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学习基础资料汇编.doc
+一、市域现状(一) 市域概况1、 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阆中,东忱巴山余脉,西倚剑门雄关,南邻南部,北接苍溪,水流湍急的嘉陵江贯穿南北,自古为“巴蜀要冲”。全市幅员面积1879.8平方公里,聚居着16个民族84.04万人口,其中非农业人口10.82万人。辖23镇48乡(含一回族乡),772个村,6245个村民小组,市治保宁镇。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古为巴国别都。秦更元十一年,置阆中县,属巴郡,以嘉陵江境内段古称阆水,治所四面山围,江水绕城三面,城居其中而故名。东汉、晋属巴西郡。南朝宋、齐、梁属北巴西郡。梁曾置南梁州,西魏置隆州,为州郡治。隋开皇三年,因避讳改名阆内县,属巴西郡。唐武德元年复名阆中县,为阆州治。元属保宁路,明、清属保宁府,为路、府治。民国初属嘉陵道,1933年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置阆中县及阆南县苏维埃政府,属川陕革命根据地。后属第十四行政督察区。建国初属剑阁专区,1953年划入南充专区。后属南充地区。1991年撤县设市,名阆中市。1993年南充撤地建市,阆中市为省辖,由南充市代管。2、 地形地貌阆中市地处盆地丘陵北端低山丘陵区,海拔328889米,东北部马鞍山海拔889米,为最高。地形为东北、西北低山高丘,南面中低丘、中部沿江坝区。中低山、高丘占61%,中丘宽谷占33%,沿江坝区占6%。3、 地质构造阆中市位于四川东部地台区、川北台陷。区域地质构造简单,褶皱平缓,出露地层有侏罗系上统及白垩系下统。此外沿嘉陵江两岸有零星第四系分布。4、 气象水文阆中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光照适宜、四季分明、具冬干春旱、盛夏多雨、秋雨绵绵的特点。年均气温16.9,无霜期289天,年均降雨量1042.5mm,平均相对湿度76。市区属嘉陵江流域。嘉陵江纵贯南北,东河、西河、构溪河、白溪河四条河流由东西两侧汇入嘉陵江。地表水产水总量为6.23亿立方,人均741立方。5、 自然资源阆中地上再生资源丰富,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红苕、棉花、油菜、花生、中药材等,桑、桐、果、林亦颇具发展优势。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刺梨、板栗、棕桐、白蜡、杜仲、半夏、首乌、银花等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达50多种。银杏、红豆树、楠木等10多种树木为珍稀保护品种。常见的野生动物有野兔、獾猪、狐狸、黄鼠狼等禽类、鱼类、蛇类众多,列为保护动物的有中华鲟鱼、江团、金钱豹等。拥有石油、天然气、砂金、铀、食盐、石英砂、磷矿、石膏等多种资源,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砂金、食盐、石英砂均具有投资开发价值,并已部分开采利用。嘉陵江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22.76万千瓦,可开发量12.53万千瓦。6、 历史文化及风景旅游资源阆中市是全省7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保存最大最好的古城,祠庙、古塔、楼台、亭阁等古建筑众多,其中张恒侯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城根据我国传统风水学而建,文化考古价值极高。市内旅游资源丰富,以人文旅游为主。有省级锦屏山风景名胜区,省级蟠龙山森林公园,以及众多省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区,并赋含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和传统产业文化及独有的风水文化。(二)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现价)达到17.7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94元,工农业总产值25.49亿元,其中农业11.42亿元,工业14.07 亿元。1、 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阆中土质肥沃,气候适宜,物产丰富。粮食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经济作物以中药材、油菜等为主,杜仲、半夏、桑、桐、果颇具发展优势。阆中先后被列入全国长防工程建设试点县、油桐基地县、瘦肉型猪基地县和四川省肉兔生产、棉花生产、蚕丝商品生产、速生林生产等基地县。该市先后建立了各种基地镇、乡56个,其产品产量占全市79%以上。遍布全国各地的13万劳务大军,年收入达2亿多元。1999年,阆中全市粮食总产量达33.0亿吨,蚕茧2380吨,油料1.61亿吨,水果1.6亿吨,乡镇企业总产值19.8亿元。2、 工业城市经济已具规模。丝绸、丝毯、时装及工艺品、棉麻纺织、制革及革制品、食品加工及酿造、医药、化工、塑料、玻璃、包装装璜、机械、建材、旅游资源开发等10大系列已发展成为该市支柱产业。并先后组建了丝绸、地毯、皮革、服装等四大企业集团,出口专厂达16家,年出口交货值8000多万元,有140多个地方产品远销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以丝绸为中心的轻工重点发展基地。阆中还拥有全国最大的蚕种场,现已形成育桑、制种、养蚕、缫丝、织绸、印染、丝绸服装等配套生产系列。阆中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阆中银河地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有30多个品种,多次获国家、省级优质奖。在丝绸工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阆中皮革、棉纺、机械、化工、服装、酿造等工业比翼齐飞。尤其是皮革工业,被列为四川皮革制品出口基地,年出口皮装30多万件,所生产的系列产品达100多个花色品种,其中有13个品种曾获省优、部优、国优殊誉,年创汇达9000多万美元。阆中酿醋业历史悠久,历经300多年而不衰的“保宁醋”位居全国四大名醋之列,走出南充市,香飘海内外。3、 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建设全市交通不断完善。阆中二级机场正在建设中。国道212阆中段一级路南段已完成,省道302线改造已开始动工。能源建设方面,220千伏变电站已安装调试,天然气进入国家管网,农村沼气新建2000口。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配套成龙,拥有四所大专院校,各级学校900余所。设有医疗卫生机构142个。市广播电视覆盖全市。二、城市现状(一) 自然地理概况阆中市区位于市域中北部的嘉陵江沿岸,由位于嘉陵江北岸的保宁镇、南岸的江南镇及七里镇三片组成,嘉陵江呈“U”字形绕老城而过,城北有绵延起伏的盘龙山,城南有锦屏山、东山相峙而立,是一座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完美体现建筑风水理论的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城区北距广元180公里,南距通江、南江、巴中200多公里,西北至剑阁120公里。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山峙水绕的城池,自古为金牛道、米仓道之交汇处,常为地方军政大员驻守之所、兵家攻守必争之地。历来是川北政治、经济、军事重镇。现有212国道及省道302公路经过城区,阆中距南充市120公里,距成都市340公里。(二) 城市历史沿革及历史文化名城1、 历史沿革阆中,自古以来就是川北重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建县距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古代曾是巴人活动中心。战国时为巴国别都,西汉时为我国天文学研究中心,三国时为蜀巴西太守张飞驻守之地,唐宋时更是人才辈出。华阳国志云:“巴有将、蜀有权”,而古城阆中,则将相兼而有之。阆中历史上既是陕、甘、青、鄂、京等地的商品集散场所,又是进退咸宜的兵家必争之地,有“前控六路之师,后据西蜀之栗,左通荆襄之财,右出秦陇之马”的战略地位。自公元前314年秦置县以后,至清末,阆中为县治、郡治、州治或军治、府治、道治,清初曾为四川临时省治。历经朝代更迭,留下了这座唐宋风貌的历史古城,成为巴蜀的重要文化名都。1984年,阆中列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古城,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 历史文化名城综述阆中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融于城市众多的自然及人文景观,构成了城市独特的格局与风貌。