕西、山西、河北北部及河套一带袭扰掠夺,先头部队甚至逼近京师长安,给西汉王朝以很大的威协。当时中原地区社会经济尚未恢复,西汉政权尚未巩固,西汉政府对匈奴采取了妥协政策汉初皇帝出行坐什么车?牛车,为什么,因为找不到一色的马匹,都在战争中耗光了,所以他们有没有资本干仗,没有。经过文景之治,文帝、景帝奉行黄老之术,推崇修养生息政策,才渐渐使国力恢复。经过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社会生产得以恢复,中央集权大大加强,汉朝国力空前强大。在这种情况之下,展开对匈奴政权的反击,对汉朝政权来说,不只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了。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即位,他一改过去的妥协政策,对匈奴发动了军事进攻。如何对匈奴政权进行反击呢?汉武帝采取的办法是:除派军队正面进攻而外,尽量争取那些曾经或正在受匈奴政权压迫的民族和地区,其中包括匈奴的属部的支持,同他们联合行动。当时汉武帝得知,先前游牧在河西走廊敦煌附近的月氏人,遭到匈奴的攻击,迁到伊犁河流域,他们对匈奴怀有很深的仇恨因为匈奴人杀了月氏的大王,并将其头壳做成了酒杯。汉武帝决定联络大月氏断匈奴右臂,以彻底战胜匈奴。于是招募志愿出使西域的人,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张骞qin(约公元前164前114年),西汉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县)人,生年及早期经历不详。汉武帝刘彻即位时,张骞已在朝廷担任名为“郎”的侍从官。据史书记载,他“为人强力,宽大信人”。即具有坚韧不拔、心胸开阔,并能以信义待人的优良品质。这正是张骞之所以能战胜各种难以想像的危难,获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如同历史上一切伟大人物一样,要演导出威武雄壮的戏剧,还得具有一定的历史条件和舞台。这就是平常所谓的“时势造英雄” 。当汉武帝下达诏令后,满怀抱负的年轻的张骞,挺身应募,毅然挑起国家和民族的重任,勇敢地走上了征途。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到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这也是他针对匈奴政权所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张骞同一个名叫甘父的少数民族人一起带领着一百多人从长安出发,出陇西,在经过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时,不幸被匈奴人俘虏,送到匈奴单于庭拘禁十年,“予妻,有子”。张骞不忘自己的神圣使命,终于寻机逃出匈奴,继续西行,到了大宛。大宛派人把他们送到康居,康居再把他们送到月氏。但是这时大月氏已定居大夏,觉得当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生活安定,不想再去攻打匈奴了。无意再同匈奴打仗,张骞未能达到联络大月氏的目的,一年后,启程还朝。他从大月氏出发,改走南道,越葱岭,过于阗,扞弥,精绝,且木,若羌等地,在穿过羌族地区时,又被匈奴扣留,一年之后,乘匈奴发生内乱之机,他和甘父逃出囚禁地,于公元前126年回到长安。张骞这次出使西域,前后13年,虽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但他第一次正式以汉朝使者的身份与西域国家交往。了解到西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扩大了汉朝的影响,沟通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张骞出使西域,把汉朝的统一事业推向了新的阶段。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霍去病:身世传奇,母亲是女奴,私通所生,姨母是卫子夫,舅舅是不败将军;名字来由:六战六捷;23岁死李广 李陵 李广利 卫青(故事)从陇西出击匈奴,打败河西走廊的浑邪王和休屠王,从此,河西走廊平定。西汉在那里设置了武威,酒泉两郡。这样,就切断了匈奴同氐、羌诸部的联系,也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此时,匈奴仍控制着西域的大部分地区,凭借那里的人力财力和汉朝对抗。为了彻底打败匈奴,汉武帝决定继续在西域寻求同盟者。当时,张骞建议汉武帝与乌孙结盟,共同抗击匈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欲说服乌孙东归故地,与汉结为兄弟,共同夹击匈奴。张骞率随员300多人,携带价值昂贵的金,货物和牛,羊万余头。但是乌孙没有马上答应同汉朝联盟,有一些原因,那就是一方面他们当时还服属于匈奴政权,畏惧匈奴政权的强大;另一方面他们当时对汉朝还缺乏了解,不知道汉朝的势力如何。这次仍未达到目的,但进一步密切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关系,并导致后来乌孙与汉联姻。公元前115年,张骞从乌孙回到长安。张骞以高尚的献身精神和顽强的毅力两次出使西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由于张骞的出使,汉朝对西域诸国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交通路线有了较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建立了汉朝与西域诸国的直接联系。继张骞之后,双方来往频繁,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路上丝绸之路:东起长安,经河西走廊,过玉门关、阳关,分南北两路到疏勒(今天的喀什)回合,越葱岭,北上大宛和康居到里海,最南到大秦、最北到里海沿岸。传播:输出:铁器、丝绸、养蚕缫丝、铸铁法、井渠法和造纸法输入:佛教、葡萄、石榴、胡豆、胡瓜、胡桃、良马。四、乌孙与汉和亲乌孙原游牧于河西走廊的敦煌、祁连之间。公元前2世纪,在难兜靡为首领时,乌孙被强邻月氏攻破。公元前161年,乌孙在匈奴的支持,攻入伊犁河流域赶走大月氏,乌孙留居伊犁河流域,重建乌孙国,王都赤谷城(伊塞克湖东南伊什提克)。乌孙融合了留居伊犁河流域的塞种人和月氏人,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乌孙地域辽阔:东接匈奴,北抵康居,西达大宛,南连城郭诸国。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到达乌孙。由于乌孙内部有王位纷争,加之他们对汉不了解,只是遣使送张骞回汉,顺便了解汉朝虚实。匈奴得知乌孙遣使通汉,准备进攻乌孙。公元前105年,乌孙派使者献马,要求与汉联姻,汉武帝高兴地接受了乌孙的要求,以细君公主昆莫猎骄靡:因为他出生时候他的父亲乌孙王被月氏给杀了,当时乌孙和匈奴的关系很好,他是由匈奴冒顿单于收养长大的。长大后也是在匈奴的支持下,才打败月氏,重建乌孙。所以他一直从属与匈奴,为了感恩。 细君公主:出身;处境;因病去世,写黄鹄歌郡主-罪臣之女-皇室公主-乌孙王祖孙两代的夫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出嫁乌孙昆莫猎骄靡。这不是一般的婚姻关系,而是实行政治上联盟的一种形式。细君死后,汉武帝又把解忧为公主嫁给乌孙昆莫军须靡。解忧公主性格开朗,她在乌孙生活了50年,后来把解忧公主的侍女冯嫽嫁给乌孙右大将为妻。冯嫽实际上是汉朝政府派驻在乌孙的一个专职女官吏。细君, 解忧楚王刘戊的女儿;一嫁军须靡;二嫁堂弟翁归靡,育有三男二女;最后嫁军须靡的儿子也就是匈奴公主所生的泥靡,育有一子。五十多年后回归汉朝。和冯嫽都为汉与乌孙的友好做出了贡献。当然,汉朝乌孙的联盟并不只是表现在这一方面,这种联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后来就发展成为乌孙对汉朝的隶属关系了。这种联姻对密切西域各国与汉朝的关系,促进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后来汉朝统一西域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匈奴从此衰弱,属国瓦解。