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做历史选择题的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做历史选择题的技巧.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做历史选择题的技巧 高考文科综合卷中的历史选择题虽然只有12道,所占分值却达到了48分,可见其重量还是特别重的.有些学生在高考中往往会顾此失彼,只注意将问答题尽量做到精细不遗漏,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做历史选择题的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历史选择题的技巧 1.对等解除原则: 即在题肢中出现了一个与你想选的选项对等(即同义表述)的选项,依据单项选择题答案唯一原则,说明两个都不对。 例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主要的贡献表现在 () 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B.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冲突 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 解析:本题首
2、先解除D选项。A、C选项意思差不多,假如你想选A,就应选C.因为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就是要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两个都对,说明两个都不对,就只能选B了。 2.时态一样原则: 即要分析题干中设问的时态,前因型是将来时,要求选项必需是将来才能实现的事情;后果型是完成时,要求选项必需是已经实现的事情。 例2.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 解析:题干中的设问是历史功绩,即历史作用,从时态的角度看是完成时,那么选项应当是戊戌变法运动已经实现的事情。可首先解除B.事实表明,A、C选项在戊戌变法运动中都没能实现,其只起
3、到了D的作用。 3.就近原则: 它适用于设问是针对教材上的某一结论(特殊是标记性的结论)、选项是分析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或依据这一类型。 例3.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斗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胜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起先发生根本改变 D.民族冲突取代了阶级冲突 解析:教材在总结“鸦片斗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一结论时是这样说的“鸦片斗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依据就是结论前的这一句话“鸦片斗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教材对这个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列了几个方面的详细表现,而这全部的改变都是围绕C选项的。 4.感情色调原则: 一个人或集团的言行
4、总是代表自己所属的阶级、民族或国家的利益,这就给这个人或集团的言行给予了感情色调。假如选项中出现了站在对方的阶级、民族或国家的立场上的言行,那么这个选项一般不正确。 例4.1943年1月,美英分别与中国签订新约,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11月,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实行开罗会议。上述史实说明 () 抗日斗争为中国废除不同等条约供应了历史性机遇 美英相识到应当同等对待中国 中国已经成为与美英平起平坐的大国 中华民族的抗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 B. C. D. 解析:中“美英相识到应当同等对待中国”,感情色调不对。美英列强怎么会承认作为弱国的中国的同等地位呢?其实美英还回中国一些权利,只是为了团
5、结中国对日接着作战。也不对,因此答案为B. 5.干肢对等原则: 即题干所包含的范围要与选择肢(选项)所包含的范围大小一样。 例5.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 () A.中西文化冲突不行调和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看法强硬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突显 解析:本题可首先解除A、C选项,但大部分同学看不出B、D选项的区分,题干所示这三个年份的确是列强以武力大举侵略中国的年份,也是传教活动猖獗的年份,但题干说的是这三个年份是“民教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民教冲突”不
6、仅包括列强的武力侵略、传教活动的猖獗,还包括其引发的中国人民的反传教活动。B选项只说明白武力下的传教活动,D选项包含了武力下的传教活动,又包含了中国人民的反传教活动,与题干所包含的范围大小一样。 6.第一印象优先原则: 即在凭第一印象选择某个选项后,在不能百分之百认定选错了的状况下,原则上不要改。因为这符合记忆规律,记忆最深的东西,即似曾相识的东西总是最先从大脑中出现出来。最终须要说明的是,高考试卷中的选择题对实力要求较高,有时须要多种方法并用,但是再好的方法也只能起到协助作用,最实际有效的方法还是应当“以本(课本)为本(根本)”。 历史选择题的分类 选择题试题组成一般由题干(主干语、中心词语
7、、条件限定语)和备选项组成。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常考题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文字材料型、图画型、表格数据型、概念型、因果型、结论型、比较型、探究型、逆向型、组合型、程度型。 不同类型的题目有相对独特的特征,同时,可以采纳相对不同的解题技法来作答。 但做题的第一步是审好题。如何审题? (1)审题干:要做到“四审”,有的放矢。 第一,要明确题目结构,找出关键词语,确定答题方向;其次,要界定题目涉及的时空范围,以明晰答题范围;第三,要弄清题目的基本类型,结合相应的答题方法进行思索和把握;第四,要明确涉题概念、理论和观念的内涵和外延。 (2)审备选项:要“四推敲”备选项,对症下药。 第一,推敲备选项是否符
8、合史实、基本常识;其次,推敲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第三,推敲备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定的逻辑联系;第四,推敲备选项之间是否存在并列、从属、对立、因果关系。 依据设问做答的“五字诀”述、论、析、比、评 “述”,即叙述。答题时一般按时间依次和因果关系表达,但要留意的是:(1)题目要求的学问点肯定要涉及,不必绽开,更不行遗漏。(2)对于概括性较强、时间跨度较大的,要先划分历史阶段,再按阶段回答问题。 “论”,即论证。论证首先应当推断观点和论题的正误,标准有两个:一是实践的标准,二是理论的标准。论证要摆事实,讲道理,首先要用充分的事实证明观点和命题的正确或错误,然后要做出相应的说明、结论或总结。答题强调
9、列举史实要充分和全面,劝服力强。 “析”,即分析。一般先要回答“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回答“为什么”。要求考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把历史现象、时间、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去分析其缘由、背景,揭示事物的本质,相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历史作用、影响和历史地位,从而吸取历史的阅历和教训。 “比”,即比较。对于有比较项目的问题,可以根据要求进行比较;对于没有给出明确比较项目的问题,许多考生往往不知道比什么、怎样比,答题无从下手。驾驭下列方法和原则就可以比较完整的进行比较。 方法:以一个事务或者人物为中心,列出相关的项目;然后与另一个对比。 原则:(1)比较历史现象发生的缘由、背景、历史条件和目的。(2)比较历史现象的内容、特点、特征、性质、实质。(3)比较事物成败的缘由、历史作用、地位、影响、阅历和教训等。 “评”,即评论、评价、评析等。要想评论正确,要做到以下几点:(1)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看问题。(2)评论问题的观点立场要正确。(3)评论要以事实做论据。 做历史选择题的技巧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