(1) 古巴蜀政治、军事重镇古代阆中为强悍勇武的巴人活动中心,战国时期为巴国国都,阆中北忱秦岭,依栈道、剑门关天险,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阆中水陆交通便利,为川、陕、甘、鄂的交通要道。陆路,古代巴蜀去长安、北京的金牛道、米仓道都在阆中交汇。水路,逆嘉陵江而上可达广元、碧口,顺嘉陵江而下,可达南充、重庆、菱巫荆襄和上海。可谓“北边秦陇,南接巫菱,北通云栈,东西连成都,制其中,权左提右,若网之中纲”。阆中古城地势险要,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山水环绕。三面江水形成自然天险,四合群山构成天然屏障。易守难攻,一将挡关、万夫莫开。蜀汉张飞坐镇阆中七年之久,利用瓦口关山峦重叠,沟壑纵横,断岩绝壁的天然险阻屯田戌边以拒魏兵。唐太宗遣其弟鲁王灵菱、滕王元婴先后出镇阆中。宋太宗淳化五年李顺、明福宗时兰延瑞、清白莲教等起义军均鏖战于阆中城或其境内。清兵入川时曾立省会于阆中达十七年。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五年中国工农红军转战于阆中,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阆中自秦汉以来,历代帝王均在阆中设置郡、道、州、府,成为历代政治、军事中心,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从而演变成川北战略要地。(2) 古代民间天文学研究中心远在我国汉代,阆中就成为我国民间天文学研究中心。西汉太初历、“浑天说”的创造者阆中人落下闳,利用观测手段,对天象进行不断观测,以实际观测对历法进行检验,创造了我国以实际观测手段来解决理论问题的科学方法,为后人研究治学的楷模。天文学世家的任文孙、任文公以及祖孙三代天文学家周舒、周群、周巨都是阆中人,在此从事天文观测与潜心研究,并将天文学用于军事。唐代著名天文学家袁天罡、李淳风也曾在此研究天文学,发表了不少著名的天文学著作。城北盘龙山至今留有古观星台遗址、天宫院及袁天罡、李淳风墓等古迹。(3) 人才辈出之乡,文人雅士荟萃之地灵秀的山水,孕育和造就了众多的英才,优美的自然环境云集了各方的文人墨客,阆中可谓人杰地灵。秦末的范目,协助刘帮还定三秦,被封为慈乡侯。蜀汉名将马忠、抗金名将张宪均留下了动人的史事。唐德宗时尹枢、尹极兄弟,均先后中状元,时人羡称“梧桐双凤”。北宋谏议大夫陈省年,其子尧叟、尧佐、尧咨三人,两状元一进士,又先后为相为将,父子同朝,一门显贵,故阆中古城将相兼而有之。这些活跃在中国历史上的阆中人为历史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历代文人雅士漫游阆中的有杜甫、元稹、陆游、文同、黄庭坚、苏东坡、张之洞等,他们曾先后登临阆中古城,写下了不少潇洒飘逸的诗篇。可谓“阆中胜事可肠”。(4) 独具特色的古城风貌古城阆中的城址是唐代两位天文学大师李淳风、袁天罡按照典型的“天人合一”等风水理论布局的。宋代陆游参观城南锦屏山时称赞阆中城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写下了“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对锦屏,涉江亲到锦屏上,却望城廊如丹青”的诗句。目前阆中仍有五分之一的街道保持着唐宋时代的风貌,古朴典雅,别具一格,且有耐人寻味的美感和引人入胜的魅力。阆中古城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依托险峻、雄踞要道,形成古城天然屏障。这正是古人选择城址的成功所在。古城与隔江相望的锦屏山相对,清澈的嘉陵江水西、南、东三面环绕。构成了“三面江光抱城廊,四面山势锁烟霞”的自然景色。城市布局严谨,利用自然地理条件、科学布局城池。根据南低北高的地形,在布局上,西北面布置宗祠官署,东北为军事要塞。官署和军营占据城池较高地势为制高点,居高临下,控制全城,有利防守。城南临江,布置商业和居住区,便于通商和居住起居方便,显示了封建社会的经理与文化的社会形态。街道结合地势而安排,东西走向街道多而长,南北走向街道少而短,不仅减少了土石方量,又满足了好的朝向。从而使建筑高低错落,层次丰富,视野开阔,通风良好,日照明朗,家家户户都能观尝锦屏山的自然风光,真可谓“处处轩窗对锦屏”。从而将“阆中城南天下稀”的锦屏山组织到城市中来,达到了山、水、城融为一体的效果。几千年来,中国以木结构为主体的建筑独立地发展着,而阆中在继承这一传统的同时,按照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同时又吸收各方面有益的经验而不断革新。现有的古建筑虽因修建年代不同而有许多变化,但其基本格调仍非常统一。如果说连续性、独立性和变化性构成了中国古建筑发展的基本特点,那么阆中现有的古建筑则是这一特点的充分体现,达到了完善的艺术造型,极大地丰富了城市天际轮廓线。阆中古建筑根据城市规划基本格局、结合自然条件、空间环境,以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空间抑扬闭合、对景、错景、障景等手法,使每个院落以致单栋建筑都成为整个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说,阆中古建筑是一部石木结构的史诗,是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扬民族传统文化都有重要价值。(5) 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色阆中风光秀丽,自古有“阆苑仙境”之称。东有灵山、文成山、云台山、白塔山及东山园林,山峰峭拔,气势险峻,北有古观星台遗址的盘龙山,山麓有伊斯兰教圣地巴巴寺,有滕王阁亭的玉台山,南有“嘉陵第一江山”的锦屏山,是古城的天然屏障。古城阆中以大自然的巧作构成了阆山阆水为主体的“六苑十锦”。生动形象,如诗如画。优越的自然环境,构成了特有的自然景观。(6) 富有特色的产业结构阆中市以“丝绸之城”著称,唐宋以来就扬名海内外,以丝纺为龙头的丝毯、绣衣,质地优良,经久耐用,具有东方民族艺术特色与风格。食品工业中的保宁醋、半夏曲、张飞牛肉,闻名中外,也以不同侧面反映出阆中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内涵的特点。(三) 城市经济社会状况阆中市城市历史悠久,置治已有2300多年。古为巴国别都。自公元前314年置县以来,历为郡、州、府、县治地,是古金牛道和米仓道的交汇处,一直是川北商业通道和军事重镇。只是到了近现代,随着宝成铁路、公路的开通,川北交通通道西移,才使得阆中一度处于缓慢发展时期。1984年后,借助1986年国务院批准阆中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撤县建市、1992年辟为对外开放城市等重大机遇和契机,阆中城市得到迅速发展,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城市建设超前发展。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980年的2.63平方公里发展到2001年的10.59平方公里,2001年城市人口15.05万人,人均用地70.36平方米。全市工业主要集中在保宁镇,已形成了以丝绸、食品为主的轻工业体系。(四) 城市用地布局状况1、 工业用地现状阆中城市现状工业以食品、纺织、轻工、机械为主,集中了全市95%以上的工业企业。城内现有工业企业30余家,工业用地106.10公顷,占总用地的10.02%,其中规模较大、产值利润较高、知名度较响的企业有保宁醋厂、阆中醋厂、张飞牛肉厂、丝绸厂等。现状工业主要布局在老城区,其中占地规模较大的丝绸厂、绸厂位于老城西南角,处在古城保护区范围内;棉纺厂、保宁醋厂位于老城东南,其他工业用地多布置在老城区张飞大道沿线及新城区七里大道沿线。2、 仓储现状市内现有仓储用地34.43公顷,占总用地的3.25%,人均2.29平方米。位于江南的国家粮食储备库是市区规模最大的仓库,占地4.47公顷,其它有日化、工业、百货仓库等,主要分布在老城张飞大道沿线及212国道沿线,油库位于老城滨江路东段北侧,与古城区距离太近,且处于老城出入口,本次规划应予以搬迁。3、 居住现状现状居住用地332.5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1.4%,人均22.10平方米。居住建筑主要集中在旧城保宁镇,其余分散在江南镇和七里镇。老城古城区居住建筑以唐宋风格为主,成片面积(保护区内)约0.84平方公里,目前保护区范围内古建筑(以居住为主)保留完整,古城风貌格局尚存,但古城区居住建筑密度过大,居住人口密度很大,加之设施不配套,因而居住环境及质量较差。4、 公共设施现状现状公共设施用地共计175.5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6.58%,人均用地11.66 平方米。(1) 行政办公用地城区内现有行政办公用地计57.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5.42%。行政办公用地分散在城区各部,与各类用地混杂,没有明显的行政区域或行政中心区。(2) 学校及教育设施现状教育设施配套基本齐全,有中学7所(其中职中1所),小学9所,公办幼儿园3所。另有特殊学校、各类职业技术及专科学校10余所。现状中小学布局不尽合理,古城区过于密集,其他区域则相应较少或不配套。(3) 商贸、服务业及市场 商业用地主要集中在商城路、新村路、普贤街、郎家拐街、内东街、太平寺街、张飞大道等街段,各种商业服务网点沿街密布,商业气氛浓厚,但阆中目前还缺少上规模上档次的大中型商贸设施及场所,尚不能给市民提供优越的现代化购物环境。 