第二节 汉朝统一西域一、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汉朝取得河西走廊,打开了通西域的道路,同时征服了青海境内的羌人,断绝了他们和匈奴的联系,从而揭开了汉朝统一西域的序幕。公元前l08年,汉朝出兵攻破姑师,楼兰国。公元前102年,汉朝打败大宛。汉朝在取得对大宛战争的胜利后,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域的军事部署。公元前101年,汉朝在轮台、渠犁驻兵屯田。并置使者校尉领护,即统领和保护这些地区的屯田事宜,以解决往来使者的粮食供应。“使者校尉”是汉朝政府设在西域的最早的地方官员。公元前68年,汉朝派遣侍郎郑吉、校尉司马熹率兵到渠犁屯田积谷。郑吉率屯田兵和西域各国军队1万多人,再次攻占车师国都交河城。车师王乌贵降郑吉。第二年郑吉分兵300人屯田车师交河。汉朝以功晋升郑吉为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南道各地。这是使者校尉的进一步发展。公元前62年,汉政府再次派兵屯田车师并置戊己校尉管理屯田。公元前60年(匈奴老单于死,内部王位争夺激烈,驻西域的日逐王先贤掸(dan)怕遭杀害,派使者与郑吉联系,表示归服汉朝,郑吉当即率龟兹、渠犁诸国兵5万人迎接日逐王先贤掸及其部属1,2万人,把他们护送到京师长安。汉朝封先贤掸为归德侯,匈奴设在西域的“僮仆都尉由此罢,匈奴益弱弱,不得近西域”。)继之,汉朝任命郑吉护车师以西北道,统管南北道各地,号曰“都护”。郑吉立幕府,治乌垒城(今轮台县境)。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标志着西域第一位都护。被汉宣帝;汉书。郑吉传说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二成与郑吉”西汉在西域统治的完全确立,从此,西域地区正式列入汉朝版图,成为我们统一多民族伟大祖国的一个组成部分。二、西汉对西域的治理西域都护府是汉朝中央政府在西域的最高军事行政机构。都护府管辖的范围在汉书中有明确的记载:西域50余国中,除康居、大月氏、安息、罽宾、乌弋山离因距离中原“绝远”不属西域都护管辖外,其余都在西域都护府管辖之下。即天山南北、帕米尔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都在西域都护府统辖之下。汉朝对西域的治理,主要有下列措施:(1) 派遣官吏:西域都护是汉朝委派管理西域事务的最高官员。西域副校尉是仅次于都护的官员。又称副都护或都护副贰,级别与都护同。他们都由中央任免。都护府的属官有丞一人,司马(或军司马)、侯(军侯)、千人(带兵头目)各二人,均由都护任免。随着屯田的发展,汉朝从公元前48年复置戊己校尉,也由中央直接任免,秩比二千石。(2)册封地方首领,颁发印绶:汉朝统一西域后,西域各地的行政组织仍然保留了原来“国”的称谓。其首领由中央任命原有的国王担任(地方仍由原地方政权首领管理,但国王及各级官吏都必须由汉朝中央政府册封和授予印绶)。汉朝颁发给西域各地方政权的首领和官吏的印绶有两种:一是金印紫绶,高级官员佩带;二是铜印墨绶,级别较低的官员佩带。(3)实行屯田:西域都护的主要职责是总领天山南北两道,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因此,屯田成为最主要的军事建设和生产建设措施。在汉武帝之时,汉朝势力刚一深入西域,为了解决过往使者的食宿问题,就开始屯田。在渠梨(今库尔勒西南),轮台,伊循(今若羌县境),伊吾卢(今哈米)等地设置过十几个屯田区,扩大了耕地面积,基本上解决了驻军,往来使者和商旅的粮食供应问题。遣子入质,贡献方物。 修筑城堡、建立烽燧三、东汉初期的西域形势自西域都护府设立后,70多年,汉朝对西域进行了稳固而有效的统治。西汉末年,王莽执政以后,推行民族歧视,引起西域各国的反对。匈奴乘机重新控制了西域。这时候,首先起来反抗匈奴的是莎车王延、康、贤等。公元41年,莎车王贤派使到东汉政府请求自任西域都护。后来由于贤在西域的兼并,西域地区一时出现了混乱局面。公元61年,北匈奴又控制了整个西域地区。四、班氏父子在西域东汉初年,匈奴势力曾达到天水、扶凤一带地区,造成“边陲萧条,无复人迹”的局面,给东汉王朝以严重的威胁。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归汉,此后西域处于北匈奴统治之下。 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四路大军出击北匈奴(进军天山东部,并派班超班固的哥哥,投笔从戎;时任假司马,鄯善杀匈奴使者;于阗国、黑嘴的马匹杀巫师;出使西域)。同年,鄯善,于阗,疏勒等国归附东汉。班超(公元32102)东汉外交家、军事家。字仲升。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父班彪,兄班固。超随兄至洛阳,家贫,常为官府雇佣抄写以养家。后为兰台令史,因事免官。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奉车都尉窦固代北匈奴,以班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有功。公元74年东汉又重新在西域设置都护及戊己校尉。任命陈睦为西域都护,耿恭为戊己校尉。至此,中断了60年的汉朝和西域的交通又得到恢复。公元75年,汉明帝死,汉章帝命令班超返汉。但班超不回西域混乱,章帝怕超孤立无援,所以召其返回中原,路途上婉言相留,都蔚甚至举刀自刎,到了于阗,王侯以下皆哭诉,希望留下休戚与共,感动,所以留下。后被封为定远候,继续在西域活动,到了公元91年,在他的努力下天山南北各地大部归服东汉。东汉政府以班超为西域都护。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东汉。这是我国同欧洲国家第一次友好往来。102年,班超回到洛阳,不久病故。他在西域奋斗了30年临走之前,任尚与其告别,问他治理西域的偏方,班超没有拒绝,大意是不要掉以轻心,结果任尚未重视,还在班超走后对下属说,以为班超有多了不起,不过一凡夫俗子。果然他太心急,太大意。又发生叛乱。123年,驻蒲类海的北匈奴呼衍王联合车师进攻敦煌、酒泉等地。汉以班勇125年-127年,并根据亲身经历写西域见闻录,班超的儿子为西域长史,将兵500人西屯柳中城。次年,班勇带军队至楼兰,龟兹、姑墨、温宿、鄯善,各地都归向汉朝。第三节 汉代西域的经济文化一、经济文化的发展自张骞出使西域以后,西域与内地的联系日益密切。汉朝统一西域,使天山南北与内地联为一体。在统一机构的行政管理下,各族人民辛勤劳动,共同开发,不仅使西域地区社会经济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而且增进了西域与内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一)大兴屯田。汉朝在西域屯田早在公元前105年开始了。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成立后,屯田地区不断扩大,由轮台、渠犁发展到楼兰、伊循、车师前部、精绝、焉耆,姑墨、赤谷等广大地区。大兴屯田的结果,扩大了耕地面积,解决了军队和来往使者商旅的粮食问题。大量的汉族士兵和田卒到西域屯垦守边,带来了内地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如铁铧、铁锄、铁镰、铁铫(diao)(锹)等铁制农具和先进的农耕技术、代田法,有力地推动了西域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据史书记载当时,西域地区的农作物主要有粟、稷、黍、小麦、大麦、高梁、胡豆、胡麻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有葱、蒜、黄瓜、胡萝卜、菠菜、芫荽(yansui)等蔬菜;有葡萄、核桃、梨、桃、石榴、杏等水果,还有苜蓿等饲料作物。张骞出使时,从大宛带回葡萄、苜蓿种子,在京师长安和关中地区种植。此外,胡麻,核桃等农作物也传到内地,极大地丰富了中原地区的作物品种,改善了我国内地人民的物质生活,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繁荣。(二)汉朝在西域大兴屯田的同时,也兴建了大量的水利灌溉管道。考古工作者在若羌、罗布淖尔、轮台、沙雅、焉耆等地发现过不少汉代古渠道遗迹。为了保护这些灌溉渠道,各地还有“守堤之兵”。西汉在西域兴修水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三)冶铁技术有了发展。