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会考).docx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会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会考).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理必修二复习要点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1.1人口的数量变化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不仅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取决于人口基数的大小。3、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取决于出生率,因此出生率高,人口增长速度不一定快。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4、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问题 “高高低”模式原始型 人口增长过慢 “高低高”模式传统型 儿童比重过大 “低低低”模式现代型(大多出生率低于1.5,自然增长率低于1) 人口老龄化5
2、、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现代型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我国:现代型6、人口问题及对策: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少年儿童比重过大 人均资源减少,就业困难,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控制人口数量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国防兵员不足,社会养老负担过重 鼓励生育,接纳移民1.2人口的空间变化一、 人口的迁移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减。2、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3、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量移民为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
3、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4、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时代影响因素迁移特点流向当代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受国家政治政策影响大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东部西北和东北沿海内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 (改革开放政策)迁移流量大,流向改变西部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农村城市5、 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入地区积极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消极造成不安定因素,加剧人地矛盾对迁出地区积极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环境,增加收入(外汇),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消极人才外流,劳动力短缺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6、主要因素:
4、一是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二是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通信、政策、社会变革、宗教、战争等 经济因素往往起决定作用1.3人口的合理容量1、 环境承载力,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2、 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科技发展水平决定开发数量 资源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因素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数量 在各因素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3、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一个理想的、
5、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4、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1.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 城市形态城市形态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或放射状影响因素市中心吸引作用平原地区城市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规划控制等山地、河流阻隔沿交通线分布或受地形限制河谷地区城市举例成都、合肥、华盛顿重庆、上海浦东新区洛阳、西宁、宜昌、兰州、延安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划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和仓储区、风景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2、三种基本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功能分区形态特征位置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分
6、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接近最大消费人群)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域沿主要交通干线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降低成本,保护环境)住宅区占地面积大,是城市主要功能分区,工业化后出现分化建筑质量上,高级、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高级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低级内城与低地、工业区联系(方便上下班和购物)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3、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4、影响因素: 主要因素:经济因素取决于各功能分区付租能力,地租水平高低(交通通达度、距市中心远近) 其它因素: 历史文化(北京市)、种族
7、宗教(黑人区)、建筑设计(欧洲中世纪城市绕教堂布局)、行政因素1.2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一、 城市的不同等级1、 城市等级划分标准: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超大城市1000万以上 特大城市500万-1000万 大城市100万-500万 中等城市50万-100万 小城市50万人口以下2、 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和种类不同,大城市提供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相对较大。3、 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因素:影响因素影响表现资源条件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为城市提供丰富物质条件、丰富劳动力条件、丰富城市用地交通条件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
8、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人口条件城市为服务区内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服务人口要达到一定规模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相反,位于人口稀少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4、同一区域内,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就够成立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5、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6、不同等级城市数目、相互距离、服务范围、城市职能的关系:“高少远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城市等级高,城市数目少,相互距离远,服务范围大,城市功能多;城市等级低,城市数目多,相互距离近,服务范围小,城市职能少。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大的嵌套
9、小的。)1.3 城市化一、 什么是城市化1、 人口向城镇聚集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2、 城市化的标志: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3、 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来表示。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4、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发展阶段特征出现问题发展新趋势出现的国家和地区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问题极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发展中国家加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
10、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中心区表现出衰落迹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5、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国家类型起步时间目前速度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比重所处阶段原因发达国家早(英国最早18世纪中叶)趋缓(停滞)高高(70%以上)后期成熟阶段资本主义发展较早,农业现代化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发展中国家晚(20世纪中叶)速度加快低低(不到40%)初期和中期加速阶段民族独立运动胜利经济迅速发展6、郊区城市化: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和产业向郊区扩散的过程。 逆城市化:由于城市人口高度集聚,导致市区过度拥挤、环境恶化、用地紧张、生活质量下降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生物多样性
11、减少;土地质量下降;对水循环的影响;对气候的影响。合理城市化可以改善城市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主要措施:1)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区和卫星城,努力推进郊区城市化,以缓解城市中心区的压力;2)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妥善处理好城市个功能分区的关系。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3.1农业的区位选择1、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自然因素气候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农作物的生产发育需求的水份条件不同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
12、当的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适合发展种植业;山地适宜发展林牧业;坡度大于25度的山地不得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土壤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的作物不同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发展是以生长的农作物(酸性:茶树)水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决定性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量大的农作物品种交通运输发展商品农业必须有快捷便利的交通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政府政策政府制定相应措施,直接干涉农业生产响应政府决策,在省府规定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农业机械化可以解放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精品资料 新高考地理精品专题 高中地理课件 高中地理学案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试卷 高考地理解题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