阆中市服务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已建成有桃园山庄、阆苑宾馆、丝绸大酒店、安客瑞酒店、邮政宾馆、城北宾馆等服务设施。 市场:城区现有市场13个,其中综合市场2个,专业市场7个(含粮油、食品、五金家电、建材、工业品等专业批发市场),农贸市场4个。规模最大的有商城路市场和农副产品交易市场。阆中城区市场管理和设施建设比较规范,各类市场均有专用场地及建筑设施,沿街交易、以街代市的现象有了根本的改变。现状市场占地面积12.1公顷,建筑面积36647平方米。(4) 医疗卫生城区现有市、镇两级医疗单位10个,含医院4个,卫生院4个,药检所1个和卫校。各类医疗单位共计占地18.4公顷,床位数660张,医务人员1060余人,市人民医院拥有病床330张,是目前市内规模最大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仅有两所,为市妇幼保健院和市精神医院。现状医院的主要问题是床位紧张,缺少专科医院,新区医疗设施尚不完善,供求矛盾仍较突出。(5) 文化设施现状文化娱乐设施有影剧院、文化馆、图书馆、新华书店、博物馆、张飞庙、川北道贡院、铁屏书院、红军纪念馆等,另有许多娱乐城、影像厅、街道文化活动站。阆中市区现尚无市级体育设施,除学校和一些大中型单位有自设体育场所外,全城公共体育活动场所奇缺,根本无法满足城市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运行的开展。(6) 宗教用地阆中拥有许多宗教用地,其各类宗教建筑亦是构成阆中古建筑特色的要素之一。现保存完好的有:修建于十七世纪的具有伊斯兰教特色的古建筑群巴巴寺,公元1670年修建的清真寺,1492年修建的观音寺建筑群,大像山的宋代大佛座像(高9.88米),三十年代英国传教士来阆中时修建的福音堂等。5、 绿地阆中市现状绿地由公共绿地(公园)、广场绿地、苗圃、休闲娱乐用地及山头绿地组成,其中公园有锦屏山公园、东山公园、滕王阁,这些公园均处在城区四周,依山而建,而城区内尤其是老城区公共绿地奇缺,尚无公园或小游园,街头绿地及干道滨河绿地的配置也很不完善。目前,城市绿地面积为148.67公顷,其中公共绿地92.46公顷,人均6.14平方米。6、 特殊用地阆中市城区特殊用地所占比例较大,计有77.7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7.34%。(五) 城市道路交通状况阆中市地处四川北缘,嘉陵江中游。西邻剑阁,东接巴中,北至苍溪,南到南部,距南充120公里。公路运输是阆中市对外交通的主要运输方式,水运由于航道疏于治理,上游来水减少,碍航工程增多,多年来运量徘徊不前,已失去对外交通运输能力。1、 对外交通现状(1) 公路阆中现状主要公路有212国道,302省道以及通往各县、各乡的县、乡道等。全市现有公路842公里,线路密度4.48公里/平方公里。其中212线中阆中到南部,已改造为一级公路,阆中卷溪正在整改为一级公路,其余均为三、四级或等外级道路。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车流量急增,公路等级低,超期服役、超负荷运行,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大规模改造路网,提高道路等级迫在眉睫。212国道和302省道经过市区,其中212国道车流量较大,由南至北穿越整个城区,过境车辆产生的噪声与废气污染以及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严重干扰城市生活。(2) 水运嘉陵江七十年代前为四级航道,上段通行20200吨船只,下段通行40200吨,年货运量高达90万吨,是川中物资运输的主要渠道之一,七十年代后,由于建设电站等碍航工程,加之上游森林砍伐,来水减少,致使航运日渐凋敝,嘉陵江变成了季节性分段通航,货运量急剧下降,已失去运输大宗远程货物能力。阆中港包括南门、货运码头和火电厂码头,位于城区南部。由于嘉陵江航运中断,多为短途的砂石运输。(3) 航空阆中机场九十年代兴建,由于种种原因下马,良好的旅游资源需要良好交通环境,因而阆中机场建设上马势在必行。阆中远离大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交通线路长,加之交通结构单一,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2、 城市道路现状阆中市市区现有道路44公里,面积124.92万平方米,人均8.3平方米/人,道路用地占城市用地的11.80%,道路网密度4公里/平方公里(以上数据只统计老城区10米以上道路),相比较于国家标准及其他城市,道路指标处于落后状态,城市道路建设欠帐较多。全市称得上主干道的只有张飞大道,红线宽度30米,市内及过境交通几乎全由此路承担,同时现状嘉陵江大桥桥面窄,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需要。 1999年,阆中市中区拥有汽车3230辆,摩托10506辆,居民出行多以步行,客运三轮为主。(六) 城市管线工程状况1、 城市给水工程(1) 给水现状阆中城市的给水系统由自来水公司和南充热电厂两家各自独立的给水系统组成。自来水公司下属二座水厂:一元街水厂和沙溪水厂。一元街水厂设计供水能力1.2万立方米/日,主要供应市区南部老城区,管道末端压力0.2Mpa;沙溪水厂设计供水能力3万立方米/日,主要供应市区北部和东部片区,管道末端压力0.3Mpa。南充热电厂水厂供水量3万立方米/日,主要供应南充泰丰丝绸厂、阆中绸厂、市区南部老城区,管道末端压力0.2Mpa。水厂水源均为嘉陵江地表水。阆中有自备水厂的共有3家,总供水量1.36万立方米/日,主要供应企业内部生产用水及消防用水。自备水源情况如下:单位名称取水点日供水量(万立方米)供水区域阆中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马哮溪江边0.6厂区内部阆中蚕种厂乞儿岩江边0.4凤翅山阆中市棉纺厂绵纺厂河坝0.36厂区内部2000年阆中市区供水系统总供水人口15.05万人,总供水量2504万立方米,供水普及率100%,人均综合用水量456升/人日。其中生产用水约占年用水量的60%,城区给水管网总长度约9.8公里,其中给水主干道(DN200以上)约占2.8公里,给水管网密度1.25公里/平方公里。(2) 现状给水存在的问题 给水管网产权不统一。 江南及七里片区无自来水厂,其供水仅靠江北沿嘉陵江大桥DN200的输水管供水,导致该片区供水量不足,水压极低。 古城保护区给水管网不完善,个别街道尚无给水支管,部分管段使用过久,锈独严重。 高位水池高程低,容量过小,除棉纺厂200立方米容量的高位水池在使用外,其余均废置未用。 2、城市排水工程(1) 排水现状现状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雨水污水采用同一排放系统,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排水管网有混凝土圆管和条石矩形暗沟。城区现有排水管网总长度15.5公里,其中混凝土圆管长10.9公里,条石矩形暗沟4.6公里。城区排水管网平均密度1.69公里/平方公里。(2) 现状城市排水存在的问题没有实施分流制排水,无污水处理设施,加重了环境尤其是水体的污染。3、 城市燃气工程(1) 燃气现状阆中城市气源共有二处,一处为国家输气干管Dg219高压输气干管,另一处为本地气田(柏垭、双龙、石龙)。城市现状总用气量9万m3/日,其中居民生活用气量3.5万m3/日,工业用气量5.5万m3/日,民用气户约2.7万户,人均用气量0.37m3/日,气化率62.79%。城区中压输气管网(Dg219Dg133)长约6.2公里,Dg108中压输气管长约14.3公里,输气管均为钢管,城区输气压力0.250.1Mpa。(2) 存在的问题 个别配气站位于老城区中部,人口密度大、建筑密度高,存在安全隐患。 古城保护区内布置有天然气干管,火灾危险性较大。4、 城市电力工程(1) 现状供电概况阆中城市电力网位于四川电网的东北部,由国家电网和地方电网共同供电。市区现有电力公司和南充热电厂两家供电。市区内现有孙家垭220KV变电站(在建),黄土坡110KV变电站(变电容量3万KVA),金银台110KV变电站(在建),城郊35KV变电站(主变电容量25000KVA)、江南35KV变电站(主变电容量23150KVA)。1999年全市年总用电量17697万KWh,其中工业用电量7739万KWh,农业用电量4390 万KWh,市政生活用电量5568 万KWh,全市综合最大负荷48978KW。城区人均综合年用电量884 KWh,人均用电负荷325W/日。现状用电负荷密度为0.52万KW平方公里。(2) 现状供电存在的问题阆中市区有电力公司和南充热电厂两家供电,网络混乱,管理不便。电力公司服务范围城区大部分地区及江南镇、七里镇,南充热电厂服务范围为城区西部及棉纺厂皮革集团、植物油厂等大型企业。5、 城市电信工程现状 (1)阆中市现有一个电信总局和三个分局,现有交换机总容量约5万门,实际装机门数39060门,市内有线电话普及率25.95。 (2)阆中市邮政局位于商城路西段,市区内共有营业厅三处,全市邮路共18条,邮政总长537公里。 邮政局开办的业务有:邮政储蓄、集邮、报刊发行、特快专递、函纤、包裹、汇款、报刊零售、广告邮购、邮政超市等20余种。6、 广播电视现状阆中城市现已形成以阆中广播电视局等中以乡镇广播电视站等基础的无线系统,广播电视覆盖了整个阆中市域。99年末,全市71个乡镇,671个村开通了有线电视。