西汉统一西域以后,中原先进的冶铁技术传入西域,使当地冶铁业有了迅速发展。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库车、民丰、洛浦等地发现了汉代的矿冶遗址。汉代龟兹已能用煤冶铁,制造各种用具和武器供应各地,龟兹成了西域的冶铁中心。冶铁业的发展无疑推动了西域农业、手工业的迅速发展。(四)畜牧业是汉代西域地区主要经济部门。各国畜养大量的驴、骡、牛、羊。西域地区的畜牧业当时是相当发达的。汉代,西域的马、牛、驴、骡等牲畜源源不断地进入到内地。尤其是乌孙、大宛的马匹通过朝贡和互市的形式大量进入中原,既壮大了汉朝的军事力量,又促进了内地养马业的发展。这是西域各族人民对祖国历史发展的又一重大贡献。手工业生产也是重要的生产部类,除金属冶炼外,还有陶器制造、毛纺织、玉、角、骨器皮革加工等。西域各族人民生产的毛织品有毡、毯、斜纹毛布、平纹毛布等。商业也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1) 汉朝统一西域后,各国官方普遍使用汉字。二世纪后半期,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区的一些国家同时又使用印度北部通行的去卢文。(2) 汉代西域的音乐舞蹈艺术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并对内地产生了影响。从现存的石窟壁画中可以见到当时西域的乐器有琵琶、阮咸、箜篌、笛、唢呐、筚篥、羯鼓、腰鼓、答腊鼓等。还有来自中原方面的笙、箫、筝等。西域音乐艺术传入中原,经过加工又创造出不少新乐曲。李延年李夫人,李延年是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是他俩的哥哥,他受过腐型,所以嗓音特别美,拿手词是佳人曲:”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李夫人死后,她的兄弟李季奸乱后宫,汉武帝下诏诛李氏宗族,李广利在外逃过;后投降匈奴,二诛,他们家人死光了是西汉时乐府的领导者,著名音乐家,他根据张骞从西域带回的大型套曲“摩诃兜勒”,创作了28首乐曲,丰富了内地音乐艺术。汉代西域各族信奉萨满教、祆教、佛教:萨满教 是一种原始宗教。“萨满”是通古斯语的音译,即“巫”的意思。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认为人有灵魂,而且有永存的、转世的、暂存的三个灵魂,该教认为,宇宙分为天上、人间、阴间三部分。神住天上,人类、鸟兽居人间,阴间是鬼、魔住地。他们相信人间的祸福由神与鬼魔决定。匈奴与乌孙都盛行萨满教。公元前1世纪,萨满教蒙丹-含香在天山南北各地流行。祆教 (又称拜火教倚天屠龙记里的小昭,波斯明教的圣女,她母亲是紫衫龙王黛绮斯。小昭也是金庸最爱的角色,她的原型是金庸的爱人。、火袄教)。袄教崇拜日月星辰,也崇拜火。袄教在公元前65世纪创建于波斯,创建者叫琐罗亚斯德主要经典是波斯古经。袄教创立后不久传入中亚锡尔河、阿姆河一带,约在公元前4世纪传入新疆。佛教 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创始人为释迦摩尼。佛教教义认为,世界充斥着“苦”,“苦海无边”,人们要脱离苦海,只有信佛修行,渡出苦海,求得解脱。达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境地。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佛教传播到安息、大夏、大月氏、康居,以至克什米尔地区。又经克什米尔传到天山南部。于阗、龟兹是佛教在天山南部的两个中心。公元1世纪,佛教在和田、喀什等地已有初步发展,近代在和田地区发现的用去卢文写成的法句经,就是公元1世纪的佛经写本。二、汉代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跨亚洲中部东西,由中国和西方亚欧各国进行陆路贸易的商旅大道。由于中国的丝绸经此路大量西运,因此人们称这条交通要道为“丝绸之路”。汉代丝绸之路,东自汉都长安出发,向西经河西走廊至敦煌,由敦煌向西分南北两道。南道自敦煌西出阳关,经楼兰、伊循、鄯善、若羌、且末、精绝、扞弥,于阗、皮山、莎车、蒲犁、无雷,越葱岭到达大月氏、安息,经条支,最后到大秦(罗马帝国)。北道从敦煌出王门关到车师前王庭,沿天山南麓西行,经危须、焉耆、尉犁、乌垒、轮台、龟兹、姑墨、疏勒,西愈葱岭达大宛、康居到奄蔡(yancai)(今咸海至里海一带)。古丝绸之路是一条7000英里长,自中国首都长安通往西方直达罗马帝国的贸易之路。历史上,这些路线不但用于丝绸贸易,也包括了许多其它的商品。丝绸之路包括条主要线路,北路西下入黑海,中路西向经由波斯,到达地中海,罗马。南路到达阿富汗,伊朗,印度。东路至长安。这些路都由首都长安出发,经过甘肃走廊,到达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地带的敦煌。北路经由玉门关,穿过戈壁沙漠颈部,直到哈密,穿过吐鲁番盆地的主要绿洲,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北边的天山,到达里海的海岸。 真题一、填空题: 60;138;冯缭;班超 ;彩陶 ; 解忧;甘英1. 公元前 年,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标志着西汉在西域统治的确立。2. 公元前 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3. 解忧的侍女 深受乌孙和其他各国的敬重,被誉为 冯夫人。 4.公元73年,东汉派 出使西域。5. 新疆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主要有细石器,大型磨制石器和 三种类型的文化。6. 汉武帝时曾以汉公主细君和 嫁与乌孙昆莫。 7. 公元97年,班超派 出使大秦。二、名词解释1.丝绸之路亦称丝路,是横贯亚洲、沟通欧、亚、非的陆上古道。东自我国古都长安,穿越河西走廊与塔里木盆地,翻越帕米尔,经中亚、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等国,直达地中海东岸,转达罗马、欧洲与北非等地。自公元前2世纪以后,中国大量生丝与丝织品通过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这条古道,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北非及欧洲各国的友好往来。三、简答题1. 简述西域的地理概念西域地名自汉代出现后,又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包
收藏
编号:271423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05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30
17
金币
- 关 键 词:
-
疆三史
资料
- 资源描述:
-
-/
第一部分新疆地方史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西域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
一、地理环境
我们伟大祖国的西北边陲新疆,是个广阔富饶的,一个雨量稀少,带有明显干燥地带特性的典型地区。全区面积约165面积最大的是海南,海洋面积200多万平方千米;陆地面积最大的是新疆165万平方公里,海南陆地面积3.5万平方公里,只是新疆的零头不到,是面积最小的省区。
万平方公里,为全国面积的六分之一,是我国最大的省区。在她的东北、北面、西北、西面、西南,分别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8国和中国毗邻的国家:再加朝鲜 越南 老挝 缅甸 不丹 尼泊尔
为界;东面、东南、南面与甘肃、青海柴达木盆地:青海省的西北部,被祁连山、阿尔金山和昆仑山所环绕的盆地,是青藏高原上陷落最深的一个巨大的高原型盆地。这里地形气候与塔里木盆地相似,居内陆,降水较少,气候干燥,有戈壁和绿洲,有丰富的冰雪资源。野生动物很多,除此之外,由于盆地地形,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呢,大家知道柴达木在蒙古语里是什么意思么?盐泽的意思。由于湖盆里的水大量蒸发,浓缩,湖底沉积了大量钠盐、钾盐和石膏,形成多种盐矿。比如察尔汗盐湖,可可盐湖,茶卡盐湖,都是著名的盐湖,青藏公路有31公里长的路面就是建筑在察尔汗盐湖的盐盖上,路面坏了,养路工人就从盐坑里掏出卤水来修补。
