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潜心研究中外历史纲要(上)教案追求卓越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措施),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秦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教材分析】本课讲述秦从统一六国到政权速亡的过程,史实较多但线索清晰。秦的统一结束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割据纷争,建立了疆域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了此后古代中国版图的基本轮廓;它所创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影响后世两千年之久;二世而亡的短祚命运引起后世的深切反思。教材引用了多则来自史记的史料,涉及秦朝兴衰的主要史实,为教学提供了有益的思路。【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
2、识记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相关史实,理解秦朝政治制度、国家统一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2时空观念:通过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政治制度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3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创设问题情境,了解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4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秦朝政治制度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5家国情怀: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作用,逐步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
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难点】秦朝实现统一的原因及秦朝创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主题:以图片、地图、文献史料等为载体,设疑引思,勾勒秦朝发展历史,理解周秦之间制度的变化,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一、秦的统一问题1:请你谈谈秦是怎么统一的?(1)策略: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2)进程:秦灭六国。前230年灭韩、前228年灭赵、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燕、前221年灭齐。南征百越、西南夷。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前223年灭楚(3)疆域四至:东至海暨朝鲜,南至北向户,西至临洮、羌中,北
4、起阴山至辽东。问题2:秦为什么能够实现统一?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吕氏春秋梁惠王:“天下恶乎定?”孟子:“定于一。”孟子梁惠王章句秦的大一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大趋势,具有坚实的基础。随着商业和交通的发展,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与交往也比以往更为密切,正如荀子所说,当时已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状况。各国的变法虽有程度不同的差异,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这种同一性为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基础。况且分裂割据不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各国各阶层都渴望统一。樊树志国史概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统一客观条件。(阅读探究展示点评)(1)客观条件
5、: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统一的主观条件。(阅读思考展示点评)(秦之)国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淫荡)汙(猥亵),其服不挑(佻),甚畏有司而顺。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 敬、忠信。入其国(首都),观其士大夫,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观其朝廷,其朝(早)间听决,百吏不留,恬然如无治者。 荀子强国篇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萃并诸侯。史记河渠书(2)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独
6、秦则不然。始与谋国开伯业者,卫人公孙鞅也,其他若楼缓赵人,张仪、魏冉、范睢皆魏人,蔡泽燕人,吕不韦韩人,李斯楚人,皆委国而听之不疑。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 明张燧千百年眼卷四(3)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4)商鞅变法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韩国派遣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嬴政采纳郑国建议后,发觉这是韩国的阴谋,于是下令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李斯上谏逐客书,改变了嬴政的主张,网罗
7、了天下英才。其理由是: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史记李斯列传思考:从人才角度分析,为什么秦能够统一六国?(阅读思考展示点评)秦王嬴政接受李斯的建议,不拘一格,广纳贤才,重用人才。善于用人是秦王嬴政能领导秦国统一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问题3:根据材料,思考秦朝统一的重要意义。(阅读思考展示点评)材料一“百代行秦制,中国两千年历史,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秦制。从秦以后,汉承秦制,唐承隋制,隋其
8、实也是秦的翻版,没有长时间的四分五裂、漫长的战争,我们才能文明生生不息。” 孙立群(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材料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延续,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增进了各民族对中央政权的向心力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创造力,促进形成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1)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2)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3)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问题4:秦统一后,面对前所未有的广袤疆域,秦王嬴政该如何治理呢?我统一天下德盖三皇功
9、过五帝伏羲、神农、燧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朕”。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与上。上至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思考: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制度,有何特征?(1)皇帝制度。特征: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军事(虚设)(监察)(1)中央官制:三公九卿。互不相属,相互配合,彼此牵制,保证皇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争议(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统一 民族 封建 国家 建立 教案 高中历史 统编 2019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上册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7186591.html
限制150内