城市有线电视节目24套,城乡有线电视用户达88112户,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2%和91%。(七) 城市环境现状1、 环境质量现状概况(1) 大气环境阆中城市大气环境质量SO2等几项指标综合评价:城区大气环境质量较好,达到国家要求的二级标准,东山风景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要求的一级标准。大气污染主要以悬浮物微粒及SO2为主,城区以外的城镇大气环境指标达到二级以内,质量良好。(2) 水环境阆中城区段嘉陵江水质较好,能达到地表水类水域水质标准。城区内嘉陵江最大的支流东河水质良好,能达到地表水类水域水质标准以内。构溪河、白溪河、西河三条支流水质良好,均能达到地表水类水域水质标准。阆中城市地下水基本未受到污染,水质良好。(3) 声环境城区各功能区噪声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主要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的影响,污染水平比较高,尤其是阆中城区至南充的对外公路噪声。预计近年城市环境噪声将呈上升趋势。2、 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1)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没有统一的排放管道和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中。 (2)环卫设施设备、监测手段落后。 (3)部分污染工业、企业混合于城区古城保护区中部。 (4)城市只有一座嘉陵江大桥城市对外交通(阆中南充方向)均依赖于此,交通不畅时易造成严重的交通噪声。(八)城市现状用地统计阆中市现状建成区范围包括保宁镇(老城)、江南镇、七里镇区域,城市建设总用地1058.89公顷,按15.05万人计算,人均用地70.36平方米,其中居住用地332.53公顷,人均22.10平方米;工业用地106.10公顷,人均7.05平方米;道路广场用地124.92公顷,人均8.30平方米;公共绿地92.46平方米,人均6.14平方米。 本次规划用地评定范围为17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10.59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占22.18平方公里,一类用地9.85平方公里,二类用地26.38平方公里,三类用地106平方公里。三、附 表表1 阆中历代建制沿革表2 行政区划一览表(2000年)表3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表4 全市总户数、总人口及自然变动情况表5 全市公路里程及客货运输情况表6 邮电业务量表7 城市气象资料统计表表8 城市风向资料表表9 城市中小学及教育设施一览表表10 城市医疗卫生设施一览表表11 城市市场现状一览表表12 城市现状建设用地平衡表阆中历代建制沿革表1时代名称 都、州、郡、府、道、治备 注战国阆中巴子国别都周初封巴子国,治江州(重庆),其后或治垫江(合川),或治平都(丰都),最后治阆中,时在公元前330年左右。秦阆中县秦惠王后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伐蜀,灭之,又灭巴国。后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置巴郡,治江州,辖阆中县。汉阆中县巴西郡治汉仍秦旧属益州郡。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分巴郡置巴西郡,郡治阆中。晋阆中县巴西郡治北巴西郡治属梁州,东晋分巴西郡,属北巴西郡。南朝宋阆中县北巴西郡治属益州。南朝齐阆中县北巴西郡治巴西郡治属梁州,齐武帝时复为巴西郡治。南朝梁阆中县南梁州治属梁州。西魏阆中县隆州州治盘龙郡治属梁州。隋阆中县巴西郡治属梁州,隋初为隆州,大业初复置巴西郡。唐阆中县隆州州治阆州州治蜀山南西道,县复旧名,避明皇讳,改隆州为阆州(公元713年)。宋阆中县阆州州治属利州路,南宋理宗淳 年(公元1243年),移州治于大 山(今苍溪县境)元初 回。元阆中县保宁府治属四川行中书省广元路。明阆中县保宁府治属四川行中书省。清阆中县保宁府治川北道治属四川省,曾置川北道辖保宁、顺庆、潼川等府。清初,四川省军政大员多驻保宁。顺治九年至十七年(公元16521660年)间,在保宁举行四川省乡试四科。民国阆中县川北道治民初政府设川北道,治阆中,后移顺庆。不久道废。民国二十四年,属剑阁专署。行政区划一览表(2000年)表2区工委辖 镇 乡江南区江南镇 七里镇 彭城镇 双龙镇 垭口乡 治平乡 裕华乡柏垭区柏垭镇 飞凤镇 田公乡 高观乡 裕农乡 金鱼乡 天宫乡天林乡思依区思依镇 枣碧乡 北门乡 桥楼乡 河楼乡 小垭乡 木兰乡文成区文成镇 东兴乡 清泉乡 井溪乡 云台乡 博树乡二龙区二龙镇 石滩镇 凉水乡 护山乡 红土乡 解元乡老观区老观镇 龙泉镇 西山乡 方山乡 构溪乡 土垭乡 龙坪乡千佛区千佛镇 望垭镇 护垭乡 狮子乡 金子乡 三庙乡 峰占乡鹤峰乡洪山区洪山镇 石龙镇 宝马镇 元山乡 朱镇乡河溪区河溪镇 妙高镇 扶农乡 大庆乡 共和乡 金城乡 双庙乡五马乡水观区水观镇 金垭镇 玉台镇 大垭乡 宝台乡 盘马乡 福星乡保宁区保宁镇 石子乡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表3指标单位1978年1980年1990年1998年1999年一、年末总人口万人80.9881.6285.2184.8584.92 非农业人口万人4.324.816.8211.2112.49二、国内生产总值(现价)万元121391824259940165852177766 第一产业万元57329753279966760869907 第二产业万元32884495180974948353455 第三产业万元31193994138474876154404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15022570419512094三、年末实有耕地面积公顷4418743833422134035339282四、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万元107521683743406107979114286五、乡镇企业总产值(现价)万元903146815377140777198267六、全部工业总产值(现价)万元94641151854435132032140744 轻工业万元85261056449076117875126027 重工业万元93895453591415714717 工业总产值(现价)万元64278906454445538359060 工业总产值(90价)万元1275317543436764082044474七、公路通车里程公里715736752801801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万元644104482354499757171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47677248234356942678771十、财政收入万元12121347385771818115全市总户数、总人口及自然变动情况表4单位1999年1998年1999年为上年总人口人849224848458100.09农业人口人72436673634098.37非农业人口人124858112118111.36人口自然增长率-0.560.35-人口密度人/km2452452-全市公路里程及客货运输情况表5单位1999年1998年99年为上年一、通公路的乡(镇)个7171100.0 公路总里程公里842801105.1 晴雨天通车里程公里482482100.0 内河通航里程公里137137100.0可通机动船里程公里7777100.0二、旅客运输量万人13299133.3 陆运万人13299133.3 旅客周转量万人公里59215618105.4陆运万人公里59215618105.4三、货物运输量万吨5853109.4 货物运输周转量万吨公里86397425116.4 1、陆运量万吨273773.0陆运周转量万吨公里25101921130.7 2、水运量万吨3116193.8 水运周转量万吨公里61295504111.4邮电业务量表6单位1999年1998年99年为上年邮电业务总量万元52284164125.6国内函件万件10818060.0国内包件万件11100.0邮政快件万件2922.0订销报纸累计数万份9.87.2128.9订销杂志累计数万份3125124汇票万张5683.3邮政储蓄年平均余额万元118819608123.7国内公众电
收藏
编号:271808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44.50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30
10
金币
- 关 键 词:
-
阆中
学习
基础
资料汇编
- 资源描述:
-
+\
一、市域现状
(一) 市域概况