、西藏3省区毗连。
新疆古代称为“西域”,意思是中国西部的疆域。古代人使用“西域”这个词时,其界定范围有广、狭二义之分。就广义讲,西域包括新疆及其以西的中亚、西亚、北非、地中海东岸以及印度北部地方;从狭义说,西域指王门关、阳关以西,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葱岭以东,我国历代中央及地方政权所管理统辖的地方。即使后者的范围也比现在的新疆大得多。今天的新疆境界,是近代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强占我国大片领土以后形成的。但是,在讲历史上的西域时,我们须按照历史唯吻主义的精神,尊重历史事实,因为那时它确实是中国的疆域,不这样讲很多历史问题就说不清楚。“新疆”和“西域”这两个概念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意思都是一样的。
新疆的地貌特征是三大山系包围着两个盆地。
三大山系-(1)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是雄峙于南部,是新疆与西藏的分界线,所产美玉驰名于世。(2)阿尔泰山是新疆北部的主要山脉,它从东南向西北延伸,盛产黄金,以此汉文古籍多称之为金山。“阿尔泰”是突厥语,意为金子,所以汉文古籍多称它作金山,形象了它的美丽和富饶阿克苏:维吾尔语 白水
。(3)天山山脉从东到西,横亘其中,自然地把新疆分成了南北两个各具特色的区域。这道山脉之雄伟壮丽,从它的名字上就可以看的出来,天山上的景色—云多,雪大,是很令人神往的。
两个盆地-(1)天山北部的准噶尔盆地,盆地中央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语意:野猪出没的地方 仅次于塔克拉玛干的第二大沙漠
;(2)天上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中央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底部石油储量丰富。
发源于三大山系的主要河流有:(1)额尔齐斯河是鄂毕河最大支流,是新疆第二大河。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流经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的国际河流,流入斋桑湖后,出湖后汇入鄂毕河。
,源于阿尔泰山西南麓,自东向西流入斋桑(sang)湖。(2)伊犁河,发源于天山北麓,向西流入巴尔喀什湖。(3)塔里木河,是发源于天山南麓的开都河,阿克苏河以及源于昆仑山的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和田河等众多河流,汇合而成的一条大河—我国最大的内陆河,自西向东注入罗布泊。
塔里木盆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干早少于每年平均降水量只有80毫米。
二、新石器时代
我们伟大的祖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人类最早的发祥地之一。
祖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北京猿人”等都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元:距今170万年;蓝田人:80万年;北京人:距今10万年至20万年;
(因为他们的主要生产工具是简单打制的粗笨石器,所以考古学上称为旧石器时代)。新疆地区目前尚未发现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但已发现许多有关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遗址。这说明最晚在七八千年以前,新疆地区已有人类活动。
在新疆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使用磨制石器,比如浙江省的河姆渡文化,陕西的半坡文化
,主要分布在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县;天山北麓的木垒、奇台、吉木萨尔、伊吾、巴里坤及伊犁河谷;天山南麓的库车、巴楚、柯评,博斯腾湖沿岸,且末、民丰、于阗、皮山等等。经考古学家对这些遗址上发现的遗物分析研究,认为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
(一)以大量细石器为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这类文化遗址分布在哈密,乌鲁木齐县,木垒县城南郊以及吐鲁番等地,它们均处于天山南北麓或天山中的小盆地上。石器有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状器、锛形器、三角形矛、镞等,与这些细石器共存的还有少量砂质陶器,如圆底钵、圆形杯、瓮、罐之属。这些遗物反映那时人们的经济生活,以狩猎、游牧经济为主,有的地方也可能出现原始农业。
(二)以大型磨制石器为主要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这类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喀什疏附县阿克塔拉、温古洛克、库鲁克塔拉、得沃勒克以及阿克苏县喀拉玉尔衮等处。石器特征是体形较大,都是磨制。石器工具有石斧、石杵、磨盘、石纺轮、石球、石刀、石镰等。与石器共存的还有大量陶器:罐、钵、盆、瓮、杯、壶等。这些遗物反映那时人们的经济生以农业为主。
(三)以彩陶为重要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这类文化遗址分布很广,几乎天山南北各地都发现此类文化遗址。在这些遗址中出土陶器有双耳红陶罐、彩陶罐、单耳黑陶杯、瓮、盆等。与陶器共存的有磨制石器、小件铜器,这些遗物反映,当时以农业为主的新石器晚期,有的已进入金石并用的时代。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遍布全疆,且从石器型制、打制技术、品类、用途以及共存的陶器色彩、花纹等方面看,与内蒙、宁夏、青海、甘肃细石器文化相一致。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因居住地方的自然环境不同,有的以狩猎、游牧为主,随水草迁徙,居无定所;有的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相对定居。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已有分工。产品交换已经出现,与内地联系密切。人们过着氏族社会的生活,先是母系,随着生产的发展,晚期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第二节 古代居民
一、古代居民
新疆地处亚洲腹部,是古代中西交通孔道,也是历史上各种族、民族迁徙角逐和交汇融合的地方。各种族、民族的迁徙,融合,形成了新疆古代史上复杂的居民关系。
从人种学方面讲,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近年来对新疆孔雀河下游古墓沟墓地、天山阿拉沟墓地、哈密柳树泉焉不拉克墓地、楼兰遗址东郊墓地楼兰美女:迄今为止新疆出土古尸年代最早的一具。距今约有4000年历史,眼大窝深、鼻梁高窄,下巴尖翘,是典型的欧罗巴人种,
、洛浦山普拉墓地、塔什库尔干塔吉克香宝宝墓地和伊犁河上游昭苏土墩墓墓地出土的186具古代人头骨的体质形态特点和人种系统进行了测量分析研究,认为这些距今约2000—3800年间的古代居民的种族(人种),从人种学上划分,有来自西方的欧洲人种和来自东方的蒙古利亚人种,以及二者的混合种。据此,对新疆古代居民的种族起源可有如下推测:
1.至少在青铜器时代,具有某种古老形态和西方高加索人种成分特征的居民已经深入到新疆腹地的罗布泊地区。
2.大约在公元前几个世纪或更早的时候,另一种在体质上与地中海东支古代:欧罗巴人种的一个亚种。地中海人种根据常染色体可以分为三大集团,大西洋地中海集团(西支)、红海集团(南支)、中西亚集团(东支)
