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导学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导学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导学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标要求】 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动和经济发展,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和“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自主学习与梳理】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春秋起止时间:起始标志:时代特点:春秋五霸:2、战国起止时间:典型事例:时代特点:战国七雄:东周灭亡3、民族关系华夏认同春秋时期:战国时期: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经济发展 农业:工商业:2、变法运动思考探究:如何理解战国变法运动的必然性?商鞅变法:(1)开始时间:公元前356年。(2)主要内容:(3)商鞅变法意义:三、孔子与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1、孔子思想:2、老 子思想四、社会变革与百
2、家争鸣:1、争鸣出现原因: 经济原因:铁器和牛耕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士人阶层:士人从各自代表的阶级阶层集团利益出发,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 教育因素:战国时期,学在官府的传统被打破,文化知识向民间普及。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 政治因素:各国统治者出于竞争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 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决定的。2、代表人物: 儒家: 孟子和荀子。他们的学说从不同角度发挥并补充了孔子的思想,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提供了理论基础。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 道家: 庄子,他的思想比老子更加消极、保守。提出“齐物”论,崇尚“逍遥” 墨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导学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诸侯 纷争 变法 运动 导学案 统编 2019 高中历史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