1、 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阆中,东忱巴山余脉,西倚剑门雄关,南邻南部,北接苍溪,水流湍急的嘉陵江贯穿南北,自古为“巴蜀要冲”。全市幅员面积1879.8平方公里,聚居着16个民族84.04万人口,其中非农业人口10.82万人。辖23镇48乡(含一回族乡),772个村,6245个村民小组,市治保宁镇。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阆中古为巴国别都。秦更元十一年,置阆中县,属巴郡,以嘉陵江境内段古称阆水,治所四面山围,江水绕城三面,城居其中而故名。东汉、晋属巴西郡。南朝宋、齐、梁属北巴西郡。梁曾置南梁州,西魏置隆州,为州郡治。隋开皇三年,因避讳改名阆内县,属巴西郡。唐武德元年复名阆中县,为阆州治。元属保宁路,明、清属保宁府,为路、府治。民国初属嘉陵道,1933年-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置阆中县及阆南县苏维埃政府,属川陕革命根据地。后属第十四行政督察区。建国初属剑阁专区,1953年划入南充专区。后属南充地区。1991年撤县设市,名阆中市。1993年南充撤地建市,阆中市为省辖,由南充市代管。
2、 地形地貌
阆中市地处盆地丘陵北端低山丘陵区,海拔328-889米,东北部马鞍山海拔889米,为最高。地形为东北、西北低山高丘,南面中低丘、中部沿江坝区。中低山、高丘占61%,中丘宽谷占33%,沿江坝区占6%。
3、 地质构造
阆中市位于四川东部地台区、川北台陷。区域地质构造简单,褶皱平缓,出露地层有侏罗系上统及白垩系下统。此外沿嘉陵江两岸有零星第四系分布。
4、 气象水文
阆中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光照适宜、四季分明、具冬干春旱、盛夏多雨、秋雨绵绵的特点。年均气温16.9℃,无霜期289天,年均降雨量1042.5mm,平均相对湿度76。
市区属嘉陵江流域。嘉陵江纵贯南北,东河、西河、构溪河、白溪河四条河流由东西两侧汇入嘉陵江。地表水产水总量为6.23亿立方,人均741立方。
5、 自然资源
阆中地上再生资源丰富,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红苕、棉花、油菜、花生、中药材等,桑、桐、果、林亦颇具发展优势。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刺梨、板栗、棕桐、白蜡、杜仲、半夏、首乌、银花等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达50多种。银杏、红豆树、楠木等10多种树木为珍稀保护品种。常见的野生动物有野兔、獾猪、狐狸、黄鼠狼等禽类、鱼类、蛇类众多,列为保护动物的有中华鲟鱼、江团、金钱豹等。拥有石油、天然气、砂金、铀、食盐、石英砂、磷矿、石膏等多种资源,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砂金、食盐、石英砂均具有投资开发价值,并已部分开采利用。
嘉陵江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22.76万千瓦,可开发量12.53万千瓦。
6、 历史文化及风景旅游资源
阆中市是全省7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保存最大最好的古城,祠庙、古塔、楼台、亭阁等古建筑众多,其中张恒侯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城根据我国传统风水学而建,文化考古价值极高。
市内旅游资源丰富,以人文旅游为主。有省级锦屏山风景名胜区,省级蟠龙山森林公园,以及众多省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区,并赋含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和传统产业文化及独有的风水文化。
(二)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现价)达到17.7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94元,工农业总产值25.49亿元,其中农业11.42亿元,工业14.07 亿元。
1、 农业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阆中土质肥沃,气候适宜,物产丰富。粮食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经济作物以中药材、油菜等为主,杜仲、半夏、桑、桐、果颇具发展优势。阆中先后被列入全国长防工程建设试点县、油桐基地县、瘦肉型猪基地县和四川省肉兔生产、棉花生产、蚕丝商品生产、速生林生产等基地县。该市先后建立了各种基地镇、乡56个,其产品产量占全市79%以上。遍布全国各地的13万劳务大军,年收入达2亿多元。1999年,阆中全市粮食总产量达33.0亿吨,蚕茧2380吨,油料1.61亿吨,水果1.6亿吨,乡镇企业总产值19.8亿元。
2、 工业
城市经济已具规模。丝绸、丝毯、时装及工艺品、棉麻纺织、制革及革制品、食品加工及酿造、医药、化工、塑料、玻璃、包装装璜、机械、建材、旅游资源开发等10大系列已发展成为该市支柱产业。并先后组建了丝绸、地毯、皮革、服装等四大企业集团,出口专厂达16家,年出口交货值8000多万元,有140多个地方产品远销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以丝绸为中心的轻工重点发展基地。阆中还拥有全国最大的蚕种场,现已形成育桑、制种、养蚕、缫丝、织绸、印染、丝绸服装等配套生产系列。阆中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阆中银河地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有30多个品种,多次获国家、省级优质奖。在丝绸工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阆中皮革、棉纺、机械、化工、服装、酿造等工业比翼齐飞。尤其是皮革工业,被列为四川皮革制品出口基地,年出口皮装30多万件,所生产的系列产品达100多个花色品种,其中有13个品种曾获省优、部优、国优殊誉,年创汇达9000多万美元。阆中酿醋业历史悠久,历经300多年而不衰的“保宁醋”位居全国四大名醋之列,走出南充市,香飘海内外。
3、 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建设
全市交通不断完善。阆中二级机场正在建设中。国道212阆中段一级路南段已完成,省道302线改造已开始动工。能源建设方面,220千伏变电站已安装调试,天然气进入国家管网,农村沼气新建2000口。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配套成龙,拥有四所大专院校,各级学校900余所。设有医疗卫生机构142个。市广播电视覆盖全市。
二、城市现状
(一) 自然地理概况
阆中市区位于市域中北部的嘉陵江沿岸,由位于嘉陵江北岸的保宁镇、南岸的江南镇及七里镇三片组成,嘉陵江呈“U”字形绕老城而过,城北有绵延起伏的盘龙山,城南有锦屏山、东山相峙而立,是一座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完美体现建筑风水理论的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城区北距广元180公里,南距通江、南江、巴中200多公里,西北至剑阁120公里。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山峙水绕的城池,自古为金牛道、米仓道之交汇处,常为地方军政大员驻守之所、兵家攻守必争之地。历来是川北政治、经济、军事重镇。现有212国道及省道302公路经过城区,阆中距南充市120公里,距成都市340公里。
(二) 城市历史沿革及历史文化名城
1、 历史沿革
阆中,自古以来就是川北重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建县距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古代曾是巴人活动中心。战国时为巴国别都,西汉时为我国天文学研究中心,三国时为蜀巴西太守张飞驻守之地,唐宋时更是人才辈出。《华阳国志》云:“巴有将、蜀有权”,而古城阆中,则将相兼而有之。
阆中历史上既是陕、甘、青、鄂、京等地的商品集散场所,又是进退咸宜的兵家必争之地,有“前控六路之师,后据西蜀之栗,左通荆襄之财,右出秦陇之马”的战略地位。自公元前314年秦置县以后,至清末,阆中为县治、郡治、州治或军治、府治、道治,清初曾为四川临时省治。历经朝代更迭,留下了这座唐宋风貌的历史古城,成为巴蜀的重要文化名都。1984年,阆中列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古城,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 历史文化名城综述
阆中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融于城市众多的自然及人文景观,构成了城市独特的格局与风貌。
(1) 古巴蜀政治、军事重镇
古代阆中为强悍勇武的巴人活动中心,战国时期为巴国国都,阆中北忱秦岭,依栈道、剑门关天险,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阆中水陆交通便利,为川、陕、甘、鄂的交通要道。陆路,古代巴蜀去长安、北京的金牛道、米仓道都在阆中交汇。水路,逆嘉陵江而上可达广元、碧口,顺嘉陵江而下,可达南充、重庆、菱巫荆襄和上海。可谓“北边秦陇,南接巫菱,北通云栈,东西连成都,制其中,权左提右,若网之中纲”。