类型接近的成分由中亚进入新疆西部,并由西向东沿塔里木盆地南缘逐渐移殖到罗布泊,与那里先期占居的居民汇合,成为古楼兰国人民的基本种族,另一些地中海成分沿塔里木盆地北缘渗入到天山地区和当地的先期居民汇合(如阿拉沟墓地)。
3.大约在公元前几世纪或更早一些时候,某些以短颅为特征的西方人种成分已经出现在伊犁河上游.甚至更东的天山地区(如昭苏、阿拉沟墓地)。
4.大约距今3000年或更早一些,蒙古人种亚洲人、东方人、黄人:黄皮肤、体毛少、面骨宽而平,眼睛细长,头发黑直
成分已出现在东疆地区(如哈密焉布拉克墓地),并逐步向西延伸。
那么,新疆古代居民的族属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从文献学方面讲,在古代新疆地区活动的主要民族有匈奴人、丁零人、乌揭人,月氏,羌人,乌孙人,塞人和汉人等。
羌人 我国古代西北地区重要的部族之一,新疆的羌人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南缘,昆仑山下,自东向西直达葱岭,东西数千里都是羌族居住区。据《汉书》记载,羌是这里最早的居民。
苏毗 苏毗是孙波,属藏族的一支,是一个古老的部族。他们活动在吐鲁番之西,于阗之南,三坡河之东。
乌揭人 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最早生活在额尔齐斯河上游及我国新疆北段一带。
月氏人 据“汉书汉书:《前汉书》东汉班固,纪传体断代史,写的是西汉的事,是二十四史之一
后汉书:南宋范晔编撰的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记载,它们原游牧于敦煌祁连间,汉代以前,势力强大,还击溃乌孙族,杀其首领,占据其地。后来月氏为匈奴击溃,西迁伊犁河流域,将游牧于那里的塞种赶走,占据塞地。在塞地又遭乌孙袭击,遂南渡锡尔河,征服大夏,建立政权。我国古籍中将迁往中亚的月氏称大月氏,留牧于祁连山一带的称小月氏。古代印度人称大月氏为吐火罗人20世纪的一大难题,09年去世的季羡林创造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但他不在了,对吐火罗文的研究就中断了。
。根据目前材料来看,月氏就是河西地区的老住户,是河西地区养育出来的一个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同时也是河西地区的最早开发者。
乌孙人与月氏族相似,也是原来活动河西,以后迁往伊梨河流域,并对中亚历史发生过重大影响的一个民族。根据文献记载,乌孙的游牧地在张掖以西,敦煌以东。后来匈奴打败大月氏之前,乌孙部落归附于匈奴,乌孙在匈奴的支持下,举族西迁,袭击大月氏,大月氏被迫南走,乌孙遂占据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地区。
从语言学方面讲,新疆古代居民分别属于印欧语系、汉藏语系和阿尔泰语系。
二、远古传说和西域岩画
公元前60年汉在西域设都护府进行政治统治,是新疆正式列入中国版图的标志,而中原与西域的交往却是很早以前的事了。《穆天子传》大约三千年前的周穆王西巡西北的情况。1600多年前西晋时候,一个盗墓贼偶尔活动失误导致了它的问世。河南,一个叫不准的盗墓贼掘开了战国时期的魏王的墓,盗贼只关注金银财宝,把简牍文书散落一地,后来被当朝大学士编排整理,形成两部典籍,一部是《竹书纪年》,另一本就是穆天子传
、《山海经》、《管子》等书,对西域之事也记之甚详。这众多的远古传说,反映了中原与西域人们之间的友谊与交往。
西域岩画 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和历史学家在新疆的三大山系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中发现了大量的岩画。这些岩画有的在洞中,有的在壁石上。有的是彩绘,有的是雕凿、摩刻。从画面内容和刻凿绘画技术上看,时间有早有晚。根据岩画的分布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是在水源丰富、草木茂盛、禽兽栖息、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山区和河谷地带。如阿尔泰山系的阿尔泰一布尔津一带;天山山脉的哈密、巴里坤、木垒、昌吉、呼图壁、乌苏、精河、温泉以及伊犁河谷诸县;帕米尔和昆仑山的塔什库尔干、叶城、皮山等地。无疑这些岩画是新疆早期游牧民族生产、生活和社会的真实写照。仔细研究分析这些岩画所表现的思想内涵,就会觉得它十分丰富深刻,概括起来,有如下一些方面:
狩猎、放牧、饲养类岩画
生殖崇拜类岩画
原始舞蹈类岩画
除此而外,还有表现图腾崇拜的、巫术活动的、氏族部落徽号的、与猛兽格斗的、歌颂日月光明的等等。
这些岩画为我们今天研究原始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社会、思维、巫术、宗教、舞蹈,雕刻艺术以及民俗,服饰,民族,种族属系等方面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第二章 汉代西域从秦始皇扫六合,到建立秦国用了九年时间,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我们说秦三世而亡,秦始皇,胡亥,子婴,前后用了十五年,公元前207年项羽巨鹿之战打败秦军主力,刘邦攻入咸阳,秦国灭亡,西汉是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9年,公元25年到公元220年是由刘秀建立的东汉。
第一节 匈奴与西域
一、西域诸国
据《汉书西域传》记载,西汉初年,生活在西域地区的居民多是处于相互分割状态的城邦和行国,史称“三十六国”。后来分为50余国。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南缘有若羌,楼兰,且末,小宛,精绝,戎卢,扞(han)弥,渠勒,于阗,皮山,莎车。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有山国,焉耆,危须,尉犁,渠犁,乌垒,龟兹,温宿,姑墨,尉头,疏勒。天山以北及东疆地区有蒲类,蒲类后,车师前,车师都尉…等等。诸国人口大者数十万,小者几千人,最小的只有一二百人。
西域地区的居民主要有塞人、乌孙人、羌人、匈奴人和汉人、丁零人等。
由于自然条件不同,西域地区的经济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以农业生产为主,人们定居在城镇和村庄中,史书上称之为“城廓诸国”。塔里木盆地周围的鄯善、戎卢、扞弥、于阗、莎车、疏勒、渠犁、焉耆、龟兹、姑墨以及吐鲁番盆地的车师,葱岭西北的大宛等就属于“城廓诸国”,这里生产麦、黍 、稷、菽、苜蓿、葡萄、石榴及瓜果。
另一类以畜牧业生产为主,逐水草而迁徙,史书上称之为“行国”。天山以北的乌孙,乌揭,车师后国,怕米尔高原的蒲犁,西夜等,昆仑山北麓的若羌等都属于“行国”,牧养马,牛,羊,驴,骆驼等。那时,西域各国都有自己的手工业。如制玉、制陶、制革、酿酒、毛纺织、金属冶炼,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逐渐有所发展。
各国社会内部,统治者有国王,官吏、武士;被统治者有平民、手工业者和可以买卖的奴隶;各国有政权机构、有军队、刑罚和监狱。
西域诸国由于戈壁大山的阻隔,分散,闭塞,各自为政,正如史书所说,“各有君长,兵众分弱,无所统一”。
二、汉初匈奴在西域的活动
匈奴是我国古代的北方民族,同时也是对古代东方以及古代欧洲的历史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一个民族。它以蒙古高原为自己的主要活动地区,同时也控制着我国西北的广大地区。关于匈奴族的族源和族属问题,国内外学者争论数十年,迄无定论。最早提到匈奴族源问题的是司马迁。
春秋战国时期,游牧在蒙古高原,当时各诸侯国逐鹿中原,无暇北顾,匈奴乘机向南发展,活动在阴山河套地区。匈奴凭借这些有利的条件,发展了游牧经济,很快壮大起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阶级的出现,匈奴开始由原始社会转向奴隶制。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头曼单于统一了蒙古高原。其政治中心在头曼城在今内蒙的包头境内
。
秦朝时,匈奴经常越过河套进入内地骚扰,秦始皇率军北上抗击匈奴,夺回河南地(内蒙古河套一带)。为了防御匈奴骚扰,秦朝以河为塞,筑44个县城,移民到哪里屯垦,同时把原来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筑成西起临洮,东至辽东郡的万里长城。
