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结 .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结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结 .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一、 总绪论问题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饭粒小童鞋的心血呦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中国文学演进的特点:1. 第一,文学进展的不平稳。一、文体进展的不平稳。二、朝代的不平稳。三、的域的不平稳。2. 其次,一些因素的互动作用对文学演进的影响。雅俗、文体之间的渗透、复古与革新、文道的离合。二、 中国文学史分期上古期:先秦、两汉中古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中叶近古期:嘉靖初期至五四运动爆发三、 上古神话1、 神话概念: “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注:人民的幻想:神话
2、思维。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后来的文学家有意识使用的塑造文学形象的方法:夸张、变形、拟人等。神话对于原始先民的意义是生存性的。)2、 神话分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创造制造神话(注:会举例说明)3、 中国神话包蕴的民族精神:沉重的担忧意识、厚生爱民意识、先民的抵抗精神4、 上古神话的思维特点:以已观物,以已感物、详细、形象、相伴剧烈的情感体验、隐喻性、象征性四、 诗经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 ,共 305 篇,另有 6 篇笙诗,有目无词。2、整理方式:献诗、采诗、删诗3、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释义:风:“风”为音乐曲调。
3、“国”为的区、的域。“国风”即的方音乐曲调。诗经有十五国风105篇。雅: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大雅31 篇,是西周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年,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大雅多为上层贵族之作。小雅74 篇,西周晚期作品居多,也有东周作品。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仍有位置卑微者。颂:宗庙祭奠之乐。有周颂31 篇、鲁颂 4 篇,商颂 5 篇。4、诗经内容:祭祖颂歌、农事诗、宴飨诗、怨刺诗、战争诗(武功诗、徭役诗、厌战诗)、婚姻爱情诗5、诗经艺术特点:( 1)赋比兴(注:赋铺陈直叙比比方兴触物兴词)( 2)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3)重章叠韵:一唱三
4、叹,旋律回环往复,抒情程度的加深和大事进度的加强。( 4)叠字双声叠韵:拟声、状物,富有表现力。增强诗歌的音乐美感。( 5)押韵方式:通常韵脚在句尾,隔句押韵,押偶句韵。( 6)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6、诗经在文学史上的位置和影响: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 1)立足现实,抒情言志: 诗经开创了我们诗歌的抒情传统。(2)“风雅”精神:风,国风,雅,大小雅。“风雅”精神,简洁说,就是文学关注现实、反映现实的精神。是后世优秀文学家的共同追求。( 3)比兴传统: 诗经开创的中国古典诗歌的比兴传统,指诗歌形象思维的特点和有所寄托的艺术表现形式。五、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1、“祖”
5、:散文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记言文之祖: 尚书 叙事文之祖: 春秋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 国语2、左传 又名春秋左氏传 、左氏春秋 ,作者左丘明,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详细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也“十三经”之一。3、左传的叙事特点:( 1)褒贬分明的倾向性:注意对人物、大事进行道德评判。左传进展春秋笔法,通过对大事过程的生动表达,人物言行举止的绽开描写,表达道德评判。( 2)左传创立一种新体例,那就是其道德评判仍通过“君子曰”等直接谈论来供应。( 3)叙事结构:按时间次序敏捷运用倒叙、插叙、预叙、补叙等手法叙事,表达有头有尾的完整故
6、事。(倒叙、预叙概念详见课本77 页)( 4)叙事风格:注意完整的表达大事过程及因果关系,有道德化和神奇化的特点,生动好玩,故事性强,有戏剧性。( 5)塑造人物:描写出一批丰满的历史人物形象。通过行动、对话表现人物,绝少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描写。4、左传语言特点: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表达语言简练含蓄,词约义丰、语博而奥。5、左传位置: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6、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成书约在战国初年。(各国特点详见81 页)内容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
7、之辞以及部分历史大事与传奇。7、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战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主见和策略,展现战国时期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西汉刘向编校整理为三十三篇。突出表现纵横家在现实政治中实现人生价值的 思想,塑造一系列“士”的传神形象。情节波澜起伏,语言铺张扬厉,“辩丽横肆,亦文辞之最”。8、左传、国语对比:均为史家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 国语重记言。9、先秦叙事散文对我国古代小说产生进展及特殊艺术性格形成的作用:( 1)在表达历史大事中褒贬分明( 2)奠定了我国古代小说基本的叙事结构,常以时间次序串联情节,重视完整性。( 3)常用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来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 4)我国
8、古代小说和戏曲作品多借鉴先秦叙事散文的历史题材。六、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1、 先秦说理散文的体制:语录体( 论语孟子曾子)韵散结合体( 老子)专题论文(荀子韩非子)语录体向专题体过渡( 墨子庄子) 注:特点:情感性、形象性、思辨性2、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 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为“四书”之一。3、孟子特点:( 1)说理布满形象性:长于论辩、长于警喻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 2)说理布满情感性:气概浩然、无私无畏( 3)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精炼精确4、庄子 33
9、 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和杂篇出自庄子后学。(庄周及其思想详见96 页,明白内容)5、庄子三言说理: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1)卮言:出于无心、自然显露的语言。( 2)重言: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 3)寓言: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寓言内涵:顺应自然、打破偏执、凝神专心、全身远害、揭示自身窘迫的境况6、荀子现存 32 篇,自成体系,严谨详密。在“人性恶”的熟悉基础上,主见化“性”起“伪”,又主见用音乐( 乐论)、后天学习(劝学、礼教(礼论改善人性,用法制约束人性。荀子学说以儒家为主而兼采各家精华。7、韩非子
10、思想内涵:( 1)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的中心集权理论。认为君王要以法、术、势治理国家。( 2)强调法的重要,吸取“性本恶”理论。主见施刑于民,认为施刑法恰恰是爱民的表现。( 3)在施行法的过程中,主见“以法为教” 8、韩非寓言与庄子寓言比较(1)取材不同: 韩非子寓言多取材历史故事和现实。庄子寓言有大量神话传奇、拟人化的动物。( 2)风格不同: 韩非子寓言,冷峻凝练,表达他的法家思想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刻熟悉。庄子寓言,奇幻怪诞,表现他的出尘之想和深刻的人生体验。9、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说理散文的影响( 1)确立说理散文的体制( 2)形象化的说理方式( 3)具有剧烈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结 中国古代 文学史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