阆中古城地势险要,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山水环绕。三面江水形成自然天险,四合群山构成天然屏障。易守难攻,一将挡关、万夫莫开。蜀汉张飞坐镇阆中七年之久,利用瓦口关山峦重叠,沟壑纵横,断岩绝壁的天然险阻屯田戌边以拒魏兵。唐太宗遣其弟鲁王灵菱、滕王元婴先后出镇阆中。宋太宗淳化五年李顺、明福宗时兰延瑞、清白莲教等起义军均鏖战于阆中城或其境内。清兵入川时曾立省会于阆中达十七年。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五年中国工农红军转战于阆中,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阆中自秦汉以来,历代帝王均在阆中设置郡、道、州、府,成为历代政治、军事中心,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从而演变成川北战略要地。
(2) 古代民间天文学研究中心
远在我国汉代,阆中就成为我国民间天文学研究中心。西汉《太初历》、“浑天说”的创造者阆中人落下闳,利用观测手段,对天象进行不断观测,以实际观测对历法进行检验,创造了我国以实际观测手段来解决理论问题的科学方法,为后人研究治学的楷模。天文学世家的任文孙、任文公以及祖孙三代天文学家周舒、周群、周巨都是阆中人,在此从事天文观测与潜心研究,并将天文学用于军事。唐代著名天文学家袁天罡、李淳风也曾在此研究天文学,发表了不少著名的天文学著作。城北盘龙山至今留有古观星台遗址、天宫院及袁天罡、李淳风墓等古迹。
(3) 人才辈出之乡,文人雅士荟萃之地
灵秀的山水,孕育和造就了众多的英才,优美的自然环境云集了各方的文人墨客,阆中可谓人杰地灵。秦末的范目,协助刘帮还定三秦,被封为慈乡侯。蜀汉名将马忠、抗金名将张宪均留下了动人的史事。唐德宗时尹枢、尹极兄弟,均先后中状元,时人羡称“梧桐双凤”。北宋谏议大夫陈省年,其子尧叟、尧佐、尧咨三人,两状元一进士,又先后为相为将,父子同朝,一门显贵,故阆中古城将相兼而有之。这些活跃在中国历史上的阆中人为历史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历代文人雅士漫游阆中的有杜甫、元稹、陆游、文同、黄庭坚、苏东坡、张之洞等,他们曾先后登临阆中古城,写下了不少潇洒飘逸的诗篇。可谓“阆中胜事可肠”。
(4) 独具特色的古城风貌
古城阆中的城址是唐代两位天文学大师李淳风、袁天罡按照典型的“天人合一”等风水理论布局的。宋代陆游参观城南锦屏山时称赞阆中城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写下了“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对锦屏,涉江亲到锦屏上,却望城廊如丹青”的诗句。目前阆中仍有五分之一的街道保持着唐宋时代的风貌,古朴典雅,别具一格,且有耐人寻味的美感和引人入胜的魅力。阆中古城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依托险峻、雄踞要道,形成古城天然屏障。这正是古人选择城址的成功所在。古城与隔江相望的锦屏山相对,清澈的嘉陵江水西、南、东三面环绕。构成了“三面江光抱城廊,四面山势锁烟霞”的自然景色。城市布局严谨,利用自然地理条件、科学布局城池。根据南低北高的地形,在布局上,西北面布置宗祠官署,东北为军事要塞。官署和军营占据城池较高地势为制高点,居高临下,控制全城,有利防守。城南临江,布置商业和居住区,便于通商和居住起居方便,显示了封建社会的经理与文化的社会形态。
街道结合地势而安排,东西走向街道多而长,南北走向街道少而短,不仅减少了土石方量,又满足了好的朝向。从而使建筑高低错落,层次丰富,视野开阔,通风良好,日照明朗,家家户户都能观尝锦屏山的自然风光,真可谓“处处轩窗对锦屏”。从而将“阆中城南天下稀”的锦屏山组织到城市中来,达到了山、水、城融为一体的效果。
几千年来,中国以木结构为主体的建筑独立地发展着,而阆中在继承这一传统的同时,按照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同时又吸收各方面有益的经验而不断革新。现有的古建筑虽因修建年代不同而有许多变化,但其基本格调仍非常统一。如果说连续性、独立性和变化性构成了中国古建筑发展的基本特点,那么阆中现有的古建筑则是这一特点的充分体现,达到了完善的艺术造型,极大地丰富了城市天际轮廓线。阆中古建筑根据城市规划基本格局、结合自然条件、空间环境,以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空间抑扬闭合、对景、错景、障景等手法,使每个院落以致单栋建筑都成为整个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说,阆中古建筑是一部石木结构的史诗,是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扬民族传统文化都有重要价值。
(5) 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色
阆中风光秀丽,自古有“阆苑仙境”之称。东有灵山、文成山、云台山、白塔山及东山园林,山峰峭拔,气势险峻,北有古观星台遗址的盘龙山,山麓有伊斯兰教圣地巴巴寺,有滕王阁亭的玉台山,南有“嘉陵第一江山”的锦屏山,是古城的天然屏障。古城阆中以大自然的巧作构成了阆山阆水为主体的“六苑十锦”。生动形象,如诗如画。优越的自然环境,构成了特有的自然景观。
(6) 富有特色的产业结构
阆中市以“丝绸之城”著称,唐宋以来就扬名海内外,以丝纺为龙头的丝毯、绣衣,质地优良,经久耐用,具有东方民族艺术特色与风格。食品工业中的保宁醋、半夏曲、张飞牛肉,闻名中外,也以不同侧面反映出阆中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内涵的特点。
(三) 城市经济社会状况
阆中市城市历史悠久,置治已有2300多年。古为巴国别都。自公元前314年置县以来,历为郡、州、府、县治地,是古金牛道和米仓道的交汇处,一直是川北商业通道和军事重镇。只是到了近现代,随着宝成铁路、公路的开通,川北交通通道西移,才使得阆中一度处于缓慢发展时期。1984年后,借助1986年国务院批准阆中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撤县建市、1992年辟为对外开放城市等重大机遇和契机,阆中城市得到迅速发展,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城市建设超前发展。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980年的2.63平方公里发展到2001年的10.59平方公里,2001年城市人口15.05万人,人均用地70.36平方米。全市工业主要集中在保宁镇,已形成了以丝绸、食品为主的轻工业体系。
(四) 城市用地布局状况
1、 工业用地现状
阆中城市现状工业以食品、纺织、轻工、机械为主,集中了全市95%以上的工业企业。城内现有工业企业30余家,工业用地106.10公顷,占总用地的10.02%,其中规模较大、产值利润较高、知名度较响的企业有保宁醋厂、阆中醋厂、张飞牛肉厂、丝绸厂等。现状工业主要布局在老城区,其中占地规模较大的丝绸厂、绸厂位于老城西南角,处在古城保护区范围内;棉纺厂、保宁醋厂位于老城东南,其他工业用地多布置在老城区张飞大道沿线及新城区七里大道沿线。
2、 仓储现状
市内现有仓储用地34.43公顷,占总用地的3.25%,人均2.29平方米。位于江南的国家粮食储备库是市区规模最大的仓库,占地4.47公顷,其它有日化、工业、百货仓库等,主要分布在老城张飞大道沿线及212国道沿线,油库位于老城滨江路东段北侧,与古城区距离太近,且处于老城出入口,本次规划应予以搬迁。
3、 居住现状
现状居住用地332.5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1.4%,人均22.10平方米。居住建筑主要集中在旧城保宁镇,其余分散在江南镇和七里镇。老城古城区居住建筑以唐宋风格为主,成片面积(保护区内)约0.84平方公里,目前保护区范围内古建筑(以居住为主)保留完整,古城风貌格局尚存,但古城区居住建筑密度过大,居住人口密度很大,加之设施不配套,因而居住环境及质量较差。
4、 公共设施现状
现状公共设施用地共计175.5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6.58%,人均用地11.66 平方米。
(1) 行政办公用地
城区内现有行政办公用地计57.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5.42%。行政办公用地分散在城区各部,与各类用地混杂,没有明显的行政区域或行政中心区。
(2) 学校及教育设施
现状教育设施配套基本齐全,有中学7所(其中职中1所),小学9所,公办幼儿园3所。另有特殊学校、各类职业技术及专科学校10余所。现状中小学布局不尽合理,古城区过于密集,其他区域则相应较少或不配套。
(3) 商贸、服务业及市场
①商业用地主要集中在商城路、新村路、普贤街、郎家拐街、内东街、太平寺街、张飞大道等街段,各种商业服务网点沿街密布,商业气氛浓厚,但阆中目前还缺少上规模上档次的大中型商贸设施及场所,尚不能给市民提供优越的现代化购物环境。
②阆中市服务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已建成有桃园山庄、阆苑宾馆、丝绸大酒店、安客瑞酒店、邮政宾馆、城北宾馆等服务设施。