公元前209年,冒顿射杀其父,做了单于,成为匈奴奴隶制国家的创始人。
匈奴的政权机构中,最高统治者是单于,其下依次有左右屠耆王……等等,他们都是军事首领,分别统领军队,指挥作战。
冒顿单于时期(公元前209年-前174年在位),匈奴空前强大起来,先后东破东胡,西败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北服浑庾、屈射、丁今、鬲昆、薪犁。随后又于公元前177—前176年,大规模西征,攻灭河西走廊的月氏。大部分月氏人被迫西迁到伊犁河流域,他们被称作大月氏,小部分未迁者南越祁连山与羌人杂居,称小月氏。
居住在伊犁河流域的塞种人受到大月氏人的攻击,一部分塞种分散,另一部分仍留居伊犁河流域。
匈奴攻占河西走廊后,继续大规模西征,平定楼兰、乌孙、乌揭及其旁各族,天山南北诸国被匈奴征服。
这样,匈奴控制了东起辽河,西至葱岭,南抵长城,北达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结束了我国北方游牧部族互不相属的分散局面,实现了北方地区的统一,为后来全国的大统一创造了条件。
三、张骞出使西域
西汉初期,正是匈奴势力空前强大的时期。匈奴骑兵经常在今陕西、山西、河北北部及河套一带袭扰掠夺,先头部队甚至逼近京师长安,给西汉王朝以很大的威协。当时中原地区社会经济尚未恢复,西汉政权尚未巩固,西汉政府对匈奴采取了妥协政策汉初皇帝出行坐什么车?牛车,为什么,因为找不到一色的马匹,都在战争中耗光了,所以他们有没有资本干仗,没有。经过文景之治,文帝、景帝奉行黄老之术,推崇修养生息政策,才渐渐使国力恢复。
。
经过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社会生产得以恢复,中央集权大大加强,汉朝国力空前强大。在这种情况之下,展开对匈奴政权的反击,对汉朝政权来说,不只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了。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即位,他一改过去的妥协政策,对匈奴发动了军事进攻。
如何对匈奴政权进行反击呢?汉武帝采取的办法是:除派军队正面进攻而外,尽量争取那些曾经或正在受匈奴政权压迫的民族和地区,其中包括匈奴的属部的支持,同他们联合行动。
当时汉武帝得知,先前游牧在河西走廊敦煌附近的月氏人,遭到匈奴的攻击,迁到伊犁河流域,他们对匈奴怀有很深的仇恨因为匈奴人杀了月氏的大王,并将其头壳做成了酒杯
。汉武帝决定联络大月氏断匈奴右臂,以彻底战胜匈奴。于是招募志愿出使西域的人,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张骞qiān(约公元前164~前114年),西汉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县)人,生年及早期经历不详。汉武帝刘彻即位时,张骞已在朝廷担任名为“郎”的侍从官。据史书记载,他“为人强力,宽大信人”。即具有坚韧不拔、心胸开阔,并能以信义待人的优良品质。这正是张骞之所以能战胜各种难以想像的危难,获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如同历史上一切伟大人物一样,要演导出威武雄壮的戏剧,还得具有一定的历史条件和舞台。这就是平常所谓的“时势造英雄” 。当汉武帝下达诏令后,满怀抱负的年轻的张骞,挺身应募,毅然挑起国家和民族的重任,勇敢地走上了征途。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到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这也是他针对匈奴政权所采取的第一个措施。
张骞同一个名叫甘父的少数民族人一起带领着一百多人从长安出发,出陇西,在经过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时,不幸被匈奴人俘虏,送到匈奴单于庭拘禁十年,“予妻,有子”。张骞不忘自己的神圣使命,终于寻机逃出匈奴,继续西行,到了大宛。大宛派人把他们送到康居,康居再把他们送到月氏。
但是这时大月氏已定居大夏,觉得当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生活安定,不想再去攻打匈奴了。无意再同匈奴打仗,张骞未能达到联络大月氏的目的,一年后,启程还朝。他从大月氏出发,改走南道,越葱岭,过于阗,扞弥,精绝,且木,若羌等地,在穿过羌族地区时,又被匈奴扣留,一年之后,乘匈奴发生内乱之机,他和甘父逃出囚禁地,于公元前126年回到长安。
张骞这次出使西域,前后13年,虽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但他第一次正式以汉朝使者的身份与西域国家交往。了解到西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扩大了汉朝的影响,沟通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张骞出使西域,把汉朝的统一事业推向了新的阶段。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霍去病:身世传奇,母亲是女奴,私通所生,姨母是卫子夫,舅舅是不败将军;名字来由:六战六捷;23岁死
李广 李陵 李广利 卫青(故事)
从陇西出击匈奴,打败河西走廊的浑邪王和休屠王,从此,河西走廊平定。西汉在那里设置了武威,酒泉两郡。这样,就切断了匈奴同氐、羌诸部的联系,也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此时,匈奴仍控制着西域的大部分地区,凭借那里的人力财力和汉朝对抗。为了彻底打败匈奴,汉武帝决定继续在西域寻求同盟者。当时,张骞建议汉武帝与乌孙结盟,共同抗击匈奴。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欲说服乌孙东归故地,与汉结为兄弟,共同夹击匈奴。张骞率随员300多人,携带价值昂贵的金,货物和牛,羊万余头。但是乌孙没有马上答应同汉朝联盟,有一些原因,那就是一方面他们当时还服属于匈奴政权,畏惧匈奴政权的强大;另一方面他们当时对汉朝还缺乏了解,不知道汉朝的势力如何。
这次仍未达到目的,但进一步密切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关系,并导致后来乌孙与汉联姻。公元前115年,张骞从乌孙回到长安。
张骞以高尚的献身精神和顽强的毅力两次出使西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由于张骞的出使,汉朝对西域诸国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交通路线有了较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建立了汉朝与西域诸国的直接联系。继张骞之后,双方来往频繁,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路上丝绸之路:东起长安,经河西走廊,过玉门关、阳关,分南北两路到疏勒(今天的喀什)回合,越葱岭,北上大宛和康居到里海,最南到大秦、最北到里海沿岸。
传播:输出:铁器、丝绸、养蚕缫丝、铸铁法、井渠法和造纸法
输入:佛教、葡萄、石榴、胡豆、胡瓜、胡桃、良马
。
四、乌孙与汉和亲
乌孙原游牧于河西走廊的敦煌、祁连之间。公元前2世纪,在难兜靡为首领时,乌孙被强邻月氏攻破。公元前161年,乌孙在匈奴的支持,攻入伊犁河流域赶走大月氏,乌孙留居伊犁河流域,重建乌孙国,王都赤谷城(伊塞克湖东南伊什提克)。乌孙融合了留居伊犁河流域的塞种人和月氏人,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乌孙地域辽阔:东接匈奴,北抵康居,西达大宛,南连城郭诸国。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到达乌孙。由于乌孙内部有王位纷争,加之他们对汉不了解,只是遣使送张骞回汉,顺便了解汉朝虚实。
匈奴得知乌孙遣使通汉,准备进攻乌孙。公元前105年,乌孙派使者献马,要求与汉联姻,汉武帝高兴地接受了乌孙的要求,以细君公主昆莫猎骄靡:因为他出生时候他的父亲乌孙王被月氏给杀了,当时乌孙和匈奴的关系很好,他是由匈奴冒顿单于收养长大的。长大后也是在匈奴的支持下,才打败月氏,重建乌孙。所以他一直从属与匈奴,为了感恩。