③市场:城区现有市场13个,其中综合市场2个,专业市场7个(含粮油、食品、五金家电、建材、工业品等专业批发市场),农贸市场4个。规模最大的有商城路市场和农副产品交易市场。阆中城区市场管理和设施建设比较规范,各类市场均有专用场地及建筑设施,沿街交易、以街代市的现象有了根本的改变。现状市场占地面积12.1公顷,建筑面积36647平方米。
(4) 医疗卫生
城区现有市、镇两级医疗单位10个,含医院4个,卫生院4个,药检所1个和卫校。各类医疗单位共计占地18.4公顷,床位数660张,医务人员1060余人,市人民医院拥有病床330张,是目前市内规模最大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仅有两所,为市妇幼保健院和市精神医院。现状医院的主要问题是床位紧张,缺少专科医院,新区医疗设施尚不完善,供求矛盾仍较突出。
(5) 文化设施
现状文化娱乐设施有影剧院、文化馆、图书馆、新华书店、博物馆、张飞庙、川北道贡院、铁屏书院、红军纪念馆等,另有许多娱乐城、影像厅、街道文化活动站。阆中市区现尚无市级体育设施,除学校和一些大中型单位有自设体育场所外,全城公共体育活动场所奇缺,根本无法满足城市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运行的开展。
(6) 宗教用地
阆中拥有许多宗教用地,其各类宗教建筑亦是构成阆中古建筑特色的要素之一。现保存完好的有:修建于十七世纪的具有伊斯兰教特色的古建筑群巴巴寺,公元1670年修建的清真寺,1492年修建的观音寺建筑群,大像山的宋代大佛座像(高9.88米),三十年代英国传教士来阆中时修建的福音堂等。
5、 绿地
阆中市现状绿地由公共绿地(公园)、广场绿地、苗圃、休闲娱乐用地及山头绿地组成,其中公园有锦屏山公园、东山公园、滕王阁,这些公园均处在城区四周,依山而建,而城区内尤其是老城区公共绿地奇缺,尚无公园或小游园,街头绿地及干道滨河绿地的配置也很不完善。目前,城市绿地面积为148.67公顷,其中公共绿地92.46公顷,人均6.14平方米。
6、 特殊用地
阆中市城区特殊用地所占比例较大,计有77.7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7.34%。
(五) 城市道路交通状况
阆中市地处四川北缘,嘉陵江中游。西邻剑阁,东接巴中,北至苍溪,南到南部,距南充120公里。公路运输是阆中市对外交通的主要运输方式,水运由于航道疏于治理,上游来水减少,碍航工程增多,多年来运量徘徊不前,已失去对外交通运输能力。
1、 对外交通现状
(1) 公路
阆中现状主要公路有212国道,302省道以及通往各县、各乡的县、乡道等。全市现有公路842公里,线路密度4.48公里/平方公里。其中212线中阆中到南部,已改造为一级公路,阆中——卷溪正在整改为一级公路,其余均为三、四级或等外级道路。
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车流量急增,公路等级低,超期服役、超负荷运行,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大规模改造路网,提高道路等级迫在眉睫。
212国道和302省道经过市区,其中212国道车流量较大,由南至北穿越整个城区,过境车辆产生的噪声与废气污染以及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严重干扰城市生活。
(2) 水运
嘉陵江七十年代前为四级航道,上段通行20-200吨船只,下段通行40-200吨,年货运量高达90万吨,是川中物资运输的主要渠道之一,七十年代后,由于建设电站等碍航工程,加之上游森林砍伐,来水减少,致使航运日渐凋敝,嘉陵江变成了季节性分段通航,货运量急剧下降,已失去运输大宗远程货物能力。
阆中港包括南门、货运码头和火电厂码头,位于城区南部。由于嘉陵江航运中断,多为短途的砂石运输。
(3) 航空
阆中机场九十年代兴建,由于种种原因下马,良好的旅游资源需要良好交通环境,因而阆中机场建设上马势在必行。
阆中远离大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交通线路长,加之交通结构单一,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2、 城市道路现状
阆中市市区现有道路44公里,面积124.92万平方米,人均8.3平方米/人,道路用地占城市用地的11.80%,道路网密度4公里/平方公里(以上数据只统计老城区10米以上道路),相比较于国家标准及其他城市,道路指标处于落后状态,城市道路建设欠帐较多。全市称得上主干道的只有张飞大道,红线宽度30米,市内及过境交通几乎全由此路承担,同时现状嘉陵江大桥桥面窄,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需要。
1999年,阆中市中区拥有汽车3230辆,摩托10506辆,居民出行多以步行,客运三轮为主。
(六) 城市管线工程状况
1、 城市给水工程
(1) 给水现状
阆中城市的给水系统由自来水公司和南充热电厂两家各自独立的给水系统组成。自来水公司下属二座水厂:一元街水厂和沙溪水厂。一元街水厂设计供水能力1.2万立方米/日,主要供应市区南部老城区,管道末端压力0.2Mpa;沙溪水厂设计供水能力3万立方米/日,主要供应市区北部和东部片区,管道末端压力0.3Mpa。南充热电厂水厂供水量3万立方米/日,主要供应南充泰丰丝绸厂、阆中绸厂、市区南部老城区,管道末端压力0.2Mpa。水厂水源均为嘉陵江地表水。
阆中有自备水厂的共有3家,总供水量1.36万立方米/日,主要供应企业内部生产用水及消防用水。自备水源情况如下:
单位名称
取水点
日供水量
(万立方米)
供水区域
阆中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马哮溪江边
0.6
厂区内部
阆中蚕种厂
乞儿岩江边
0.4
凤翅山
阆中市棉纺厂
绵纺厂河坝
0.36
厂区内部
2000年阆中市区供水系统总供水人口15.05万人,总供水量2504万立方米,供水普及率100%,人均综合用水量456升/人日。其中生产用水约占年用水量的60%,城区给水管网总长度约9.8公里,其中给水主干道(DN200以上)约占2.8公里,给水管网密度1.25公里/平方公里。
(2) 现状给水存在的问题
①给水管网产权不统一。
②江南及七里片区无自来水厂,其供水仅靠江北沿嘉陵江大桥DN200的输水管供水,导致该片区供水量不足,水压极低。
③古城保护区给水管网不完善,个别街道尚无给水支管,部分管段使用过久,锈独严重。
④高位水池高程低,容量过小,除棉纺厂200立方米容量的高位水池在使用外,其余均废置未用。
2、城市排水工程
(1) 排水现状
现状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雨水污水采用同一排放系统,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
排水管网有混凝土圆管和条石矩形暗沟。城区现有排水管网总长度15.5公里,其中混凝土圆管长10.9公里,条石矩形暗沟4.6公里。城区排水管网平均密度1.69公里/平方公里。
(2) 现状城市排水存在的问题
没有实施分流制排水,无污水处理设施,加重了环境尤其是水体的污染。
3、 城市燃气工程
(1) 燃气现状
阆中城市气源共有二处,一处为国家输气干管Dg219高压输气干管,另一处为本地气田(柏垭、双龙、石龙)。城市现状总用气量9万m3/日,其中居民生活用气量3.5万m3/日,工业用气量5.5万m3/日,民用气户约2.7万户,人均用气量0.37m3/日,气化率62.79%。
城区中压输气管网(Dg219-Dg133)长约6.2公里,Dg108中压输气管长约14.3公里,输气管均为钢管,城区输气压力0.25-0.1Mpa。
(2) 存在的问题
①个别配气站位于老城区中部,人口密度大、建筑密度高,存在安全隐患。
②古城保护区内布置有天然气干管,火灾危险性较大。
4、 城市电力工程
(1) 现状供电概况
阆中城市电力网位于四川电网的东北部,由国家电网和地方电网共同供电。市区现有电力公司和南充热电厂两家供电。市区内现有孙家垭220KV变电站(在建),黄土坡110KV变电站(变电容量3万KVA),金银台110KV变电站(在建),城郊35KV变电站(主变电容量25000KVA)、江南35KV变电站(主变电容量23150KVA)。
1999年全市年总用电量17697万KW•h,其中工业用电量7739万KW•h,农业用电量4390 万KW•h,市政生活用电量5568 万KW•h,全市综合最大负荷48978KW。城区人均综合年用电量884 KW•h,人均用电负荷325W/日。现状用电负荷密度为0.52万KW/平方公里。
(2) 现状供电存在的问题
阆中市区有电力公司和南充热电厂两家供电,网络混乱,管理不便。电力公司服务范围城区大部分地区及江南镇、七里镇,南充热电厂服务范围为城区西部及棉纺厂皮革集团、植物油厂等大型企业。
5、 城市电信工程现状
(1)阆中市现有一个电信总局和三个分局,现有交换机总容量约5万门,实际装机门数39060门,市内有线电话普及率25.95%。
(2)阆中市邮政局位于商城路西段,市区内共有营业厅三处,全市邮路共18条,邮政总长537公里。
邮政局开办的业务有:邮政储蓄、集邮、报刊发行、特快专递、函纤、包裹、汇款、报刊零售、广告邮购、邮政超市等20余种。
6、 广播电视现状
阆中城市现已形成以阆中广播电视局等中以乡镇广播电视站等基础的无线系统,广播电视覆盖了整个阆中市域。99年末,全市71个乡镇,671个村开通了有线电视。城市有线电视节目24套,城乡有线电视用户达88112户,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2%和91%。
(七) 城市环境现状
1、 环境质量现状概况
(1) 大气环境