细君公主:出身;处境;因病去世,写《黄鹄歌》
郡主-罪臣之女-皇室公主-乌孙王祖孙两代的夫人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出嫁乌孙昆莫猎骄靡。这不是一般的婚姻关系,而是实行政治上联盟的一种形式。
细君死后,汉武帝又把解忧为公主嫁给乌孙昆莫军须靡。解忧公主性格开朗,她在乌孙生活了50年,后来把解忧公主的侍女冯嫽嫁给乌孙右大将为妻。冯嫽实际上是汉朝政府派驻在乌孙的一个专职女官吏。
细君, 解忧楚王刘戊的女儿;一嫁军须靡;二嫁堂弟翁归靡,育有三男二女;最后嫁军须靡的儿子也就是匈奴公主所生的泥靡,育有一子。五十多年后回归汉朝。
和冯嫽都为汉与乌孙的友好做出了贡献。当然,汉朝乌孙的联盟并不只是表现在这一方面,这种联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后来就发展成为乌孙对汉朝的隶属关系了。
这种联姻对密切西域各国与汉朝的关系,促进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后来汉朝统一西域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匈奴从此衰弱,属国瓦解。
第二节 汉朝统一西域
一、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汉朝取得河西走廊,打开了通西域的道路,同时征服了青海境内的羌人,断绝了他们和匈奴的联系,从而揭开了汉朝统一西域的序幕。
公元前l08年,汉朝出兵攻破姑师,楼兰国。公元前102年,汉朝打败大宛。
汉朝在取得对大宛战争的胜利后,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域的军事部署。公元前101年,汉朝在轮台、渠犁驻兵屯田。并置使者校尉领护,即统领和保护这些地区的屯田事宜,以解决往来使者的粮食供应。“使者校尉”是汉朝政府设在西域的最早的地方官员。
公元前68年,汉朝派遣侍郎郑吉、校尉司马熹率兵到渠犁屯田积谷。郑吉率屯田兵和西域各国军队1万多人,再次攻占车师国都交河城。车师王乌贵降郑吉。第二年郑吉分兵300人屯田车师交河。汉朝以功晋升郑吉为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南道各地。这是使者校尉的进一步发展。公元前62年,汉政府再次派兵屯田车师并置戊己校尉管理屯田。
公元前60年(匈奴老单于死,内部王位争夺激烈,驻西域的日逐王先贤掸(dan)怕遭杀害,派使者与郑吉联系,表示归服汉朝,郑吉当即率龟兹、渠犁诸国兵5万人迎接日逐王先贤掸及其部属1,2万人,把他们护送到京师长安。汉朝封先贤掸为归德侯,匈奴设在西域的“僮仆都尉由此罢,匈奴益弱弱,不得近西域”。)继之,汉朝任命郑吉护车师以西北道,统管南北道各地,号曰“都护”。郑吉立幕府,治乌垒城(今轮台县境)。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标志着西域第一位都护。被汉宣帝;《汉书。郑吉传》说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二成与郑吉”
西汉在西域统治的完全确立,从此,西域地区正式列入汉朝版图,成为我们统一多民族伟大祖国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西汉对西域的治理
西域都护府是汉朝中央政府在西域的最高军事行政机构。都护府管辖的范围在《汉书》中有明确的记载:西域50余国中,除康居、大月氏、安息、罽宾、乌弋山离因距离中原“绝远”不属西域都护管辖外,其余都在西域都护府管辖之下。即天山南北、帕米尔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都在西域都护府统辖之下。
汉朝对西域的治理,主要有下列措施:
(1) 派遣官吏:西域都护是汉朝委派管理西域事务的最高官员。西域副校尉是仅次于都护的官员。又称副都护或都护副贰,级别与都护同。他们都由中央任免。都护府的属官有丞一人,司马(或军司马)、侯(军侯)、千人(带兵头目)各二人,均由都护任免。随着屯田的发展,汉朝从公元前48年复置戊己校尉,也由中央直接任免,秩比二千石。
(2)册封地方首领,颁发印绶:汉朝统一西域后,西域各地的行政组织仍然保留了原来“国”的称谓。其首领由中央任命原有的国王担任(地方仍由原地方政权首领管理,但国王及各级官吏都必须由汉朝中央政府册封和授予印绶)。
汉朝颁发给西域各地方政权的首领和官吏的印绶有两种:一是金印紫绶,高级官员佩带;二是铜印墨绶,级别较低的官员佩带。
(3)实行屯田:西域都护的主要职责是总领天山南北两道,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因此,屯田成为最主要的军事建设和生产建设措施。在汉武帝之时,汉朝势力刚一深入西域,为了解决过往使者的食宿问题,就开始屯田。在渠梨(今库尔勒西南),轮台,伊循(今若羌县境),伊吾卢(今哈米)等地设置过十几个屯田区,扩大了耕地面积,基本上解决了驻军,往来使者和商旅的粮食供应问题。遣子入质,贡献方物。
修筑城堡、建立烽燧
三、东汉初期的西域形势
自西域都护府设立后,70多年,汉朝对西域进行了稳固而有效的统治。西汉末年,王莽执政以后,推行民族歧视,引起西域各国的反对。匈奴乘机重新控制了西域。这时候,首先起来反抗匈奴的是莎车王延、康、贤等。
公元41年,莎车王贤派使到东汉政府请求自任西域都护。后来由于贤在西域的兼并,西域地区一时出现了混乱局面。公元61年,北匈奴又控制了整个西域地区。
四、班氏父子在西域
东汉初年,匈奴势力曾达到天水、扶凤一带地区,造成“边陲萧条,无复人迹”的局面,给东汉王朝以严重的威胁。
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归汉,此后西域处于北匈奴统治之下。
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四路大军出击北匈奴(进军天山东部,并派班超班固的哥哥,投笔从戎;时任假司马,鄯善杀匈奴使者;于阗国、黑嘴的马匹杀巫师;
出使西域)。同年,鄯善,于阗,疏勒等国归附东汉。
班超(公元32~102)东汉外交家、军事家。字仲升。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父班彪,兄班固。超随兄至洛阳,家贫,常为官府雇佣抄写以养家。后为兰台令史,因事免官。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奉车都尉窦固代北匈奴,以班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有功。
公元74年东汉又重新在西域设置都护及戊己校尉。任命陈睦为西域都护,耿恭为戊己校尉。至此,中断了60年的汉朝和西域的交通又得到恢复。
公元75年,汉明帝死,汉章帝命令班超返汉。但班超不回西域混乱,章帝怕超孤立无援,所以召其返回中原,路途上婉言相留,都蔚甚至举刀自刎,到了于阗,王侯以下皆哭诉,希望留下休戚与共,感动,所以留下。后被封为定远候
,继续在西域活动,到了公元91年,在他的努力下天山南北各地大部归服东汉。东汉政府以班超为西域都护。
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东汉。这是我国同欧洲国家第一次友好往来。
102年,班超回到洛阳,不久病故。他在西域奋斗了30年临走之前,任尚与其告别,问他治理西域的偏方,班超没有拒绝,大意是不要掉以轻心,结果任尚未重视,还在班超走后对下属说,以为班超有多了不起,不过一凡夫俗子。果然他太心急,太大意。又发生叛乱。
。
123年,驻蒲类海的北匈奴呼衍王联合车师进攻敦煌、酒泉等地。汉以班勇125年-127年,并根据亲身经历写西域见闻录,班超的儿子
为西域长史,将兵500人西屯柳中城。次年,班勇带军队至楼兰,龟兹、姑墨、温宿、鄯善,各地都归向汉朝。
第三节 汉代西域的经济文化
一、经济文化的发展
自张骞出使西域以后,西域与内地的联系日益密切。汉朝统一西域,使天山南北与内地联为一体。在统一机构的行政管理下,各族人民辛勤劳动,共同开发,不仅使西域地区社会经济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而且增进了西域与内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一)大兴屯田。汉朝在西域屯田早在公元前105年开始了。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成立后,屯田地区不断扩大,由轮台、渠犁发展到楼兰、伊循、车师前部、精绝、焉耆,姑墨、赤谷等广大地区。大兴屯田的结果,扩大了耕地面积,解决了军队和来往使者商旅的粮食问题。大量的汉族士兵和田卒到西域屯垦守边,带来了内地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如铁铧、铁锄、铁镰、铁铫(diao)(锹)等铁制农具和先进的农耕技术、代田法,有力地推动了西域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
据史书记载.当时,西域地区的农作物主要有粟、稷、黍、小麦、大麦、高梁、胡豆、胡麻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有葱、蒜、黄瓜、胡萝卜、菠菜、芫荽(yansui)等蔬菜;有葡萄、核桃、梨、桃、石榴、杏等水果,还有苜蓿等饲料作物。张骞出使时,从大宛带回葡萄、苜蓿种子,在京师长安和关中地区种植。此外,胡麻,核桃等农作物也传到内地,极大地丰富了中原地区的作物品种,改善了我国内地人民的物质生活,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繁荣。
(二)汉朝在西域大兴屯田的同时,也兴建了大量的水利灌溉管道。考古工作者在若羌、罗布淖尔、轮台、沙雅、焉耆等地发现过不少汉代古渠道遗迹。为了保护这些灌溉渠道,各地还有“守堤之兵”。西汉在西域兴修水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三)冶铁技术有了发展。西汉统一西域以后,中原先进的冶铁技术传入西域,使当地冶铁业有了迅速发展。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库车、民丰、洛浦等地发现了汉代的矿冶遗址。汉代龟兹已能用煤冶铁,制造各种用具和武器供应各地,龟兹成了西域的冶铁中心。冶铁业的发展无疑推动了西域农业、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四)畜牧业是汉代西域地区主要经济部门。各国畜养大量的驴、骡、牛、羊。西域地区的畜牧业当时是相当发达的。
汉代,西域的马、牛、驴、骡等牲畜源源不断地进入到内地。尤其是乌孙、大宛的马匹通过朝贡和互市的形式大量进入中原,既壮大了汉朝的军事力量,又促进了内地养马业的发展。这是西域各族人民对祖国历史发展的又一重大贡献。
手工业生产也是重要的生产部类,除金属冶炼外,还有陶器制造、毛纺织、玉、角、骨器皮革加工等。西域各族人民生产的毛织品有毡、毯、斜纹毛布、平纹毛布等。
商业也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
(1) 汉朝统一西域后,各国官方普遍使用汉字。二世纪后半期,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区的一些国家同时又使用印度北部通行的去卢文。
(2) 汉代西域的音乐舞蹈艺术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并对内地产生了影响。从现存的石窟壁画中可以见到当时西域的乐器有琵琶、阮咸、箜篌、笛、唢呐、筚篥、羯鼓、腰鼓、答腊鼓等。还有来自中原方面的笙、箫、筝等。
西域音乐艺术传入中原,经过加工又创造出不少新乐曲。李延年李夫人,李延年是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是他俩的哥哥,他受过腐型,所以嗓音特别美,拿手词是《佳人曲》:”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李夫人死后,她的兄弟李季奸乱后宫,汉武帝下诏诛李氏宗族,李广利在外逃过;后投降匈奴,二诛,他们家人死光了
是西汉时乐府的领导者,著名音乐家,他根据张骞从西域带回的大型套曲“摩诃兜勒”,创作了28首乐曲,丰富了内地音乐艺术。
汉代西域各族信奉萨满教、祆教、佛教:
萨满教 是一种原始宗教。“萨满”是通古斯语的音译,即“巫”的意思。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认为人有灵魂,而且有永存的、转世的、暂存的三个灵魂,该教认为,宇宙分为天上、人间、阴间三部分。神住天上,人类、鸟兽居人间,阴间是鬼、魔住地。他们相信人间的祸福由神与鬼魔决定。匈奴与乌孙都盛行萨满教。公元前1世纪,萨满教蒙丹-含香
在天山南北各地流行。
祆教 (又称拜火教倚天屠龙记里的小昭,波斯明教的圣女,她母亲是紫衫龙王黛绮斯。小昭也是金庸最爱的角色,她的原型是金庸的爱人。
、火袄教)。袄教崇拜日月星辰,也崇拜火。袄教在公元前6—5世纪创建于波斯,创建者叫琐罗亚斯德.主要经典是《波斯古经》。袄教创立后不久传入中亚锡尔河、阿姆河一带,约在公元前4世纪传入新疆。
佛教 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创始人为释迦摩尼。佛教教义认为,世界充斥着“苦”,“苦海无边”,人们要脱离苦海,只有信佛修行,渡出苦海,求得解脱。达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境地。
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佛教传播到安息、大夏、大月氏、康居,以至克什米尔地区。又经克什米尔传到天山南部。于阗、龟兹是佛教在天山南部的两个中心。公元1世纪,佛教在和田、喀什等地已有初步发展,近代在和田地区发现的用去卢文写成的《法句经》,就是公元1世纪的佛经写本。
二、汉代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跨亚洲中部东西,由中国和西方亚欧各国进行陆路贸易的商旅大道。由于中国的丝绸经此路大量西运,因此人们称这条交通要道为“丝绸之路”。
汉代丝绸之路,东自汉都长安出发,向西经河西走廊至敦煌,由敦煌向西分南北两道。南道自敦煌西出阳关,经楼兰、伊循、鄯善、若羌、且末、精绝、扞弥,于阗、皮山、莎车、蒲犁、无雷,越葱岭到达大月氏、安息,经条支,最后到大秦(罗马帝国)。北道从敦煌出王门关到车师前王庭,沿天山南麓西行,经危须、焉耆、尉犁、乌垒、轮台、龟兹、姑墨、疏勒,西愈葱岭达大宛、康居到奄蔡(yancai)(今咸海至里海一带)。
古丝绸之路是一条7000英里长,自中国首都长安通往西方直达罗马帝国的贸易之路。历史上,这些路线不但用于丝绸贸易,也包括了许多其它的商品。丝绸之路包括条主要线路,北路西下入黑海,中路西向经由波斯,到达地中海,罗马。南路到达阿富汗,伊朗,印度。东路至长安。这些路都由首都长安出发,经过甘肃走廊,到达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地带的敦煌。北路经由玉门关,穿过戈壁沙漠颈部,直到哈密,穿过吐鲁番盆地的主要绿洲,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北边的天山,到达里海的海岸。
真题
一、填空题: 60;138;冯缭;班超 ;彩陶 ; 解忧;甘英
1. 公元前 年,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标志着西汉在西域统治的确立。
2. 公元前 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3. 解忧的侍女 深受乌孙和其他各国的敬重,被誉为 冯夫人。
4.公元73年,东汉派 出使西域。
5. 新疆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主要有细石器,大型磨制石器和 三种类型的文化。
6. 汉武帝时曾以汉公主细君和 嫁与乌孙昆莫。
7. 公元97年,班超派 出使大秦。
二、名词解释
1.丝绸之路亦称丝路,是横贯亚洲、沟通欧、亚、非的陆上古道。东自我国古都长安,穿越河西走廊与塔里木盆地,翻越帕米尔,经中亚、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等国,直达地中海东岸,转达罗马、欧洲与北非等地。自公元前2世纪以后,中国大量生丝与丝织品通过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这条古道,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北非及欧洲各国的友好往来。
三、简答题
1. 简述西域的地理概念西域地名自汉代出现后,又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包
展开阅读全文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