阆中城市大气环境质量SO2等几项指标综合评价:城区大气环境质量较好,达到国家要求的二级标准,东山风景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要求的一级标准。大气污染主要以悬浮物微粒及SO2为主,城区以外的城镇大气环境指标达到二级以内,质量良好。
(2) 水环境
阆中城区段嘉陵江水质较好,能达到地表水Ⅱ类水域水质标准。城区内嘉陵江最大的支流——东河水质良好,能达到地表水Ⅱ类水域水质标准以内。构溪河、白溪河、西河三条支流水质良好,均能达到地表水Ⅱ类水域水质标准。
阆中城市地下水基本未受到污染,水质良好。
(3) 声环境
城区各功能区噪声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主要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的影响,污染水平比较高,尤其是阆中城区至南充的对外公路噪声。预计近年城市环境噪声将呈上升趋势。
2、 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1)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没有统一的排放管道和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中。
(2)环卫设施设备、监测手段落后。
(3)部分污染工业、企业混合于城区古城保护区中部。
(4)城市只有一座嘉陵江大桥城市对外交通(阆中——南充方向)均依赖于此,交通不畅时易造成严重的交通噪声。
(八)城市现状用地统计
阆中市现状建成区范围包括保宁镇(老城)、江南镇、七里镇区域,城市建设总用地1058.89公顷,按15.05万人计算,人均用地70.36平方米,其中居住用地332.53公顷,人均22.10平方米;工业用地106.10公顷,人均7.05平方米;道路广场用地124.92公顷,人均8.30平方米;公共绿地92.46平方米,人均6.14平方米。
本次规划用地评定范围为17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10.59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占22.18平方公里,一类用地9.85平方公里,二类用地26.38平方公里,三类用地106平方公里。
三、附 表
表1 阆中历代建制沿革
表2 行政区划一览表(2000年)
表3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表4 全市总户数、总人口及自然变动情况
表5 全市公路里程及客货运输情况
表6 邮电业务量
表7 城市气象资料统计表
表8 城市风向资料表
表9 城市中小学及教育设施一览表
表10 城市医疗卫生设施一览表
表11 城市市场现状一览表
表12 城市现状建设用地平衡表
阆中历代建制沿革
表1
时代
名称
都、州、郡、府、道、治
备 注
战国
阆中
巴子国别都
周初封巴子国,治江州(重庆),其后或治垫江(合川),或治平都(丰都),最后治阆中,时在公元前330年左右。
秦
阆中县
秦惠王后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伐蜀,灭之,又灭巴国。后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置巴郡,治江州,辖阆中县。
汉
阆中县
巴西郡治
汉仍秦旧属益州郡。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分巴郡置巴西郡,郡治阆中。
晋
阆中县
巴西郡治
北巴西郡治
属梁州,东晋分巴西郡,属北巴西郡。
南朝宋
阆中县
北巴西郡治
属益州。
南朝齐
阆中县
北巴西郡治
巴西郡治
属梁州,齐武帝时复为巴西郡治。
南朝梁
阆中县
南梁州治
属梁州。
西魏
阆中县
隆州州治
盘龙郡治
属梁州。
隋
阆中县
巴西郡治
属梁州,隋初为隆州,大业初复置巴西郡。
唐
阆中县
隆州州治
阆州州治
蜀山南西道,县复旧名,避明皇讳,改隆州为阆州(公元713年)。
宋
阆中县
阆州州治
属利州路,南宋理宗淳 年(公元1243年),移州治于大 山(今苍溪县境)元初 回。
元
阆中县
保宁府治
属四川行中书省广元路。
明
阆中县
保宁府治
属四川行中书省。
清
阆中县
保宁府治
川北道治
属四川省,曾置川北道辖保宁、顺庆、潼川等府。清初,四川省军政大员多驻保宁。顺治九年至十七年(公元1652-1660年)间,在保宁举行四川省乡试四科。
民国
阆中县
川北道治
民初政府设川北道,治阆中,后移顺庆。不久道废。民国二十四年,属剑阁专署。
行政区划一览表
(2000年)
表2
区工委
辖 镇 乡
江南区
江南镇 七里镇 彭城镇 双龙镇 垭口乡 治平乡 裕华乡
柏垭区
柏垭镇 飞凤镇 田公乡 高观乡 裕农乡 金鱼乡 天宫乡
天林乡
思依区
思依镇 枣碧乡 北门乡 桥楼乡 河楼乡 小垭乡 木兰乡
文成区
文成镇 东兴乡 清泉乡 井溪乡 云台乡 博树乡
二龙区
二龙镇 石滩镇 凉水乡 护山乡 红土乡 解元乡
老观区
老观镇 龙泉镇 西山乡 方山乡 构溪乡 土垭乡 龙坪乡
千佛区
千佛镇 望垭镇 护垭乡 狮子乡 金子乡 三庙乡 峰占乡
鹤峰乡
洪山区
洪山镇 石龙镇 宝马镇 元山乡 朱镇乡
河溪区
河溪镇 妙高镇 扶农乡 大庆乡 共和乡 金城乡 双庙乡
五马乡
水观区
水观镇 金垭镇 玉台镇 大垭乡 宝台乡 盘马乡 福星乡
保宁区
保宁镇 石子乡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表3
指标
单位
1978年
1980年
1990年
1998年
1999年
一、年末总人口
万人
80.98
81.62
85.21
84.85
84.92
#非农业人口
万人
4.32
4.81
6.82
11.21
12.49
二、国内生产总值(现价)
万元
12139
18242
59940
165852
177766
第一产业
万元
5732
9753
27996
67608
69907
第二产业
万元
3288
4495
18097
49483
53455
第三产业
万元
3119
3994
13847
48761
54404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元
150
225
704
1951
2094
三、年末实有耕地面积
公顷
44187
43833
42213
40353
39282
四、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
万元
10752
16837
43406
107979
114286
五、乡镇企业总产值(现价)
万元
903
1468
15377
140777
198267
六、全部工业总产值(现价)
万元
9464
11518
54435
132032
140744
轻工业
万元
8526
10564
49076
117875
126027
重工业
万元
938
954
5359
14157
14717
工业总产值(现价)
万元
6427
8906
45444
55383
59060
工业总产值(90价)
万元
12753
17543
43676
40820
44474
七、公路通车里程
公里
715
736
752
801
801
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万元
644
1044
8235
44997
57171
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万元
4767
7248
23435
69426
78771
十、财政收入
万元
1212
1347
3857
7181
8115
全市总户数、总人口及自然变动情况
表4
单位
1999年
1998年
1999年为上年%
总人口
人
849224
848458
100.09
农业人口
人
724366
736340
98.37
非农业人口
人
124858
112118
111.36
人口自然增长率
‰
-0.56
0.35
-
人口密度
人/km2
452
452
-
全市公路里程及客货运输情况
表5
单位
1999年
1998年
99年为上年%
一、通公路的乡(镇)
个
71
71
100.0
公路总里程
公里
842
801
105.1
#晴雨天通车里程
公里
482
482
100.0
内河通航里程
公里
137
137
100.0
#可通机动船里程
公里
77
77
100.0
二、旅客运输量
万人
132
99
133.3
#陆运
万人
132
99
133.3
旅客周转量
万人公里
5921
5618
105.4
#陆运
万人公里
5921
5618
105.4
三、货物运输量
万吨
58
53
109.4
货物运输周转量
万吨公里
8639
7425
116.4
1、陆运量
万吨
27
37
73.0
陆运周转量
万吨公里
2510
1921
130.7
2、水运量
万吨
31
16
193.8
水运周转量
万吨公里
6129
5504
111.4
邮电业务量
表6
单位
1999年
1998年
99年为上年%
邮电业务总量
万元
5228
4164
125.6
国内函件
万件
108
180
60.0
国内包件
万件
1
1
100.0
邮政快件
万件
2
9
22.0
订销报纸累计数
万份
9.8
7.2
128.9
订销杂志累计数
万份
31
25
124
汇票
万张
5
6
83.3
邮政储蓄年平均余额
万元
11881
9608
123.7
国内公众电
展开阅读全文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